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鉆孔灌注樁質量通病治理及控制措施

2013-08-26 06:09李成平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3期
關鍵詞:質量通病鉆孔灌注樁治理

李成平

【摘 要】鉆孔灌注樁是按成樁方法分類而定義的一種樁型,鉆孔灌注樁被普遍應用于橋梁基礎,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本文就鉆孔灌注樁施工中常見的鉆孔施工記錄不準確,樁底持力層確定不準確,端承樁樁底沉渣厚度超標等鉆孔灌注樁質量通病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處理措施。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質量通??;治理;控制措

0.引言

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鉆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并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鉆孔灌注樁是按成樁方法分類而定義的一種樁型。鉆孔灌注樁由于對各種地質條件的適應性,施工工藝成熟,簡單易操作且設備投入不是很大,因此在橋梁基礎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于鉆孔灌注樁施工大部分在地下及水下進行,其施工過程不易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開挖驗收,施工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甚至給投資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加強施工全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監控,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證或提高鉆孔灌注樁的成樁質量。

1.鉆孔施工記錄不準確

1.1現象

現場分班連續進行作業,施工原始記錄沒有及時填寫或填寫不準確。

1.2原因分析

(1)原始資料過程控制強化不夠,原始文件資料施工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規范。

(2)作業層素質低,技術力量薄弱,培訓少,管理水平差,造成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原始資料不規范、質量不高的的重要因素。

(3)質量管理體系對竣工資料管理重視不夠,缺乏有效控制原始資料的具體措施。

(4)記錄信息量太少,表格設計過于簡單,不能真正體現原始。

(5)原始記錄日期未注明或不明確。

1.3預防處理措施

(1)建立專人資料責任制,設立工程資料檔案管理制度,并派專人學習、培訓資料、檔案管理。

(2)設立檔案室和資料收集整理機構和人員,負責工程施工及竣工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管理工作,施工過程與資料形成同步進行,不得弄虛作假編制假資料。

(3)原始記錄必須做到真正原始,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客觀,原始記錄一要能反映現場狀態的的全部信息,二要能夠再現,具備重現性。

(4)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專業技能的同時,制定適合實際情況又符合現行規章制度的記錄(檔案)制度。應對記錄的格式、填寫、更改、歸檔以及收集、處置等做出具體規定。原始記錄是技術檔案的一部分,格式要規范化。原始記錄是抽樣、施工過程和特殊情況處理的記實,是評定檢測項目質量的原始依據。施工過程中,如發生停電、停水或其它故障,應在原始記錄上注明其影響和處理情況。

2.樁底持力層確定不準確

2.1現象

樁基承載力滿足不了設計要求。

2.2原因分析

樁端沒有支承在持力層上面。

2.3防治措施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復雜地層,這種地層一般最好取芯檢驗,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參照鄰近取芯情況、鉆速、泥漿返上的巖屑及鉆進情況(一般鉆進至微風化巖時,鉆頭不蹩鉆,主動鉆桿振動不很厲害,鉆進聲音感覺較好)、工程地質資料進行綜合考慮。

3.端承樁樁底沉渣厚度超標

3.1現象

水下混凝土灌注時間過長,致使泥漿沉積。

3.2原因分析

檢查不夠認真,清孔不干凈或沒有進行二次清孔。

3.3防治措施

(1)認真檢查,采用正確的測繩與測錘。

(2)選用合適的清孔方法。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漿性能,延長清孔時間等進行清孔。在下完鋼筋籠后,再檢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過規范要求,應進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導管進行,準備一個清孔接頭,一頭可接導管,一頭接膠管,在導管下完后,提離孔底0.4m, 在膠管上接上泥漿泵直接進行泥漿循環。二次清孔優點:及時有效保證樁底干凈。

(3)測量實際孔深與鉆孔深度比較。

(4)清孔、下鋼筋籠、下導管應連續作業。

(5)澆筑砼前,應再次檢查沉渣厚度,保證清孔后泥漿指標符合要求。

4.鋼筋籠偏位

4.1現象

鋼筋籠變形、偏位、保護層不夠、安裝位置不符合要求。

4.2原因分析

(1)由于灌注砼時產生浮力,箍筋脫落。

(2)拔導管時砼高度下降,粘結力使鋼筋骨架下拽,在安裝導管的過程中碰到加強箍筋等情況下,鋼筋籠骨架均會產生壓曲變形。

4.3防治措施

(1)在進行鋼筋籠加工過程中,綁扎、焊接要規范、牢固,特別是分段施工的鋼筋籠骨架接頭的焊接要符合設計要求,防止脫焊。

(2)澆筑砼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導管的垂直度,拔管速度要均勻。

(3)對于較長的鋼筋籠、吊裝時4米左右設一道臨時鋼筋剪刀撐,支撐在鋼筋籠骨架內,即防止鋼筋偏位,又可防止鋼筋籠發生彎曲變形,吊裝時方便安全,吊裝到護筒口時將鋼筋剪刀撐拆除。

(4)鋼筋籠骨架的結構一般都是上部主筋多而堅固、重量大,下部主筋少而軟弱,當樁較長時,產生壓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為此,在施工中要加強箍筋牢固程度內加三角撐等辦法來提高其剛度,避免壓曲發生。

5.鋼筋籠上浮

5.1現象

灌注速度太快,混凝土頂托力造成鋼筋籠上浮。

5.2原因分析

(1)當混凝土灌注至鋼筋籠下,若此時提升導管,導管底端距離鋼筋籠僅有1m 左右的距離時,由于澆注的砼自導管流出后沖擊力較大,推動了鋼筋籠上浮。

(2)由于砼灌注經過鋼筋籠且導管埋深較大時,其上層砼因澆注時間較長,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殼,砼與鋼筋籠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時導管底端未及時提到鋼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導管流出后將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時也帶動鋼筋籠上移。

5.3防治措施

(1)灌注砼過程中,應隨時掌握砼澆注標高及導管埋深,當砼埋過鋼筋籠底端2~3m 時,應及時將導管提至鋼筋籠底端以上。

(2)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準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砼標高,提升導管后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即可消除。

6.樁頂混凝土不密實或強度低

6.1現象

鑿樁頭混凝土松散,砼強度低。

6.2原因分析

灌注過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難、不翻漿。

(1)混凝土供料間隔時間太長,灌注停頓,混凝土(下轉第154頁)(上接第63頁)流動性變小。

(2)混凝土和易性太差。

(3)導管埋深過大。

(4)在灌注將近結束時,由于導管內混凝土柱高減小,超壓力降低。

(5)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對密度增大。

(6)測量不準確;樁頭預留量太少。

6.3預防措施

(1)施工過程注意提起導管,減少導管埋深。

(2)接長導管,提高導管內混凝土柱高。

(3)可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4)可采用多種方法測量,確保準確。

(5)樁頭超灌預留量可適當加大。

7.結束語

總之,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雖已成熟,技術難度不大,但由于其多為地下施工的不可見性,施工人員應認真學習相關規范,熟悉各項技術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并做好事先指導和技術交底工作,確保各環節都能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施工,并做好預防措施,使每根樁的質量都能得到保證,最終使整個工程達到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 041-2000).

[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土建分冊)(JTG F80/1-2004).

猜你喜歡
質量通病鉆孔灌注樁治理
淺談建筑工程防水滲漏質量通病的防治
試論房屋建筑工程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應用
建筑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及質量的控制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見質量通病分析
加強住宅工程質量管理的對策思考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