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兒童任性矯正策略

2013-10-30 03:53張蕾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7期
關鍵詞:心理發展矯正任性

張蕾

【摘 要】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當這些需求由于各種原因不被滿足或滿足不了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微妙的抵抗心理,當這種現象再三反復出現之后,在孩子心里就會形成任性的心理反射,久而久之,兒童的任性問題就會逐步加固,并不容易糾正。本文對此提出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兒童;任性;心理發展;矯正

兒童時期是身心同時發展最迅速的時候,同時擁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這時若不注意,就會造成兒童身心發展的重心偏移,并逐步用自己的反抗方式來表現出對父母不恰當教育和行為的抵觸,具體表現為任性。任性是兒童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具體的教育方法進行矯正的。

1.任性的定義

任性,指依據自己所想和當時情緒而輕率決定做或不做某事,恣意放縱,即使放縱下去不對也一味堅持,執拗使性,無所忌憚,不達自己目的不罷休。任性廣義上講可以看做是一種心理因素,狹義上講是就是一種情緒,情緒是隨著人的出生與成長過程而一直存在的,兒童階段的特定心理特征決定了其必須會經歷任性的這個階段,這是無法避免的,這就需要從控制情緒方面去進行教育。任性與執拗是意志薄弱、缺乏控制力的表現,一旦兒童形成了任性的惡習,將會對他的身心發展造成嚴重的障礙,以至于對全面綜合發展與良好品質形成造成影響,由此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都有責任來共同面對糾正孩子的任性問題,使其健康成長。

2.兒童任性的成因

任性的成因很復雜,任性的孩子也普遍存在,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交際交往能力與其他重要品質的形成。兒童任性的原因,主要是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環境因素。

A、家庭環境。

當前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大多數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這種奇特的421現象讓孩子成為了整個家庭的中心,孩子的性格不自覺的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蠻橫、沒有禮貌、不尊重老人等不良行為習慣,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為所欲為”,并沒有自我約束能力與意識。與此同時,家長在孩子教育上重點放在了知識學習方面,就怕在這個還是分數定高低的現在落下一點點,這就讓孩子的個性品質、行為規范習慣等方面遭到弱視,只要孩子能按照家長既定的學習軌道行駛,其余的都可以遷就,最終造成孩子的任性妄為,規矩難成的后,造就了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家長有的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急于把孩子教育好,便采取訓斥,甚至打罵的方式,恨鐵不成鋼,這讓孩子小小心靈在不知所以的情況下再一步步踏入更加任性的深淵。

B、社會環境。

(1)“高樓型”鄰里關系。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飛速提高,居住在高樓大廈之中,生活質量也日益講究起來,但在高樓之中的鄰里關系可以說天差地別,一般還都不知道對門鄰居的情況,更別說樓上樓下了。孩子住在高樓里,不能弄太大動靜,生怕吵到鄰居,所以孩子不能放開玩的同時也失去了玩伴。相對于農村孩子滿街跑,高樓里的孩子只能在自家屋里玩,漸漸變得孤僻,不會交際,不會變通,處事能力差等,這也是造成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2)信息多元化。

現在的孩子懂得比我們要多,因為現在這是時代是信息的高速發展時代,各方面的信息鋪天卷地,想不接觸都難,這就造就了現在兒童信息量大且多元化,進而造成孩子傲慢任性,認為我懂得比你們都多,你們說的就是不對,不對我為什么要聽呢?漸漸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若不及時引導便會越來越嚴重。

(3)社會安全焦慮。

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雜志的專欄作家琳達?布萊爾則指出,因為現代人普遍節育了,有的等到很晚才要孩子,孩子的數量少,所以孩子對現在的父母來說就更加珍貴,父母操心的程度隨之加重。同時,現在的孩子被保護得緊緊的,他們無法學會生活中必需的生存技巧和獨立性,這也加重了家長和社會的憂慮。這種焦慮讓孩子無法展翅高飛,只有做個井底之蛙,“安全”且“安逸”地生活,這樣孩子接觸面窄的同時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最為嚴重的就是任性。

(4)心理因素。

兒童的社會知識汲取與心理發展都處于初級階段,還尚不成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都缺乏相應的思考掌控,當一些問題出現了且結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會情緒失控,具體表現就是任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也是一種心理需求的表現。他們不能理性地分析問題并作出判斷,只是憑自己的情緒與興趣來決定是不是應該參與進來,盡管這些事物往往是對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3.兒童任性矯正策略

3.1把兒童帶出家門

兒童的求知欲正是旺盛的時候,他們需要接觸更多的社會性的、實踐性的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汲取書本中的各種技能,這樣才能讓他們在開闊眼界的同時開闊心胸。在美好的陽光生活和大自然漫步當中,是不會再計較這計較那的,把任性等不良習慣都春風化雨。同時在接觸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角色的時候,自然會學會各種規范禮儀,良好品質,一些不良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化之淡然。

3.2敞開家門,走下高樓,建立和睦的鄰里關系

融洽的交往環境對孩子身心成長都有很好的作用,家長應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讓孩子走出家門,走下高樓,跟鄰里建立和睦的關系,可以和鄰居的孩子玩,這樣孩子不僅有了玩伴,同時還會形成活潑開朗、懂事大度的性格,擯棄家里的任性現象。

3.3統一觀念,淡化“中心”

對于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人基本都是盡量滿足其要求,這樣只會助長他們的自我中心意識,家長需要齊心協力,將教育觀念統一化,尋求出一套針對性的實用方式來淡化孩子的中心感。這樣他們的任性認為不就就可以得以糾正遏止。

3.4蹲下身子,與孩子平等議事

孩子同樣需要尊重,他們需要一種平等的待遇,而不是家長高高在上的訓斥,家長需要保持一種明理是非的態度,蹲下身子來指出孩子的不當行為,并指出改正的措施,對孩子的積極正確行為要及時肯定,讓他們逐漸明白做事情的原則與道理。

3.5培養孩子獨立性格

孩子只有能獨立處事,才能學會獨立思考,逐步增強判斷認識能力,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不該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等都能在獨立意識形成的時候進行自我掌控。因此,家長對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刻不容緩,這樣才能基本實現孩子任性性格的自我調控。

3.6技巧性引導

A、冷處理

家長教育孩子時應首先明確告知孩子那些是合理行為,對無理要求是絕對不允許的,孩子一般認為激烈的喊叫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同情,這時家長應一直保持平靜,道理講過后孩子還喊叫的話,家長可以采用不予理睬的方法,讓他們感覺到這種方法不管用,這種哭鬧行為會自行消失,這時家長再曉之以理,這樣孩子的任性行為便會有效改變。

B、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情任性、哭鬧時,可以采用注意力轉移的方式,比如,孩子一定要一個玩具,并開始發脾氣,這時家長可以指著經過的公車說,這個公車上的廣告真有趣,孩子停止哭鬧,然后觀察那個公車,這時家長就可以一邊帶著孩子往外走,一邊說著一些能引起他好奇的話,遠離產生任性的環境,等孩子平靜下來,便分析孩子的不當行為,告知正確方式。

C、堅持原則,規范約束

沒有原則的教育方法是教育不出有原則性的孩子的,家長可以對孩子鼓勵表揚教育,但心里必須有自己的教育原則與底線,規范約束。鼓勵孩子自立、獨立,當孩子超出自己的規范范圍時,父母則必須溫和而堅決的制止孩子,讓孩子作出正確的,并隨時堅持自己的管理態度。

D、表揚鼓勵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多以道理引導為主,切忌打罵、挖苦,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叛逆、更任性,進而影響到身心健康。

總之,當前兒童任性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已經影響到其身心的健康成長,亟待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已經不僅僅是家庭的責任了,各界人士需為培養具有良好行為規范的下一代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聶元珍.如何矯正孩子的任性[J].2012,04.

[2]朱智學.兒童心理學[M].1993.

[3]張霞.如何矯正幼兒的任性行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5(06).

[4]王春亞.淺談幼兒行為的矯正策略[J].云南教育<視界綜合版>,2007(10).

猜你喜歡
心理發展矯正任性
論行為主義視野下幼兒學習行為的矯正
天氣越來越任性
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與完善
監獄管理創新視角下的循證矯正研究
任性者的搞笑
網絡對農村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策略研究
童話對幼兒心理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
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矯正牙齒,現在開始也不遲
這些孕婦任性有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