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城主干道設計常見問題及安全設計要點

2013-06-02 08:02徐慧芬徐建濤
關鍵詞:車行道主干道山城

徐慧芬,徐建濤

(1.重慶市設計院,重慶 400015;2.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山城主干道設計常見問題及安全設計要點

徐慧芬1,徐建濤2

(1.重慶市設計院,重慶 400015;2.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針對當前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現狀,從山城主干道設計的平縱設計標準、橫斷面與車道寬度、交叉口控制、附屬細節設計等方面入手,對山地城市主干道常見設計問題與代表性道路的運行狀況進行對應研究,提出了山城主干道設計的主要控制原則,闡述了安全設計技術要點。

平縱線形;路幅分配;交叉口;中央分隔帶

隨著社會經濟迅猛發展,機動車擁有量和交通出行量也呈爆炸式增長,但2012年道路交通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礦難,位列安全事故首位,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刻不容緩。城市主干道相比快速路,其橫向干擾大,相比次干道和支路,其交通流更為集中。山地城市受地形和自由式路網格局限制,形成的陡縱坡、密集交通流都對安全行車構成不利影響。筆者結合實例對山城主干道設計常見問題及設計要點剖析具有重要實際價值。

1 平縱設計標準的控制與探討

我國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1]和DBJ 50-064—2007《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及路線設計規范》[2]從經濟和行駛速度爬坡性能的角度確定了主干道的最小半徑、最大縱坡及坡長等關鍵技術指標,如表1。

山城道路受城市布局、路網、道路走廊稀缺等限制,改建的主干道常用低限值。文獻[2]針對山城建設特點,放寬了相應指標,為降低城市建設開發成本的設計提供了指南。

表1 主干道主要線形設計指標Table 1 Main alignment index of arterial road designing

以重慶市主干道A為例(圖1),該路由寬12 m的次干路改建,設計車速60 km/h,雙向6車道,雙幅路并設中分帶。受軌道交通布線及高壓鐵塔的控制,擴建以原有道路中線為基線向兩邊拓寬,盡可能采用大半徑曲線,局部微調減少房屋拆遷量。全線共設置5個平曲線,Rmin=150 m,縱斷面為3個連續下坡,imax=5.1%[3](表 2)。

圖1 主干道A平面、縱斷面和實景Fig.1 Plane,vertical and real map of arterial road A

該道路主要線形指標滿足地方規范[2],但較頻繁采用低限值,使運行車速與計算行車速度差達15~20 km/h。而多起事故集中在陡坡急彎處,也表明線形與車速不協調,存在安全隱患。

研究表明[4],平均事故率曲線段高于直線段3倍,曲線半徑R<500 m就會明顯增加事故率。顯然,按照上述成果,這些半徑規定值中大多數都處在事故率較高的范圍內,最大縱坡的采用也是不安全的。平縱組合路段配合經驗如下:當半徑R<450 m且坡度i>4%時,在設計中應盡量避免,尤其避免它們的組合出現。

因此,山城主干道的改建,執行地規并不意味簡單的滿足規范限制,而是應深入研析。以主干道A為例,采用運行速度檢驗,使幾何線形過渡適應行車速度,才是接近極限指標的路段安全設計的要點[5]。對于改善線形困難的地段,采取改善視距、消除危險路段邊坡的路邊障礙,并在車速不協調路段設置交通控制設施,減少各種不安全因素。

表2 主干道A交通運行統計Table 2 Traffic running statistics of arterial road A

2 橫斷面與車道寬度問題

考慮山城地方建設特點,減少車道寬度控制值,在市域建成區主干道可為雙向4車道[2],以節約資源滿足工程經濟要求,見表3。

表3 主干道機動車道寬度Table 3 Vehicle lane width index of arterial road

以重慶主干道B為例(圖2),由某次干道改建,設計車速60 km/h,雙向4車道,單幅路,車行道寬17.5 m(0.5 m路緣帶+4 m車行道+4 m車行道+0.5 m雙黃線+4 m車行道+4 m車行道+0.5 m路緣帶=17.5 m)。道路穿越中心區、工業園區等區域,且重載交通流大,其運行狀況如表4。

圖2 主干道B實景Fig.2 Real map of arterial road B

主干道B橫斷面設計暴露的問題具有一定普遍性:

1)道路橫斷面設計缺乏對道路的功能以及所服務的交通流構成分析[6]。簡單地套用固定模式,均為雙向4車道,千篇一律斷面無法滿足中心城、園區道路的不同需求,造成擁堵和事故。

2)機動車道一律為4 m偏寬,存在著道路資源浪費。且單向兩車道寬度8.5 m給怠速行駛車輛隨意變道行駛提供了條件,增加合流處擁堵。

3)路段和路口位置上車道寬度沒有區別,造成道路功能不全。

研究表明,路口渠化拓寬可提高通行能力30%,對交叉路口兩個方向上的車道均需要做渠化,才能使路口與路段車道數匹配,道路功能完善。主干道B采取如下改造措施:

1)充分考慮路段交通流特性,拓寬部分路段車行道,增強通行能力協調性。

2)劃分車道功能,規范車道寬度為3.5,3.75 m。

3)渠化拓寬交叉路口進口道,提高通行能力。

表4 主干道B交通運行統計Table 4 Traffic running statistics of arterial road B

3 交叉口控制及關聯設計

文獻[2]對山城交叉口縱坡控制嚴格,在困難情況下要求縱坡i≤4%,并引入平交道口路網關聯和平衡設計理念,細化交叉口規劃選型設計標準。

以重慶工業園區主干道C為例(圖3),全線線形平順,車行道寬24 m,雙向6車道,設中分帶及港灣式停車港,沿線約550 m設1個交叉口。該路途經眾多企事業單位和住宅小區,交通量約5 000 puc/h,且以重載交通流為主。該路65%的事故集中在交叉口,如表5。

表5 主干道C交通運行統計Table 5 Traffic running statistics of arterial road C

圖3 主干道C線形和實景Fig.3 Alignment and real map of arterial road C

對照文獻[2],該道路交叉口規劃選型基本合理,但局部設計不足導致了上述交通問題。研究表明,環形平面交叉受適應交通量較小的局限,在重慶有逐漸被紅綠燈控制取代之趨勢。而渠化十字形交叉能夠較嚴格地限制車輛行駛范圍,利于減少事故。

有鑒于此,主干道C各黑點改造如下:山城交叉口盡量避免銳角交叉或多枝交叉,調整支路為單行減少沖突點;已有陡縱坡增設減速設施控制車速;設置附加車道分離左右轉交通,確保交叉口區域通視;合理選用轉盤,并設置人行過街設施導流島確保行人待行空間。

4 附屬細節設計探討

車輛調頭和人行過街是重要的橫向干擾,故中分帶調頭開口及人行過街等附屬設施直接關系到“優化城市交通結構、提高交通安全”目標的實現。

以重慶園區主干道D為例(圖4),全長約4.3 km,車行道寬16 m,雙向4車道,雙幅路,中分帶寬1.5 m,途經大型批發市場、住宅小區企業等。該路共設置調頭口7個,人行過街設施7處(其中6處為平面過街設施),運行如表6。

表6 主干道D交通運行統計Table 6 Traffic running statistics of arterial road D

圖4 主干道D實景Fig.4 Real map of arterial road D

表6中60%的人車事故集中在中分帶開口及人行過街處,這與設計中缺失城市道路設計理念,注重車輛通行能力,而不重視道路其他城市服務功能和附屬設施不無關系。

實踐表明,交叉口處調頭使大量調頭車流對正線造成較大影響;隧道出入口處和橋頭處調頭,因隧道視野盲區和橋頭車速高等因素易造成銜接不暢、交織嚴重。國外常采用多調頭位優化設計,即一個調頭通行信號時段,多輛車可同時調頭,減少調頭排隊長度。

鑒于主干道D的中分帶寬度較窄,可靈活掌握路段調頭間距,適當將調頭口平移至交叉口以及多調頭位設計,保證寬度同時優化信號燈配時,并對隧道前的調頭口予以封閉。此外,根據人流量大小采用立體人行過街或觸摸式人行信號燈,實現人車分離,減少人流橫向干擾。

5 結語

經過近3年的工程實踐證明,主干道A,B,C,D實施改造措施后,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20%,功能進一步完善,交通事故明顯減少。因此,透徹領悟規范,統籌考慮路段與節點,合理選用關鍵指標、優化附屬細節,就能使山地城市主干道設計更加合理、高效、安全。

(References):

[1]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CJJ 37—2012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2012.

[2] DBJ 50-064—2007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及路線設計規范[S].重慶市規劃局、重慶市建設委員會,2007.

DBJ 50-064—2007 Code for Traffic Plan and Route Design of Urban Roads.[S]. Chongqing:Chongqing Planning Bureau,Chongqing Construction Commission,2007.

[3] 黃華華,李量.山地城鎮道路常見問題及技術要點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8):119-120.

Huang huahua,Li Liang.Study on common problems and technical gist in design of roads of mountains town[J].Urban Roads Bridges and Flood Control,2012(8):119-120.

[4] 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00-210.

Guo Zhongyin,Fang Shouen.Road Safety Engineering[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3:200-210.

[5] 徐慧芬,唐伯明,徐建濤.長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7,26(1):78-82.

Xu Huifen,Tang Boming,Xu Jiantao.Analysis on long and steep downhill road safety[J].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07,26(1):78-82.

[6] 張玉輕.北京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若干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6.

Zhang Yuqing.Inquire into the Problems of Urban Road's Cross-Section Design in Beijing[D].Beijing:Beij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2006.

Common Problems and Safety Technical Gist in Urban Arterial Road Design of Mountainous City

Xu Huifen1,Xu Jiantao2
(1.Chongq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Chongqing 400015,China;
2.Chongqing Expressway Group Company Limited,Chongqing 401121,China)

Aiming at current status of the road safety situation,the common design problems of mountainous urban arterial road and the running condition corresponding of representative roads are studied from the plan and vertical design standards,cross-section and lane width,intersection control,and ancillary detail design.Finally,the main control principle of urban arterial road design in mountainous city is put forward;meanwhile,the design technical gist is also set out.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lignment;road width distribution;intersection;median strip

U491.31

A

1674-0696(2013)02-0244-04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2.16

2012-07-25;

2013-02-09

徐慧芬(1981—),女,湖北武漢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道路設計與交通規劃研究方面的工作。E-mail:osxjt@163.com。

猜你喜歡
車行道主干道山城
車行道范圍內溝槽開挖后路面恢復措施
城市超期服役的市政道路整治提升工程應用分析
河南大學生用勤工儉學的錢修村中主干道:村民感動,村委反思
金蕉葉·賣報翁
長沙望城區部分主干道樹種結構分析評價
千里機動“亮劍”山城
貴陽市小河經濟開發區主干道綠化景觀綜合分析
山城的人情味兒
城市地下車行道路功能定位及其適用范圍研究
愉快的歌聲山城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