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接觸中外來語素的漢化——從類詞綴“族”談起

2013-04-11 05:15沈文凡
關鍵詞:外來語外來詞詞綴

沈文凡,丁 暉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語言接觸中外來語素的漢化
——從類詞綴“族”談起

沈文凡,丁 暉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外來詞音節語素化是語言接觸的深入表現。在變化發展過程中,外來詞通過提取典型語素并使其轉化為外來語素,成為漢語新的造詞材料,如“族”這一類詞綴的產生與發展。作為語言接觸初期表現形式的借詞,在構成新詞語方面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這些構詞語素具備了類詞綴的特征。外來語素的詞綴化是語言接觸過程中借入成分進一步漢化的表現。

X族;語言接觸;類推;經濟節約

一、引言

近些年,由于受到日語后綴“族”的影響,許多漢語媒體開始使用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如“月光族”“哈韓族”“有房族”“有車族”“上班族”等。

根據呂叔湘先生在1979年提出的類詞綴概念:“漢語里地道的詞綴不很多……有不少語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綴或后綴,然而不是差點兒,只可稱作類前綴或類后綴……說它們作為前綴或后綴還差點兒,還得加個‘類’字,是因為它們在語義上還沒有完全虛化,有時候還以詞根的面貌出現?!蔽覀儗⑦@種用法的“族”稱為類詞綴?!白濉鳖愓Z素一般放在詞末位置與別的成分組合形成“X族”形式,并且不論與其組合的成分是名詞性的、動詞性的、形容詞性的,如“拇指族、BoBo族”,這些“族”類詞一般用來表示具有某種共同特征或思想的事物或人,都是名詞。隨著人們在漢語中不斷的運用,“X族”不僅發展特別快,而且在意義和用法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盡管如此,我們仍要看到它跟漢語中的“族”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族”有理由成為漢語借詞研究中的一個重點對象。

二、豐富多彩的“X族”

(一)普通話中的新詞語“X族”

“族”最早用于指物,表示“事物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一大類”,如“水族”“語族”[1]。它的這一用法是源于日語,后經港臺輾轉進入普通話的[2]。改革開放以后,內地與港澳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關系日益加深,不斷有港臺詞語進入內地,對內地產生很大影響。像經常出現在內地報刊雜志上的“追星族”,“族”就表示具有某一共同屬性、特點的一類人。與此類似的還有“單身族”“打工族”“學生族”等??梢钥闯觥白濉钡臉嬙~能力是很強的,時時擴展出一批又一批新詞語,顯示出類詞綴的強大組合功能。

1.“族”的語音組合大致有四種情況

(1)雙音節:苗族(身材苗條的人)、壯族(身材強壯的人)、星族、蟻族。

(2)三音節:工薪族、背包族、冬泳族、有房族、難民族、發燒族、留守族、閃婚族、啃老族、刷卡族、綿羊族、熊貓族、拼車族、拍拍族、哈日族、單身族、陪車族、飛車族、暴走族、登山族。

(3)四音節:奶瓶一族、時尚一族、冬泳一族、貧困一族、飛車一族。

(4)五音節:另類追星族、哈日哈韓族、游戲棒棒族。

可以看出,“族”類詞突破了原有的雙音節趨勢,出現了多樣化,其中三音節化傾向明顯。

2.“族”的使用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在特定語言環境中一次性使用后即消失的,像“我們‘守望族’是城市街頭新興一景,個個都大包小包、滿臉流油、眼鏡淌汗、氣喘吁吁、腰腿發軟,像一群落湯雞似的兀立在烈日下繁華鬧市的人行道上、店門口旁”。①見1996年8月28日的《人民日報》。這里的“守望族”,專指陪夫人或女友逛街,專事拎包之勞的男性。二是隨著使用范圍擴大而逐漸為人熟知的,像“上班族、工薪族”已作為正式詞條收入2005年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中。三是處于兩者之間,處于不完全穩定狀況的,像“拇指族”,就是指以發短信時常用的拇指代指喜歡短信聯絡的年輕人。

(二)古漢語中的“族”與現代漢語的“族”

初次接觸到這種用法的人一定會有疑問:這類詞語的產生機制是什么?怎么會有如此多的“X族”?它與古漢語中的“族”有何不同呢?

據《現代漢語詞典》“族”在現代漢語中有如下幾個義項:一是家族,如“宗族”“同族”;二是古代的一種殘酷刑法,殺死犯罪者的整個家族;三是種族、民族,像“漢族”“斯拉夫族”;四是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人或事物,如“水族”“打工族”。很明顯,“族”的基本意義是上述第一項,其它意義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引申出來的。其中第四種用法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成為一種規范用語。

古漢語中,“族”字亦很常見。如《左傳》中,“族”是人群單位的主要名稱?!顿夜迥辍罚簩m之奇以其族行?!段墓吣辍罚耗孪逯迓蕠艘怨ス?。從中不難發現,在那個家天下的政治模式中,無論處于哪個等級,人們都是以血緣親疏為基本依存關系的。在《左傳》中,“族”可表示“世官”“官職”,因為在當時官爵主要是世襲的,而世襲者的資格并非是家庭成員,而是家族成員?!白濉庇挚杀硎尽昂蟠?,很顯然,這是與“世官”的意義相對應的?!蹲髠鳌窌r代的“族”,是一個內部高度親和、利益一致、榮辱與共的基本社會單位,特別是在當時最重要的宗教、軍事、政治活動的層面上更是這樣[3]128。這就引出了“族”后來的一個意義:殺戮罪犯的整個家族。因為既然整個家族是一個利害一致的人群單位,那么當其中的某個人觸犯了法律時,就有必要斬盡殺絕,否則將后患無窮。因為“族”是最基本的人群單位名稱,其概念所指的人群是構成社會生活的主體和核心,“族”無處不在,因此,“族”字也就在語言交際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可以成為“地方基層組織”之稱(《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為族”);可以表示“眾多”、“一般”(《莊子·養生主》:“族庖月更刀”);更與“類”同義(韓愈《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保3]131

古漢語中,“族”的基本意思是指家族,同姓的親屬。如《史記·吳起傳》:“廢公族疏遠者?!庇纱肆x項引申出“類”這一意義,如《淮南子·俶真》:“萬物百族?!彪m說漢語中“族”有類、屬這種意義,但“X族”這種形式還是從日語中引入的。這就不免使人產生疑惑,現在所謂的類詞綴“族”是否是漢語文字意義用法的曲線回歸呢?我們查閱了日語字典發現“族”有“屬”這一義項,這與漢語的用法是一致的。

因此,盡管作為類詞綴的“族”,其表示事物具有某種共同屬性這一意義借自日語,所說的“X族”這種表達方式是日語中原有的,漢語借用的是“X族”這種表達的形和義,但它與漢語“族”的意義還是相聯系的,其意義的根源還在漢語。

三、“族”類詞語的產生機制

(一)語言接觸

語言接觸指的是不同語言之間的接觸現象,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移民雜居、戰爭征服等各種形式的接觸,都會引起語言的接觸。不同的社會文化接觸,可引起程度不同的語言接觸。語言接觸總要在參與接觸的語言中留下影響。語言借用是語言接觸的一個重要結果。語言接觸的結果有很多,像語法模式的改變、語言形式的混合以及借詞的增多,即體現在語言的不同層面上,其中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大量借詞的產生,如現代漢語中的“冰吧”“扎啤”“的士”等。

借詞將一定外來詞的意義和漢化的音節結合成為漢語中的語素,也就是將外語詞語素化。而外來語素是漢語對外來詞語進行“漢化”的結果,這種“漢化”可能在語音、語義、語法各方面都有所表現,但是也往往會保留一些外來詞語的特點??傊?,外來詞音節語素化既是外來詞被普遍運用、具有新的活力的表現,同時又是外來詞根植于漢語,邁向更高層次的全民常用性進程的有效途徑。

最容易分辨的外來語素是音譯外來詞中的構詞成分,因為音譯詞中的外來語素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外語詞的語音形式,像“的士”“克隆”等。這種情況下,外來詞在進入漢語詞匯時,轉化成為一種以漢語化語音形式承擔外來詞全部或部分意義的“外來語素”。這種語素并不完全靜止在外來詞形式中,當它們獲得較為穩定的地位后,外來詞素就逐漸脫離原先的造詞語境參與新的造詞活動,像“網吧、書吧、粥吧”等。這是外來語素富有生命力的表現,此時的“吧”已經成為一個類詞綴。類似的還有“的”“奧”等。

但是這只是外來語素詞綴化中的一部分,即由整個音譯詞或詞的音譯部分充當語素,如“秀”“納米”,或由音譯詞的簡縮形式充當語素,如“奧(林匹克)”“(模)特”等。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類型,像半音譯半意譯的外來詞,如“因特網”來自于英語Internet,它不是音譯部分參與造詞,而是意譯部分“網”參與造詞。這個“網”同漢語語素“網”同形同音,所以人們幾乎感覺不到它是外來語素化現象。然而,這個“網”不具備漢語語素“網”的“網”“網狀物”之意,它從整詞分化出來以后僅僅代表“因特網”整詞意義參與構詞,形成一個相當可觀的網絡詞群,如“網民、網管、網戀、網上購物”等。還有一個類型是形譯,就是將外來詞語連音帶形一同翻譯引進,如“B超”“相聲MTV”,它直接借用外來字母作為語素。盡管這類詞受漢化程度最弱,但它也產生了派生、復合和形容詞化等用法,如由“e-mail”派生出來的“e-時代”“e-網”“e-廣告”。

然而,還有另外一種情形值得注意,即借形語素,其中主要包括借自日語的,如“族”“屋”等。日語詞形借詞既吸收了詞義又采用了外語詞的書寫形式。詞的語音仍然是按本民族語音系統發音,不去考慮所借語言中那些詞的實際讀音,這時兩種語言具有相同的表意文字系統,詞的形和義的關系是直接的,不必通過語音來傳遞?!白濉彪m然見于早期漢語書籍,但后來在日語詞義中產生了變化,應屬原語借詞。再從語素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這個角度講,“族”類語素也是漢語中的外來語素。

從語言接觸的角度來看,“族”的這種用法就是語言成分借用的結果。

(二)類推機制

在我們確定了“族”是外來語素之后,再看看外來語素的構詞功能。一般來說,外來語素都是通過語言的類推機制來構造新詞語的。類推是語言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它是語言演變的主要動力之一。在現有的詞語基礎上,推導、派生出新詞語,通常是模仿一個詞,更換其中的某個語素而創造出新詞語,這就是詞綴化類推的主要模式。這種替換經常發生,保留語素與可替換語素之間形成了一個“詞語?!盵4]49。在社會生活中經過時間的考驗,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并得以大范圍的使用,這樣保留語素最終成為一種類似詞綴的成分。其實類推機制得以在類詞綴中順利進行也與它極強的生成能力密不可分,通過類推作用產生新詞即利用原有的語素和規則來創造詞語,像在“打工族”之后產生了“打農族”,緊隨“追星族”的是“捧星族、吹星族”,其中異常突出的是圍繞“車”構成的一組詞群,有“有車族、無車族、打車族、購車族、飛車族、飆車族”等不計其數。與此相類似的還有日語中的“面”,如“財政面、基本面、政策面”等。

(三)經濟節約機制

除了類推機制外還有一個經濟節約機制影響著人們的語用心理,人們在日常交際中都想盡可能簡約的表情達意,這就是經濟原則,即在不影響交際的前提下用有限的形式來傳達相對豐富的意義。所有類詞綴構成的新詞都有這樣的特點,造詞規則不變,只要替換語素即可。經濟原則還體現在部分代替了漢語中原有的定中結構,像“奧運會之后經濟疲軟的現象”,言簡意賅就是“后奧運現象”。這樣簡潔明快的方式更適應于快節奏的生活,同時也很新穎?!白濉鳖愒~亦是如此。

(四)社會經濟的發展

語言不是隔離于社會的孤立的符號系統,它與整個社會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中國改革開放走向成熟的時代里,中國與外國的信息、科技、經濟、文化交往日益頻繁。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飛速發展的通訊技術給社會帶來了重大變革,人們可以通過電視、光盤、互聯網獲得其他國家的信息。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文化、語言的接觸向著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拓展,不同文化之間已經不再是排斥和認同,而是彼此以一種渴求的心理去挖掘新的文化來充實自身的文化。正如陳艷秋所說的:新時期廣泛使用港臺新詞語既是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特定歷史時期人們對港臺經濟、文化好奇、仰慕心理的外在表現,是新時期商業社會文化心理的語言體現,是現代人求新、尚簡心理在語言運用上的表現[4]79。類詞綴的產生亦是如此。在與其他民族的交流與接觸中勢必會帶來大量的外來事物和外來觀念,這就為漢語提供了新鮮的造詞材料。

語言是社會現實的一面鏡子,真實地折射出社會發展的軌跡。這些外來語素融入漢語的過程不僅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革,同時也勾勒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

四、結語

“族”類詞綴的漢化過程離不開社會經濟、政治和語言內部機制的影響,它是在其共同作用下逐漸發展壯大的。本文旨在說明漢語的源遠流長及吸收容納精神,我們堅信現代漢語的發展會更加光明。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李曉東.日語流行語中的“族”[J].日語知識,2003(9).

[3]劉志基.零距離看遠距離[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4]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H0

A

1674-5450(2013)02-0001-03

2012-12-29

沈文凡(1960-),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

【責任編輯 曹 萌】

猜你喜歡
外來語外來詞詞綴
原來它們是“外來語”
從網絡語“X精”看“精”的類詞綴化
基于語料庫的清末民初日源外來詞漢化研究
從中韓外來語發展看全球化時代外來語對文化的影響
中國朝鮮語外來詞詞匯結構和使用考察
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漢韓外來詞對比研究
釋西夏語詞綴wji2
語言生態學視角下漢語中日語外來詞的借用演變
淺析英語外來語的規范使用
試析否定詞綴在漢維語中的不同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