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傳統山水畫中的文化內核

2014-01-28 14:52歐陽啟名首都師范大學北京100048
大眾文藝 2014年4期
關鍵詞:山川山水畫萬物

李 泱 歐陽啟名?。ㄊ锥紟煼洞髮W 北京 100048)

自古中國人對于山水,似乎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兑?系辭》有云:“有天地,然后又萬物”“山澤通氣,然后變化既成萬物”,“山水”是國人對大地的代稱,“江山社稷”也被歷代帝王作為舉國事務的稱謂。中國山水畫遠遠早于歐洲形成體系,中國古代山水畫家、作品之豐,創作方式的獨特與成就,在世界繪畫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山水畫追求“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畫者有言“畫中最妙言山水”“惟山水義理深遠,而意趣無窮”,中國傳統山水畫中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與韻味值得關注和解讀。

一、山水自然美——欣賞

中國地大物博,高山秀水比比皆是、岳中獨秀無一雷同。未開化時代,山水繁衍萬物,供給人類衣食物資又時刻給人類威脅,人們愛它也恨它怕它,對山水持有敬畏之情;到了先秦時代,道家極為推崇“自然山水”的審美享受,從人與自然的同一、人在自然中獲得慰藉與解脫去看待自然山水美,《莊子?知北游》云:“山林歟,皋壤歟,使我欣然而樂歟!”由此建構了中國人在山水審美上的重要取向。中國得天獨厚的山水美景吸引著各朝各代的畫家競相贊頌,對祖國山水瑰麗秀美、英狀雄健的風貌的表現逐代達到了象具神茂、淋漓盡致的高度。

二、皇權的象征——敬畏

中國古代皇帝以天子自居,代天行使統治大地萬物的權力?;实鄣巧健胺舛U”之舉,意在借助高聳入云的山峰與上天對話,以期向世人展示其天子權威。以泰山為例,《博物志》有云:“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地孫也。主召魂,東方萬物始成?!痹谖逶乐?,根據日出東方以及陰陽五行學,祥瑞之地集中到東岳泰山,加之泰山高聳入云,山上云霧繚繞、云海彌漫,天、山、人渾然一體,極具神秘感。據史書載,從大禹開始至宋代,幾乎歷代開國皇帝和想借助封禪緩和階級矛盾的皇帝,都要舉行大規模的封禪泰山的活動。

據《后漢書?禮制?封禪》記載,祭天儀式時千軍萬馬擁聚山頭,文武百官列隊四周,壇旁焚柴、青煙升騰、鼓樂齊鳴、聲震群山,而當皇帝身穿祭服,口念禱詞時,又萬籟俱靜、鴉雀無聲。其時山云霧繞與火光煙氣掩蔽山形,“遙望不見山嶺,山嶺、人在氣中,不知也”,只有帝王的身影回想于耳畔。此種神秘感會給在場的人們強烈的精神震撼,因而產生對于山川、皇權、神靈相混淆的山水敬畏感。

這種由皇室至民間口口相傳、不斷神話的山水神秘感,不僅使中國民眾建立起對山川水木的崇高敬畏感,對山水畫家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唐代李曾的《山川出云賦》以山川出云比喻君臣之道:“天地之大,不能獨生,山川通氣,然后化成。故云者氣也,感時而先出,雨者施也,憑云而后行。亦由將有邦家,神必生其賢智,獲其輔佐”;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用類似的思想比附山水畫:“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其象若大君赫然當陽,而百辟奔走朝會,無偃蹇(音簡,行走困難)被卻之勢。長松亭亭,為眾木之表,其勢若君子軒然得時,而眾小人為之役使,無憑陵愁挫之態也?!睍嬌剿冀K被作為畫家們本身高尚格調的代表。這種以君臣上下比附山水揖讓關系的創作思想,直至元代才發生根本變化,山水自身的性格才得以充分表露,神秘色彩才逐漸淡化。

三、尋仙問道——希冀

自秦漢以來,君王們尋仙問道、謀求長生不老的行為屢見不鮮,在他們遍訪仙山、仙島尋找仙人丹藥的過程中,眾多名山大川、自然美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家,從秦皇漢武的荒唐舉動中吸取教訓,變遍訪群山為住進青山;變求仙為服藥煉身以自成仙。類似于“竹林七賢”的道家隱遁山林,他們的目的主要在于養神、求仙,名家名仕也提高了山林的價值,客觀上有利于對自然山水美的發掘;其中不乏有人帶著養身和躲避塵世煩惱的雙重目的如山,希冀通過大自然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這就與后來問人山水畫所追求的意境越來越接近了。

四、以玄對山水——悟哲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玄學家多強調山水之樂,強調個人自由、精神超脫,對于自然山水,玄學家們忽視其具體形貌,而把握內涵,只以玩賞的目光對待自然,注重其逸神養性的妙用,追求一番天人合一、天人無際的境界。東晉文人孫綽在《游天臺山賦》中有言:“忽出有而入無,于是游覽即周,體靜心閑。害馬已去,世事都捐。凝思幽巖,郎詠山川。挹以玄玉之膏,漱以華池之泉。泯色空以合跡,忽即有而得玄。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與自然”。玄學在魏晉南北朝風行時間不長,但卻對中國哲學、文藝留下了深遠的影響。玄學對自然山水美的認識,直接刺激了山水詩畫的發展。

五、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教化

儒家習慣于用人倫關系比附自然現象,對于自然山水,也是視其為道德精神的比擬、象征而加以欣賞的,強調的是自然山水通理輔性的教化作用??鬃釉疲骸爸钦邩匪?,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焙我灾钦邩飞?、仁者樂水?《韓詩外詩》曰:“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有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薄胺蛏秸?,萬民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四方蓋取與焉。出云導風,聳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所以樂于山也?!痹谶@里,山水無疑成為了得到智任禮勇等眾多美德的天然導師。

對山水自然美的欣賞、山水皇權的敬畏、山水仙境的追尋、山水哲理的體悟以及對于山水教化的尊崇,共同構建了中國人“樂山?樂水”的山水觀。這些形而上的體悟,經過了先秦兩漢、魏晉隋唐,發展到宋代已然具有“山水信仰”之勢,極大的推動了山水畫的發展,加之山水畫水墨暈染、皴法點染技法的開拓,山水情懷的表達已臻瀟灑自如、出神入化的全勝境地。古人在丘壑揮灑中濃厚的文化積淀和內涵無疑是當代國畫家們重要的參考與啟示。

參考文獻:

[1]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李福順.《中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俞建華.《中國古代畫論精讀》.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4]米芾撰.《畫史》.《叢書集成初編1593》.中華書局.

猜你喜歡
山川山水畫萬物
萬物生
山川錦繡,贊以長聯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山川雨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動豆
雒紅強山水畫作品
假如萬物會說話,絕對會把你萌化
我來添畫
程燦山水畫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