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望激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3-11-22 07:40劉玉梅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3年4期
關鍵詞:動機大學英語

劉玉梅

摘 要:本文嘗試將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于1964年提出的期望激勵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改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從期望激勵理論的概念出發,依據期望激勵理論的及時性、目的性、針對性三原則,闡述期望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以及使用期望激勵理論時應注意的兩點:容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和耐心等待學生取得進步。

關鍵詞:期望激勵;大學英語;動機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11-009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24

激勵問題是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將管理心理學運用于教育,充分發揮激勵理論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是當代大學英語教師值得嘗試的管理方法。在學校里,行政工作人員需要激勵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教師需要激勵來投入教學,研究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學生需要激勵來促進自身的學習和發展,成為會學習、會生活的現代人。作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管理者的大學英語教師可嘗試將激勵理論應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與學生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筆者多年來從事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在教授2010級四個班的大學英語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使用了期望激勵,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本文對歷時兩年來的教學進行回顧,整理了平時教學中使用期望激勵的一些典型實例來闡釋如何具體將期望激勵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期望為改善目前的大學英語不容樂觀的教學現狀做點努力。

1 . 期望激勵理論

“什么是激勵?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和斯坦尼爾(Berelson & Steiner)給激勵作了如下定義:‘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等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劉永芳,2008: 65)。激勵就是指通過激發人的內在動機,使其采取行動去實現期望目標的過程。激勵的意義在于激發人的內部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鼓勵激勵的對象表現出期望的行為。從心理學角度看,激勵過程實際上就是使刺激變量引起機體變量的激發,產生持續不斷的興奮,從而引起積極的行為反應去實現目標;當目標達到之后,經反饋又強化了刺激,從此周而復始不斷實現激勵過程(夏國新、張培德,1995: 129)。激勵理論主要包括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和公平理論。本文主要探討期望激勵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期望理論也叫預期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在1964年提出來的一種激勵理論。期望理論重在分析使“激勵因素”起到更大作用的條件。弗魯姆指出,激發力量的大小主要受兩個因素——期望值和效價——的制約。如果學生將學習目標實現的價值看得越大(比如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可以拿獎學金,可以找份好工作),估計能實現的概率越高,那么期望值就高,激發的動機越強烈,煥發的內部力量也就越大。如果學生覺得學業成功的可能性很低,或期望值很低,甚至感覺到即使學習成績好對自己以后找工作也沒有什么幫助,即效價也低,那么激勵的程度就越低?!爱斠粋€人對實現某個目標認為無所謂時,效價為零;而當他寧愿不去實現這個目標時,效價為負”(高倩,2012: 156-157),以上幾種情況都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因此,提高期望激勵的程度要靠提高期望值和效價來實現,即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向學生表達各種各樣的適宜的期望,用實際行動踐行期望,讓學生感受到實現期望的較高可能性和相信期望能促進未來發展。

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管理者的大學英語教師,不應繼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愿放手,做“勤奮型”教師,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幫學生“找答案”,解決學習難題,在教學中學會放手,把教學的重心放在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對學生寄予期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并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才能有效地滿足個體的學習需要,達到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并實現個體的學習和人生目標。本文試圖將期望激勵理論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用期望激勵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帶著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美好期望,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采取適當的行動,向學生適時表達較高但能實現的期望,激發其學習動機,以此來促進大學生學業的進步和生活能力的發展。

2 . 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期望激勵

由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與教學活動使得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質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不再是教學活動的統治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師不能把學生當作“字紙簍”或“書架子”。大學英語教師不能不停地給學生“灌”單詞、短語、語法、寫作技巧、考試技巧等等,而應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會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學習者。大學英語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期望激勵理論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教會學生快樂、自主地學習英語,使英語學習成為愉快的人生體驗之一,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助益大學生的校園學習和走出校園之后的終身學習。激勵應遵循五個原則:公平、及時、適度、針對性和目的性原則(吳謹、孫永明,2012: 20-21),期望激勵也不例外,本文僅就及時、目的性和針對性原則進行闡述。

2 . 1 把握表達期望的最佳時機

以新生的入學教育為契機,向學生傳達學好大學英語的益處。據發展心理學理論,大學生正處于成人早期(18-35歲),已經逐步確立了自我同一性,人生觀和價值觀趨于穩定,思維方式靈活,主要以辯證邏輯思維為主(林崇德,2008: 372-375)。由此,這個時期的教學如果僅停留在枯燥的“說教”層面,就不會對大學生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在入學初期就進行客觀、理性地分析學好英語對他們在諸如評優、申請助學金、找工作、考研等事項中的優勢,列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例,有助于大學生對大學英語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認識,激發起他們的內部學習動機,成為持續學習的動力的源泉。即使在此過程中有人會質疑此舉是將英語學習作為工具,進行功利主義的教育,但如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那么這么做也是有價值的。

第一個月的課堂教學時間也是比較適宜的時機。學生在這一時段內對校園環境與教師都還保持著新奇感與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愿望,保持住學生的好奇與求知欲就留住了希望。本人通常在這段時期內做兩件事。其一,給學生分析我在教學中積累的典型的成功學生的學習經歷,給他們舉一個個實例,分析一個個成功的例子,讓他們相信,不論英語基礎如何,“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永不言棄,最后必定會獲得成功,唯一的不同是成功到來的時刻早晚不一。用案例來表達我對他們的期望,同時激起他們的學習信心。有時也舉反面的例子說明不努力的后果。如,有同學英語入學成績很高(120分以上),但由于上了大學以后學習松懈了,不再投入任何時間與精力,以致兩年的大學英語課程結束時他的四級成績還在400分左右徘徊。通過反面的例子也是表明我的一種期望——期望學生不要重蹈覆轍,把握好學習的機會。舉例子時有意識地表述信息的可靠性,同時避免涉及學生的個人隱私。其次,展示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過級率較高的班級的過級成績統計信息。對學生來說,來自周圍的例子是最具說服力的,既讓他們對學習充滿希望,又給了他們強大的信心。因為大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呈現出歷年上升的趨勢,下一屆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普遍比上一屆學生的高,當他們看到入學成績比自己低的同學在四六級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其內部動機自然而然就被激發出來了,成為促進其持續不斷地學習英語的不竭動力。

2 . 2 將期望融入教學活動

對學生的期望表現在教師日常教學的一言一行中,教師做到言行一致,學生就會實現教師的期望。例如,如果期望學生預習或查閱背景資料或提前完成某道練習時,務必預先明晰講解作業要求(提期望)并檢查。及時檢查很重要。如果上一次課布置了學習任務,那么本次上課第一件事就是檢查預習或作業完成情況。檢查的方式靈活、多樣,可以走一圈瀏覽,或者讓少數學生當堂展示,或讓每個小組組內交叉檢查之后由一位組員做代表向全班匯報。最省時的做法是教師瀏覽。當發現有同學未完成任務時,友善提示下一次還會檢查他,或耐心等待他說明緣由,不必批評,不必責備,等待他采取新的行動。很少有學生會第三次表現出不被教師期望的同樣的行為,至少本人未碰到過。這樣做既表明了你充分信任大學生有自我負責的能力,又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親密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動機去實現教師的更高期望。

2 . 3 用行動表達對學生的合理期望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最終都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入學初期傳達了對學生的期望之后就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行動,從觀察中獲取信息,針對學生表現出的具體問題采取具體的期望激勵行動。當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始減弱時就得采取行動,通過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來維系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動力是很有價值的做法??梢圆扇〉牟呗院芏?,如語言提醒但不僅限于說教、改變教學方式、組織有趣的教學活動等,但得因地制宜,考慮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并及時提供幫助。比如,當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入第二個月時開始下降,表現出下列行為:踏著鈴聲進教室,不預習,不回答問題,小組討論不發言,寫作文靠百度等,我就針對“踏著鈴聲進教室”的問題采取了“我提前10分鐘到教室”的策略而不是要求學生提前10分鐘到教室。具體操作如下:每逢1、2節英語課時(每個班每周有一次課是1、2節),我就提前10分鐘到教室門口守候,有時面向校園,故作欣賞校園美景的姿態,其實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時看著學生走過來了就微笑著打個招呼。第一次,我到教室門口時,里面只有五六個學生。第二次,增加到十幾個。第三次,只有五六個學生沒有到教室,但已再無學生踏著鈴聲進教室。三周內就能產生這么好的效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想。其主要原因是該期望不高,學生稍加努力就能實現,而且教師本人在傳遞期望的同時發揮了自身作為榜樣的作用,沒有給學生提要求、施壓力,沒有傷害學生的自尊,學生完全能從教師的實際行動中理解并實現教師對他們的期望。

3 . 應用期望激勵時的注意事項

期望激勵的及時性、目的性、針對性原則都暗示了使用期望激勵要達到的目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期望的對象決定了期望的目的、時間與內容,因此在應用期望激勵時應關注學生的差異,寬容學生的缺點,以及耐心等待學生發生變化。

3 . 1 容忍學生間的差異

由于心懷期望,多數教師會預設其期望對所有學生都能產生作用,這是極不理智的。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人有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性別、年齡、膚色、文化、遺傳等差異,社會屬性決定了人的需要與學習能力的差異,這就是孔子倡導要因材施教的主要緣由。既然學生之間有差異,教師就不能一概而論,期望所有的學生學得同樣的好,同樣的快,取得同樣的好成績,這既背離了人的本性,又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影響教學的諸多因素,同時也容易使教師本人由于體驗了失敗的教學而產生較低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3 . 2 耐心等待學生的變化

對學生表述完期望之后,大多數教師會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學生一改過去的陋習,瞬間表現良好,這是極不現實的。教師的期望要體現在學生的行動上,首先需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心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基本需要的滿足,而這一過程需要預期計劃和使用策略,更需要時間。教師應把握和學生建立交往的最佳時機,即在初次見面時盡可能給學生留下真誠、友善、溫和、愉快、寬容、耐心等美好的印象,為以后建立學生對教師的良好信任感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信其師,聽其言”。其次,花時間等待學生表現出教師期望的行為。起始階段一定會有學生有意或無意地考驗教師的耐心和寬容,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現不良,如課堂中手機鈴聲響起、QQ聲不斷、說話、曠課等現象,教師應耐心地重申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批評、嚴厲斥責,甚至將學生趕出教室,相信學生愿意并且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實現教師的期望。

期望激勵的作用不容忽視,期望激勵在教學中的新用途等待大家去探索。有效使用期望激勵不僅能改善大學英語的教學,還能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期望激勵給廣大大學英語教師帶來改革教學的希望的同時也給廣大教師提供了研究教學、反思教學行動和提高專業素質的契機。但期望激勵并不是萬能的,使用期望激勵也需要教師不斷鉆研教育管理理論,使之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同時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多者結合才能更好發揮期望激勵的功能。期望激勵同樣可用于其余自然科學學科和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學,激勵期望在這些領域可能發揮的作用有待研究者們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高倩.基于期望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分類激勵探索[J].新西部,2012(12):156-157.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72-375.

劉永芳.管理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65.

吳謹、孫永明等.激勵理論在地方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大學教育,2012(04):20-21.

夏國新、張培德.新編實用管理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129.

猜你喜歡
動機大學英語
動機比能力重要
鍛煉動機對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消費者購買動機分析
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用翻譯人才的培養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兇手的動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