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決定》看農資未來發展之勢

2014-01-15 02:43
山東農藥信息 2013年12期
關鍵詞:農資環節生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而在整個改革發展過程中,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制度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等重要內容,為農資行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發展要求。如何來適用政策的發展與變化,使行業發展順利并與政策合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是農資行業應該引起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農資行業現狀

近年來,農資產業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潮中,雖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農資保障,但是,從具體的農資各個環節來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不容忽視。

生產環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農資生產的依賴性局限,農資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盲目性。生產品種、生產量等生產計劃難以由生產者有效確定,而靠市場來確定,又面臨農資需求市場周期長、反應緩慢的具體問題。在農資生產的旺季,需求增大,又受運輸、原材料、電力等方面的制約,造成生產不足;而在生產淡季,又受資金、庫存、維修、外圍市場等方面的影響,產能過剩;即使是在正常的生產階段,也由于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生產畸形。在產品的把握上,由于整體的產業發展方向在農資生產的產能過剩時期即生產的淡季,也難以確定,所以,作為與之配套服務的農資產品在量和品種的問題上都無法確定。這樣,在農資生產的年度當中,確實存在著生產的盲目性。

創新環節缺乏目標和動力。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需要農資通過創新來與之相適應。但是,農資的創新卻缺乏必要的保障機制。農資的新產品研發科技支撐不足,導向性不強,對農資的限制性要求越來越多,主張性要求越來越模糊,致使農資研發環節動力不足;在新產品的開發試驗過程中,農村現有的土地經營體制無法保證試驗基地的場地、人員、資金等基本條件,各種試驗開發平臺缺乏,沒有有效的開發試驗條件來支撐開發試驗,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普及困難加大。即使是一種新農資產品得到引進和開發,具備普及的基本條件,但農民或者農產品生產者的觀念與接受能力也還是一個未知數,產品的適應性無法完全保證,新產品推廣普及的各項標準和相關要求難以跟進,相關費用沒有保障,農資科研創新缺乏應有的激勵機制,活力不足。

營銷環節競爭激烈缺乏有效監督。從目前的農資營銷形勢來看,營銷渠道的扁平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一些農資科研機構、農資生產廠家、農產品生產企業包括一些生產經營公司,都直接進行農資營銷;農產品生產者對農資產品的購買也不局限在農資經銷商環節,已經延伸到了生產廠家,科研單位,在形式上不單是簡單的商品買賣過程或者實體產品,也包括產品、技術、服務等環節;測土配方施肥、品牌農產品專用肥、統防統治、廠商聯合、產銷聯合等農業生產模式被越來越多的農戶和農業生產者接受,在農資營銷過程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一些現代商務流通模式在農資營銷環節也越來越普遍,網購、郵購、團購、廠價直銷等營銷形式在農資市場表現活躍,專門的農資營銷作用越來越??;同時,還有一定量的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充斥市場,給正常的農資營銷渠道帶來危害。而且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農資市場還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多頭執法、多頭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存在,導致農資市場魚龍混雜。

使用環節資源浪費嚴重,破壞性強。在農資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資源浪費現象。由于對農機具的性能不了解,有的農機具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功能,致使農機具閑置;有的由于產業發展方向的變化,一些農資不能正常投入使用;有的由于耕地經營形式的變革,一些合作社、發展公司進入農業生產,致使一定區域內的原有農資保有量增大,新型機具被引進,原有資源無可避免地被浪費;有的由于不懂得科學使用,農資效益不能正常發揮,導致事實上的資源浪費。同時,很多農資都是化工產品,有的農藥農肥還具有毒性或者農藥殘留,對農產品的質量具有一定影響;有的農資長期使用,對農田土壤地力結構帶來破壞,如果沒有及時改良,地力質量下降,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還有一些劣質農資或者廢棄農資由于沒有循環利用或者回收報廢機制,而污染了大氣、水及其他生態自然環境。

保障監管環節機制不健全,作用發揮不明顯。很多農資在生產、經營、使用等環節,缺乏必要的監管,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也沒有嚴格、有效、公開的讓老百姓一目了然的標準,發生爭議缺乏仲裁的權威性依據;一些農資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但沒有化解風險的保障機制,最終的風險只能是看農資到了哪一個環節就由哪一個環節來承擔;有的農資雖然在頂層設計上有一些風險處置機制,但落實到具體的使用當中卻遇到各種執行上的障礙和難處,形同虛設;有的監管保障機制沒有強力的保證措施,執行缺乏力度,作用發揮不明顯。所有的這些,都給農資產業發展帶來先天不足的感覺。

農資蝶變之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從政策層面對推進改革提出了目標和要求,指明了發展方向?!稕Q定》中體現出來的很多內容,雖然是改革層面的大政方針,是經濟體制改革方面的內容,但是,與農資行業不無關系,甚至會對農資行業未來的改革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磥?,農資蝶變,已成箭弦之勢。認真學習《決定》,把握精神實質,搶占先機,很有必要。

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先聲發力。從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可以看到,與農資行業密切相關的政策至少有四個方面:一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強調了市場的主體作用;二是農地經營形式更加多元,適度規模經營將成為主流;三是建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更加嚴格的生態和自然資源保護;四是改革補貼形式。這幾個方面,都與農資的發展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系。所以無論是農資生產者、經銷商還是使用者,都應該看到《決定》中反映出來的信號,準確判斷政策走向,把握政策趨勢,適用政策變化。農資生產者,應該進一步加強科技開發,走科技興業之路,要向低碳、環保、生物、可循環的農資生產方向發展,農資產品憑借優質的質量占領市場,再在市場的主導下,推動生產,實現良性循環;農資經銷商則應該看到未來農資營銷在農地經營體制、補貼模式、農資產品需求低碳環保等變革的態勢,不斷調整營銷思路,強化服務理念,把握農資使用者這個市場主體的變化,使自身的營銷脈絡清晰,業績穩定;農資使用者雖然不是農資生產與營銷的起點,但是其最終的落腳點。所以,農資使用者的農資需求方向仍然是關鍵。農資使用者也必須根據政策導向和產業發展方向,有效發揮農資作用,使農資在生產、營銷、使用過程中,實現“三位一體”,得到科學發展。找準發力點,搶占市場。從政策當中反映出來的農資市場中有沒有發力點?這應該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未來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嚴格,自然資源保護越來越加強,這對于作為資源消耗型的農資產業,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所以,農資行業應該盡量避免“中槍”,應該從自身的優勢出發,找準發力點。由此看來,低碳環保型農機、生物農藥、有機復合肥等農資應該是未來農資產品的主流。如何將這些有益于生態環境建設的農資做大作強,并以此來搶占市場,既有生產方面的變革,也有營銷技術方面的創新,還有產品及技術的科研、推廣、普及等方面的突破,這應該是農資生產者、經營者發力的重點。

分析市場,謀求革新之道。找準發力點之后,最重要的問題是將產品投放到市場,得到市場的認可。在這個環節當中,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在更加具體的市場環節當中,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也起關鍵性作用。特別是作為農資,農資使用者的各個層面的因素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例如改革補貼形式,就可能使農資使用者的購買熱情發生變化;農地經營模式的改變,對農資使用者的農資采購方式、資金占用、農資售后服務等都提出了不同要求。這些變化,必然導致農資市場的變化。對于這些變化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引起的變化,都要認真分析,制定措施,謀求變革之道,使農資生產和營銷不斷適用變化。

在動態中完成蝶變,實現產業與市場的進一步融合。無論是農資生產者還是經營者,只有在政策的變化中不斷調整思路,完善策略,才能緊緊抓住市場,順應市場變化,實現產業與市場的高度合拍;市場是瞬息萬變的,農資行業更應將自身完全融入市場和市場一起脈動,從獨立狹隘的產業觀念中破繭而出,完成蝶變,農資行業才有更加廣闊的天空和舞臺,才能站在更高更遠的層次,把握市場,融入市場,使產業在市場的引領下健康發展。

通過融合,在更為廣闊的市場環境中出彩。狹義的農資產業在一些層面具有特殊性,例如生產和銷售的淡季旺季,農資使用的周期性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這些影響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農資通過與市場高度融合之后,農資市場范圍更加廣闊,農資的視野將更高更遠,很多制約性因素應該得到破解,本身的作用得到進一步激發,一些局限和約束得到解放,農資產品完全可以沖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樹立起中國農資的靚麗品牌。

(譚鐵安)

猜你喜歡
農資環節生產
供銷合作社:嚴厲打擊農資假冒偽劣行為
依托過渡環節 構建游戲化微課程——解決幼兒園過渡環節“消極等待”的策略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2017年農藥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地址備案名單
省供銷社與中國農資流通協會、無錫農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諺語趣畫
五環節助學教學設計案例
5月上旬重要農產品和農資價格
多環節可變主體行為監管的行為觀測力度評估
食品與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