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藝術的公共性

2013-08-15 00:51蔡曉燕
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公共性美術館公眾

蔡曉燕

(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系,廣東 肇慶 526020)

一、公共藝術概述

公共藝術是西方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背景下的政治觀念乃至整個社會思潮在藝術領域的集中反映。我國在公共藝術領域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越來越多的學者和藝術家嘗試著對其進行探討、實踐。發展公共藝術既是一種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一種策略。當代環境中公共藝術的解讀需要我們關注,對于公共藝術的思考和調整,也有助于它本身的進步?!肮菜囆g”常被一些人認為只是公共場所的藝術,或者被認為包括雕塑、行為、攝影、工藝美術等各種手段和技法的門類。而有些學者認為只要在時間和空間上能夠和公共發生廣泛關系的藝術樣式,如表演、歌舞都包括在公共藝術范圍之內。[1]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共藝術”?這一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當“公共藝術”廣泛被使用,成為一個專用名詞時,我們開始認識到“公共藝術”所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共同認知的文化概念,更是一種當代文化現象。它是與大眾溝通的藝術語言形式和展示形態?!肮菜囆g”尋求的是人們的大眾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是人們內心深處所共有的,所以它又是藝術精神內涵的高度濃縮與公共展示的結合?,F代的公共藝術中必定蘊含著時代人文精神的內涵,這種精神是大眾共同擁有的。它批判、質疑或提出新的文化價值和思考。

公共藝術可謂是一種手段,那就是實踐并形象化,透過這種手段去呈現藝術本體的根本質問。從事公共場所的藝術創作時,作品與公眾間的對話非常重要。當代藝術的多樣性發展及公眾的交流空間的轉變,例如網絡、多媒體等元素的運用,使得公共藝術的形式和載體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對于傳統藝術的反叛與繼承、對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對客觀世界發展與我們生活的思考、對藝術媒介的廣泛試驗和探索都反映在一種新的藝術理念上。

公共藝術同樣隨著城市形態的發展而變化。在這種互動的發展進程中,公共藝術所促成的機遇也有著無限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公共藝術不能夠潛心靜聽并切實把握復雜的城市生態系統的脈搏,不能夠創造更多的公共空間的機遇,則必然會失去公共藝術本應具有的魅力與生命力。我們必須在理解中國具體城市區域空間的基礎上,創造更加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間。而公共藝術就是這種創造過程之中最富生機的驅動力,公共藝術也正是在深入介入空間、介入城市生活的過程中才得以發展。這些也正是公共藝術公共性特征的反映。

二、公共藝術公共性的提出

當代藝術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逐步走出美術館的過程,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將是越來越不依賴于美術館,而是在更廣闊的空間與公眾發生交流、對話。目前,中國越來越多的批評家開始關注公共性和公共領域的問題。公共性概念的提出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它是隨著市民社會的興起而出現的概念。而公共藝術從其本質和創作根源上看,一開始就帶著一種強烈的滿足公共需求,體現社會、地域、場所集體精神,表現和探討公共事務等的目的性。[2]而這種滿足社會和人群需要的方式和程度是有所區別的。即使是一件極其個人化、風格化的架上繪畫藝術作品,也不能夠完全脫離社會性和公共性。它陳列于博物館、美術館或者其它公共場所中供人們參觀,人們在觀賞中開始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表達的內容及精神。于是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實現了一定的公共性。

公共性作為公共藝術存在的前提,是對公民參與公共事物建設及分享權利的肯定。公共性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是民主的、開放的、共享的,也是和社會進步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相對于社會個體的私密性、封閉性、私有性而言,它被公眾廣泛關注,并吸引公眾主動參與其中進行自由的交流互動。它是為公眾服務的,公眾對公共藝術建設當然具有相當的發言權。公共藝術的建設應該傾聽公眾的意見,也需要不同形式的公眾參與。在中國,公共性的提出意味著中國民眾開始從新的角度考慮自己在公共空間中的權利問題。

公共性的提出,在促進公共空間的權利秩序發生變化的同時,也將同時喚醒公眾對公共空間的參與意識,提升公眾公共藝術的素養。公眾的參與熱情及參與水平,也反映了公共藝術的實現程度。那些在創作時以“公眾看不懂,不能理解”等理由擺高姿態的藝術家實則是在與公共藝術的公共性相違背,他們還沒有真正理解公眾參與的實質。

三、公共藝術公共性的體現

在當代的變革發展中,公共藝術使原來只局限于美術館這個特定空間里的藝術,更廣泛地呈現在眾人面前,令各式各樣的作品在公共場所接受人們的審視。這是公共藝術公共性的一大體現。公共藝術作品的展示注重與空間產生整合作用。對作品來說,作品周圍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作品周圍的環境,絕對影響公眾對作品的觀感,不同的環境會給作品的視覺效果與觀感帶來截然不同的感覺??臻g對藝術來說是一種媒介,并非僅指空間提供作品正常形式的展示場所,而是蘊含空間能夠提高作品視覺效果的意義。此外,空間也與作品所蘊含的信息息息相關。而作品本身所擁有的影響力,同樣也會影響周圍空間。作品與周圍環境有著一體兩面的關聯性,即一件作品如果將擺設于公共場所,藝術家除了對作品與擺設空間結構之間對應的考慮之外,還要考慮環境文化因素。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文歷史文化,有不同的生態人文基礎,公共藝術的導入和發揮,不意味著要把某種奇特古怪的外來樣式生硬地強加給這些本來有著和諧及有機秩序的地域環境,而是應該體現出地域文化的歷史意蘊以及與當代城市社會生活的重要關系。藝術家在將公共藝術作品以兼顧美感及設計感的方式表現出來時,僅是他們為了傳達信息所做的表現手法。

從公共性這一重要含義來看,我們的美術館在與公眾發生關系的時候,更多的不是交流、討論,而是給予,這本身就存在問題。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并非使公眾不去美術館看展覽,使藝術家不在美術館辦展覽,這僅是一個場所的概念,需要探討的是美術館應如何呈現出一種開放的姿態,更有效地成為公共生活公共空間的一個部分。作品公共性的實現與否才是作品價值能否實現的依據,只有在公共性的框架中,在與公眾的這種互動過程中,公共藝術作品的價值才能得以實現。在當下的中國環境提出公共性問題,強調公共領域,意味深長。

在公共藝術中,藝術品與人的互動關系和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系,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某種教條地引導大眾的方式,也不是一種藝術樣式。事實上,公共藝術可以采用豐富的藝術形式來實現。對于公共藝術來說,重要的不是表現形式,而是價值觀。在當代中國,公共藝術是促進存在于公共空間的諸多藝術方式能夠在當代文化的意義上與社會公眾發生關系的方式,它是體現公共空間民主、開放、交流、共享的一種精神和態度。這正是我們所說的公共性的表現,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進步,也是人們對公共空間權利的參與與民主的要求。

公共藝術在中國的起步甚晚,且又理解不一,教育思想繁雜。中國傳統公共藝術的概念與今日世界流行的公共藝術觀念有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源于中國文化中對民主與公共的價值理念的不同理解。當代公共藝術觀念為公共民主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無論是公共空間中的人們還是社區中的建設意識,其民主的價值觀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公共藝術既是文化需要,也是策略需要。

[1]何小青.公共藝術之“公共性”流變源考[J].裝飾,2013,(2):68-69.

猜你喜歡
公共性美術館公眾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鋼·美術館展覽現場
鋼·美術館二層展廳 鋼·美術館一層展廳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去美術館游蕩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