?

淺析氣象災害對永嘉縣農業生產的影響

2013-01-29 19:45唐翠云
中國科技信息 2013年16期
關鍵詞:永嘉縣臺風氣象

唐翠云

浙江省永嘉縣氣象局, 浙江永嘉 325100

在自然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約占有70%以上的比例,其中有60%的損失就是來自農業氣象災害。其他原因如:環境的進一步惡化、資源的日益枯竭、人口的過快增長等現象所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過去的10年間,來自氣象災害的經濟損失更是出現了逐年上升的趨勢。

永嘉縣依山臨江瀕海,系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北岸,總面積在浙江省縣(市、區)中列第四位,境內水資源豐富,擁有楠溪江、西溪、菇溪、烏牛溪等四大水系。

永嘉縣的氣候環境,屬于中亞熱帶季風的類型,長年四季分明、溫暖濕潤、無霜期長、雨量充足、熱量豐富以及全年溫差不大。境內地形復雜,有平原、丘陵、山地。據1971~2012年統計,永嘉縣氣象觀測站(位于上塘鎮小平山山頂)年平均氣溫18.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735.8毫米,無霜期266~280天。溫度、降水等方面有較明顯垂直差異,災害性天氣較多?;谌驓夂蜃兣脑?,惡劣的氣候事件,比如低溫凍害、洪澇、臺風和高溫等氣候現象陸繼出現,對于當地的農業生產來說,其不利影響正在逐年加大。本文通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災害影響例子,來分析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在永嘉縣出現的大概時間和影響的具體特點,提出防災對策,趨利避害,做出科學的氣象防御,確保農作物獲得高產和高收。

1 農業氣象災害影響分析

1.1 低溫冷害對農業的影響

低溫冷害主要包括五種類型,分別是冷害、凍害、霜凍、雪災和寒潮等,是因為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向南直下,導致氣溫的突發猛降,促使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導致死亡的氣象災害。低溫冷害不僅和低溫有關,而且和當時當地的耕作制度、作物品種有關。

發生在永嘉的主要有春寒、倒春寒、寒露風。春寒、倒春寒發生在3-4月,受冷空氣南下影響,氣溫驟然下降引起,持續3天以上平均氣溫≤10℃,往往與陰雨相伴,造成早稻爛秧,大小麥濕害。寒露發生在9月下旬,正值晚稻孕穗揚花期,北方冷空氣南侵,引起氣溫驟降,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22℃,影響晚稻揚花結實,造成秕谷翹穗。比如1992年12月21日~26日連續6 天出現的罕見嚴重低溫凍害天氣,氣溫下降的幅度高達12.3℃,其中碧蓮鎮最低氣溫曾一度下降到零下9.2℃,出現了嚴重的農作物損害。

1.2 洪澇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洪水泛濫是永嘉境內的主要災害,其地臨東海,有臺風大潮之虞,境內群山連綿,雨量之豐,暴雨之多,常有發生山洪暴發,洪水泛濫,農民深受其害。楠溪沙崗一帶流傳民民謠:“沙崗沙崗,十年九荒。洪水一來,眼淚汪汪。沖毀萬物、田地拋荒。民難度日、只得逃荒?!庇兰尉硟缺┯旰闈碁暮?,有每年5~6月份梅雨期間出現雨量過多所致的“梅澇”;有7~9月間秋雨、強臺風大暴雨所造成的“秋澇”;有天文大潮使江水倒灌、咸潮淌入,沿江平原農田受淹的澇災。例如1980年8月21日,在永嘉縣的北部山區突降大雨,嶺外雨水測量站記錄的降雨量4小時內就達到了231 mm,晚上九點到十點這段時間內就已經達到了122.5 mm,晚上的暴雨造成了山洪,嚴重沖擊、損壞了當地的水利設施,導致農作物大面積的受損。

永嘉縣的暴雨多發生在山區,沿江平原較少。又因為北雁蕩山脈走向的關系,暴雨中心點多處于永嘉東北部黃坑附近。在下半年永嘉縣的東南氣流較多,這種迎風面起到了一個抬升的效果,形成了山區的雨量遠遠超出平原地區的現象。比如1980年8月22日晚上,永嘉縣上塘鎮雨量僅有21.8 mm,但是在北部山區的溪口就已經高達到235.0 mm;溪下則為144.0 mm;界坑也有106.0 mm。山洪的暴發,沖毀農田4910畝,倒塌房屋2265間,淹死4人。

1.3 臺風災害的影響

臺風是生成于熱帶海洋大氣中的一種范圍較大急速旋轉的熱帶空氣渦旋,其近中心最大平均風力大于等于12級。永嘉縣夏秋兩季常受臺風侵害。臺風侵害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接襲擊;二是在縣南北兩面鄰縣登陸;三是受外圍影響。臺風直接在溫州地區范圍內登陸,對永嘉縣境影響最大,破壞性也最強,引起狂風暴雨,山洪暴發,淹沒城鎮、村莊、農田,沖毀公路、橋梁以及公共基礎設施;若在閩南閩中閩北一帶登陸,則往往出現大暴雨而發生洪澇災害;若在粵東或浙北一帶登陸,一般帶來陣雨、大雨、或局部暴雨,利大于害。

據統計,1971~2012年中對永嘉縣影響的各類臺風共出現92個,平均每年2.2個,其中1990年和1996年最多,為6個,一般影響的臺風最早出現在5月18日的7610號臺風,最遲出現在10月14日的7414號臺風。根據統計永嘉縣城上塘一日臺風最大雨量為296.9mm,出現在1994年8月21日的17號臺風,次大值為292.5mm(1999年),1小時雨量最大為123.8mm,出現在1999年9月3日的9號臺風,次大值為98.7mm(1979年),全縣38個鄉鎮農作物受災。

2 主要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對策和措施

2.1 加強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防災減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公益性質的工程項目,其目的是為了追求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分為災前、災中、災后三個方面,涉及災難發生前的監測、預報和預防,災難發生時的抗災,以及災難發生后的救災、重建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各級政府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時應將其納入,確保建設出的氣象災害防御體系趨向完善、全面。同時,要加強人們的氣象災害防范意識培養,以及提升防范的能力,提高整體的氣象防災減災水平。在農業生產時,應結合不同地區導致農業氣象災害的主要原因和農業生態環境的基本特點,搜索相關技術,納入農業氣象災害預防和集成方法的首選實施方案中,形成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預防和減災體系,保障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大型水庫是一個地區水量調節的有力工具,而永嘉縣正是因為缺乏大型水庫,無法進行正常的水量調節,所以其防洪、防潮、排水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導致了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因此,加大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是一項有著重要價值的預防措施。

2.2 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完善植被建設

林地可以幫助土壤吸收更多的水分,減少大雨對于地面的直接侵蝕,防止水土流失,防止下游湖泊、河道淤積,保障河流和湖泊的泄洪能力。同時,茂密的森林植被可以減少地表徑流,使雨水滲入土壤,加大地下水含量,增加了土壤表面的水含量,減少農田水分的蒸發,改善局部的小氣候。建立防風林,可以對迎風面的流沙起到限制和削弱的作用,并減少臺風的力度,防御風力侵蝕,沙塵暴和加固海堤。

2.3 調整種植結構,加強田間管理

氣象災害是自然界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的發生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只要采用的應對策略正確、實用,就可大大降低農作物受災的程度。干旱時,我們應該建立一個高效節水型的農業生產結構,加大水耗較低、收益較高、應變能力較強的農作物種植力度。結合土壤和水源的保護工作,開展旱地的耕種工作,推廣抗旱品種和抗旱耕作方法,如免耕法,也就是在種植的時候,取消傳統式的翻松土地、多耕多耙的耕作方式,采取不翻松泥土,直接播種的耕作技術。水災時,要相應的調節好旱生與水生農作物的種植比例,在低洼和易澇水地區多播種一些抗水、抗澇的農作物,并適當的調整播種日期,避開農作物怕澇的那一段敏感時期,并實行壟作。

永嘉縣的農業氣候既有不利的一面,如帶來了臺風、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同時也有有利的一面,如農業氣候為永嘉縣高效農業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資源、相比較好的光熱水組合比重、多種多樣的局地性小氣候等。因此,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農業氣候災害的預防和應對,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開展永嘉縣農業氣候的調查和區劃,掌握當地農業氣象災害的具體情況,確保種植安排的科學化、合理化,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 結語

永嘉縣全縣總面積2698.2平方公里,總人口90萬,是一個“八山一分水一分田”的多山丘陵縣。境內自然資源非常豐富,農村糧畜興茂,名優特色產品種類較多,而且品質也較好,是一個典型的綜合性農業生產地區。因為氣候變化所引發的自然災害,再加上人口急速增長、水資源枯竭等問題,更是加大了農業生產的壓力,讓永嘉縣的農業更為脆弱,造成了農業生產更難以忍受、無法逆轉、更為持久的嚴重影響,為此,必須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加大對農業生產氣象災害的正確認識,加強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和規律研究,基于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損失的目標,提高防災抗災的意識,克服僥幸心理,建立長期作戰的思路,以確保永嘉縣長期的糧食生產安全。

[1]馬培衢. 農業旱澇災害協同防治體制創新探討[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02)

[2]趙永敢,李玉義,逄煥成,任天志,王龍昌. 西南地區耕地復種指數變化特征和發展潛力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01)

[3]鮑文. 青藏高原草地資源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戰略選擇[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01)

[4]鮑文,陳國階. 長江上游生態核心區新農村建設探討[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8(04)

[5]常彥軍,董津瑞. 我國農業氣象災害評估現狀和發展趨勢[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6)

[6]王鳳英. 氣象災害的特點及對農業的影響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7)

[7]劉彤,閆天池. 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J]. 自然災害學報,2011(02)

[8]邵建軍,林曉燕. 永嘉縣臺風災害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10(04)

[9]廖遠三. 永嘉縣歷年臺風降水規律和特征分析[J]. 中國水利,2009(23)

[10]永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永嘉縣志.方志出版社,2003(09)

[11]永嘉縣水利志編纂委員會.永嘉水利志.中華書局,2006(12)

猜你喜歡
永嘉縣臺風氣象
臺風過韓
氣象樹
《內蒙古氣象》征稿簡則
【文學社巡禮】浙江省永嘉縣上塘城關中學鵝浦文學社
永嘉縣中學生閑暇體育現狀調查
臺風來了
浙江省永嘉縣旅游融合發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縣旅游融合發展思考
臺風愛搗亂
大國氣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