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張文秀旋轉技術的運動學比較分析

2013-10-08 03:37王安治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右腳雙腳速度

王安治

(寧夏師范學院體育系,寧夏固原 756000)

擲鏈球是田徑運動中動作最復雜,技術要求最高,同時在三維空間完成的運動項目。我國女子擲鏈球運動發展較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成績在不斷提高,已經躋身于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但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依然明顯。國內訓練主要依賴于教練自身的運動經歷和訓練經驗,對運動員實施專項身體素質、技術訓練,還遠遠不夠,還應加大科學的訓練方法,采用先進的訓練儀器、設備和器材,對身體機能和動作技術進行診斷分析?;诖?,本文試圖采用運動學方法,對我國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張文秀的旋轉技術進行影片拍攝與三維解析,就投擲過程中的旋轉技術的幾個主要環節進行定量分析,尋找有助于提高成績的合理因素及內在聯系。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獲得2011年3月全國長投公開賽女子鏈球運動員張文秀為研究對象;選取整個比賽過程中最優成績(74.26m)的旋轉技術進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和整理、分類國內外擲鏈球旋轉技術分析的相關文獻資料,了解現狀,確定研究內容。

1.2.2 三維攝像解析法 對我國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張文秀參加2011年全國長投公開賽的比賽過程進行三維攝像和解析。使用JVC9800高速攝影機2臺,分別位于投擲圈左、右后方6m處,機高為1m,拍攝頻率為50幀/s,攝像機主光軸互為100°(見圖1)。對張文秀的比賽進行全程拍攝,采用Peak三維標定框架,框架放置于投擲圈的中心點。用3-DSignalTec錄像解析系統逐幅解析,人體模型選用日本的松井秀治女子人體模型(21個環節點),所得數據采用低通數字化濾波法進行平滑,截斷頻率為8Hz。并對獲得的相關運動學指標分析。

圖1 女子擲鏈球比賽拍攝現場示意

1.2.3 數理統計法 采取Excel對張文秀比賽的原始數據進行常規的統計分析,從數據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然后進行總結歸納。

1.2.4 對比法 解析出的數據統計后,對其進行對比,找出與國外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旋轉技術的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擲鏈球技術比較復雜,同一時刻會有三維的變化,須對運動結構進行細致分解,根據旋轉技術的結構和文章的需要,合理劃分各時相。完整的旋轉技術分為10個時相,t0:鏈球運行至最低點時的動作;t1:右腳第一次離地前的動作;t2:右腳進行旋轉后首次觸地時的動作;t3:右腳第二次離地前的動作;t4:右腳第二次觸地時的動作;t5:右腳第三次離地前的動作;t6:右腳第三次觸地時的動作;t7:右腳第四次離地前的動作;t8:右腳第四次觸地時的動作;t9:鏈球出手時的動作;T1、T2、T3、T4分別為旋轉第 1 圈、第 2 圈、第 3 圈、第4圈,T總為旋轉全過程。

2.1 旋轉時間特征的分析

現代擲鏈球技術具有高速度、快節奏的特點,鏈球出手初速度主要依賴于在各圈旋轉中球速的不斷提高。因此,要求運動員在旋轉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加速節奏,逐漸減小每圈的旋轉時間[1]。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優秀選手張文秀旋轉總時間為2.16s,庫岑科娃旋轉總時間也為2.16s。張文秀旋轉四圈所用時間分別為 0.78s、0.48s、0.46s、0.46s,時間遞減率為62.5% -0.4% -0,可見總體的旋轉加速節奏不明顯,第3圈和第4圈的旋轉速度沒有遞增,只從第1圈和第2圈的旋轉中獲得一定的速度。庫岑科娃旋轉四圈所用時間分別為 0.7s、0.55s、0.47s、0.44s,時間遞減率為27.25% -17% -6.8%,每一圈的旋轉時間在逐漸減小,其旋轉加速節奏明顯。

表1 旋轉階段各時相時間變化(s)及時間遞減率(%)的比較

2.2 旋轉階段單、雙腳支撐時間及比率的分析

根據邦達丘克的研究結果,鏈球速度增長主要集中在雙腳支撐階段。為了促進鏈球的持續加速,在旋轉過程中應努力增加雙腳支撐階段下肢的工作距離,雙腳支撐時間應長于單腳支撐時間[2]。d/s比率為ds雙支撐階段與ss單支撐階段之比,當比率小于1,不利于鏈球速度的增加,為促使鏈球有持續加速的能力,應增加雙腳支撐的時間,獲取更大加速工作距離。從表2可以看出張文秀的旋轉總時間為2.16s,與庫岑科娃相同,但在單、雙腳支撐時間的比率上,除第1圈旋轉時間比率大于1,其它三圈旋轉時間和總旋轉時間的比率都小于1,均不利于鏈球的加速。張文秀單、雙腳支撐時間占總時間百分比分別為53.7%、46.3%,庫岑科娃分別為44.4%、55.6%,旋轉過程中張文秀雙腳支撐時間低于庫岑科娃9.3個百分點,進而表明張文秀在旋轉過程中單、雙腳支撐時間分配不合理,鏈球速度的增長時間較短。庫岑科娃雙、單腳支撐時間比始終大于1,說明其有利于鏈球的速度的增加。

2.3 旋轉中鏈球速度變化分析

根據擲鏈球運動技術的特點,鏈球的出手初速度主要依賴于各圈旋轉中球速的不斷提高。在旋轉過程中,鏈球要獲得較快的旋轉速度,不僅單、雙腳支撐時間比例要合理,還應在雙腳支撐階段具有較長的加速距離[3]。本文通過對鏈球速度增量來分析旋轉階段球速的變化。從表3可知,同庫岑科娃相比,張文秀的預擺與第1圈旋轉技術的銜接較合理,在旋轉初期好于庫岑科娃,但隨著旋轉的圈數的增加,鏈球速度的增量在降低,第2、3、4圈均低于庫岑科娃,說明張文秀持續加速的能力相對較弱,存在旋轉技術不合理的問題。

表3 旋轉階段鏈球速度增減的對比 m/s

2.4 鏈球的加速距離分析

鏈球方位角是指旋轉過程中右腳離地時刻鏈球和兩肩中點的連線與右腳著地時刻鏈球和兩肩中點的連線之間的夾角,是衡量鏈球加速距離的重要指標[4]。對路程速度時間公式S=Vt得知,在旋轉時間恒定情況下,鏈球工作的距離越長,其速度越快。表4可知,張文秀在每圈雙支撐階段的加速距離都分別小于米安科娃 41°、13°、7°、15°。說明張文秀在雙支撐階段對鏈球的加速距離較短,不利于鏈球獲得較大的速度。米安科娃在雙腳支撐階段鏈球運行相對穩定和扇面角較大的前提下,增加了雙支撐階段鏈球運行的距離。

表4 旋轉階段各時相鏈球方位角變化 °

2.5 鏈球運動的半徑、速度的時間分析

圖2 鏈球運動的半徑、速度時間變化

旋轉的目的是增加鏈球加速的距離和出手速度,在旋轉中盡可能保持較大的旋轉半徑和鏈球運動的速度。從圖2可見,張文秀在雙腳支撐階段(在圖中用粗的橫杠表示)通過延長半徑來保持鏈球末端的速度,而在單支撐轉動期間,鏈球末端速度逐漸下降,運動半徑也在減小,說明張文秀在進入單支撐后,為了克服向心力,而出現身體直立和后仰動作,對逐漸增大的向心力起到減弱作用。在進入第4圈,鏈球的運動半徑、速度都有明顯的減小和下降,可見隨著旋轉圈數和鏈球速度的增加,張文秀對鏈球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影響了鏈球的加速和出手速度。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張文秀在整個旋轉過程中,旋轉加速節奏不明顯,鏈球只有在第1、2圈中獲得一定的速度,第3、4圈的旋轉速度沒有遞增趨勢。

3.1.2 每圈和總旋轉的單、雙腳支撐d/s比率都小于1。單、雙腳支撐時間分配不合理,單腳支撐時間較長,鏈球速度增長的時間較短,不利于加快旋轉的動作。

3.1.3 旋轉時,隨著旋轉的圈數增加,鏈球球速的增量呈遞減的趨勢,尤其在第3圈最明顯,說明張文秀持續加速能力相對較弱。

3.1.4 單腳支撐階段鏈球的方位角較大,縮短了雙腳支撐階段鏈球加速的距離,而雙腳支撐階段加速距離,只占每圈旋轉的47.1%,小于米安科娃的51.8%。

3.1.5 隨著旋轉的圈數和鏈球速度的增加,為了克服鏈球對身體產生的向心力,減小和下降了鏈球運動的半徑、速度,對鏈球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

3.2 建議

3.2.1 樹立正確擲鏈球技術,整個旋轉技術應強調以速度為核心,突出高速度的同時,加強旋轉速度的節奏性,避免隨著旋轉圈數的增加,身體旋轉速度在下降。

3.2.2 訓練中找出張文秀在單、雙支撐階段分配不合理的因素,加強右腳晚離地和早著地技術的訓練,減少在單支撐階段自身旋轉速度的損失。

3.2.3 針對張文秀的加速節奏不明顯和加速能力較弱,應加強其快速力量耐力的訓練,增強對鏈球的控制力。

3.2.4 加大雙腳支撐階段鏈球的方位角,確保鏈球在旋轉過程中獲得較大的加速距離,提高雙腳支撐階段對鏈球加速效果。

3.2.5 通過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練習,增強對旋轉技術動作的掌握,在鏈球運動的角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較大保持鏈球的運動半徑來增加鏈球的速度,提高出手速度。

[1]鄧羅平,劉偉,等.女子鏈球運動員米安科娃與張文秀旋轉技術時空結構的運動學特征[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1):89-92

[2]劉昌亞,邰崇禧,等.我國部分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旋轉及最后用力技術的三維運動學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3):49 -50

[3]董晉,等.我國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旋轉技術的運動學特征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2):76-79

[4]李銀坤,周繼和.我國優秀女子鏈球運動員張文秀旋轉技術的運動學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2012.9:55-57

猜你喜歡
右腳雙腳速度
行駛速度
速度
雙腳踩出的漢字
畏懼
先左腳,再右腳(下)
先左腳,再右腳(上)
判斷:沙灘上的腳印
跳躍:單、雙腳跳 教案
UNHAPPY FEET 讓你的雙腳在夏日保持健康!
圖侃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