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合一心理干預在低齡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2014-02-12 11:55王小芳
中國現代醫生 2014年1期
關鍵詞:低齡腦卒中

王小芳

[摘要] 目的 探討三合一心理干預在低齡腦卒中護理中的臨床應用。 方法 選擇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干預組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預護理,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日常生活能力、應對方式等。結果 干預組入院時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與出院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出院時干預組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干預組出院時退避、幻想、自責等消極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下降,而解決問題積極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升高(P < 0.05)。結論 三合一的干預方式能夠緩解腦卒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變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

[關鍵詞] 三合一心理干預;低齡;腦卒中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1-0083-04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以及人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腦卒中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患者多喪失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或者工作能力,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的患者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具有生理活動以及心理活動,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都是密切聯系的。新的醫學模式強調在生理治療的基礎上,更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因素。本研究是將認知、行為、人文主義三位合一,對低齡腦卒中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觀察其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低齡腦卒中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腦卒中診斷明確,發病在1周內;②患者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生命體征平穩,能夠正常交流,完成相關調查和評定;③年齡≤45歲;④其他系統未合并有嚴重疾??;⑤文化程度小學以上,能夠完成各指標的調查和評定;⑥知情同意。隨機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神經內科常規護理。

1.2.2 干預組 在神經內科常規護理上給予認知療法、行為療法、人文主義療法結合的三合一心理干預。每次干預30 min,每周進行2~3次,到出院為止。①認知療法:艾里斯的ABC理論[2]認為,人對某件事情的情緒或者行為反應并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人對誘發事件的解釋或者評價引起的。根據這個理論對患者施行認知療法。跟患者進行耐心交流,了解其對腦卒中的認識,更正其不正確的或者消極的認識,使其了解到腦卒中后經過合理的治療或后期康復訓練,可以顯著降低殘疾程度,甚至能夠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簡單的勞動,從而消除其因不合理認知而誘發的不良情緒。②行為療法:不良的學習形成心理障礙是行為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3] 。根據這個理論,通過干預行為學習過程從而矯正有問題的行為。讓患者根據生理反饋型放松訓練系統的提示進行訓練,鼓勵患者主動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日?;顒?。當患者完成任務時可給予適當獎勵,以鼓勵其繼續強化訓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③人文主義療法:人文主義認為自我實現的受阻導致了心理障礙[4] 。根據這個原理,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找到患者想要表達的內心需求。鼓勵家屬滿足患者內心的需求,讓患者重新獲得自信,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從而樹立康復的信心。結合以上三種療法,在干預之前找到患者的心理問題以及其他問題,干預過程中,針對患者的具體問題進行相關的干預。

1.3 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調查,評估患者的診斷、殘疾程度等。采用焦慮評定量表[5]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價,共20個條目,按1~4級進行評分,5、9、13、17、19條目反向評分,總粗分80分,分數越高則焦慮程度越高。采用抑郁評定量表[6]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評定,共20個條目,按1~4級進行評分,總粗分80分,分數越高則抑郁程度越高。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共14項,包括軀體生活自理(6項)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8項),按1~4級評分。低于16分為正常,大于16分為功能不同程度下降。采用應對方式問卷[7]對患者應對方式進行評價,共62個條目,分為6個分量表(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合理化、退避),回答“是”為1分,“否”為0分。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單項條目分數之和/該量表條目數。分別于入院時和出院時對患者以上內容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方法對所有數據進行相關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入院時和出院時兩組焦慮、抑郁程度比較

干預組出院時焦慮、抑郁程度為正常的比例顯著高于入院時(P<0.05),對照組入院時焦慮、抑郁程度分布與入院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焦慮、抑郁程度為正常的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入院時和出院時兩組抑郁、焦慮、日常生活能力評價結果

干預組入院時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與出院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入院時與出院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時兩組焦慮與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干預組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入院時和出院時應對方式比較

見表4。干預組出院時退避、幻想、自責等消極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下降,而解決問題積極的應對方式得分顯著升高(P<0.05)。對照組入院時和出院時應對方式沒有差異(P>0.05)。

3 討論endprint

腦卒中(Stroke)是指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著明顯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中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已得過腦中風的患者,還易再復發,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腦卒中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8]。如果神經細胞缺乏足夠的氧氣供給,幾分鐘內就會死亡。接著,受這些神經細胞控制的身體機能也會隨之失去作用。由于死亡的大腦細胞無法替換,因此腦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的。缺血性腦卒中大約占所有腦卒中的80%。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9,10]。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后者稱為腦栓塞。出血性腦卒中 分為兩種亞型:顱內出血(ICH)和蛛網膜下出血(SAH)。出血量決定了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出血性腦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腦卒中。大約30%幸存者不能完全恢復,盡管日?;顒硬恍枰獛椭?。另外20%的幸存者至少有一項活動需要接受幫助,多數(60%)需要接受醫療機構的幫助。腦卒中患者幸存者的壽命會急劇減少,并且腦血管事件復發的可能性迅速增高。

情緒ABC理論是美國阿爾伯特·艾里斯創立的,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后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通過一座橋梁B(belief),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于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后果是由前因造成,有因必有果,承認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其一同樣的前因,產生不同的后果,這是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前因A作用于不同的人的意識,人的意識存在差異性,人的信念B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就有不同的后果C產生。也就是說事件本身并不代表什么,要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如果不經過我們的心理認可,是不會出現任何后果的。本研究根據這個理論,了解患者對腦卒中的認知情況,通過交流,使患者改變對腦卒中不正確的消極的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認知,從而建立積極的心態,使患者產生良好的反應結果。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行為學習理論認為不良的學習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礙,因此干預學習過程能夠矯正學習問題。本研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矯正其行為,以改變不良的心理障礙。比如患者日?;顒訉覍倩蛘咦o理人員的依賴性較強,通過行為鍛煉,使其放松身心,鼓勵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日?;顒?,在不斷進步中給予相應的獎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人文主義于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興起,70~80年代迅速發展,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于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癥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人文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培育。人文主義認為人們自我實現的受阻可導致心理障礙。本研究根據這個理論,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內心的訴求,通過與家屬溝通,給患者創造條件,滿足其內心訴求,使其感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從而建立良好的心態。本研究將三種干預結合在一起給腦卒中患者實施相應的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出院時焦慮、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較入院時顯著提高,并且高于對照組,說明經過三合一心理干預后,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態,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激期間處理應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是調節應激事件的一種行為或者情感的反應。應對是個體對應激事件的一種反應,通過改變行為或者認知,解決存在的問題,是一種行為過程。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事情的發展,對患者來說,積極的應對能夠促進疾病的康復,而對腦卒中的患者,積極的應對有利于減少不良情緒,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本次研究中,干預組出院時消極的應對方式顯著下降,而積極的應對方式顯著上升,說明三合一的干預方式改變了患者的應對方式,這也有利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下降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三合一的干預方式能夠緩解腦卒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變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本文的局限性是只觀察了住院期間的改變,對遠期效果的觀察還需要進一步的隨訪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麗霞,黃春桃,吳秋霞,等.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113-114.

[2] 歐陽意,曾文軍. 運用ABC理論維護高職新生心理健康[J].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0,24(1):109-112.

[3] 邱大宏,譚柏堅,葉百維,等. 行為療法對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影響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3, 51(3): 65-66.

[4] 方雙虎,郭本禹. 西方心理學的兩種向度——科學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心理學[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33(2):100-106.

[5] 楊彥林. 認知行為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1):75-76.

[6] Zung WWK.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 63-70.

[7] Folkman, S, Lazarus, RS, Dunkel-Schetter, C, et al. The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50:992-1003.

[8] 林潤,陳錦秀,蔡麗嬌. 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03-406.

[9] 陳昌鳳. 腦卒中肢體障礙的社區康復護理和研究進展[J]. 醫學信息, 2013,4: 530-531.

[10] 杜振蓮. 早期護理干預對中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27-28.

(收稿日期:2013-07-04)endprint

腦卒中(Stroke)是指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著明顯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中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已得過腦中風的患者,還易再復發,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腦卒中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8]。如果神經細胞缺乏足夠的氧氣供給,幾分鐘內就會死亡。接著,受這些神經細胞控制的身體機能也會隨之失去作用。由于死亡的大腦細胞無法替換,因此腦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的。缺血性腦卒中大約占所有腦卒中的80%。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9,10]。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后者稱為腦栓塞。出血性腦卒中 分為兩種亞型:顱內出血(ICH)和蛛網膜下出血(SAH)。出血量決定了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出血性腦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腦卒中。大約30%幸存者不能完全恢復,盡管日?;顒硬恍枰獛椭?。另外20%的幸存者至少有一項活動需要接受幫助,多數(60%)需要接受醫療機構的幫助。腦卒中患者幸存者的壽命會急劇減少,并且腦血管事件復發的可能性迅速增高。

情緒ABC理論是美國阿爾伯特·艾里斯創立的,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后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通過一座橋梁B(belief),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于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后果是由前因造成,有因必有果,承認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其一同樣的前因,產生不同的后果,這是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前因A作用于不同的人的意識,人的意識存在差異性,人的信念B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就有不同的后果C產生。也就是說事件本身并不代表什么,要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如果不經過我們的心理認可,是不會出現任何后果的。本研究根據這個理論,了解患者對腦卒中的認知情況,通過交流,使患者改變對腦卒中不正確的消極的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認知,從而建立積極的心態,使患者產生良好的反應結果。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行為學習理論認為不良的學習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礙,因此干預學習過程能夠矯正學習問題。本研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矯正其行為,以改變不良的心理障礙。比如患者日?;顒訉覍倩蛘咦o理人員的依賴性較強,通過行為鍛煉,使其放松身心,鼓勵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日?;顒?,在不斷進步中給予相應的獎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人文主義于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興起,70~80年代迅速發展,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于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癥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人文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培育。人文主義認為人們自我實現的受阻可導致心理障礙。本研究根據這個理論,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內心的訴求,通過與家屬溝通,給患者創造條件,滿足其內心訴求,使其感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從而建立良好的心態。本研究將三種干預結合在一起給腦卒中患者實施相應的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出院時焦慮、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較入院時顯著提高,并且高于對照組,說明經過三合一心理干預后,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態,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激期間處理應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是調節應激事件的一種行為或者情感的反應。應對是個體對應激事件的一種反應,通過改變行為或者認知,解決存在的問題,是一種行為過程。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事情的發展,對患者來說,積極的應對能夠促進疾病的康復,而對腦卒中的患者,積極的應對有利于減少不良情緒,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本次研究中,干預組出院時消極的應對方式顯著下降,而積極的應對方式顯著上升,說明三合一的干預方式改變了患者的應對方式,這也有利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下降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三合一的干預方式能夠緩解腦卒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變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本文的局限性是只觀察了住院期間的改變,對遠期效果的觀察還需要進一步的隨訪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麗霞,黃春桃,吳秋霞,等.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113-114.

[2] 歐陽意,曾文軍. 運用ABC理論維護高職新生心理健康[J].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0,24(1):109-112.

[3] 邱大宏,譚柏堅,葉百維,等. 行為療法對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影響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3, 51(3): 65-66.

[4] 方雙虎,郭本禹. 西方心理學的兩種向度——科學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心理學[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33(2):100-106.

[5] 楊彥林. 認知行為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1):75-76.

[6] Zung WWK.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 63-70.

[7] Folkman, S, Lazarus, RS, Dunkel-Schetter, C, et al. The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50:992-1003.

[8] 林潤,陳錦秀,蔡麗嬌. 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03-406.

[9] 陳昌鳳. 腦卒中肢體障礙的社區康復護理和研究進展[J]. 醫學信息, 2013,4: 530-531.

[10] 杜振蓮. 早期護理干預對中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27-28.

(收稿日期:2013-07-04)endprint

腦卒中(Stroke)是指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著明顯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中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已得過腦中風的患者,還易再復發,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腦卒中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8]。如果神經細胞缺乏足夠的氧氣供給,幾分鐘內就會死亡。接著,受這些神經細胞控制的身體機能也會隨之失去作用。由于死亡的大腦細胞無法替換,因此腦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的。缺血性腦卒中大約占所有腦卒中的80%。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9,10]。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后者稱為腦栓塞。出血性腦卒中 分為兩種亞型:顱內出血(ICH)和蛛網膜下出血(SAH)。出血量決定了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出血性腦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腦卒中。大約30%幸存者不能完全恢復,盡管日?;顒硬恍枰獛椭?。另外20%的幸存者至少有一項活動需要接受幫助,多數(60%)需要接受醫療機構的幫助。腦卒中患者幸存者的壽命會急劇減少,并且腦血管事件復發的可能性迅速增高。

情緒ABC理論是美國阿爾伯特·艾里斯創立的,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后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通過一座橋梁B(belief),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于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該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后果是由前因造成,有因必有果,承認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其一同樣的前因,產生不同的后果,這是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為前因A作用于不同的人的意識,人的意識存在差異性,人的信念B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就有不同的后果C產生。也就是說事件本身并不代表什么,要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如果不經過我們的心理認可,是不會出現任何后果的。本研究根據這個理論,了解患者對腦卒中的認知情況,通過交流,使患者改變對腦卒中不正確的消極的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的認知,從而建立積極的心態,使患者產生良好的反應結果。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或改善患者的癥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行為學習理論認為不良的學習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礙,因此干預學習過程能夠矯正學習問題。本研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矯正其行為,以改變不良的心理障礙。比如患者日?;顒訉覍倩蛘咦o理人員的依賴性較強,通過行為鍛煉,使其放松身心,鼓勵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日?;顒?,在不斷進步中給予相應的獎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人文主義于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興起,70~80年代迅速發展,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于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癥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人文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征的培育。人文主義認為人們自我實現的受阻可導致心理障礙。本研究根據這個理論,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內心的訴求,通過與家屬溝通,給患者創造條件,滿足其內心訴求,使其感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從而建立良好的心態。本研究將三種干預結合在一起給腦卒中患者實施相應的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出院時焦慮、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較入院時顯著提高,并且高于對照組,說明經過三合一心理干預后,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態,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激期間處理應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是調節應激事件的一種行為或者情感的反應。應對是個體對應激事件的一種反應,通過改變行為或者認知,解決存在的問題,是一種行為過程。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事情的發展,對患者來說,積極的應對能夠促進疾病的康復,而對腦卒中的患者,積極的應對有利于減少不良情緒,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本次研究中,干預組出院時消極的應對方式顯著下降,而積極的應對方式顯著上升,說明三合一的干預方式改變了患者的應對方式,這也有利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的下降和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三合一的干預方式能夠緩解腦卒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變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本文的局限性是只觀察了住院期間的改變,對遠期效果的觀察還需要進一步的隨訪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麗霞,黃春桃,吳秋霞,等.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113-114.

[2] 歐陽意,曾文軍. 運用ABC理論維護高職新生心理健康[J].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0,24(1):109-112.

[3] 邱大宏,譚柏堅,葉百維,等. 行為療法對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影響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3, 51(3): 65-66.

[4] 方雙虎,郭本禹. 西方心理學的兩種向度——科學主義心理學與人文主義心理學[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33(2):100-106.

[5] 楊彥林. 認知行為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1):75-76.

[6] Zung WWK.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 63-70.

[7] Folkman, S, Lazarus, RS, Dunkel-Schetter, C, et al. The dynamics of a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50:992-1003.

[8] 林潤,陳錦秀,蔡麗嬌. 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研究進展[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03-406.

[9] 陳昌鳳. 腦卒中肢體障礙的社區康復護理和研究進展[J]. 醫學信息, 2013,4: 530-531.

[10] 杜振蓮. 早期護理干預對中年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27-28.

(收稿日期:2013-07-04)endprint

猜你喜歡
低齡腦卒中
借助傳統節日培養低齡學生良好品德的方法研究
低齡未成年人案件核準追訴問題研究
低齡老年人再就業權益保障問題與對策研究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顯微外科技術治療低齡兒先天性并指
低齡未婚先孕者人工流產負壓吸引術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研究
低齡晚孕穿透性胎盤植入1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