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3-07-25 08:15劉艷玲王立平
教育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

劉艷玲 王立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主要包括起點較低、動力不夠、后勁不足、基礎不牢等問題。解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對策包括關注農村特色、激勵專業發展自主意識、重視校本教研、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等。

關鍵詞: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5-0100-02

新農村建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有賴于農村教師素質的提升。因此,當代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關系著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和生存質量,還關系著中國農村教育的品質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更關系著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目前,隨著城鄉教育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迫切需要回答“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是什么?”“應當怎樣發展?”等問題。本文旨在分析當下我國農村教師在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了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正確分析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某原因,是研究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前提條件。筆者認為,當前我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專業發展起點較低

學歷與能力差距較大。與城市教師相比,農村教師整體上學歷水平偏低。由于受培訓質量等因素的影響,農村教師的學歷、能力與達標要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大多數農村教師存在教育科學知識匱乏的問題,受教育視野不夠寬廣、文化知識不夠廣博的影響,他們無法運用相關學科或交叉學科的理論知識解決當前課改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教育科研水平偏低。從整體上看,教育科研水平是教師專業水平的顯著標志。農村學校普遍不重視教研工作,教研組形同虛設,教師對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即便參與了教科研活動往往也是任務式的。不少學校沒有承擔教育科研課題,即使有少數學校承擔了相關部門指令性的課題也是敷衍了事,難以取得實效。多數農村學校不重視教育科研團隊的建設,沒有將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培養工作落到實處,導致了本來就處于薄弱環節的科研工作因為缺乏專家指導而陷入窘境。

2.專業發展動力不夠

農村教師普遍缺乏專業發展規劃意識。多數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并沒有隨著教育實踐經驗的積累得到強化,反而逐漸淡化了。由于他們對教師職業規范、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和價值等認識不足,導致他們中的很多人對自己的未來專業發展缺乏規劃,喪失了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具有中級職稱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相對較弱。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中有一半以上已獲得中級職稱,但他們獲得高級職稱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他們不愿參加或被動參加各種教師職前與在職培訓、進修等活動,不愿承擔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有的甚至是被動地融入教育科研團隊。

3.專業發展后勁不足

我國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一直以接受繼續教育為主要途徑。農村教師繼續教育主要采取傳統的高校模式、校外模式,且偏重理論,缺乏校本特色。近幾年來,農村學校教師繼續教育開始采取校本模式,卻僅僅停留在計劃階段,并未得到有效落實,這種有名無實的校本培訓使得繼續教育唱著新歌,卻走著老路。農村學校教師在復制或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時,卻忽視了自己的專長成長。

4.專業發展基礎不牢

盡管國家一直強調統籌城鄉教育發展,要求各地教育部門要為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與服務。但是,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執行中存在一定的偏差。

由于受經費、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教育行政部門往往將專業發展對象鎖定為城區學校教師群體,甚至是城區重點學校教師群體,積極推動名師工程、名校工程,忽視了廣大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如此一來,農村教師的外出培訓、學習、深造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教師能夠參與的由上級部門組織的面向農村的教改活動少之又少。因此,農村教師無緣參與高層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動,沒有機會接觸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農村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停滯不前。

二、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

1.關注農村特色,拓寬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之空間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各級教師培訓機構和師范院校在農村教師繼續教育中的主體作用,由部分師范院校牽頭成立農村教師發展學校,進一步整合教師繼續教育資源,搭建一個全新的合作平臺,為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有力條件。同時,應采取在農村地區設立農村教師發展學校分校的形式,在沒有條件設立分校的地方,應以流動小組的形式為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教師提供培訓和進修的機會。

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較差,農村教師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應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在教師宿舍建設、特殊津貼、子女教育、專業進修等方面應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另外,還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專業晉升機會,為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提供動力。

2.重視校本教研,拓展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之途徑

所謂校本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至學校,以課程實施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由理論研究者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的一種教研活動。校本教研可以培養教師良好的科研品質和科研意識,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方,甚至能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人文素養。因此,校本教研是使農村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筆者認為,開展校本教研,可以采取校本培訓和案例研究兩種模式。

校本培訓模式。該模式主要是為了解決本校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農村學校和教師的共同發展??梢圆扇〔煌愋偷男1九嘤柲J酱龠M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習型的校本培訓有利于農村教師專業角色意識的養成,實踐型的校本培訓有利于培養農村教師的專業情意,發展型的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農村教師自我診斷和反思的能力,從而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案例研究模式。該模式有助于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分析和反思的能力,不斷縮小教學情境與實踐生活情境之間的差距。將農村教師在教學中獲得的直接感受以案例的形式呈現出來,并加以思考、分析,從中找出有價值的東西,并將其作為課題進行研究。

3.激勵專業發展自主意識,增強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之動力

要解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觀追求和內驅力的問題,就必須增強他們的專業發展自主意識。農村教師專業發展自主意識是指農村教師在專業生活中,在沒有外在行政命令的前提下,來自個體的、內在的發展意識,具體包括對自己過去專業發展過程進行總結的意識、對自己現在專業發展狀態和水平的評估意識以及對自己未來專業發展的規劃意識。

農村教師首先要對自己日常教育教學的實踐進行分析,可采取與優秀教師對比或通過調查等方式認真總結自己目前專業發展的狀況;抓住可能促進自己發展的機會,如關鍵事件、關鍵人物等,確定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包括短期的、中期的和長期的目標,制訂行動方案并把握好各種影響方案執行的因素,客觀、科學地評價自己的發展規劃,了解自己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發展目標,從而實現專業發展上的自我更新和超越。

農村教師所經歷的教育教學過程也是非常復雜與難忘的。要激發農村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應注重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意識。農村教師應在了解自己所處專業發展階段的基礎上,形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建立個人專業發展樣本匣,主動與校內外同事和專家進行溝通、交流和合作,通過自我反思激發自身的自主發展意識。

農村教師要充分了解自己在自我形象、專業準備、教學實踐、未來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以便形成濃厚的專業發展意識。農村教師還應在創造性專業發展活動中體驗到理想、幸福的意義,并由此超越自己,成就自我,走向卓越,走向名師。

4.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形成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之保障

應建立農村教師在職培訓管理制度。繼續實行農村教師培訓工作領導負責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學校主要負責人是教師培訓第一責任人。要建立與強化培訓激勵機制,將培訓與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職務晉升、績效考核和評優獎懲等掛鉤。應加強農村繼續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建設,在增加培訓經費投入的同時,以項目帶經費的方式對項目實行目標管理。

應建立合理的農村教師專業評價機制。應采取發展性教師評價與形成性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倡導激勵性評價,其目的是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形成性教師評價制度,側重面向未來對教師進行評價,重視對教師專業發展過程的評價,能夠有效地將教師的需求與學校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實施農村教師特殊津貼制度。從制度甚至立法層面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是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最根本的、最有力的保障。當前,在保障教師工資的前提下,國家應繼續實施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性扶持政策,給予在貧困和邊遠農村地區任教的教師以特殊津貼補助,利用農村義務教育補貼工資的形式,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這對于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