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渟涵無際 瑰辯洪音——評陳蒲清《陶澍傳》

2013-11-14 10:05張文初
中國文學研究 2013年1期
關鍵詞:陳先生魅力歷史

張文初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4)

讀陳蒲清先生新著《陶澍傳》,不時會想到兩個問題:陶澍的魅力何在?《陶澍傳》的魅力何在?

不管陶澍是否可以稱得上是馬克斯·韋伯所說的那種“克里斯馬式”的人物,陶澍之具有魅力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是皇帝還是同僚,官場還是民間,正史還是傳說,也無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在文藝作品中,是過去的敘述還是今天的研究,人們一直在把陶澍作為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加以銘記。陳先生的《陶澍傳》雖也談到陶澍的歷史局限,但從開篇到結尾,30 多萬字,一路寫來,贊聲不斷:在陳先生心中,陶澍的形象是高大的,偉岸的,用陳先生自己的話來說,有“耀眼光輝”。就如讀者的我,對于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也許是因為受“糞土當年萬戶侯”之類情緒的熏陶,素來有不恭心態,但讀了陳先生的《陶澍傳》,也不由對這位湖南同鄉心生膜拜。

陶澍魅力何來?中國民間以富貴壽樂之類的人生指標衡量一個人的值得羨慕之處。陶澍是貴,但未必稱得上富,別說無法同今天腰纏億萬懷抱明星名車斗艷豪宅爭奇的達官新貴相比,就是在他生活的時代,也不屬于富紳。只活了62 歲,談不上高壽。至于其一生的心境感受,按友人的敘述他一生在憂患之中。較之今日娛樂至死,樂活一生的人士,陶澍的一生無快樂可言。

中國古人說人生的目標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依中國古人的觀念,陶澍是實現了這一目標的。由此,他在古代士子的心中擁有魅力自不待言。但在今天看來,這所謂三不朽未必還讓人欣賞??商珍鴵碛械挠植恢皇亲尮湃诵懒w的魅力,他同樣有讓今人向往的地方。是什么呢?

陳先生說陶澍“是”“中國古代與近代之交最杰出的經濟改革家”;“是”“經世派的領袖”、“洋務派的先聲”;“是”“湖南近代人才群體崛起的先導”。陳先生的三個“是”是陳先生評敘陶澍的綱領,《陶澍傳》全書就是以這三個“是”組建起來的。不知熟悉陶澍和其時代歷史的專家們如何看待陳先生的三個“是”,對于陶澍生平懵然無知、因而只能僅僅就文本的邏輯敘述來感受和認知的讀者,我對于陳先生的評說是認同的。認同的原因是:在我看來,書中的觀點建立在詳細豐富的史料依據、高屋建瓴的評價標準、謹嚴細密的邏輯言說的基礎之上。

陳先生的評說成立,陶澍的歷史地位得以肯定,陶澍的魅力自然隨之生成。不過,讀陳先生的《陶澍傳》,我覺得,陶澍的魅力不完全是在陳先生以之為立傳綱領的三個“是”上。陳先生的具體敘述實際上還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而在我看來也許還是更重要的、透視陶澍魅力的視角。

可以討論書中實際已經喻示出來的蘊含在陶澍身上的“三個統一”:品德與才能的統一;主觀期待與客觀效果的統一;自我成功與歷史認同的統一。

陶澍是德才兼備的歷史人物?!短珍鴤鳌窂暮芏喾矫嬲故玖颂珍牟拍?除了古今罕見的管理與改革國家經濟的能力之外,陶澍還有政治、文藝、學術才能。陶澍是歷史上難得的全才、通才。與之相應,陶澍宅心仁厚,品格高尚。按中國古代的德行標準,他忠孝雙全,仁義兼具,胞民物我,善善惡惡,誠良恭敬,勤廉信美,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修身楷模。從今天的觀點來看,陶澍愛民、廉政、守法、公正、尊重人才,關愛親人,也依然是值得仿效的官員、學子、公民。特別重要的是,從古代到今日,盡管中國精英文化努力提倡德才兼具,但事實上真正才德齊備的人極少。翻開中國歷史,人們看慣了有能耐的暴君、奸臣、奸商,也看到了很多“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委瑣儒生。要德即無能,有能即無德:這就是中國歷史的人才史。在今日中國那些置身官場、商場的“能人”、“庸人”身上,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從歷史延續下來的分裂。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代的讀者不能不景仰《陶澍傳》中的、也是歷史上的陶澍。

陶澍自幼時起就有內圣外王的人生期許?!短珍鴤鳌氛f,陶澍成年后追述父親的教誨:“……澍自幼跬步弗離,府君每語以古賢可敬可畏之事,以感發其志氣?!毙奚砗椭螄?,心性高標和事功顯赫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兩大人生目標。但在歷史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將這樣的目標付之于實踐。陶澍實現了。陶澍是幸運的?!短珍鴤鳌芬酝怀龅姆绞綌⑹隽颂珍男疫\:他賑災撫民、興修水利、改革漕運、辦理鹽政,都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短珍鴤鳌返诎苏潞偷诰耪逻€以不小的篇幅分析了陶澍幸運的原因。中國古代士人的“不幸”有多種形態: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是一種不幸;李商隱筆下的賈誼“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是一種不幸;王安石同樣詠賈誼的詩中所說的“爵位盡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也是一種不幸。陶澍幸運,歷史上普遍存在的諸種不幸都沒有在他身上應驗。風云際會,心想事成,陶澍的魅力包含這種幸運。

陶澍是成功的。成功者讓人羨慕。成功有多種類型。個人目的的實現是一種成功。在中國文化的獨特語境中,個人目的常常同社會、歷史的進程、民族和大眾的需要相悖。真正的成功應該是個人目標和群體需求的同一;個人的成功應該獲得歷史的認同,能夠真正彪炳史冊、萬古流芳。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人們不難看到有些所謂的偉大人物,他們的成功就是那種不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成功。他們要的只是個人的勝利。他們不惜以民族的犧牲、大眾的血淚來成就自己的狂想,或者實現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獨裁。這樣的成功最終會遭受歷史的詛咒。有些歷史人物主觀上并不自知個人成功與歷史認同的背離,他們忠誠地信守自己的理想、原則,他們為了心目中的權威和高貴奮不顧身、舍生忘死,但結果是他們的理想和原則同他們開了玩笑,粉碎了他們青史留名的期待。這種分裂是普遍出現的情形。像和陶澍有關的歷史人物曾國藩等就未必沒有這樣的悲劇。當曾氏舉起屠刀向太平天國的戰士們大開殺戒的時候,歷史給他留下的“曾剃頭”的大名未必是他認同的。陶澍的成功從總體上、從主導面來說超越了這樣的層次。陶澍的經濟改革雖然并不從根本上變動專制皇朝的經濟基礎,只是在流通等領域里實行一些具體政策和措施的調整,但這種調整畢竟不僅在當時惠及了百姓,也為后來者的思想和實踐探索提供了啟示?!短珍鴤鳌非懊嫫哒聦懱珍纳?,在敘述陶澍一生事跡的同時,從國勢分析、民眾需求、朝廷嘉許、民眾擁戴等多種角度凸顯了陶澍所獲得的歷史認同,第七章到第十章的有關探討、比如其中特別談到的陶澍改革對魏源思想的觸發,則從身后影響的層面揭示了陶澍所獲得的歷史認同的深刻性。

傳主的魅力意味著傳記的魅力。但在我看來,《陶澍傳》的魅力不只是來自于傳主陶澍,同時來自于傳記本身,來自于陳先生對陶澍的研究和書寫。陳先生的治學與書寫搜羅宏富又見解透辟,彌綸群言又獨辟蹊徑,稽核翔實兼衢路通觀,運思平實又風華內蘊。蘇軾贊陶淵明的詩歌有著名的八個字:“質而實綺,癯而實腴”。陳先生的文章亦當得上這樣的評價。用傳統漢語思維的簡化方式言之,陳先生的思與言可以用“富”、“透”、“腴”三字描述。從早年的《文言文基礎知識問答》,到后來的寓言史研究、方言文字研究、箕子研究,陳先生的著述一直保留和發展著“富”、“透”、“腴”的獨特風格。這次的《陶澍傳》亦是如此。

“富”在《陶澍傳》中至少有兩個層面的充分顯示。其一,學科知識和研究視角的豐富?!短珍鴤鳌肥菍μ珍娜轿谎芯?。在陳先生的《陶澍傳》撰寫之前,已有關于陶澍的傳記問世。陳先生在治學選題上長于創榛劈莽,另開新境;此次陳先生有所破例地沿襲舊題;撰寫沖動之一當是:突破以往研究角度較為單一的格局,全面地多角度地展示陶澍的生平成就?!短珍鴤鳌窂奶珍纳秸f到他的著作;從其個人的成就,談到其所處時代的思想沖突;從他的經世實踐說到他的詩歌創作、學術研究;從正史對他的記載,說到民間關于他的傳說;從中國古代的科舉、官職制度,說到當代世界學術前沿的思想觀念:書中關于陶澍的研究涉及古人所說的經學、史學、實學、小學、義理、詞章、考據多個領域和今人所說的經濟、政治、歷史、倫理、軍事、地理、教育、科學、文藝、民俗、考古、學術史、地方志等多個學科,多種領域。其二,征引材料的豐富。以博聞強記的獨特稟賦占有浩繁翔實的歷史資料是陳先生治學的一貫特點。還在早年剛出道撰寫《文言文基礎知識問答》時,陳先生占有材料之富就曾贏得著名學者如呂叔湘先生等的贊揚。筆者也曾聽到許多治文史的當代湖湘學者對陳先生熟諳中國傳統文史知識的贊譽。陳先生的著作對材料的征引出入經史、熔鑄百科、包容雅俗、籠罩古今,其密度之大和視野之寬,獨具慧眼和精細嚴謹,在中共建國以后成長的學者的著述中極為突出?!短珍鴤鳌费永m這一特征。翻讀書中的每一頁都可以看到很多征引的文獻。比如第21 頁述陶澍的仕進之路,涉及的就有司馬相如《子虛賦》、嘉慶七年會試的考題、《大學》、《論語》、《孟子》、陸機《文賦》、《四庫全書》、陶澍《紀曉嵐師雙瓦硯歌》、陶澍《紀文達師九十九硯齋第九十九硯歌》、陶澍《祭協揆河間師文》、況周頤《惠風簃隨筆》、傳說中紀曉嵐“儒生上進,路僅存斯,拭目挑揀,澍可為梁”的題詞等12 條材料。

“透”是陳先生治學和《陶澍傳》寫作的另一面。陳先生的“透”含多個層面。從紛繁多樣的歷史文獻中挑選最具說服力和最具可接受性的材料,以形成對基本觀點的扎實支撐,是一種“透”。此“透”可謂之古人所說的“透脫”?!短珍鴤鳌贰耙浴逼查_近200 年來朝野紛起的萬千贊詞,獨挑張之洞和張佩綸對陶澍的贊揚以引領全篇;在材料的選擇上顯示出的靈活、精當就可以“透脫”言之。從語境來說,引言不是文章核心,不需要端出全書的基本觀點,只需要對全書的敘說起引領作用。從言說者來說,二張是重要歷史人物,又相對熟悉陶澍,評語具有權威性。就說詞內容言,“人才”為古今之重;“道光”體現了對時代的限定,“第一”充分說明了地位之高。二張贊詞既言說簡省,又高屋建瓴,劈空而下,擇其為引領性語料實在是別具慧心。突破矛盾重重、歧義百出、錯綜復雜的混亂局面,抓住其中的基本線索和各自特征,形成綱舉目張涇渭分明的有序布局,是陳先生的第二種“透”,此可名為“透明”?!巴该鳌北椴既珪?。以三個“是”定位陶澍,規劃全書,是全書最“大”的“透明”。書中的二級標題把陶澍生平思想人格學識以異常清晰的風貌呈現出來,是相對細化的“透明”。陳先生行文喜“條陳”,也極善“條陳”:把紛亂復雜的東西加以條分縷析的敘說。此方式在《陶澍傳》中隨處可見。第十章第一節概述清朝中晚期湖南政治軍事人才群體狀況的“四條”,第九章第三節以陶澍回王垣夫的信分析陶澍的思想性格的“三條”,等等都是如此?!皸l陳”在中國古代是一種特別的文體。本文所謂“條陳”不盡與古代同義。條陳不是抒情敘事,也不是演繹推理,而更類似于“說明”。其好處是雜敘議于一體,理紛繁于清晰。陳先生善條陳,筆者知道與他長年擔任成人教學課程、善于體會學生心理有關。但是不是也源于古代策士文體和奏疏文體的影響?愿以此求教陳先生。披沙揀金、穿透現象的表層,揭示出其深層性的內在規定;在含混模糊隱顯互織的現象形態中,離析出被言說事物和對象的區別性,可看做陳先生的第三種“透”,此可稱為“透徹”。第九章以“文化三層面說”為依據分析清中葉開始的湖南政治變革的四個階段,第七章第六節分析道光皇帝的思想性格,第八章闡釋中國傳統經世思想的核心和淵源等等,都是言說透徹的佳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陳先生的“透徹”常見于只三言兩語就把玄奧莫名、言意模糊的事物、現象、文本說得異常清楚的功力上,比如284 頁解說杜詩的沉郁頓挫,333 頁對陶澍《靖節先生集注》、《靖節先生年譜》的《例言》的分析。陳先生在全錄《例言》之后,對《例言》所說明的問題作了六個方面的歸納。讀者直接讀陶澍的《例言》,未必沒有模糊之感,陳先生的歸納則使模糊的言說變得特別清晰。

“富”與“透”有一定的矛盾?!案弧彪x開“透”,會導致混亂、糾結。俗語“滿山荊棘叫樵夫不知從何下手”,說的就是“富而不透”。同樣,“透”離開了“富”會走向簡單、生硬、干枯、空洞。陳先生的“富”與“透”融匯在一起,交相輝映。對歷史情形、文獻資料、學科知識的豐富把握,在陳先生這里是“富”,也是他的“透”得以成就的基本條件。前面說到的《陶澍傳》對經世思想核心和淵源的透徹分析,就得益于陳先生對箕子的深入研究。治中國古代文史的學者容易耽于對史實、材料的偏愛,以既有學術資料的豐富占有而自得,見解偏隘、思想簡單,識見淺陋。學界對這樣的人易生“兩腳書柜”之譏。陳先生有不憚繁難占有材料的興趣,也有博聞強記的能力,但他從不泥于、耽于單純的材料占有。在他這里,材料都是鮮活的,有強勁的生命力和思想發生效應。在《陶澍傳》中,陳先生“富”“透”交融的秘密可從兩個方面看出來。一是陳先生的富不只是“具體材料的富”,而是與“學科知識的富”結合在一起。學科知識同具體的文本材料、歷史文獻不同,它提供的是視野、視角。視野、視角與具體文獻材料結合在一起,必然導致思想的發生、創新性見解的出現。其二,陳先生喜歡也善于作旁通中外連貫古今的、超越有限時空的思考。比如81 頁評道光皇帝時說中國古代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這里就隱含了對西方文明的體認。

“富透融合”最終成就了《陶澍傳》和陳先生許多著述的特有魅力:一種由學識與才情、知識承接和思想創新融會而成的雍容;由旁征博引、思緒通透、言說暢達而構成的富麗;建立在平淡樸實精當簡省基礎上的有如閑花淡淡春的疏雅。這些也就是本文試圖用“腴”來概說的內涵。不過,要強調指出的是,《陶澍傳》的此種“腴”一定不能離開它的對立面而加以理解?!半椤钡膶α⒚媸恰榜场??!榜场闭?,瘦、貧乏、平淡、簡易?!短珍鴤鳌返倪\思平實顯豁,語言平淡如口語;沒有高深曲折的思路,沒有尖新譎異的意向,沒有華麗瑰美的言辭。就其表層而言,“癯”態明顯。但就在它的平實、平淡中,會心的讀者不難體會到它內蘊的風華。此種風華的構成和顯現可以從多種層面分析。說胡林翼的著作時談到蔡鍔、蔣介石用其作軍事教材,說左宗棠林則徐長沙夜話,提到“今長沙瀟湘大道牌樓口江邊,有林左‘湘江夜話’塑像”,這種似與主題游移的閑筆,以其時空的跳接突然開辟了一個宏闊的歷史時空,意味豐盈,是“腴”的表現。談左宗棠70 歲高齡戎馬新疆,抬著棺材出征,人們會不會想到同是湖南人的當代政治家出任總理時用100 口棺材反腐、其中預備自己一口的宣言呢?陳先生寫作時未必有此種暗喻現實之意,但歷史真實自身具有的相似性可以讓人有聯想。這也構成了“腴”。除了這些細節上的、直接行文顯現出來的“腴”,《陶澍傳》和陳先生一貫行文的“腴”更重要之處在于它總是建立在況周頤所說的“拙”、“重”、“大”的運思意向上,其具體內涵就是選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深厚文化內蘊的現象進行思考與言說?!短珍鴤鳌分刑貏e突出的關于陶澍人品和其才能得為時用的機運的書寫就是這樣的情形。第七章諸節所說“博學愛民”、“廉潔自律”、“勤奮盡職”、“堅毅沉著”、“知人善任”、“和而不同”,都屬于陶澍人品的內涵。這類品格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都為民眾所重,陳先生對于陶澍的具體言說,自然能觸發讀者對中國官場的深厚聯想。陶澍生前才為世用,死后遍享哀榮,風云際會,襟抱全開。讀陳先生的敘述,今天的讀者不能不為當今中國社會的逆淘汰而慨嘆。這些能夠引發的慨嘆和聯想構成了《陶澍傳》平淡、平實背后的豐腴、富麗。

魏源以“洪音瑰辯”稱陶澍,林則徐對陶澍有“渟涵無際”的贊揚。筆者認為,這樣的贊詞表述的也正是《陶澍傳》富、透、腴的風格內涵。本文以“渟涵無際瑰辯洪音”為標題,試圖雙關對陶澍魅力和《陶澍傳》魅力的解讀。讀者其然乎?

猜你喜歡
陳先生魅力歷史
永遠的懷念
獨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老板不知銀行新規 被工人騙萬元
逃逸
新歷史
魅力展示
被注入東方魅力的配飾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