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2013-07-07 15:13葉中文蕭松建張雪寶練燕飛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16期
關鍵詞:溶血性弧菌食源性

王 松 阮 峰 葉中文 蕭松建 張雪寶 練燕飛

(廣東省珠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2)

某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王 松 阮 峰 葉中文 蕭松建 張雪寶 練燕飛

(廣東省珠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 珠海 519002)

目的分析珠海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發提供依據。方法收集2008~2012年珠海報告的食源性疾病暴發資料,描述暴發的流行病學特征。結果2008~2012年珠海市共報告93起食源性疾病暴發,每年報告13~26起。食源性疾病暴發發生的環節包括消費,流通,加工等環節,其中消費環節占81.7%,主要發生在單位集體食堂、餐飲服務單位。病原體中微生物占70.1%(47/67),有毒動植物占22.4%(15/67),化學物質占7.5%(5/67)。微生物因素造成的暴發第一二季度構成比占66%,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36.2%)和諾如病毒(25.5%)為主。結論暴發主要發生在消費環節,副溶血性弧菌和諾如病毒是主要病原體。

食源性疾??;食物中毒;流行特征;暴發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或飲用了被致病因素污染的食物或飲料引起的疾病。常見的致病因素有致病微生物、天然毒素、寄生蟲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近年來食源性疾病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食品安全成為公眾所關心的熱點。我們通過分析珠海市2008~2012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掌握食源性疾病發生的規律,為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資料來源于2008~2012年珠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報并處理的食源性疾病暴發。包括現場調查表、實驗室檢驗報告、調查報告。

1.2 診斷標準

食物中毒按《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GBl4938—94)的診斷方法進行診斷。

1.3 方法

每起食源性疾病按照發生時間、致病人數、致病因子、致病發生場所等進行分類,通過Epidata和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統計和分析。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

2008~2012年珠海市共報告暴發食源性疾病93起,每年報告13~26起,致病人數1362人,平均每起致病人數15人,無死亡,發病率18.84/10萬。2008年發病率最高為30.97/10萬,2011年發病率最低10.26/10萬。見表1。

2.2 季節分布

表1 珠海市2008~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發情況

食源性疾病暴發發生有明顯季節性,主要發生在第一二季度,發病起數占總數68.8%(64/93),發病人數占總數73.6%(1002/1362)。微生物和有毒動植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都集中在第一二季度,化學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發生起數少無明顯季節性。第一季度發生起數和發病人數居首,第四季度發生起數和發病人最少。見表3。

表3 不同病原體引起食源性疾病暴發的季節分布

2.3 發生場所

食源性疾病暴發發生的場所包括單位集體食堂、餐飲服務單位、家庭、流動攤販、批發零售單位、食品加工廠等,可分為消費、流通、加工等環節,其中以消費環節為主,發生起數和發病人數分別占81.7%和80.4%,主要發生在單位集體食堂、餐飲服務單位。見表2。

表2 珠海市2008~2012年食源性疾病發生的場所

2.4 致病因素

93起食源性疾病中查明致病因子的有67起,病因查明率為72%。致病因素包括微生物、有毒動植物和化學因素構成比為70.1%(47/67)、22.4%(15/67)、7.5%(5/67),與國家食源性疾病發生情況一致[1]。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8種致病菌,分別是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致病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蠟樣芽孢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肉毒毒素,以副溶血性弧菌為主36.2%(17/47),其次是諾如病毒25.5%(12/47)。有毒動植物引起食源性疾病有4種物質,分別是皂甙、河豚毒素、貝類毒素、組胺,以皂甙主60%(9/15)?;瘜W因素引起食源性疾病有2種物質,分別是亞硝酸鹽和有機磷,以亞硝酸鹽為主80%(4/5)。見表4。

表4 珠海市2008-2012年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構成(N=67)

2.5 致病食物

93起食源性疾病中查明具體致病食物的43起,致病食物查明率46.2%。致病食物主要分為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構成比為41.9%(18/43)和51.2%(22/43)。動物性食品中海產品和肉類制品為主要致病食物,構成比50%(9/18)和38.9%(7/18);植物性食物中豆類及制品和面制品為主要致病食物,構成比50%(11/22)和22.7%(5/22)。見表5。

3 討 論

表5 珠海市2008~2012年食源性疾病致病食物構成(N=43)

通過2008~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發分析發現暴發多發在第一二季度,發生的環節包括消費,流通,加工等,主要是在消費環節,而消費環節主要發生在單位集體食堂、餐飲服務單位。暴發主要微生物是引起的,病原體主要為副溶血性弧菌和諾如病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嗜鹽細菌,主要分布于沿岸海水、海河交界處以及魚貝類等海產品中,是食用海產品引起腹瀉、嘔吐和發燒等腸胃炎反應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我國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網數據顯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暴發居微生物食源性疾病暴發的首位[2],在美國副溶血性弧菌暴發的主要原因是食用生的或沒有煮熟的牡蠣引起的[3]。珠海市是一個沿海城市,海產品豐富,烹飪方式和不良飲食習慣(喜吃魚生、刺身等食物)極易引起食源性疾病暴發。

諾如病毒被認為是引起非細菌性腹瀉的重要病原體之一。諾如病毒感染力強,小劑量的諾如病毒即可感染,人群對其普遍易感,諾如病毒也是食源性疾病暴發的重要病原體,好發季節在冬季,李暉[4]報道廣東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2月,其資料主要來源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報告,沒有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標準的暴發并沒有納入統計。我們的統計分析基于珠海所有的暴發數據,分析顯示珠海2008~2012年諾如病毒食源性疾病暴發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

食品安全涉及“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但我們發現珠海食源性疾病暴發主要發生在消費環節,餐飲和單位集體飯堂是主要場所。餐飲行業有標準衛生操作程序(SSOP)”,也在推行“危害分析和控制關鍵點(HACCP)”,但食源性疾病暴發并沒有因此而減少。餐飲環節引起的暴發其危害較大,分析數據顯示其暴發涉及的發病人數也明顯要多。餐飲環節引起的暴發社會影響也較嚴重,珠海是個旅游城市,近年來旅行團在珠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屢屢發生,主要是旅游餐飲引起的。旅游餐次主要特點在于要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食物,這使得食品加工人員不得不改變常規操作程序,這樣容易造成食物無法煮熟煮透,形成安全隱患,隨著旅游的發展,旅游餐飲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單位集體飯堂特別是學校集體飯堂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珠海的學校集體飯堂多為餐飲行業承包,如何加強管理值得研究。

針對珠海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我們建議對發生食源性疾病較多,危害嚴重的餐飲服務單位、集體單位食堂特別是學校食堂從制度和機制上加強監督管理,對從業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和考核來提高衛生安全意識[5]。

[1] 龐璐,張哲,徐進,等.2006-2010年我國食源性疾病暴發簡介[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1,23(6):560-563.

[2] 劉秀梅,陳艷,王曉英,等.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發資料分析一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網[J].衛生研究,2004,33(6):725-727.

[3] Daniels NA, MacKinnon L, Bishop R,et al.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3-1998[J]. J Infect Dis,2000,181(5):1661-1666.

[4] 李暉,方芩,鄒麗容,等.廣東省暴發性胃腸炎中諾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分析[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7,27(1):5-8.

[5] 李泰然.中國食源性疾病現狀及管理建議[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8):651-653.

Analysis on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Diseases of A City

WANG Song, RUAN Feng, YE Zhong-wen, XIAO Song-jian, ZHANG Xue-bao, LIAN Yan-fei

(Zhuhai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Zhuhai 519002, China)

Objective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diseases from 2008 to 2012 in Zhuhai city, provid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for the government.MethodsCollected data of foodborne diseases outbreak from 2008 to 2012,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ResultsTotally 93 foodborne diseases outbreak were reported from 2008 to 2012, ranging from 13 to 26 per year. 82% outbreaks occurred in consuming process. mostly in restaurants or canteens . 70.1%(47/67)outbreak led by microorganism, 22.4%(15/67)caused by poisonous plants and animals and 7.5%(5/67) by chemical materials. 66% outbreak caused by microorganism usually happened in the fist and the second season. There were 36.2%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25.5% norovirus.ConclusionFoodborne diseases outbreak were mainly in consuming proces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norovirus were the main pathogens.

Foodborne diseases; Food poisoning;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utbreak

R18

B

1671-8194(2013)16-0001-03

珠海市衛生局醫學科研基金立項課題(No:2012069)

猜你喜歡
溶血性弧菌食源性
銷量增長200倍!“弧菌克星”風靡行業,3天殺滅98%弧菌
秋冬季高發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與預防
食源性寄生蟲病流行趨勢與控制策略
副溶血弧菌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論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頭號殺手——食源性疾病
碳氧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
如何有效防控對蝦養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腸毒素的檢測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條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