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推動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的主要做法

2014-03-07 10:38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程享明謝冰峰
國防 2014年5期
關鍵詞:英國國防部私有化國防部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程享明 謝冰峰

英國推動裝備建設軍民融合的主要做法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程享明 謝冰峰

為實現武器裝備采辦“更快、更好、更省”的根本目標,英國構建了一套軍民融合的制度機制,將裝備發展建立在整個國家的經濟技術基礎之上。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在近年來國防預算削減背景下,英國國防部通過頒布政策標準、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競爭機制、加強軍民合作、推進私有化改革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深化了裝備采辦的軍民融合,不斷提升裝備采辦的質量和效益。

一、頒布政策標準,營造軍民融合的政策環境

一是頒布宏觀政策文件。英國國防部2001年頒布的《面向21世紀的國防科技和創新戰略》指出,構建軍民一體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已經成為提高英國科技競爭力和武器裝備質量的重要手段;2002年出臺的《國防工業政策》白皮書,要求盡快建立軍民結合的國防工業體系,加強軍民合作,切實推進“民技軍用”;2006年公布的《國防技術戰略》,列出了2020年前重點發展的技術領域,為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研制提供指導,進一步推動了“民技軍用”的實施;2010年發布的《國防采辦改革戰略》,強調保持與工業界的緊密合作關系,促進工業部門做出有利于國防的投資決策。

二是出臺知識產權政策。國防部2005年發布《國防部知識產權指南》,明確了國防部知識產權基本政策。其核心內容是:國防部資助公有機構開展研究產生的知識產權一般情況下不歸該機構所有,除非其能夠證明擁有所有權有利于商業開發;國防部資助私有機構開展研究產生的知識產權歸私有機構所有,但國防部保留免費使用權。該政策在保護國防部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充分調動了私營承包商參與軍工科研生產的積極性,也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

三是推進軍用標準改革。為消除軍民技術壁壘,吸引更多企業參與軍工科研生產,國防部于上世紀90年代開始軍標改革,全面審查、清理和廢止了大量軍用標準。同時,鼓勵承包商最大限度地采用能滿足軍事需求的民用標準,尤其是在兩者有沖突、但不影響軍事需求的情況下,優先采用民用標準。

二、健全組織機構,強化軍民融合的組織保證

一是發揮高層部門的決策指導作用。英國國家層面常設的統籌協調軍民融合發展的決策機構是“國防與海外政策委員會”。該委員會下屬的“生產委員會”是國防科研、軍工生產與裝備采購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訂重大方針政策,審批重大發展計劃。在“生產委員會”的具體指導下,國防部頒布了若干重大戰略文件,對促進英國軍民融合發揮著重要的決策指導作用。

二是發揮職能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為加強對軍民合作的組織領導,英國國防部設立了國防工業委員會,由國防采購國務大臣領導,下設4個聯合工作組,成員包括高級采辦官員和著名企業,負責制定軍民聯合工作指導方針,處理國防部與工業界共同關心的事務等。多年來,該委員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軍民合作活動,對促進英國軍民融合發揮著重要的組織協調作用。

三是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英國從事軍工科研生產的大、中、小企業共有9000多家。為加強企業間的溝通合作,促進發展,各行業大企業牽頭組織成立了相關行業協會。目前,英國國防工業行業協會主要包括環球航空航天、國防與空間工業協會以及電子工程協會和海軍裝備協會等。各行業協會在促進行業內軍工企業交流合作的同時,與國防部相關部門聯系緊密,在軍方和企業間建立了溝通渠道,對促進英國軍民融合發揮著橋梁紐帶作用。

三、完善競爭機制,吸引民企參與全壽命采辦

一是大力推行競爭性采購。國防部要求盡可能采取招標投標方式簽訂合同,這樣既可使軍方獲得最大效益,也可為包括民企在內的競標者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經過多年的努力,國防部競爭性采購比例由1980年的22%上升到目前的55%,但仍有45%的采購資金通過單一來源合同支付。2013年6月,英國國防部發布新版《國防采辦白皮書》,提出對單一來源采購進行改革。預計新的改革措施可減少單一來源采購的比例,每年可節約經費2億英鎊。

二是高度重視承包商保障。2001年,英國國防部成立精明采辦局,并積極推行“私營財政計劃”,利用私營部門的力量為國防部提供保障服務。2007年國防裝備與保障總署成立后,在其下設立了“部署行動中的合同商”委員會,推動承包商參與戰場保障。在國防部的大力推動下,國防部用于承包商保障的經費支出和參與保障任務的承包商數量不斷增加。承包商已成為英軍海外保障的主要力量。

三是推動預研項目的競爭。國防部要求,除核、化、生等核心國防研究項目仍采用政府基金撥款的方式外,其余研究項目要最大限度地開展競爭,預研項目的競爭比例要從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地方大學和優秀民營科研機構參與國防預研。

四、加強軍民合作,促進兩用技術的開發轉化

一是推進軍民兩用技術開發。英國國防部認為,加強與民營科研機構的合作,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對于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至關重要。21世紀初,英國從事軍民兩用技術開發的主體是地方工業部門和大學。為了加強軍民兩用技術研究,2002~2006年,英國國防部通過與私營科研機構共同投資的方式,組建了4個國防技術中心,主要從事數據與信息融合、人機功效集成、電磁遙感、自主式系統工程等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

二是促進民用技術轉為軍用。民用部門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先進民用技術轉化為軍用奠定了基礎。1999年,英國國防部成立國防技術轉化局,主要負責軍用、民用技術之間的轉化應用,重點是“民技軍用”。自此,英國國防部技術轉化政策由傳統的“軍轉民”模式悄然轉變為“民轉軍”模式。近年來,隨著國防預算的削減,國防部更強調加強國防科研的軍地合作,要求完善國防部和工業部門聯合投資機制,加強國防技術轉化局“民技軍用”的力度,最大限度提高科研經費效益。

五、推進私有化改革,探索軍民深度融合新模式

一是推行科研機構商業化管理。英國國防部認為,只有引入私營經濟成分和采用商業化做法,才能激發相關機構的競爭力,產生最佳經濟效益。早在1993年,國防部就對原國防研究局實行“政府貿易基金制”,對國防科研任務采用商業化經營方式,由政府撥款改為貸款,允許自籌資金,實行自負盈虧。該局在之后的兩個財年內利潤成倍增長,成為英國政府最大和最有活力的科研機構。1995年,在國防研究局基礎上成立的國防鑒定與研究局,繼續沿用這一方式。

二是實施科研機構私有化改革。2001年,英國國防部對國防鑒定與研究局實行私有化改革,以進一步提高其創新活力和經濟效益。改革后,該局分為國防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和奎奈蒂克公司。前者保留為國防部的直屬研究機構,擁有原國防鑒定與研究局1/4的人員。其余人員劃歸奎奈蒂克公司,該公司成立之初由國防部控股60%,2003年完全私有化。英國國防鑒定與研究局的私有化改革,通過商業化的運營方式,減少了國防經費開支,促進了國防科研的發展,成為軍民融合的典范。

三是探索采辦部門私營管理模式。2013年,英國國防部開始探討和論證對其所屬業務進行進一步私有化改革的可行性。國防部計劃將國防裝備與保障總署的部分職能移交給一家私營公司運營,期限為9年,國防部將持有一定股份。國防裝備與保障總署的75%人員將轉移至新公司,改革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國防部將部分職能工作交給私營公司管理的做法,稱為“政府所有、企業運營”(GOCO)的管理模式。該私有化改革的做法,形成了裝備采辦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將會極大促進裝備采辦領域的軍民深度融合。

(本文責任編輯:何 荷)

簡 訊

遼寧省軍區組織全省民兵預備役部隊作訓(戰勤)參謀集訓

近期,遼寧省軍區在沈陽警備區教導隊組織了全省民兵預備役部隊作訓(戰勤)參謀集訓,所屬預備役部隊、軍分區(警備區)和教導大隊作訓(戰勤)科(股)長、參謀參加。集訓以培養一支“善謀劃、精業務、懂組訓”人才隊伍為目標,采取理論輔導與技能訓練相結合、集中審定與分組討論相結合、經驗交流與參觀見學相結合等方法,設置了理論常識輔導、基本技能訓練、業務工作培訓、工作經驗交流及訓練基地建設5個方面27項內容,基本涵蓋后備力量軍事訓練工作需要。通過集訓,進一步理清了各級開展年度軍事訓練工作的總體思路,拓寬了組織規范化訓練的方法路子,強化了開展實戰化訓練的標準意識,為推進后備力量落實實戰化軍事訓練奠定了堅實基礎。

(王立佳 柳明輝 李玉杰)

猜你喜歡
英國國防部私有化國防部
國防部來了新發言人
護送(圖片新聞)
戰機低空飛行嚇得母雞不下蛋
“人民面前無小事,知錯立改點個贊”
上市公司私有化:福兮禍兮
俄羅斯私有化的新進展
焦點·專題
五名英軍士兵 阿富汗身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