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地區40歲以上社區居民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2014-02-09 09:42劉精東陳志雄霍亞南林安華章玉玲
中國全科醫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高尿酸血尿酸痛風

宋 薇,劉精東,陳志雄,霍亞南,林安華,章玉玲

有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與代謝綜合征、高血壓、糖脂代謝紊亂、動脈硬化、冠心病及腦卒中等疾病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2011年6—10月,為了解40歲以上人群的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發病情況,本研究對南昌地區3 795例40歲以上社區居民進行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流行病學調查,并對其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本病在本地區的防治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1-06-09—2011-10-19對南昌市南鋼街道辦11個社區和東湖區4個社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入選標準:年齡40~90歲的常住人口(居住時間≥10年),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行動不便、交流障礙者及妊娠婦女。共調查4 000例,實際完成調查且資料完整列入統計者3 795例,其中男1 824例,平均年齡(50.7±8.9)歲;女1 971例,平均年齡(51.6±9.2)歲。

1.2 調查方法 采用現場集中調查的方式,使用統一標準問卷,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內分泌科醫生進行問卷調查及體格檢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狀況、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飲酒情況、吸煙情況、生活方式、個人史、家族史、痛風病史、腫瘤病史、糖尿病病史及關節疼痛病史等。所有調查對象均測量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心率,采用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坐位休息10 min后測量右上臂血壓3次,取平均值。并采集空腹8 h后靜脈血標本,采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儀檢測尿酸、血糖、三酰甘油、總膽固醇、血肌酐、尿素氮。

1.3 問卷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由30名醫護人員組成,根據各自分工進行專項培訓,由固定專人固定儀器進行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檢測,采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血糖儀及血糖試紙檢測血糖,數據應用EpiData 數據輸入軟件在線雙份輸入、校驗和提交。導出后經洗庫處理,保證數據錄入的準確性。

1.4 診斷標準 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參照第7版《內科學》中血尿酸男>420 μmol/L,女>350 μmol/L的標準[1];痛風的診斷依據197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標準[2]。

2 結果

2.1 總體患病情況 3 795例調查對象中共795例高尿酸血癥患者,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為20.94%;其中男性488例,患病率為26.75%;女性307例,患病率為15.58%;男性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高于女性(χ2=71.48,P<0.05)。男、女性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平均年齡分別為(51.1±9.4)歲和(56.1±9.5)歲,女性年齡大于男性(t=30.45,P<0.05)。

2.2 血尿酸水平比較 3 795例調查對象的平均血尿酸水平為(329.0±89.7)μmol/L,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為(376.0±83.1) μmol/L,女性為(285.2±71.7)μmol/L,男性高于女性(t=36.46,P<0.05)。795例高尿酸血癥患者中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為(479.4±58.2) μmol/L,女性為(405.8±55.9)μmol/L,男性高于女性(t=31.45,P<0.05)。

2.3 不同年齡組高尿酸血癥患病率比較 各年齡組男性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高尿酸血癥患病率除40~49歲組高于50~59歲組外,其他年齡組隨年齡增加而增加(P<0.05);女性(70~90歲組除外)高尿酸血癥患病率也隨年齡增加而增加(P<0.05)??傮w來說,高尿酸血癥總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男女高尿酸血癥患病情況比較

Table1 Comparison of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組別男性例數 患病例數 患病率(%)女性例數 患病例數 患病率(%)合計例數 患病例數 患病率(%)40~49歲組109428325.86○ 1035878.41 212937017.38 50~59歲組40210024.88*○52511221.33*92721222.87*60~69歲組2417330.29△○3108427.10△55115728.49△70~90歲組873236.78▲○1012423.76▲1885629.78▲χ2值56.7272.6668.74P值<0.05<0.05<0.05

注:與40~49歲組比較,*P<0.05;與50~59歲組比較,△P<0.05;與60~69歲組比較,▲P<0.05;與同年齡組女性比較,○P<0.05

2.4 痛風患病情況 3 795例調查對象中有明確痛風病史者58例,其中男48例、女10例,痛風總患病率為1.52%,男性患病率為2.63%,女性患病率為0.01%,男性痛風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12.69,P<0.05)。

2.5 高尿酸血癥與生活習慣的關系 按照是否患有高尿酸血癥將調查對象分為高尿酸血癥組與血尿酸正常組,兩組的飲酒率和吸煙率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血尿酸正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生活習慣比較〔n(%)〕

Table2 Comparison of life style between hyperuricemia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組別例數飲酒是 否吸煙是 否血尿酸正常組3000560(18.67)2440(81.33)854(28.47)2146(71.53)高尿酸血癥組795233(29.31)562(70.69)318(40.00)477(60.00)χ2值43.0539.16P值<0.05<0.05

2.6 高尿酸血癥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

2.6.1 合并疾病比較 高尿酸血癥組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及糖尿病發生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組(P<0.05,見表3)。

2.6.2 高尿酸血癥相關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年齡分組、性別、是否吸煙、是否飲酒、高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糖尿病、高血壓、體質指數、腰臀比為自變量,以高尿酸血癥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飲酒、性別、年齡、高血壓、體質指數是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血尿酸正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超重、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發生率比較〔n(%)〕

Table3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hyperuricemia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組別例數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血尿酸正常組30001594(53.13)530(17.67)203(6.77)460(15.33)252(8.40)高尿酸血癥組795593(74.59)346(43.45) 96(12.08) 229(28.81) 85(10.69) χ2值118.51236.6324.4076.764.08P值<0.05<0.05<0.05<0.05<0.05

3 討論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重要生化基礎,約有1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發展為痛風?;仡檱鴥韧馄渌貐^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病率的調查發現,20世紀90年代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在歐美地區為2%~24%[1],南太平洋的土著人群高達64%,新西蘭毛利人為10.4%,印尼人為1.7%;臺灣20世紀80年代報道30歲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為15.6%;大陸地區報道的有關高尿酸血癥患病率有較大的時間和地域差異,1980年方圻等[2]對北京、上海、廣州及杭州地區20歲以上的502例成年人(是當時國內人數最多的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高尿酸血癥的總患病率為1.4%,男性為1.4%,女性為1.3%,但未發現一例痛風患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均逐漸增加,1998年姜寶法等[3]調查顯示,山東沿海地區高尿酸血癥男性患病率為5.79%,女性為2.44%,痛風總患病率為0.04%;1998年的調查顯示,上海黃浦區高尿酸血癥總患病率為10.1%,男性為14.2%,女性為7.1%,痛風總患病率為0.34%[4];2003年邵繼紅等[5]調查顯示,南京社區高尿酸血癥總患病率為13.3%,痛風總患病率為1.33%;2006年方衛綱等[6]調查顯示,北京部分地區痛風總患病率為1.0%;2006年苗志敏等[7]調查顯示,山東沿海地區高尿酸血癥總患病率為13.19%,痛風總患病率為1.14%;2007年廣州市社區2 788例16歲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癥總患病率為20.73%,男性為27%,女性為15.27%[8];2009年賈育紅等[9]調查顯示,唐山礦區人群高尿酸血癥總患病率為11.51%,痛風總患病率為1.21%。

江西省是一內陸省份,屬普通南方飲食習慣,通常認為本地區人群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較低,到目前為止亦尚無有關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病情況的具體資料。本調查通過對南昌地區社區3 795例40歲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南昌地區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已接近甚至超過前幾年部分沿海及發達城市相同年齡段人群的患病率。另外,本調查研究人群為40歲以上居民,為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高發年齡人群,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病率較高與此也有關。

眾所周知,通常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絕經期女性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發病率明顯低于男性。本調查結果表明,女性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但仍低于各相同年齡組男性,男性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與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及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高尿酸血癥通過這些危險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10-14]。本調查也表明高尿酸血癥患者的超重、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的發生率均較血尿酸正常人群明顯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飲酒、吸煙、性別、年齡、高血壓、體質指數是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高尿酸血癥可能與這些危險因素一起共同參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而糖尿病與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無關,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后血尿酸水平得以控制有關。如能早期對高尿酸血癥患者進行干預治療,對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可能帶來一定的益處。

綜上所述,南昌地區社區40歲以上居民的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患病率均較高,這應當引起當地衛生工作者和相關部門的重視。由于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重要生化特征,并可能與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有關,且多數高尿酸血癥無臨床癥狀,因此對全社會開展有關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相關知識的宣教很有必要;已患高尿酸血癥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血尿酸水平,以減少痛風、痛風性腎病的發生和發展,同時也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帶來益處。

表4 高尿酸血癥相關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 Stewart OJ,Silman AJ.Review of UK data on the rheumatic diseases——4.Gout[J].Br J Rheumatol,1990,29(6):485-488.

2 方圻,陳灝珠,郁知非,等.中國正常人血尿酸調查及其與血脂的關系[J].中華內科雜志,1983,22(7):434-438.

3 姜寶法,張源潮,徐曉菲,等.山東沿海地區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1999,15(3):27-28.

4 王慶文,陳韌,杜麗川,等.原發性痛風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5):313-315.

5 邵繼紅,莫寶慶,喻榮彬,等.南京市社區人群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流行病學調查[J].疾病控制雜志,2003,7(4):305-308.

6 方衛綱,黃曉明,王玉,等.北京地區部分人群痛風的流行病學調查[J].基礎醫學與臨床,2006,26(7):781-785.

7 苗志敏,趙世華,王顏剛,等.山東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2(5):421-425.

8 吳煒戎,郭階明,楊薇,等.廣州市社區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病現狀調查[J].中華全科醫學,2008,6(7):728-729.

9 賈育紅,崔劉福,楊文浩,等.唐山礦區人群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調查[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12):1933-1935.

10 譚來勛,劉志超,龍慶紅.血尿酸與腦血管病關系初探[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22(2):164-165,175.

11 姜林娣.高尿酸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J].中國臨床醫學,2005,12(4):751-752.

12 馮燕嫻,余強.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01例血尿酸值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4,2(5):403-404.

13 賀常萍.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疾病心臟功能關系的初步探討[J].實用全科醫學,2004,2(3):204-205.

14 Gelber AC,Michael JA.Gout and risk for subsequ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meharry hovking study[J].Arch Intern Med,1997,157(13):1436-1440.

猜你喜歡
高尿酸血尿酸痛風
被痛風癥“纏上”,如何科學進食
高尿酸患者用藥多講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辦?
痛風的治療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SGLT2抑制劑對血尿酸影響的研究進展
痛風:改善生活方式防復發
痛風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芹菜素-釤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癥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與骨密度的相關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