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標準探討

2013-03-21 09:35涂洪波
商業經濟研究 2013年3期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參照系標準值

內容摘要: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需要明確的目標和可度量的標準。本文在已構建的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依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特點和未來發展戰略,確定了我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進程的“參照系”與追趕目標。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 現代化評價 參照系 標準值

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研究需要理性標準

什么是農產品流通現代化?依據什么標準對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推進成效進行判斷?如果沒有明確的含義與標準界定,就無法把握和分析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性質、進程和基本狀況,也就無法進一步去探討我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目標及其實現問題。關于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概念,李連英、李崇光(2012)認為“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就是在農產品流通領域實現現代化,是流通現代化概念在農產品領域的具體延伸,它是伴隨工業化、信息化的發展,為高效組織農產品流通,運用先進的流通技術設施、手段與現代化的流通方式、組織形式和處理方法,對傳統農產品流通體系進行不斷改造與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從這個定義講,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現代化”的問題,沒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標準或尺度去衡量現代化就失去了使用“流通現代化”這一概念的全部合理性。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過程是追趕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它是動態的,其發展目標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需要明確地提出以時間為坐標的參照系和具體指標。確定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理性標準的研究就好比在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漫長道路上設立了一個可以明確識別的、方向性的標志,或許這標識有些不足,但它畢竟提供了可衡量的、基本的相對參照物,基于此可以大致劃分出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發展所處的階段。

確定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標準的依據

第一個依據是國民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設想。鄧小平同志曾提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是:至21世紀中葉要達到中等國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與流通現代化的交叉,無論是農業現代化還是流通現代化的過程都與一個國家的整體現代化過程相一致,鄧小平的這一戰略構想是確定具有中國特色的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標準必須遵循的最重要的戰略依據。

第二個依據是既要符合國際現代化的一般趨勢,又要具有中國特色。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融入國際現代化社會是我國現代化戰略實施的主要取向,有些指標必須按國際現代化的標準,但有些指標完全按國際標準并不一定符合我國國情。我國國情的特點在于,由于經濟二元結構和發展極不平衡,流通領域的兩次現代化沒有依次發生,而是以并存的方式同時到來,融合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定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標準時即要體現第一次現代化的標準,同時又要兼顧第二次現代化的標準,但應以第一次現代化標準為主。具體到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標準,國際上可參照的標準并不多,但仍可以依據“符合國際現代化的一般趨勢”去類推,同時在國際標準缺失的情況下可以參考國內同行曾用過的標準,國內同行沒有用過的指標和標準數值,要按照“滿意的標準”去設計。

第三個依據是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要找準“參照系”,“參照系”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姜玉山(2002)等認為現代化的有關標準與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是一致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是第一個“參照系”;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長期跟蹤研究中國現代化進程,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論表明中國處于初等發達國家中等偏上水平,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為89%,第二次現代化實現程度為43%,估計2015年全面完成第一次現代化(何傳啟,2011),這是第二個“參照系”。既然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已達到了89%,這就要求選擇的標準值不能太低。第三個“參照系”就是現代化研究的鼻祖英克爾斯提出的第一次現代化的實現標準,即1960年17個工業化國家平均水平(孫立平,1988)。綜上所述,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國又是二次現代化相互交織實現的過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還是要以第一次現代化為主要標準,這要求我們選擇的標準值也不能過高。

顯然,將中等發達國家作為“標桿”長期跟蹤其現代化各領域的發展并將其作為追趕的目標更合理一點。因此,本文提出了高、中、低三個水平的“參照系”表(見表1),隨著我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發展,可以采用不同的標準與標準值,本研究采用中水平的“參照系”。

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的數量標準

筆者在已提出的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涂洪波,2012),類比國內同行曾用過的標準,確定了以下符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評價標準。

(一)人均農產品流通業總產值

根據李飛(2005)的測算,流通業總產值為國民經濟總產值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以2000年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為人均流通業總產值是可以的,以此類推,人均農產品流通業總產值(等于鄉鎮企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和批發零售業總產值/鄉村人口數)測算的是我國鄉鎮農產品流通的規模,這個值約為700-900美元,以700美元為現代化的標準。

(二)農產品流通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根據李飛、黃國雄(2005)的測算流通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現代化標準值為12%,與宋則(2003)測算的值25%相差很大,楊波、王章留(2011)通過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1993-2008年的面板數據研究后認為,我國流通業占GDP比重呈現先升后降的倒U字型,即隨著經濟增長,流通業的比重并不會持續的增長,現階段我國的水平在7%-9%之間,西方在12%-14%之間。因此,筆者選擇12%作為農產品流通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于鄉鎮企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和批發零售業增加值/鄉鎮企業總產值)的現代化標準。

(三)農產品流通業勞動力就業比重

李飛測算流通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重的現代化標準值為10%-15%,宋則(2003)測算2001年美國的現代化標準值為20.66%,日本的現代化標準值為22.95%,韓國的現代化標準值為19.25%。根據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年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天津三個地區2009年已完成了第一次現代化,因此,可以將2009年此三地的平均值作為標準值,計算公式為交通運輸倉儲業、郵政業和批發與零售業鄉村從業人員數/鄉村從業人員總數。經過均值計算,現代化標準值為14%。

(四)農產品流通業庫存率

宋則測算1990-1998年美國、德國和日本非制造業庫存率僅為1.14%-1.29%,我國流通業庫存率2002年為8.75%。筆者測算2009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農產品流通業庫存率(等于限額以上農畜產品批發年末庫存總額/限額以上農畜產品批發銷售總額)優秀值為7.8%(山東?。?,筆者確定農產品流通業庫存率現代化標準值為10%。

(五)農產品流通業總資產周轉率

李飛把財政部2003年公布的我國批發零售貿易業總資產周轉率優秀值2.2次作為流通業總資產周轉率的現代化標準。筆者測算2009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限額以上農畜、食品批發企業總資產周轉率(等于限額以上農畜、食品批發企業主營業收入/限額以上農畜、食品批發企業資產總額)優秀值為2.46次(內蒙古)。同樣筆者沒有找到中等發達國家愛爾蘭、俄羅斯、阿根廷的相關數值,筆者確定標準值為2.2次。

(六)農產品流通業技術人員比重

宋則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3》提供的數據測算,在以行業劃分的全國就業人員受教育程度構成中,批發和零售業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為5%,筆者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08》分地區分行業測算北京地區批發和零售業每百人中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為22.64人,因為這個數值沒有考慮農產品批發和零售這個變量,因此,用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中中專以上學歷的比重和上述批發與零售專業技術人員比重進行簡單加權(權重各為0.5),計算北京市農產品流通業技術人員比重為15.32%,由于沒有國外類似的指標值參考,因此筆者以15%為標準值。

(七)農產品流通業連鎖經營比重

李飛用連鎖企業經營額占全社會商品零售額的比重來測算連鎖經營發展的水平,李飛認為從整體上看,目前西方現代化國家這一比重超過50%,他估算2000年北京與上海該值平均為29.67%,宋則估計2003年全國該值為39.46%。筆者用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專門零售連鎖統一配送商品購進額除以限額以上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專門零售總購進額來計算北京2009年農產品流通業連鎖經營的比重為29.49%,與李飛估算的值很接近。以30%作為農產品流通連鎖經營比重現代化標準值。

(八)縣鄉公路密度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部2007年農村公路專項調查數據計算,我國先進地區的縣鄉公路密度分別為:北京市為63公里,江蘇省為70公里,同期美國為69公里,法國為172公里,日本為316公里,愛爾蘭為280公里,俄羅斯為5.46公里(2006年)(以上數值均為每百平方公里數)。確定60公里為現代化標準值。

(九)鄉村從事信息化工作人員比重

筆者沒有查到國內外類似的指標標準值,以北京地區的優秀值來代替,經測算為2.9%,計算公式為鄉村從業人員中從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人數除以第三產業的人數,本文確定2.9%為標準值。

(十)農產品流通業集中化程度

學界一般選用CR4和CR8來反映市場集中度,但如果考慮以省為評價單元,很多省缺乏CR4與CR8的數據,所以筆者以各省糧油億元以上市場銷售額除以限額以上糧油批發和零售銷售額來測算農產品流通業集中程度??梢杂梦覈膬炐阒底鳛闃藴手?。經測算,浙江省為78.79%,山東省為65%,北京市為11.38%,以60%為標準值。

(十一)農產品流通業壁壘程度

考慮到該指標是經營環境類指標,有普適性,因此直接選取《中國市場化指數》中“減少商品市場上的地方保護”各省的分值作為農產品貿易壁壘程度的數據,以中國的優秀值為標準值,廣東省得分值為11.08,確定農產品流通業壁壘程度標準值為11.08。

參考文獻:

1.李連英,李崇光.中國特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2(2)

2.姜玉山,朱孔來.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方法[J].統計研究,2002(1)

3.何傳啟.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孫立平.社會現代化[M].華夏出版社,1988

5.涂洪波.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的實證遴選及應用[J].中國流通經濟,2012(6)

6.李飛.中國商品流通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7.黃國雄.論流通業是基礎產業[J].財貿經濟,2005(4)

8.楊波,王章留.流通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變化規律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

9.宋則.中國流通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商業時代,2003(14)

10.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農產品流通參照系標準值
人生要選好參照系
15個健康“硬指標”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農產品流通途徑研究
基于《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的醫藥全行業績效評價及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