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慶市“反彈琵琶”創新發展公共文化服務

2014-01-28 14:52陳建球安慶市文化館安徽安慶246000
大眾文藝 2014年4期
關鍵詞:安慶黃梅戲社區

陳建球 (安慶市文化館 安徽安慶 246000)

近年來,安慶市堅持實施文化引領,通過激發內在活力,注重資源整合,創造性地研究解決制約發展中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普遍存在的資源短缺問題,“反彈琵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適度超前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公共文化發展之路。近期,文化部正式批準該市列入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名單;中宣部和中國社科院還確定在該市開展“公共文化‘反彈琵琶’建設模式”和“文化安慶與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路徑”課題研究。

一、實施文化引領,加強規劃設計

安慶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黃梅戲發展基地,具有“崇文尚德”的優良傳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該市即在全國率先開展文化扶貧實驗,岳西縣蓮云鄉公共文化服務形成“蓮云模式”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并在全國許多地區推廣,成為同類地區公共文化建設的實踐樣本。近年來,該市突出制度設計,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并實施了《中共安慶市委關于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安慶市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均等化發展。同時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并隨形勢要求相應調整考核標準。

二、設施適度超前,夯實文化陣地

該市堅持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作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頭道工序,以實施文化民生工程為抓手,實現市級“三館一院”,縣級“兩館一場”,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文化小廣場和公共電子閱覽室,行政村綜合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和農民閱報欄,城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全覆蓋”。一是整合利用資源,建設文化場館。全市已建成公共文化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15個、圖書館10個,被當地群眾譽為“沒有圍墻的學?!?。市博物館與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實行兩館一體制,既豐富了館藏,又彰顯了特色。將市圖書館與市科技圖書館整合,增加了館舍面積、人才力量和藏書數量,建立總分館模式,設立基層分點42個,得到中宣部負責同志的充分肯定。二是積極爭取項目,實施民生工程。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54個,平均面積達到514平方米,懷寧縣月山鎮、樅陽縣錢鋪鄉、太湖縣寺前鎮、岳西縣來榜鎮等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等級文化站93個,占全省近10%。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6.78%和97.72%。建成農家書屋1961個,占全省10.4%,提前三年完成目標任務,不僅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還延伸到一些自然村和城市社區。1個農家書屋獲評“全國示范農家書屋”。三是區分不同情況,共建社區文化。對于老舊社區,利用廢棄廠房等設施改造成文化活動室,共建共享社區內學校、企業等單位文化資源;對于新建社區,明確規定將規劃建設文化活動室作為前置條件,必須同時配套建設社區文化活動場所。該市大觀區菱湖新村社區建成54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和1000余平方米文化廣場,先后榮獲“全國先進文化社區”“全國工會優秀職工書屋示范點”“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

三、創新產品服務,打造特色品牌

該市在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化服務提供和文化品牌打造。一是免費開放,成果共享。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紀念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和城區有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館全部實現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圖書館的盲人服務和綠色網絡服務,鄉鎮綜合文化站的留守兒童活動室,文化館的群星樂團、合唱團、黃梅戲藝術團和少兒戲曲訓練營、女子形體訓練班、聲樂培訓班、舞蹈培訓班等課目,均受到群眾歡迎和好評。二是精品品牌,疊加發力。精心培育出黃梅戲《徽州女人》《孔雀東南飛》《半個月亮》和少兒廣播欄目《小蜜蜂》、動漫片《宜城小妹》等精品力作,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廣場文藝天天演等文化活動品牌,懷寧、宿松、望江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五千年文博園等文化基地園區,韓再芬、趙媛媛、王琴等戲曲文化名人。改革后的安徽再芬黃梅文化藝術股份公司成立運營,走出了一條國有院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發展之路。三是文旅融合,推出“二黃”。圍繞“黃金周?黃梅戲”,組織開展國慶黃梅戲展演周活動,著力打造“黃金周到安慶,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化旅游活動品牌,以文化繁榮推動經濟發展。四是“送”“種”結合,服務到家。堅持以城帶鄉、城鄉聯動,突出基層農村,積極開展“送文化下基層進社區”、“文化四進”等活動,安排業務骨干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文化輔導培訓。成立了安慶振風數字電影院線,組織數字電影放映隊年均放映城區廣場電影近2000場、農村公益電影近2萬場。

四、堅持人才興文,加強隊伍建設

該市不拘一格培養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一是強化專業骨干。通過完善招聘引進、崗位設置、考核評議、保障激勵、教育培訓等人事管理機制,形成了一支素質過硬、結構合理、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專業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同時突出加強黃梅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目前,該市共有市、縣級文化單位業務人員2063 人,占職工總數比例超過70%;擁有高級職稱 126人,專職文化輔導員278人,均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二是凝聚社會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該市現有注冊文化志愿者2520人,業余文化骨干3500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人;注冊非營利性社會文化服務組織378個,從業人員21168人;黃梅戲民間劇團班社210個,從業人員6000余人。三是催生群眾主角。發揮專業機構的組織引導和培訓輔導作用,組建成立群星合唱團、群星音樂團、舞蹈協會、戲迷協會等群眾性文藝人才隊伍,將文藝愛好者、民間藝人、文化能人等團結在一起,培養大批基層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引導群眾積極參與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切實增強基層文化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

五、巧用財政投入,撬動社會投資

該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主要“管文化”轉變,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建設。一是建立財政正常投入機制。近三年,該市公共財政投入文化事業共計11.64億元,年均增長27.4%,高于財政增長比例;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投入30多億元。市、縣兩級均設立了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引導帶動社會投資公共文化建設。二是巧用戲劇復排專項資金。爭取1000萬元專項資金,改建黃梅戲傳習基地,帶動社會投資市內外黃梅戲連鎖演藝場館建設。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20萬元復排創作黃梅戲大戲,多家院團踴躍爭取項目資金,帶動黃梅戲藝術基金會、演藝院團、演員個人等投資復排傳統優秀劇目。三是合資創作藝術精品。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投資326萬元,按揭采購設施設備,吸引安慶大家文化傳播公司投資500萬元,創作推出大型原創黃梅戲《半個月亮》,在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上成功演出,主演王琴喜獲“梅花獎”。四是支持群眾文化活動。鼓勵戲迷票友開展“宜城處處唱黃梅”活動,為每個演出點免費配送每套價值28000多元的流動音響設備共計38套。目前,近40個社區演出點參演人員約有1000余人,日均觀眾超過1萬人次,成為安慶街頭巷尾一道亮麗的風景。

猜你喜歡
安慶黃梅戲社區
文化創意視角下黃梅戲的產業化發展研究
安慶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簡介
魚殤
淺談安慶地域文化與黃梅戲傳承發展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捐精捐出撫養官司,被判擔責幾多恩怨
黃梅戲《天仙配》榮獲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