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2013-03-16 07:51董瑞國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3年5期
關鍵詞:醫學生課程體系醫學

耿 偉,趙 強,朱 紅,董瑞國

徐州醫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暨醫學信息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不斷推進自身產業信息化進程。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發展十分迅速,如在醫院信息管理、醫療專家咨詢決策、醫學情報檢索等方面的工作愈來愈依賴于信息技術。因此,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應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就當前醫學院校的本科教育來看,醫學生的信息素養與醫院的信息化程度相比仍顯滯后。該文就醫學院校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和對策。

1 存在的問題

據我們調查,高校學生在中學時代已經或多或少地學習了一些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中學時代沒學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占極少數,大部分都學習過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軟件,還有一小部分學過網頁制作、Photoshop、Visual Basic語言,等。當前醫學院校對在校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大都只是在大學一年級期間向學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和一門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基礎和Office辦公軟件應用等知識,學校開設計算機語言類課程也多是為了滿足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需求。在教學的途徑上,則是單一的課堂教學。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不明顯。

對于醫學生應當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在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指出:醫療實踐和衛生系統的管理有賴于有效的源源不斷的知識和信息;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進步對教育和信息的分析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使用計算機系統有助于從文獻中尋找信息,分析和聯系患者的資料。因此,畢業生必須了解信息技術和知識的用途及局限性,并能夠在解決醫療問題和決策中合理應用這些技術[1]。然而,醫學院校對信息技術與醫學相結合的學科課程(如醫學信息學)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針對當前醫學院校面向醫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中存在的教學內容滯后、教學途徑單一問題,需要對傳統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此外,大多醫學專業學生的課程負擔較重、專業的總學時量相對較高,信息技術系列課程所占的學時比較珍貴。因此,還應考慮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課時資源、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等策略來提高教學效果。

2 面向醫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系設計

2.1 醫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要求

信息素養即信息能力、信息素質,是用計算機或信息技術高效獲取、正確評價和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2],包括: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主動檢索獲取信息的能力、加工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評判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傳播的能力[3]。一個醫學生所應具備的信息素養,被稱為醫學信息素養。一個醫學本科畢業生的信息能力應達到:①從不同的數據庫和數據源中檢索、收集、組織和分析有關衛生和生物醫學信息;②從臨床醫學數據庫中檢索特定患者的信息;③運用信息和通訊技術幫助診斷、治療和預防,以及對健康狀況的調查和監控;④懂得信息技術的運用及其局限性;⑤保存醫療工作的記錄,以便進行分析和改進[4]。

2.2 層次化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體系

醫學信息學是研究生物醫學信息、數據知識的存儲、檢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衛生管理、臨床控制和知識分析過程中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它是信息技術學與醫療衛生科學的交叉學科[5]。對于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除了高等院校通常所設的信息技術課程之外,還應增加醫學信息學這門課程,以培養學生在醫療領域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醫學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早在1996年,全國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提出了層次教育的觀點。對于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應具備的計算機能力的培養,提出“文化”、“技術”、“應用”三個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6]。對于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層次教育的觀點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等學校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系列課程一般為: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語言及程序設計。針對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需在這個體系中加入醫學信息學課程。按照層次化原則,將整個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調整為: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語言及程序設計、醫學信息學。

醫學信息學課程可拆分為兩個模塊:一是醫院信息系統,二是醫學信息決策與醫學數據挖掘。醫院信息系統模塊設在信息技術基礎和計算機語言課程以后,重在向學生講授:醫院信息化應用現狀,醫院信息流程,醫護工作站、電子病歷、醫學影像等重要醫院信息系統的認識及使用;醫學信息決策與醫學數據挖掘模塊重在培養醫學生對醫學信息智能處理的認識與應用能力,這方面的能力有助于醫學生在將來臨床工作中綜合利用信息、進行科研創新。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的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

3 課程實施策略

3.1 課時資源的優化

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擴展后,整體課程所需學時總量將要增加。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開源”,增加必修課學時;二是“節流”,裁剪冗余和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對于開源,由于各學校、各專業情況各異,所以,通過節流的方式來優化使用寶貴的課時資源是必須要考慮的。

統觀整個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對于學時的分配采用“節前補后”的策略。這里的“前”是指信息技術基礎和計算機語言及程序設計兩個模塊的課時;“后”主要指醫學信息學課程的課時。從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前面的模塊中節省出課時,可采用以下做法:

①對入校的新生進行一個全面的信息技術基礎能力的調研和摸底,調查學生在中學時代到底都學了哪些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調查結果,對現有的信息技術基礎課教學大綱進行精簡優化,從而節省出課時。

②利用計算機等級考試“反哺”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當前,高校多數學生報名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是為了拿到合格證書,最終為自己獲取獎學金以及將來的就業等增加砝碼。學生的這種目的顯然具有功利性和局限性。但對于教師來講,可跳出局限、著眼于醫學生信息素養整體上的培養。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國家級或省級的統一考試,有著完善的大綱、教材、考試以及服務體系。在計算機語言必修課的教學上,可選取適合醫學生的計算機語言,選擇計算機語言中較為通用和基礎的知識用于課堂教學,精選一些實用的、與醫學有結合的實例運用到教學中。計算機語言類課程內容不宜過難、過偏,不完全針對等級考試大綱要求。這樣,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學時數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學生就可以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拿到合格證”的目標自然會鞭策著學生針對等級考試的過關要求進一步地“自主學習”。從而實現計算機等級考試“反哺”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

3.2 “1+X”模式的多樣化教學途徑

“改變單一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谶@樣的指導思想和理念,為充分利用有限的學時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在此提出以“1+X”模式來優化教學效果?!?+X”模式基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途徑來對醫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能力培養,以課堂教學(必修課+選修課)為主、并輔以課外專題講座、實踐教學以及網絡學習等教學途徑。這里的“1”是指“課堂教學”,亦是主線,這是指采用必修課和選修課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教學;“X”是指專題講座、實踐教學以及網絡學習,等。這是輔線,也是課堂教學必要和有益的補充。

3.2.1 課堂教學(必修課+選修課) 課堂教學是一種傳統的、重要的教學方式,是對醫學生進行醫學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核心途徑。它分為必修課教學和選修課教學兩種形式,其中,必修課教學是基礎形式。將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體系中最為基礎、通用和統一的知識內容優先納入必修課類別中。在學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將體系中有一定可選性、補充性、嘗試性的課程納入選修課類別中。

3.2.2 專題講座 盡管修完了一系列信息技術的課程,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仍然難以全面地、較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部分問題。這可能是由于課堂教學中存在薄弱環節所致,也可能與信息技術及應用發展速度較快有關。為此,針對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上的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講座和培訓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專題講座形式靈活、務實。通過講座可以讓學生學到實用和流行的技術,激發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整體信息素養。另外,通過考察學生對講座的聽講情況,對講座的內容進行自我評價,可以給課堂教學大綱的進一步修訂提供有益的參考。

3.2.3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實習期的學習和科研活動兩個環節。第一,利用臨床實習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在醫學院校本科教育中,信息技術培養課程的總量尚少,在實習期,結合醫院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醫學本科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重點培養,是彌補上述不足的有效途徑[7],醫學院校的帶教教師可以明確醫學生在實習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內容,讓學生在實習報告中體現出所掌握的情況,將其作為考核實習質量的指標之一;第二,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科研活動。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習、生活以及醫學領域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科學研究與應用創新;通過科研與創新活動的帶動,來提高一批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并起到表率作用。

3.2.4 網絡學習 傳統的集中授課方式有其自身的優點,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它易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可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遠程學習、開放式學習、互動式學習。醫學信息技術具有涉及知識面廣、知識更新速度快的特點,需要有一個開放的學習與交流環境。這也符合我國“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增強學生運用網絡資源學習能力”的要求。網絡學習的形式是課堂教學形式的重要拓展。

4 實踐與總結

近年來,徐州醫學院面向全校本科醫學生開設了《醫學信息學》(醫院信息系統模塊)公共選修課。該課程講解醫學信息學的概論、當前醫院信息化狀況、醫院中主要業務的信息流程,對醫院中的一些常用信息系統,如臨床信息系統、電子病歷系統、醫學影像系統、護理信息系統等進行介紹。在該課程的實驗教學上,我們建設了醫院信息系統模擬環境,可模擬醫院工作中完整的信息處理及操作流程。此外,為拓展課堂教學,我們建設了《醫學信息學》專題學習網站,該網站上提供了本課程的教學講義、課件、視頻、自測題庫以及相關學術報告等資源,并可以實現師生互動交流。多次的課程調查表明,《醫學信息學》公共選修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好評。

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在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思考,在此提出一些思路和實施策略供同行們參考與探討。提高醫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承擔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教師要跟上發展的潮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同時還需要學校領導、教務管理部門、醫學專業的負責人等對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予以關注和支持。

[1]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醫學教育,2002,(4):23-25

[2]湯嬋娟.培養和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20(5):91-92

[3]劉娜.我國醫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9

[4]方之瑜.論高等院校醫學生醫學信息技術素養的培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2,(300):29-32

[5]董建成.醫學信息學的現狀與未來[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4):232-235

[6]周潔.對我校醫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7,(31):154-155

[7]左婭佳,趙強.論醫學生實習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0,17(2):179-180

猜你喜歡
醫學生課程體系醫學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醫學縮略語(二)
醫學生頸痛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醫學的進步
高職Java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建設思考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以醫史學史料為載體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