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法結合一針療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30例臨床觀察

2013-12-06 08:50
中國當代醫藥 2013年2期
關鍵詞:患側踝關節韌帶

晁 霞

陜西大華紡織有限責任公司大華醫院中醫科,陜西西安 710016

踝關節扭傷是骨傷科臨床常見的疾病,占關節韌帶扭傷的首位[1],其主要癥狀為患側踝部疼痛、跛行,踝關節活動功能障礙、關節附近軟組織腫脹,或伴有皮膚青紫,患側踝關節活動時疼痛加劇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顒?。手法結合一針療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具有顯著的療效。筆者2009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手法結合一針療法治療30例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者,在急性踝關節扭傷早期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4月~2012年10月本院診治的急性踝關節扭傷患者58例,均來自門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年齡 15~46 歲,病程 30 min~1 d;左側11例,右側19例。對照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 12~50歲,病程 30 min~1 d;左側 9例,右側 19例。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本組患者均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踝關節扭傷的診斷標準[2]。臨床均有明確的踝部外傷史,受傷踝關節疼痛、腫脹,伴跛行,行走時患足不敢著地、用力,踝關節局部壓痛明顯,踝關節失穩,X線攝片檢查未見骨折及脫位征象。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即采用患肢制動、局部冷敷。若腫脹明顯,可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外敷腫脹處,并以彈性繃帶均勻在患側踝關節呈“8”字型纏繞稍做加壓固定,12~14 d后解除繃帶固定。固定期間盡量臥床,減少下地負重活動,禁止劇烈運動,并用軟枕抬高患肢。在受傷后24 h內囑患者可用冰袋冷敷患處,每次10 min。

治療組先行針灸,而后用手法治療。(1)一針療法:就診當時根據疼痛部位辨經取穴。內翻型踝關節損傷,則外側副韌帶撕裂傷,若腓骨頭下方疼痛劇烈,取對側腕關節附近養老穴;若疼痛在腓骨頭前方相當于丘墟穴處,取對側腕關節附近陽池穴;外翻型踝關節損傷,踝關節內側三角韌帶受損撕裂,則內踝痛著,選取對側腕關節的太淵穴或者陽溪穴。穴位選定后,先用拇指按壓穴位,囑患者活動患側關節,若疼痛緩解,再用28號針刺入,得氣后采用快速提插捻轉、先補后瀉的手法,針刺后疼痛即可減輕,同時囑患者走動,輕輕地主動活動患側踝關節,怎么痛就怎么活動,幅度由小漸大,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約20 min。如果單純針刺,不配合患側踝關節的主動活動,效果往往不顯著。注意事項:①進針前一定要辨痛取穴;②針刺后讓患者同時做患側踝關節的主動活動,可較快緩解疼痛。(2)手法治療:針刺結束后進行手法治療?;颊呷⊙雠P位,患肢伸直,助手固定患側肢體膝關節處,醫者以雙手握足踝部兩側,同時持續牽引,當聞及踝關節發出“咯嗒”聲或手下有關節滑動感時停止。對于內翻型扭傷的踝關節,醫者用置于患者踝關節外側的拇指推按踝關節外側韌帶劇痛處(腓骨頭下方或者前下方相當于丘墟穴處),另一手掌將患足做適當的外翻,即按受傷時的方向反著來,輕重視患者耐受程度及踝關節損傷情況而定。手法整復后囑助手保持踝關節中立位,用彈力繃帶呈“8”字型將踝關節固定。對于外翻型損傷的踝關節,醫者用置于患者踝關節內側的拇指推按內踝下方內側三角韌帶劇痛處(脛骨內側下方),另一手掌將患足做適當的內翻,即按受傷時的方向反著來,固定方法同內翻型損傷。最后檢查繃帶松緊,進行適當調整,達到松緊適宜,固定時間為12~14 d。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踝部腫脹、疼痛、壓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踝關節活動自如;顯效:踝關節周圍腫脹、疼痛、壓痛基本消失,踝關節活動度基本正常;好轉:踝關節腫脹明顯面積縮小,疼痛、壓痛明顯減輕,活動度有所改善;無效:治療2個療程,臨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踝關節活動仍受限[3]。

1.5 統計學方法

根據觀察指標和數據的不同,采用相應的統計方法。經方差齊性檢驗后正態分布數據采用LSD/SNK法,不能轉換的非正態分布以及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樣本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統計軟件采用SPSS 13.0。

2 結果

治療后當天,治療組顯效率為90.00%(27/30),總有效率為100.00%(30/30);對照組顯效率為 53.57%(15/28),總有效率為92.86%(26/28);兩組踝關節關節疼痛感及活動功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14 d后,治療組顯效率為96.67%(29/30),總有效率為100.00%(30/30); 對照組顯效率為 82.14%(23/28), 總有效率為96.43%(27/28);兩組踝關節活動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表1 兩組治療當天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治療14 d后臨床療效比較

3 討論

急性踝關節扭傷在中醫骨傷科學中屬于“傷筋”的范疇,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青壯年活動量較大,發病較多。多因在高低不平路面、跑步、跳躍或上下樓梯、下坡時不慎失足,足踝部處于極度內翻跖屈位或外翻背伸位,使外側或內側副韌帶過度牽拉而引起損傷[4]。傷后整個踝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不能行走。中醫學認為其主要病機是局部筋脈損傷,脈絡受損,血溢脈外,瘀血阻滯脈絡,不通則痛。急性踝關節扭傷的早期處理原則,現代醫學主張局部冷敷和患肢制動的療法,而中醫骨傷學在扭傷早期治療時則不同,要求“動靜相宜”,盡早疏通經絡,恢復傷肢功能[5-6]。本病的治療關鍵在于調暢氣血,疏通經絡,盡快止痛,恢復踝關節的活動功能。針刺具有行氣、止痛、鎮痛等作用?!鹅`樞·始終第九》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薄秲冉洝逢P于巨刺、繆刺法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在治療經脈痛癥方面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采用有效的一穴針刺治療,能快速地緩解踝關節的疼痛癥狀,配合手法治療能松解踝關節病變部位痙攣的肌肉、韌帶,可以及時糾正小關節錯縫,調整關節的穩定和平衡,理順內外側副韌帶與關節的位置,從而達到通絡止痛之功效。如果不能及時整復關節及周圍韌帶的關系,則會骨不平筋不順,患側踝關節失去內平衡,導致患側踝關節在以后稍作遠行或稍劇烈運動時,踝部即會有疼痛不適,甚至活動明顯受限,嚴重者可能出現二次損傷。

通過本隨機對照觀察發現,手法結合一針療法在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早期鎮痛方面較單純冰敷制動療法更為滿意,尤其在早期處理急性踝關節扭傷時,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并能獲得良好的關節活動功能,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毛賓堯.足外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198-199.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9.

[3]施杞.中醫骨傷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390-391.

[4]錢冬晨,王培民,范竟.急性踝關節扭傷的治療研究[J].吉林中醫藥,2012,32(3):256-258.

[5]楊愛平.針刺陽池穴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42例[J].世界針灸雜志(英文版),2012,22(1):67-68.

[6]張曉東.中醫分期論治急性踝關節扭傷[J].黑龍江中醫藥,2012,41(1):23-24.

猜你喜歡
患側踝關節韌帶
更 正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護膝踝關節
三角韌帶損傷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這幾點可避免前交叉韌帶受損
超聲結合應力實驗在肘關節側副韌帶損傷中的臨床意義分析
腦卒中康復操患者常做好
中老年大骨節病踝關節影像特征分析
距跟外側韌帶替代法治療跟腓韌帶缺失的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
踝關節骨折術后早期能否負重的生物力學分析
偏癱病人良肢位擺放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