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做一個善于研究的物理教師

2013-12-27 06:45宛玉娣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 2013年10期
關鍵詞:鋼珠紅花試管

宛玉娣

新課程需要教師改變那種由傳授知識型向有所創造、善于研究、銳意創新的科研型的方向發展,由應試教育方式向素質教育方式的轉變.作為年輕物理教師深感時代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擔任雙重角色,不僅要教書育人,而且一定要抓好教育科研工作,扭轉那種把搞好教學與教學科研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

一、善于對物理教學方法的研究

物理教學方法是指為完成規定的物理教學目的,師生在共同活動中用的具體方法,它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方面.所以,作為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從以下三方面來考慮:(1)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2)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技能,立足于學生今后的生存和發展;(3)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在教法上,我們除了常用的講授、談話、實驗、復習、練習、考核等,我在教學實踐中常用探討研究法,其中包括發現法、自學法、討論法、啟發法等,把上面的教法成功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取得較好的收獲;例如,在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的第二節“靜電現象”一節中,我先出示給學生一副玻璃板畫面,畫面中是花盆里栽著沒有樹枝和紅花,只有樹干、樹枝的小樹苗,然后向學生出示用絲綢剪出來的“綠葉”和“紅花”,要求學生不用膠水和漿糊怎樣把“綠葉”、“紅花”貼在樹枝上;教師請學生演示直接把“綠葉”與“紅花”貼上去,學生發現不行,那怎么辦呢?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中,這樣就自然地展開了本節課的內容“摩擦起電”、“電荷的分類”等;在教學內容結束時,再請學生回答開始引出的問題,學生會立即不約而同地回答:先用塑料紙摩擦玻璃板畫面,讓其先帶電,然后利用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來實現——這是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也可以先用塑料紙摩擦畫面,貼上“綠葉”與“紅花”,后讓學生自覺得出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發現法教學,這兩種方法教學效果都很好(我正好帶兩個班我試了一下,效果都非常好?。W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才深刻,所以,我們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正確領會和系統地掌握物理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

另一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法是否得當,也是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完成.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一種分類歸納學習法:初中物理概念、物理量中很多都具有類屬性.例如,初三復習時,可以把“密度、電阻、比熱容、熱值”這些物理量歸類理解,因為它們都是反映物體或物質的一個物理屬性.

二、善于對物理教學難點的研究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學生在運用物理知識解題時,往往對知識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讓學生正確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把裝有水的試管放入正在加熱玻璃杯的100℃沸水中,試管的水會不會沸騰?為什么?對于這一道題運用到的知識點有:(1)液體的沸騰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需吸熱;(2)產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我們可以用一種正反比的方法解決它:正在加熱玻璃杯中的100 ℃的沸水溫度高于試管內的水溫度,兩者發生熱傳遞,試管內水的溫度升高;當試管內水的溫度升高到與玻璃杯中100 ℃的沸水溫度相等時,兩者之間沒有溫度差而停止熱傳遞,這時試管內水的溫度雖然達到沸點,但沒有繼續加熱,所以不會沸騰.如果從反面推理;如試管內的水能沸騰,則根據前面提到的熱傳遞的條件得到:試管內的水的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則玻璃杯中的沸水溫度一定要高于100℃,這跟題設條件不符,所以試管內水不能沸騰,這樣方向論證學生反而會更容易接受,從而避免了學生錯誤地得出結論的可能.

三、善于對物理實驗的研究

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觀察與實驗,所以物理實驗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科研型物理教師不僅滿足于完成課本上要求的實驗,為了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可以從三方面來自行設計一些實驗.

一方面是把書上的實驗具體化處理,例如,演示分子之間存在斥力實驗中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再倒入一半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小過程;我把實驗改為半盆砂石和細沙充分混合之后小于一盆過程,顯得更加的直觀,讓學生一眼可以看出的原因是砂石中間有間隙,被細沙填滿.另外,在演示光的折射現象中的物體虛像的位置時,把漁民叉魚過程搬進教室——先用臉盆裝滿水,把一端貼有玩具小魚的泡沫斜放入水中,請學生用吃飯用的叉勺去叉水中的魚,結果把泡沫片拿出水面,發現泡沫片上沒有叉勺的孔跡,說明:學生沒有叉到魚,這是為什么?通過學習知道,我們叉的是魚得虛像,正確的投叉位置是虛像的下方.這樣及時鞏固了書本上的知識點,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另一方面對于學生課外實驗進行設計輔導,讓學生在課外可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以課外實驗帶動課本知識的應用,讓學生覺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物理知識有關.例如,在學完“浮力”一章后,設計一道題目——用牛皮紙、水和盆、鉛筆、自行車軸內的小鋼珠若干個(已知每個鋼珠的質量為1 g),怎樣測出一個金屬塊的質量?學生一提到質量馬上想到的是天平,或測體積和密度,但這好像都行不通.這時,教師可以點撥:我們在浮力這一章講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學生馬上意識到牛皮紙可以折成船,放在水盆中,再把金屬塊放入船里,用鉛筆記船舷與水面交界的位置,然后換用小鋼珠一個一個地放入船里,也使船處于剛才的記號位置,數出此時鋼珠的個數n,則金屬塊的質量為n克.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既具有興奮感又具有自豪感,因為他自己親手完成了古代聰明的偶像之事跡——曹沖的“稱象”過程.課外實驗的形式也不限,例如,操場場邊停一輛小轎車,我們大家可以走過去,提問:小轎車上面的結構有哪些應用到我們的物理知識?這時學生會七嘴八舌說道:光學上的觀后鏡、汽車前燈、增大摩擦的車輪、方向盤;減小摩擦的車軸;流線體的車身.

總之,研究型教師具有很多獨到的地方,歷史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呼喚.為了實現由應試教育徹底向素質教育進軍,培養一代代符合新世紀的實用人才,我們不能做照本宣科、墨守成規的“老黃?!?,要努力加入到銳意創新、善于研究的物理教師隊伍中去.

猜你喜歡
鋼珠紅花試管
用鋼珠打造“光影世界”
鋼珠鏈“跳舞”
紅花鰭,白鰭豚
試管難題
冬季的故事
天堂在天上
異型試管在微型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紅花行情分析
綠葉紅花 珠聯璧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