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韌帶

  • 肌骨超聲檢查在踝關節韌帶損傷診斷中的應用進展
    ,常會引起踝關節韌帶損傷,其中53.1%的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還會合并踝關節的其他損傷[3]。踝關節韌帶損傷治療不及時,會導致踝關節疼痛、腫脹、不穩、活動受限等,嚴重者可出現踝骨關節炎和足內、外翻畸形等[4-6]。因此,早期發現和準確診斷該損傷,對踝關節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MRI檢查對踝關節韌帶損傷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但易受體位影響且價格昂貴。肌骨超聲技術是一種應用于肌肉骨骼系統的超聲檢查方法,可以清晰地顯示踝關節的解剖結構,追蹤韌帶走行,有效評估韌帶的完整性

    中醫正骨 2023年4期2023-07-29

  • 3.0TMRI在腘弓狀韌帶復合體損傷中的應用價值
    濤,郝萬慶腘弓狀韌帶復合體是膝關節后外側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膝關節后外側結構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2]。腘弓狀韌帶復合體主要由弓狀韌帶、外側副韌帶、腘肌腱組成,損傷后表現為膝關節后外側疼痛、過伸不穩、行走時膝關節內翻、脛骨上端后外側旋轉移位等[3-4],隨著疾病進展,最終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甚至造成膝關節中央及周圍支持結構損傷[5-6]。由于膝關節腘弓韌帶復合體中的弓狀韌帶及腘肌腱形態及走行相對特殊,一般技術較難全面顯示其影像學特點,容易造成漏診或

    寧夏醫學雜志 2022年11期2023-01-06

  • 高頻超聲診斷距腓前韌帶損傷的臨床價值
    關節損傷中以側副韌帶損傷多見,而在所有踝關節外側副韌帶中以距腓前韌帶最易受損。距腓前韌帶損傷若診治不及時,可能引起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并發展至功能障礙,因此早期診治意義重大。以往臨床診斷距腓前韌帶損傷主要依據病史和體征,但因缺乏客觀依據,易誤、漏診[2]。MRI 是診斷距腓前韌帶損傷的金標準,但因其價格昂貴、操作復雜等,臨床應用受限。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應用超聲可以清晰觀察韌帶變化,且具有操作簡便、安全、價廉等優點,臨床應用廣泛。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2年7期2022-08-01

  • 高頻超聲在急性踝關節扭傷致分歧韌帶損傷診斷中的應用
    71002)分歧韌帶位于足背中部,由跟舟韌帶及跟骰韌帶組成,是跗橫關節韌帶的重要組成部分[1-2],對維持中足的穩定性和足弓外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往由于臨床醫生對分歧韌帶的認知度不夠,加之分歧韌帶損傷的臨床表現與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的癥狀相似,分歧韌帶損傷常常被漏診或誤診。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引起足的慢性疼痛,影響中足的穩定性及踝關節的功能[3],所以分歧韌帶損傷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常規X線或CT檢查對骨折的診斷較為敏感,但對關節周圍韌帶

    中醫正骨 2021年11期2022-01-19

  • 人體踝關節韌帶標本最佳MRI掃描斷面的研究
    :探討人體踝關節韌帶標本的最佳MRI掃描斷面。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病理解剖室人體踝關節韌帶標本5樣,探討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及距腓后韌帶不同斜斷面在MRI上的形態。結果:(1)腓前韌帶橫斷面、20°斜面、30°斜面、45°斜面、冠狀面的MRI評分比較后,提示30°斜面顯示效果最佳(P<0.05);(2)跟腓韌帶橫斷面、-15°斜面、-25°斜面、-35°斜面、冠狀面的MRI評分后,-15°斜面顯示效果最佳(P<0.05);(3)距腓后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21年22期2021-12-17

  • 膝關節脫位多韌帶損傷伴髕韌帶斷裂1例
    示:左膝前后交叉韌帶、髕韌帶、腓側副韌帶撕裂,部分斷裂可能;內外側半月板前后角撕裂;左髕骨下緣、脛腓骨近端骨挫傷表現。術前診斷:左膝關節脫位;左膝髕韌帶撕裂;左膝十字韌帶損傷;左膝內外側半月板損傷;左膝外側副韌帶損傷。行關節鏡下左膝后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髕韌帶重建+外側副韌帶重建術。術后攝X線片檢查,顯示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良好,髕骨位置良好,未見明顯骨折征象。

    臨床骨科雜志 2021年4期2021-12-03

  •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840例韌帶損傷類型的超聲評估
    常導致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最常累及的是距腓前韌帶,其次是跟腓韌帶,距腓后韌帶撕裂較為少見[4]。扭傷發生后,很大一部分受傷者會出現踝關節反復扭傷并合并疼痛、持續腫脹、“打軟腿”、關節不穩定等后遺癥狀,即慢性踝關節不穩定(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AI)[5]。雖然保守治療可以取得顯著的療效,仍有10%~30%的踝不穩患者保守治療后失敗,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術式的選擇依據主要基于韌帶的損傷類型、數目及嚴重程度等。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21年3期2021-07-30

  • 韌帶肥厚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200003)黃韌帶連接各椎體,起保護脊髓神經的作用。當黃韌帶肥厚(ligamentum flavum hypertrophy,LFH)后,壓迫硬膜囊和神經根導致患者出現下肢麻木或間歇性跛行的癥狀。建立可靠的動物模型對黃韌帶肥厚的發病機制研究具有促進作用,也可體內驗證新開發的治療方法。黃韌帶肥厚屬于慢性退變性疾病,造模耗時長且個體間差異大給實驗研究增加難度[1]。近年來,國內外關于黃韌帶肥厚動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多樣,本文總結這些制作方法的進展,為進一步研究提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1年22期2021-04-17

  • 封面故事
    扭傷常導致踝關節韌帶損傷,其中約5%為三角韌帶損傷。單純的三角韌帶損傷比較少見,通常伴隨踝關節骨折。目前,臨床上對三角韌帶損傷的手術指征和治療方案未達成統一意見。鑒于此,本期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骨傷科王金泉團隊論文《踝關節骨折合并三角韌帶損傷時修復三角韌帶的療效分析》,回顧性分析了70例踝關節骨折并三角韌帶損傷的患者,其中38例給予了三角韌帶修復手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創傷外科雜志 2021年8期2021-03-25

  • 注意這幾點可避免前交叉韌帶受損
    王健 前交叉韌帶是連接股骨和脛骨的核心韌帶之一,對穩定膝關節有重要的作用,前交叉韌帶損傷后對運動功能影響很大。下面就向大家介紹前交叉韌帶的一些相關知識以及如何避免前交叉韌帶損傷。前交叉韌帶位于膝關節前方,且在膝關節中間與其他韌帶形成了交叉關系,因此得名“前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的具體位置在膝關節的中間,股骨髁間窩外側壁的后方。如果前交叉韌帶斷裂,關節就相對不穩定,繼而發生過度活動,甚至發生脫位現象。前交叉韌帶的損傷和治愈大部分正常的活動和鍛煉不會損傷韌帶

    保健與生活 2021年6期2021-03-16

  • 聽說人工韌帶不好, 真是這樣嗎
    蘭政文“人工韌帶不靠譜”“人工韌帶風險大”“人工韌帶容易誘發滑膜炎等手術后并發癥”……如果你上網查詢“人工韌帶”,很可能會有大量類似的內容展現在面前。那么,人工韌帶真的不好嗎?人工韌帶是一種植入物人工韌帶是一種全部或部分傳送軟組織和軟組織、軟組織和硬組織、硬組織和硬組織之間作用力的植入物,無論彈力、韌度或硬度皆與人體正常筋膜相似,可有效地分擔重力,并被人體吸收。目前,人工韌帶主要被用于關節韌帶修復,以及面部、臀部、乳房等因年齡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下垂的改善。當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點通 2020年12期2020-12-31

  • 距腓前韌帶損傷診療新進展
    造成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占踝關節韌帶損傷的85%[1]。在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中,距腓前韌帶單獨損傷占80%,距腓前韌帶合并跟腓韌帶損傷占20%[2]。 流行病學統計,如果未行有效治療,30%-40%的踝關節損傷會導致慢性踝關節不穩定[1],造成患者長期疼痛,反復扭傷,甚至導致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3]。了解踝關節的解剖結構對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本文就距腓前韌帶解剖特點、損傷機制及診療進展進行總結,以為臨床提供指導。1 距腓前韌帶的解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7期2020-12-27

  • 高頻超聲測量距腓前韌帶損傷后健側與病側韌帶厚度的變化
    損傷病人合并側副韌帶損傷,側副韌帶損傷中以距腓前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損傷最為多見,其次為ATFL 聯合跟腓韌帶(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損傷[1]。足部韌帶損傷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可導致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繼發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造成功能障礙[2],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足踝韌帶損傷需要準確、及時作出診斷。本研究探討Ⅰ型、Ⅱ型及Ⅲ型ATFL 損傷病人

    安徽醫藥 2020年5期2020-04-30

  • 經高頻超聲分析跟骰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流行病學特點
    4)跟骰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常伴隨著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其損傷機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機制類似,且損傷后常常漏診或誤診[1-5]。而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是臨床最常見運動損傷,約占全部踝關節扭傷的85%[6-7]。對于臨床醫生而言,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常見,但對跟骰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卻較少關注,查閱國內外文獻關于跟骰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研究也甚少。因此本研究通過高頻超聲主要分析跟骰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流行病學及特點。穩定跟骰關節的韌帶有分歧韌帶跟骰部、跟骰背外側韌帶、跖長

    實用骨科雜志 2020年3期2020-04-10

  • 三角韌帶與下脛腓聯合韌帶對踝關節穩定的生物力學影響
    ,固定下脛腓聯合韌帶復合體后無需修復三角韌帶損傷。然而最近研究表明,該理論似乎僅能保持踝關節冠狀面的穩定,術后仍存在踝關節不穩[2]。多達50%的三角韌帶損傷同時伴有下脛腓聯合損傷,三角韌帶及下脛腓聯合損傷改變了脛距關節接觸生物力學,最終導致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發生[3]。有研究表明,三角韌帶修復可以減少踝關節不穩定相關后遺癥的發生,單純修復三角韌帶可能比單純螺釘固定下脛腓聯合更有利于踝關節穩定[4]。然而,三角韌帶與下脛腓聯合對保持踝關節穩定的具體貢獻研究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20年1期2020-04-03

  •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MRI表現特點分析
    要組織就是膝關節韌帶,導致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外力作用,會造成膝關節韌帶的撕裂甚至骨折,嚴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1],所以,病情是否準確,會影響治療的效果,而傳統的X線檢查或者CT等方式常常不盡人意,關節鏡檢查雖說能達到要求,但是也會帶給患者一定的創傷。磁共振是一種能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有效方式,其特點就是準確并且無創傷,因為磁共振有較高的分辨率,能準確的顯示膝關節韌帶損傷的部位及情況和膝關節韌帶并發損傷?,F對膝關節韌帶損傷的MRI特點做出以下分析。1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5期2019-12-08

  •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與修復MRI觀察研究
    李建文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在生活及運動中很常見,大多數患者拍片未發現骨折而延誤韌帶損傷的治療,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骨質壞死、附骨竇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生活的質量。MRI可多序列、多參數成像,對軟組織有較好的分辨率,可以直觀顯示踝關節外側韌帶形態、信號及相關病理改變過程。本研究回顧性分析85例踝關節外側韌帶Ⅰ度、Ⅱ度損傷患者行3 d內、4、8、12周MRI檢查,階段性觀察韌帶損傷與修復過程,為臨床提供踝關節外側韌帶修復效果的診斷依據。1 資料與方法1

    寧夏醫學雜志 2017年12期2018-01-17

  • 改良Brostr?m法結合帶線錨釘治療陳舊性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療效分析
    舊性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療效分析胡阿威,夏春明,何振華,徐 明,劉 勝目的探討改良Brostr?m法結合帶線錨釘治療陳舊性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3-02至2016-08陳舊性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30例,均在武警湖北總隊醫院行改良Brostr?m法結合帶線錨釘治療,比較患者術前與術后6個月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距骨前移距離、距骨傾斜角度及AOFAS評分,評價治療效果。結果全部患者均獲隨訪6~24個月。VAS評分:術前(7.63

    武警醫學 2017年11期2017-12-20

  • 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的高頻超聲與MRI診斷價值比較
    00)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的高頻超聲與MRI診斷價值比較周長江 亓紅梅 楊 娜 鞏新玲 賈守強 孫雪生(泰山醫學院附屬萊蕪醫院超聲科,山東 萊蕪 271100)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和MRI對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的診斷價值。方法 采用高頻超聲及磁共振對28例臨床懷疑三角韌帶損傷患者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分析和對照。結果 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超聲診斷韌帶損傷的敏感性96%,特異性100%,準確率98%; MRI診斷韌帶手術的敏感性85%,特異性93%,準確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7年6期2017-06-22

  • X線在踝關節韌帶損傷中的臨床價值和應用
    37200踝關節韌帶即保護踝關節得以穩固的關鍵構造之一,踝關節韌帶受損大多即踝關節發生骨折脫離有關病理的構成版塊之一,自受傷機制及受傷病理內,不可以把踝關節韌帶受損與踝關節發生骨折脫離分離以進行探究及認知。在臨床內的韌帶受損大多即外踝韌帶受損,在開展診治期間具備相應的獨特性。1 對踝關節韌帶受損開展檢測的方式①前抽屜相關實驗:患側一邊的踝關節彎曲10°,醫護人員一邊穩固小腿遠處,一邊朝前推擠足跟,讓距骨朝前推移(如有必要要加拍健側)。攝影測算脛骨后部及距骨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17年18期2017-04-15

  • 外踝骨折合并的內側副韌帶損傷:是否修復?
    骨折合并的內側副韌帶損傷:是否修復?宗兆文外踝骨折合并內側副韌帶損傷時是否修復內側副韌帶尚存在一定的爭議。傳統觀點認為,只有在復位固定外踝后內踝間隙仍不佳,提示損傷內側副韌帶嵌頓影響內側復位時,才需修復內側副韌帶。踝關節內側副韌帶分為深層和淺層兩層。近年的研究發現,外踝骨折合并內側副韌帶深層損傷時不修復韌帶會導致本體感覺障礙、踝關節慢性不穩定和早期關節炎等,需要修復損傷的深層韌帶。同時在運動員中,即使合并淺層內側副韌帶損傷時也應給予修復。外踝骨折; 副韌帶

    創傷外科雜志 2017年3期2017-03-22

  • 踝部三角韌帶損傷的診療進展
    研究生部踝部三角韌帶損傷的診療進展張強1胡彬2彭亮1巫宗德1徐強11四川省骨科醫院(成都 610041)2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三角韌帶作為踝關節內側重要的穩定裝置,能限制踝關節過度外翻外旋,踝關節骨折合并三角韌帶損傷常常發生漏診、誤診。本文主要綜述三角韌帶在解剖學特點,分析三角韌帶損傷機制、三角韌帶損傷的影像學特征,闡述三角韌帶修復與否的各家爭論,列舉三角韌帶的手術治療方式,旨在提高對三角韌帶損傷的認識,供臨床參考。踝;三角韌帶;損傷;診斷;治療;手術;錨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7年6期2017-01-16

  • 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MRI診斷與療效觀察*
    祺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MRI診斷與療效觀察*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佛山市中醫院CT室 (廣東 佛山 528000)曾效力 董相宇 肖秀云 梁振華 馮有麗 柯 祺目的探討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MRI特征及治療后MRI表現,并評價其臨床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106例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MRI圖像,其中74例經手術證實,另外32例經臨床診治隨訪及MRI復查證實。結果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MRI表現為:Ⅰ度,韌帶腫脹,T2WI上信號增高。輕Ⅱ度與重Ⅱ度:韌帶腫脹或韌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年1期2017-01-10

  • 膝關節翼狀韌帶與后交叉韌帶上止點關系的解剖研究
    病重點實驗室翼狀韌帶在膝關節是一個常見結構,有時也稱為粘膜韌帶。它從髁間窩頂發出,向前止于髕下脂肪墊區,向后通過前后交叉韌帶之間,與后縱隔連接[1]。目前關于翼狀韌帶的解剖研究不多。本研究通過對新鮮尸體膝關節標本的解剖,探討膝關節翼狀韌帶的形態分型及其與后交叉韌帶上止點之間的解剖關系。1 材料與方法解剖新鮮冷凍成人膝關節13個(左膝6個,右膝7個)。所有膝關節標本在生前無損傷史,無破壞內部結構的手術史,標本均有完整的關節囊及關節內結構(各包括股骨下段和脛骨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7年11期2017-01-08

  • 多走沙地可鍛煉下肢韌帶
    走沙地可鍛煉下肢韌帶◎文/劉剛走路不小心扭到腳、打球不小心傷到膝關節、抬重物扭到肩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韌帶損傷。男士們喜歡的足球、籃球等跳躍性球類運動,更加容易導致韌帶損傷。因此,在參加跳躍性運動時,給膝、踝關節戴上護具,能夠對韌帶起到保護作用。韌帶損傷:先冷敷再熱敷萬一膝關節、踝關節韌帶發生損傷,早期表現為疼痛和腫脹,這時候應采取的方法是制動;停止活動后要盡早地冰敷,抑制水腫和出血。然后去正規醫院經醫生評估,再考慮熱敷。熱敷時間一般在24小時后(特別嚴重

    戀愛婚姻家庭 2016年30期2016-05-11

  • 急性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的診療進展
    名急性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的診療進展劉彬 陳志偉 吳文特 陽海清 陳丹 曾多名踝關節;創傷和損傷;韌帶,關節;診斷;治療踝關節三角韌帶損傷約占所有踝關節損傷的15% 左右[1-3],其中內側三角韌帶損傷率遠遠低于外側副韌帶損傷率,約 6% 左右[4,47]。據統計,在美國,每天大約有2700 余人發生踝關節損傷,其中伴有三角韌帶損傷占有5% 左右[5]。根據 Lauge-Hanson 分型,踝關節三角韌帶主要損傷機制分為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以及旋前外旋型,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6年10期2016-01-23

  •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MRI表現及臨床價值
    超 羅仙福膝關節韌帶損傷的MRI表現及臨床價值王修志 王霞 楊超 羅仙福目的 探討分析膝關節韌帶損傷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現及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將其MRI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評估其臨床價值。結果 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共有100條韌帶損傷。60例為單韌帶損傷、20例為多韌帶損傷;其中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外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分別為35、25、23、17例。8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需要進行手術,MRI診斷出53例,檢出率為

    當代醫學 2015年32期2015-03-25

  • 面部支持韌帶的解剖學進展
    144)面部支持韌帶與手指的Grayson韌帶和Creland韌帶的功能相似,是皮膚和淺表肌腱膜系統(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s system,SMAS)與周圍組織結構的固定裝置。Furnas[1](1989)首次提出了面部支持韌帶并詳細描述了顴弓韌帶、下頜骨韌帶、頸闊肌-耳韌帶和頸闊肌-皮膚前韌帶,分為真性韌帶和假性韌帶兩種。真性韌帶起于骨膜,假性韌帶起于淺筋膜或SMAS,都止于皮膚。面部支持韌帶支撐面部軟組織在其正常解

    醫學綜述 2014年17期2014-03-09

  • MRI對踝關節外側不穩診斷價值研究探討
    I對于踝關節外側韌帶的診斷敏感性和符合率成為一個研究探討的焦點。我們研究分析認為這與MRI對踝關節的投射角度是存在聯系的。MRI;踝關節外側不穩;探討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持重關節也是足部的活動樞紐,踝關節扭傷被認為是人體中最頻發生的運動損傷,其中的10%-40%會發展成為慢性踝關節外側不穩,踝關節扭傷中75%系內翻應力所致的外側韌帶損傷,尤以距腓前韌帶(ATFL)和跟腓韌帶(CFL)最易損傷。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常常會引起踝關節外側不穩定,長期的踝關節不穩導致

    醫療裝備 2014年4期2014-03-08

  • 膝關節韌帶損傷36例臨床治療
    張旸常見的膝韌帶損傷有膝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前后十字韌帶損傷。膝關節韌帶是重要的靜力性穩定因素,其功能是限制作用和制導作用。輕度扭傷的治療完全是對癥處理,休息、冰療和加壓包扎。中度扭傷需要保護。對急性期的膝關節韌帶損傷以修復為主,而晚期的關節不穩定,宜以重建為主。對于嚴重的急性撕裂或是膠原纖維的完全失張力,仍然需要施行韌帶替代重建術[1]。膝關節不穩定容易反復受損,導致大腿肌肉萎縮或變性關節炎。晚期韌帶重建,其效果不理想,術后長期固定加塊膝關節退變,韌帶功能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年13期2013-01-23

  • 急性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的MRI評價
    見的是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由于踝跖屈位時內翻,造成踝的外側韌帶損傷。跖屈位時內翻損傷占踝關節內、外側韌帶損傷85%,大多數患者,都因為踝關節扭傷后拍片沒有明顯骨折,而忽視了踝外側副韌帶損傷的處理,導致踝關節嚴重的創傷性骨性關節炎,骨質壞死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近20年來MRI技術進步和多序列、多平面成像,使其優良的軟組織對比性得以充分地顯示出來,踝關節病變部位及相關病理改變的直接顯示成為可能。本文對41例急性踝關節損傷患者的MRI影像學特點進行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年7期2013-01-23

  • 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研究進展
    種材料制造的人工韌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被用于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由于材料生物相容性較差和韌帶整體結構設計的缺陷,人工韌帶重建ACL術后2年的失敗率達60%,大多數人工韌帶已被臨床淘汰[1-14]。自體和異體移植物都存在固有的缺陷[15-17],近年來人工韌帶重新受到關注。經過改良的人工韌帶重建ACL的臨床研究逐漸增多[18-27],目前臨床應用的人工韌帶材料均為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1年7期2011-08-15

  •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MRI診斷
    021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在臨床日益增多,多由外傷所致,是臨床引起膝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特別前交叉韌帶損傷更易發生。準確地診斷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預后非常關鍵。單純依靠臨床檢查往往很難明確損傷的程度,而MRI由于多方位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等特點,可以清楚顯示膝關節前交叉的形態及其內部結構,從而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供直觀、可靠的依據。本文通過觀察21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MRI表現,探討MRI運用于膝關節前交叉損傷時對損傷的具體部位和損傷程度的診斷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1年20期2011-02-11

  • 磁共振和關節鏡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比較研究
    關節鏡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比較研究張潔 梁碧玲 鐘鏡聯 葉瑞心目的 進一步了解磁共振成像(MRI)在膝關節韌帶損傷診斷中的價值和意義,探討MRI對韌帶損傷誤診、漏診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顧性分析90例患者96個膝關節MR圖像,評價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損傷情況,并與關節鏡結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 MRI診斷韌帶損傷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前交叉韌帶69.6%、89.7%、84.9%;后交叉韌帶50%、97.8%、96.4%;內側副韌帶61.

    當代醫學 2010年19期2010-05-31

  •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幾種保守治療方法比較
    鍵詞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保守治療對照研究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是臨床常見病,其保守治療可分為外固定和非外固定兩類方法。這兩類治療方法哪類效果好,各有什么優點,迄今無明確結論。筆者自2001~2003年,采用不同的保守治療方法治療內側副韌帶急性損傷 182例,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借此評價不同方法對內側副韌帶損傷愈合的影響?,F報告如下。

    浙江中醫雜志 2004年5期2004-03-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