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民資投向養老服務業

2013-01-30 15:28包浩斌
浙江經濟 2013年3期
關鍵詞:老齡服務業養老

文/包浩斌

老齡社會的到來,催生了“養老服務業”這一廣闊的商業藍海,應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促成養老服務業的供求平衡

國際上通常將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視為這個國家或地區處于老齡化社會,超過14%視為老齡社會。依此判斷,浙江早于2005年就已進入老齡社會。2011年底,浙江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數達825.7萬,占總戶籍人口數的17.27%,老齡化程度還將逐年提高。據《浙江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預計,到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991萬,占全省戶籍人口的20%以上。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在給社會養老、勞動力供給等方面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將造就一個巨大的產業——養老服務業。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義深遠:其一,有利于擴大內需。以2011年底浙江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數計,即使有1/5的老人需要養老服務,該群體就達165萬人。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的逐步完善,養老服務的潛在需求將日益轉化為有支付能力的實際需求。其二,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養老服務業涉及眾多行業,既需要高端的現代管理人員,中端的專業技能人員,也需要低端的護工、家政服務人員等,可以為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員創造就業機會。以護理崗位為例,按照法國護理人員與老人之比0.58∶1計,2015年底浙江護理人員需求量將達574.78萬人,較2011年底新增需求95.87萬人。其三,有利于提高老年群體生活品質。面向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結構和不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產品、多類型服務,能有效滿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提高其生活幸福指數。其四,有利于培育新經濟增長點。養老服務業產業鏈長、帶動力強,消費主體不斷壯大,消費能力穩步提升,市場如能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點,及時合理加以開發,養老服務業將得到快速發展,為經濟內生增長提供動力。

但現實情形是,相對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有效供給顯得遠遠不足。數量上,養老服務業還處于發展初期,整體規模較小,如養老機構床位數占老年人口比率,浙江規劃到2015年達到3%,與發達國家5%-7%的水平相差甚遠。質量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老年人的文化養老、旅游養老、保健養老等需求與日俱增,但產品的供給依然同質化、單調化、低端化。

如何解決養老服務領域的供需失衡問題?政府應注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如采取補助貼息、用地保障、規范市場等多種形式,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入養老服務業。一是實施補助貼息。對民間資本創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或者服務設施,根據其投資額、建設規模、床位數、入住率等因素,給予一定的建設補貼或者運營補貼。比如蘇州市規定,凡新建具有介助、介護性質的民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給予10000元的一次性建設經費補貼。對老年群體進行消費補助,激活消費市場,如法國在全國推行包括養老服務券在內的通用服務券。

二是差別化市場監管。對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業,可采取免稅等各項優惠政策,如海南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注重從前期的規劃、土地,到建設的補助、稅收,再到運營中的收費、醫療,進行全程支持。對于營利性養老服務業,重點是區分非營利性與營利性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在市場化部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三是實行用地指標傾斜。各級政府應在城鄉規劃、建設用地、項目安排等方面,制定發展規劃,統籌考慮養老服務業項目建設。如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按開發比例定向劃撥土地,積極鼓勵引導建立老年社區。在符合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切實鼓勵用地單位充分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學校、辦公樓等存量房產和土地興辦養老服務機構。

四是實行養老服務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制定養老服務業行業規范和標準,抓緊出臺有關事故鑒定、責任認定和賠償的有關意見,降低養老服務業領域從業風險。如美國的康復設施鑒定委員會和全美日間照料協會就于1999年聯合頒布了日間照料服務標準,對服務的內容和標準都作了明確規定。

猜你喜歡
老齡服務業養老
《老齡科學研究》(月刊)歡迎訂閱
養老生活
老齡蘋果園“三改三減”技術措施推廣
自動化正悄然無聲地重塑服務業
養老更無憂了
服務業:從一二三到三二一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運動對老齡腦的神經保護作用研究進展
“十三五”期間江西省老齡人口數量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