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333”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體系研究

2014-03-05 01:34張廣傳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4期
關鍵詞:競賽學院技能

張廣傳,袁 媛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高職院?!?333”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體系研究

張廣傳,袁 媛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本文總結了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經驗做法,學院通過建立“3333”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體系,促進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

高職院校;科技創新;技能競賽;項目研究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適應生產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普通院校相比更強調實用性和應用性,要求畢業生動手能力強、上崗適應快,還要具有創新能力,能不斷進行工藝改進和技術革新[1]。我院一直重視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實施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工程,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已建立了完善的“3333”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建立3級管理運行機制

學院逐步建立完善了由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系部科技創新指導小組、指導教師組成的“院、系、指導教師”3級管理運行機制。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任工作委員會主任,學生處(團委)、科技處、教務處、財務處、實訓中心、各系部負責人任委員,負責部署、指導、檢查全院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各系部成立大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小組,指導本系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每項科技創新項目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具體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研究。

二、搭建3個科技創新平臺

學院根據學生不同專業、不同階段、不同興趣愛好的特點,本著“區別對待、分類指導、自成體系”的原則,以“認識、普及、參與、提高”為主線,搭建了“科技普及、技能競賽、項目研究”三個科技創新平臺,使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由初級向高級逐漸提升[2]。

1.科技普及平臺??萍计占捌脚_是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根基。學院以強化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造熱情,提高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積極性為目的,主要面向低年級學生,組織開展“科普講座”、“名師論壇”、“特色實踐”、“知識競賽”等活動。學院每年邀請校內外專家、教授、企業導師等舉辦十多場科普講座,組織學院教學名師開展六場論壇和六次特色實踐活動,每年開展一次科普知識競賽,力爭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到科技普及活動中。

2.技能競賽平臺。技能競賽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催化劑。學院每年大范圍、多工種地組織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并實現了“五個結合”,即技能競賽與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與專業教學過程結合,與就業崗位需求結合,與國家職業標準結合,與全國全省技能大賽結合。學院每年的職業技能大賽涉及20多個工種,參與人數2000余人,在校園中初步形成了“人人學技術,個個練技能”的氛圍。學院完善了評選參賽機制,積極組織優秀學生參與省市級以上的職業技能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3.項目研究平臺。項目研究平臺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載體。學院遵循“理實結合、突出重點、鼓勵創新、注重實效”的原則,廣泛開展以學生自主研發為主體、專業教師監督指導為輔助、學院專項資金為保障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活動。建立了“自主申請、專家評議、擇優立項、規范管理、嚴格結項、成果推薦”的運行機制。積極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開展技術改造、制作發明、學術研究。學院每年投資10多萬元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每年立項100余項。

三、打造3支隊伍

1.學生科技創新隊伍。學生是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主體。學院采取“以老帶新、逐步參與、培養訓練學生帶頭人”的方法培養了一支穩定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學院充分發揮大學生專業社團的載體作用,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共同學習研究專業技能。學院對專業社團在工作指導、資金劃撥、活動審批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其成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舞臺。學院團委還結合專業背景成立了特色科技服務團隊,用寒暑假及課余時間,走入社區、農村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技術服務;走入相關企業參觀學習,參與工藝改進與技術改造。

2.指導教師隊伍。指導教師隊伍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導。學院建立了教師指導科技創新活動激勵機制,要求每位專業教師至少指導一個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或一項技能競賽,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自己所研究的專業課題,同時要求教師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并將教師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列入教學工作量。

3.組織管理隊伍。組織管理隊伍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學院構建了一支由學生處(團委)、系部工作人員、學生骨干組成的工作隊伍,專門負責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管理,及時發布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申報、結項鑒定等信息,組織技能大賽報名、科普講座、學術報告、學術討論等活動,監管學生項目經費的使用,促進成果轉化,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提供人性化服務。[3]

四、實施3項措施

1.營造科技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學院健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管理制度,完善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長效化、規范化發展,將科技創新活動成績與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測評、班集體(團支部)評優相掛鉤。學院每年6月份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節,組織年度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展,總結表彰優秀成果,評選“大學生科技創新優秀人才”、“大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單位”等。對于特別優秀的科技創新項目成果,學院還利用報紙、雜志、網絡等多種媒體在校園內加大宣傳力度,組織了優秀項目經驗交流會、研討會,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

2.建設一體化服務體系。學院圍繞學生創造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分專業開設科技創新指導課程,進行科研方法訓練,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學院還制定《實驗實訓室開放管理辦法》,鼓勵各系部開放實驗實訓室,為學生科

技創新活動提供實驗場所和硬件支持[4]。各系部分別建有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配備了基本的儀器設備,為科技實踐團隊、專業社團提供學術研討、交流、自主學習的空間。學院團委還著手建立了科技創新資源網站,為學生提供專業前沿信息、科技發展趨勢資訊、歷年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信息、圖書資料的查詢服務,實現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網上立項申報及檢索,發布科普講座、研討會、報告會等信息,為師生提供網上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學院還建有科技創新成果展室,收藏了歷年優秀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作品實物、論文、榮譽證書、專利證書等原始文件,開放供師生參觀學習。

3.完善多元化評價機制。學院改變以學業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模式,設置創新學分及創新獎學金,激發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在完成科技創新項目后,提交申請,經專門機構認定,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

[1]胡火清.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2]胡愛祥.多維視角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平臺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5).

[3]崔宏利.對共青團組織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15).

[4]江錦花.大學生科技創新與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2).

G712

A

1674-9324(2014)04-0198-02

猜你喜歡
競賽學院技能
初等教育學院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秣馬厲兵強技能
我看競賽
拼技能,享豐收
學院掠影
畫唇技能輕松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獨立學院:“我該如何存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