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無河北省之詩考

2014-02-14 08:51楊德春
西部學刊 2014年1期
關鍵詞:鄭氏燕趙詩經

摘要:經過考證,《詩經》風、雅、頌產生的地域均不包括河北省。其原因為燕趙之詩多慷慨悲歌之氣,不合《詩經》中正平和之要求,《詩經》不可能收錄河北省之詩歌。

關鍵詞《詩經》;地域;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I222.2

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以十五‘國風而言,就占有今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不經過有意識、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詩經》這樣體系完整、內容豐富的詩歌總集的出現恐怕是不可能的?!?sup>[1]31游國恩等之論非常模糊——《詩經》產生的地域或包括河北省的全部或包括河北省的一部分。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詩經》)產生的地域,約相當于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sup>[2]64袁行霈將湖北北部單列出來,則河北全省都包括在《詩經》產生的地域之中。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作為大學教材,影響非常深遠,如果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有表述錯誤的地方,不僅誤人子弟,而且貽害深遠。既然如此,則《詩經》產生的地域是否包括河北省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了。

《詩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吨茼灐烦鲇阪€京,“二雅”乃王畿之樂(西周都鎬京,東周都洛邑及其周圍地區),至于“十五國風”,其名稱大都標明了產生的地域;唯《豳風》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難確指??傊?,《詩經》產生的地域甚廣,大抵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向南擴展到江漢流域,延及當時的中國大部。

周南、召南之地望:鄭玄《詩譜》:“周、召者,《禹貢》雍州岐山之陽地名。今屬右扶風美陽縣,地形險阻而原田肥美?!耐跏苊?,作邑于豐,乃分岐邦。周、召之地,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職之國。武王伐紂,定天下,巡守述職,陳誦諸國之詩,以觀民風俗。六州者得二公之徳教尤純,故獨錄之,屬之大師,分而國之。其得圣人之化者,謂之《周南》,得賢人之化者謂之《召南》,言二公之德敎自岐而行于南國也?!?sup>[3]10周南、召南之地望與河北省之地望完全不相干。

邶、鄘、衛之地望:鄭玄《詩譜》:“邶、鄘、衛者,商紂畿內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貢》冀州太行之東,北逾衡漳,東及兗州桑土之野?!笨追f達《正義》:“以漳水自上黨而過鄴城之北,南距紂都百馀里耳,故知逾之?!?sup>[3]108由孔穎達《正義》所言漳水南距紂都百馀里可知,此漳水未入今河北省境,鄴城在此漳水之南,則此漳水當為清漳水?!渡袝び碡暋罚骸爸劣诤庹??!笨追f達《正義》引鄭玄亦云:“衡漳,漳水橫流?!?sup>[4]135《漢書·地理志》:“長子,周史辛甲所封。鹿谷山,濁漳水所出,東至鄴入清漳?!?sup>[5]1553此處引文標點有誤,東至鄴后應句讀,即“東至鄴,入清漳?!睗嵴乃从谏宵h郡長子縣鹿谷山東流或橫流至鄴地,即與鄴地擦邊,此鄴非為鄴城,古代漳水之地理位置之所以爭論不休即在于古今學者皆誤以此鄴為鄴城。濁漳水東流或橫流至鄴地,即與鄴地擦邊,于此處清漳水流入濁漳水而非濁漳水流入清漳水,這也是古代漳水之地理位置之所以爭論不休的一個主要原因,鄴城在濁漳水之北。

夏傳才《邶鄘衛辨》:“從朝歌而北謂之邶,指從故邶城向北逾衡、漳二水這一區域,這一點,自來無疑問?!?sup>[6]162首先,這一點,自來就有疑問,《尚書·禹貢》:“至于衡漳”孔安國傳:“漳水橫流入河?!笨追f達《正義》引鄭玄亦云:“衡漳,漳水橫流?!?sup>[4]135夏傳才是無知還是睜眼說瞎話不得而知。其次,夏傳才以衡漳之衡為衡水沒有訓詁學上之依據。再次,若衡漳之衡為衡水,衡水在漳水之北,則北逾衡漳之漳成了多余的廢話,言北逾衡水即可,何須言北逾衡漳?可見,夏傳才之高論根本不能成立。

夏傳才《燕趙——〈詩經〉流傳和研究的故鄉》:

兩千五百年前,我國第一部詩歌選集《詩經》中的一些優美的樂曲,動人的詩篇,就產生和飄蕩在燕趙大地之上,成為我們民族的藝術寶藏,并且一代又一代激起不息的回響。從這些地方樂歌所反映的生活和文化內涵來看,燕趙確實也是周代經濟和文化發達的先進區域。多少瑯瑯書聲,多少鐵馬金戈,多少慷慨悲歌![6]147

首先,現在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燕趙確實也是周代經濟和文化發達的先進區域。其次,周代沒有鐵,何來鐵馬?夏傳才如此信口開河,其治學不能算嚴謹。

夏傳才《燕趙——〈詩經〉流傳和研究的故鄉》:“現存《荀子》一書三十二章,其中論《詩》七處,征引《詩》八十一處?!?sup>[6]150現存《荀子》一書三十二篇,篇章有別。據我統計現存《荀子》征引《詩》八十三處。夏傳才《燕趙——〈詩經〉流傳和研究的故鄉》:“康熙有《欽定詩經傳說匯編》二十四卷,乾隆有《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sup>[6]156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欽定詩經傳說匯纂》二十卷、《序》二卷?!笨滴踔畷麨椤稓J定詩經傳說匯纂》,共二十二卷。夏傳才不僅搞錯書名,連卷數也是錯的。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欽定詩義折中》二十卷?!?sup>[7]130乾隆之書名為《欽定詩義折中》。夏傳才治學如此不嚴謹,其關于《詩經》有河北省之詩的高論的嚴謹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見,濁漳水源于上黨郡長子縣鹿谷山東流或橫流至與鄴地擦邊,其流域皆在今河南省,即古代濁漳水未入今河北省境,亦即鄭玄《詩譜》之 “北逾衡漳”[3]108未入今河北省境。要之,《尚書·禹貢》:“至于衡漳?!笨装矅鴤鳎骸罢乃畽M流入河?!?sup>[4]135如果是濁漳水流入清漳水,則是由南向北流,如何能注入黃河?古漳水(包括濁漳水和清漳水)只有向南或東南流才能注入黃河。

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為殷后庶殷頑民被紂化日久,未可以建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監,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敎之。自紂城(朝歌)而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群弟見周公將攝政,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避之。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復伐三監。更于此三國建諸侯以治殷余民,封康叔于衛,使為之長。管今鄭州管城,蔡今蔡州上蔡,霍今晉州霍邑。邶在今河南省淇縣、湯陰縣一帶。鄘在今河南省新鄉市附近。衛在今河南省滑縣附近,其地均不在今河北省境內。

王國維《北伯鼎跋》:

彝器中多北伯北子器,不知出于何所。光緒庚寅,直隸淶水縣張家洼又出北伯器數種。余所見拓本,有鼎一、卣一。鼎文云北伯作鼎,卣文云北伯滅作寶尊彝。北蓋古之邶國也。自來說邶國者,雖以為在殷之北,然皆于朝歌左右求之。今則殷之故虛得于洹水,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則邶之故地自不得不更于其北求之。余謂邶即燕,鄘即魯也。[8]885<.sup>

王國維《北伯鼎跋》以直隸淶水縣張家洼出北伯器數種及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為依據于洹水其北求邶之故地,謂邶即燕。我認為,首先,器隨人動,人事紛繁,金器之出土地不能作為此地為原封地的依據。其次,從現存材料來看,邶即燕沒有充分依據。再次,王國維只見直隸淶水縣張家洼出北伯器兩件之拓本,未經上手,直隸淶水縣張家洼出北伯器數種之真偽尚難斷定。由此可見,王國維之邶即燕之說根本不能成立,王國維之邶即燕之說自然也不能作為《詩經》有河北省之詩的依據。

王城地望:鄭氏《詩譜》:“王者,周東都王城畿內方六百里之地?!标懙旅髟唬骸巴鯂?,周室東都王城畿內之地,在豫州,今之洛陽是也?!?sup>[3]249王城在今洛陽附近,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王風》非河北之詩。

鄭之地望:鄭氏《詩譜》曰:“初,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內咸林之地,是為鄭桓公。平王東遷,鄭遷于溱洧之上,號為新鄭?!标懙旅髟唬骸敖窈幽闲锣嵤且?,在滎陽宛陵縣西南?!?sup>[3]273其地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鄭風》非河北之詩。

齊之地望:鄭氏《詩譜》曰:“周武王伐紂封太師呂望于齊,是謂齊太公。地方百里,都營丘?!标懺唬骸褒R者,太師呂望所封之國也。其地少昊爽鳩氏之墟,在《禹貢》青州岱嶺之陰,濰淄之野,都營丘之側?!?sup>[3]324其地在今山東省淄博一帶,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齊風》非河北之詩。

魏之地望:鄭氏《詩譜》曰:“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貢》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笨追f達《正義》曰:“《地理志》曰:‘魏國,姬姓也,在晉之南河曲,……?!?sup>[3]359其地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魏風》非河北之詩。

唐之地望:鄭氏《詩譜》曰:“唐者,帝堯舊都之地,今曰太原晉陽,是堯始居此,后乃遷河東平陽。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為晉侯。其封域在《禹貢》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sup>[3]375其地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唐風》非河北之詩。

秦之地望:鄭氏《詩譜》曰:“秦者,隴西谷名,于《禹貢》近雍州鳥鼠之山?!笨追f達《正義》曰:“《漢書·地理志》曰:‘秦,今隴西秦亭秦谷是也?!?sup>[3]406鄭氏《詩譜》曰:“秦仲之孫襄公,平王之初,興兵討西戎以救周。平王東遷王城,乃以岐、豐之地賜之,始列為諸侯。遂橫有周西都宗周畿內八百里之地?!?sup>[3]407其地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秦風》非河北之詩。

陳之地望:鄭氏《詩譜》曰:“陳者,大皞虙戲氏之墟?!薄稘h書·地理志》云:‘淮陽,古陳國。舜后胡公所封也?!?sup>[3]436其地在今河南省淮陽附近,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陳風》非河北之詩。

檜之地望:鄭氏《詩譜》曰:“檜國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sup>[3]457其地在今河南省密縣附近,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檜風》非河北之詩。

曹之地望:鄭氏《詩譜》曰:“曹者,《禹貢》兗州陶丘之北,地名。周武王既定天下,封弟振鐸于曹,今曰濟陰定陶是也。其封域在雷夏、菏澤之野?!?sup>[3]468其地在今山東省曹縣、菏澤附近,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曹風》非河北之詩。

豳之地望:鄭氏《詩譜》曰:“豳者,后稷之曾孫曰公劉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屬右扶風栒邑?!?sup>[3]482豳在今陜西省旬邑縣,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豳風》非河北之詩。

鄭氏《詩譜》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sup>[3]539則《小雅》、《大雅》非河北之詩。鄭氏《詩譜》曰:“《周頌》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詩?!?sup>[3]1271德洽之禮行于宗廟,則《周頌》產生于周宗廟所在地,與河北完全不相干,則《周頌》非河北之詩。關于《魯頌》,鄭氏《詩譜》曰:“僖二十年,新作南門,又修姜嫄之廟。至于復魯舊制,未遍而薨。國人美其功,季孫行父請命于周,而作其頌?!?sup>[3]1381則《魯頌》非河北之詩。關于《魯頌》,鄭氏《詩譜》曰:“商德之壞,武王伐紂,乃以陶唐氏火正閼伯之墟,封紂兄微子啟為宋公,代武庚為商后。自后政衰,散亡商之禮樂。七世至戴公時,當宣王,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以《那》為首,歸以祀其先王?!眲t《商頌》非河北之詩。

由以上考證可知,《詩經》之中無河北省之詩,但是,由于漳水地理位置之古今變遷,現漳水與河北省擦邊,鄭玄《詩譜》曰:“邶、鄘、衛者,商紂畿內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貢》冀州太行之東,北逾衡漳,東及兗州桑土之野?!?sup>[3]108北逾衡漳,上文已證由于古漳水南流或曰東南流,其流域絕不涉及河北省。以漳水當今之流向論,則擦邊河北省與河南省交界處,這是否可以說《詩經》之中有產生于河北省之詩?回答是否定的,如果這種擦邊的情況也算,秦人起源于甘肅天水,則《秦風》的產生地域不僅包括陜西,還包括甘肅?!蛾愶L》產生的地域在河南睢陽一帶,其地與安徽擦邊,如此則《陳風》的產生地域不僅包括河南,還包括安徽?!恫茱L》產生的地域在山東曹縣一帶,其地與江蘇擦邊,如此則《曹風》的產生地域不僅包括山東,還包括江蘇。由此可見,盡管由于漳水地理位置之古今變遷可能導致邶、鄘、衛之地與河北省擦邊,仍然不能認為《詩經》產生的地域包括河北省。

另外,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詩經》產生的地域,約相當于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sup>[2]64袁行霈將湖北北部單列出來,則河北全省都包括在《詩經》產生的地域之中,這肯定是不正確的。退一萬步講,就算《詩經》產生的地域包括由于漳水地理位置之古今變遷而可能導致的與河北省擦邊之處,那也應該與將湖北北部單列出來一樣而將河北南部單列出來,不應該將河北全部列入《詩經》產生的地域之中,如此則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所謂“《詩經》產生的地域,約相當于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2]64就是不正確的。

《漢書·地理志》:“趙、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亂余民。丈夫相聚游戲,悲歌忼慨,起則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為倡優。女子彈弦跕躧,游媚富貴,遍諸侯之后宮。邯鄲北通燕、涿,南有鄭、衛,漳、河之間一都會也。其土廣俗雜,大率精急,高氣勢,輕為奸?!?sup>[5]1655燕趙之地民風大率精急、高氣勢、輕為奸,以至于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為倡優,燕趙之丈夫相聚游戲,悲歌忼慨,故燕趙之詩多慷慨悲歌之氣,不合《詩經》中正平和之要求。

韓愈《送董邵南序》開篇第一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sup>[9]1602其中的“感慨”二字即“慷慨”, 韓愈之論本之于《漢書·地理志》,并無新意,但世人讀《漢書》者稀而讀韓文者眾,故世人多以為燕趙多感慨悲歌之士肇始于韓愈,這是喧賓奪主之論。

春秋及以前燕趙大地之詩歌沒有留存下來,但《史記·刺客列傳》記載了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sup>[10]2534其悲歌慷慨之氣是不合《詩經》中正平和之要求的,以荊軻的《易水歌》也可推知春秋及以前燕趙大地之詩歌也不過如此,《詩經》不可能會收錄這號詩歌,故從理論上也證明《詩經》無河北省之詩。

參考文獻:

[1].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修訂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孔穎達.毛詩正義[M]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孔穎達.尚書正義[M]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6].夏傳才.思無邪齋詩經論稿[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7].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8].王國維.觀堂集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9].屈守元,常思春.韓愈全集校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

[10].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作者簡介:楊德春(1968—),男,河北遵化人,文學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

(責任編輯:李直)

猜你喜歡
鄭氏燕趙詩經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for dry eye syndrome of lung-yin deficiency pattern
決勝脫貧攻堅的燕趙答卷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warming-unblocking needling techniqu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due to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鄭氏富貴黃金屋
恐龍科普秀——鄭氏曉廷龍
水黑燕趙
燕趙英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