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院校食品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2014-03-05 01:34孫慶杰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4期
關鍵詞:工程學院食品專業

孫慶杰,熊 柳,李 穎

(青島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農業院校食品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孫慶杰,熊 柳,李 穎

(青島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9)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本文從改革實踐教學管理體制、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和完善考核制度建設等三個方面闡述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和實施效果。明確食品專業的培養目標,創建動態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管理體制;實踐教學體系;教學質量;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我國高等農業院校食品類專業絕大部分設立于20世紀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與其他傳統專業相比,屬于發展中的學科。食品類專業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糧食工程、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等。食品類專業學科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際操作性,因此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據21世紀高等教育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良好個人魅力的優秀畢業生,在實踐教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了改革和創新的嘗試。

一、改革實踐教學管理體制,優化配置各種資源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人均占有實踐教學資源的數量不斷減少,使得實踐教學質量有所降低。面對這一新的問題,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一方面通過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整合各種現有資源,使其發揮最大效益,另一方面通過加大投入,建設了國內一流的食品工藝實驗室,使實踐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在此前實驗室管理模式是實驗室依附于專業課,由各教研室進行實驗教學管理。這種舊的管理模式存在著儀器設備重復購置,資源不能共享,各實驗室之間相互協調困難,有限的實踐教學經費得不到有效利用、現實效益低等缺陷。不僅如此,原有的實驗室管理模式也不能滿足食品類專業課程體系調整的需要,不能滿足越來越多新開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為了使實驗室管理體制適應課程體系改革,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改革過去的實驗室,現為學院統一管理。實驗室所有資產包括儀器、設備、藥品均詳細登記在冊,在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網上公布,以方便師生使用。中心實驗室的人、財、物統一管理,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有限的實踐教學資源發揮了最大作用。在課程實踐教學時,每使用一起設備或實驗裝置,均要有實驗實習教師及使用班級和個人詳細記錄,以保障機器的正常運行;這樣運作的結果使我院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步步為營,取得了圓滿的結果,使學生掌握了本專業的基本的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生產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們還組織了部分校外參觀實習,現場教學等,開闊學生的視野。

2.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改善實踐教學條件。近十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出現了一些新的領域,推出了許多新產品,造就了一大批現代化食品企業。過去簡陋的作坊式實驗、實習設備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食品工業發展對培養優秀食品專業人才的需要,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利用山東省下撥的專項建設經費400萬元,建設了校內實訓基地?;亟ㄖ嫉孛娣e廣,有焙烤成套設備、肉制品生產成套設備、果酒釀造成套設備、軟飲料生產線、恒溫庫和氣調庫等中型現代化成套設備,幾年來,完成教學實習及相關的課程實驗的課程有糧油工藝、肉品加工、果蔬貯藏、乳品工藝、機械加工等若干門。實習學生班次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部分??瓢嗉?;實習生產的產品有各類面包、灌制香腸、酸奶、月餅、啤酒等十多種。學生在其中實驗實習真正體驗到現代食品加工的氣息,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以看出,性能優良的現代化設備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了硬件保障。

3、實習生產基地的建立。為了保證學院的創新教育,在滿足實驗室基礎建設和實驗儀器設備配備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先后與中糧集團、萊陽魯花集團、青島東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六和集團等建立實習生產基地,每年組織學生參觀實習,使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同時可以了解企業的現實生產過程以及切身感受企業文化,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二、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為適應新形勢下食品工業對人才的需求,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構建了一個互相銜接、互為補充,高起點、高要求的實踐教學新體系。

1.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實驗的改革與創新。食品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營養學》、《食品分析》和《食品機械》等課程原來的實驗方式是實驗指導教師作好充分準備,藥品、儀器一應俱全,有時還提供詳細的操作流程,學生只是按程式操作,很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實驗方式進行了改進。對每一個實驗,指導教師只列出實驗的題目,至于實驗原理、實驗方法、所用的儀器藥品的配置則由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在教師的指點下確定。這樣使學生克服了依賴心理,更好地鍛煉了學生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對于專業課,實驗內容基本上淘汰了驗證性實驗,絕大部分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通過專業課實驗的改革,使有限的實驗設備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2.綜合大實習的改革與創新。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驗的基礎上,由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人員作為綜合大實習的指導教師,利用實驗中心先進的成套設備進行典

型食品的生產示范。實習項目包括面包、餅干、飲料、果酒、果蔬罐頭、火腿、消毒奶、果蔬恒溫氣調貯藏水果、果蔬脆片、啤酒等中高檔產品的生產。通過典型食品生產示范,解決了專業課實驗中由于設計不合理而出現的問題,使學生掌握了相關食品生產的實用技術。在教學實踐中,選題來自教師的科研題目,教學中未涉及的試驗或是一般試驗的擴大三種類型。例如:休閑花生食品的研制(基金項目:花生高檔休閑食品開發,青島市經貿委課題:20072319)、花生蛋白粉膨化食品的研制(青島農大大學生創新項目)、胡蘿卜果凍的研制(教學中未涉及的試驗)。通過實驗學生已完成了相當于一個小型課題的所有工作,學生在失敗的嘗試中得到了提高。要求學生對每個實驗環節都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如實記錄實驗數據和整理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后,將實驗中所得到的分析數據及時整理歸納,對涉及的實驗數據制成表格或作圖加以分析后撰寫實驗報告。實驗結果的報告以小組為單位,以論文的方式撰寫,得到單因素處理結果,并添加參考文獻。如此反復經過多個重復得到較確定的結果,再經多因素實驗驗證課題研究結果,由此發表論文《花生蛋白桃酥的制作及性質分析》(糧油加工2012.4)、《焙烤裹衣花生加工及相關參數的探討》(糧油加工2010.5)、《低糖山藥果脯的加工及相關問題的處理》(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08)等。

3.加強多媒體教學。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食品生產的感性認識,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在實驗室無法講清的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如小麥制粉過程、玉米淀粉的生產、軟飲料的全自動無菌灌裝、豬的全自動宰殺等生產過程及食品的無菌車間生產過程等。實踐教學采用多媒體方式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現代食品工業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從事食品行業的興趣,取得良好效果。

4.設立第二課堂學分、創新學分和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設立第二課堂學分和創新學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第二課堂和創新活動是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的有意義的科研和實踐活動。形式包括組織專題討論會、學術報告會、演講會、社會調查、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等幾個方面。通過第二課堂和創新活動,使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了解我國食品工業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食品工業對人才的需求,對提高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實力和完善個人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的設立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利用課余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能夠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的申請、評審、考核和鑒定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的運作模式完全一致,由主持人組織其成員撰寫申請書,并進行答辯,通過答辯的,經學校審批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如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南沖同學等人研究的“G4酶制取肉制品專用變性淀粉的研究”獲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12年諾維信杯“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創意大賽的三等獎。

5.規范畢業論文答辯程序,加強畢業(生產)實習管理。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大,導致許多學生忙于四處求職,無暇顧及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只是在畢業前的十幾天內突擊撰寫畢業論文,導致畢業論文的質量下降。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人才培養質量不下降。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制訂了相應的辦法。第一,調整了畢業論文時間,將畢業論文安排在四年級的第一學期進行。到第四學年的第一學期末,論文的研究性工作基本結束,在最后一個學期完成論文的寫作和答辯。第二,對畢業論文及答辯進行規范化管理。根據食品類專業的特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論文必須是實驗性論文或設計,課題進行過程中,對學生的研究進展情況進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對學生和指導教師通報批評,并限期改正。答辯前,學校對畢業班進行抽查檢測,抄襲率達30%以上的不予以答辯資格,同時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分別進行評審,未通過評審的一律不準進行答辯。答辯小組6~7人,答辯委員會主席由學院資深教授擔任,分別對學生的工作量、學習態度、規范要求、實際能力、專業知識、學識水平及答辯情況分別打分,最終成績低于70分者,不能按期取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第三,加強對畢業實習的管理。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利用校外教學基地進行4個月左右的畢業(生產)實習。對學生在校外基地的出勤與紀律狀況、實習日記、實習報告質量以及實習單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綜合素質的評價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在畢業(生產)實習中,鼓勵學生在熟悉基本生產流程的情況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或參與新產品開發。畢業實習成績優秀者給予獎勵,并頒發獲獎證書。通過畢業論文和畢業(生產)實習,學生在生產勞動觀念、人文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創業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鍛煉和提高。

三、完善考核制度,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為了適應實踐教學的改革,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立了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具體考核包括對學生的考核、對指導教師的考核和對實驗人員的考核。對學生的考核由指導教師進行,具體考核內容為學習態度、基本技能、實踐成果等。對指導教師的考核由學生和院教學督導組進行,學生對指導教師的學識水平、責任心和改革創新能力等評價打分,督導組對指導教師的綜合水平和實踐教學效果評價。對實驗人員的考核由指導教師和實驗中心主任進行,指導教師對實驗人員能否及時、全面地提供易損儀器、消耗材料和對儀器設備的保養好壞等評價,實驗中心主任對實驗人員的出勤、工作態度、協作精神等給予綜合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結果將影響其各個實踐環節的成績,進而影響其學期綜合測評名次和獎學金的等次。對指導教師和實驗人員的考核結果直接與崗位津貼和職稱晉升掛鉤。實踐證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地保證了實踐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保障了實驗教學質量。

實踐證明,通過改革實踐教學管理體制、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強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實施,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逐年提高,就業率一直保持在我校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前三名。很多畢業生參加工作后在各自的崗位上表現了較高的綜合素質,并有不少學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食品類專業這樣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專業,只有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才。

[1]張櫻.高水平大學理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趨勢和特點[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2]彭秋發,孫占學.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研究[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59-162.

[3]鄧尚貴,黃晉.面向21世紀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和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1999,(5):17-20.

[4]王奕,沈岳,蔣蘋.農業高校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0,(11):15-17.

[5]鄭春龍.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8.

G642.41

A

1674-9324(2014)04-0071-03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食品科學與工程”(TS10943)2010青島農業大學教學研究課題。

孫慶杰(1970-),男,博士,教授,副院長。

猜你喜歡
工程學院食品專業
福建工程學院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福建工程學院
福建工程學院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食品造假必嚴懲
福建工程學院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