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足皮膚著色芽生菌病1例

2014-03-10 07:49柳霞長江大學附屬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五七院區院感科湖北潛江433121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右小腿右足皮膚科

柳霞 (長江大學附屬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五七院區院感科,湖北 潛江433121)

楊光河 (長江大學附屬湖北江漢油田總醫院五七院區皮膚科,湖北 潛江433121)

1 病例

患者男性,57歲,農民,因右足疣狀增生物20年伴右小腿增粗10余年就診。20年前右足背出現綠豆大淡紅丘疹,無自主癥狀,此后皮損緩慢增大,不斷向周邊擴散,增厚隆起,表面高低不平呈疣狀。因鞋面磨擦及多次外傷致表面破損,局部化膿發生淋巴管炎、淋巴結炎,疣狀增生蔓延至整個足背、踝部和小腿下段,融合成斑塊狀。近10年右小腿不斷腫脹增粗,影響生活、勞動。一直從事農業勞動,無特殊嗜好。發病前右足背有明確的田間勞作外傷史,否認傳染病史,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

體檢: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右足、踝部,右小腿下段彌漫性疣狀肥厚性贅生物,暗紅或灰黑色,表面呈疣狀、菜花狀及疤痕樣,無膿腫及竇道,擠出無分泌物,其上見多數散在針頭大黑色斑點,見糜爛及點片狀血痂,針刺皮損無疼痛感受。右小腿腫脹增粗,呈非凹性水腫,觸之似橡皮(見圖1),右腿皮膚未見 “紅線”。右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如花生米大小、無壓痛、活動。

實驗室檢查:血、尿、糞常規及肝腎功能、血糖正常,ENA多肽抗體譜、ANA、ESR、RPR、TBAb均無異常,胸部X線片正常。皮損活檢組織病理:表皮角化過度,呈假上皮瘤樣增生,真皮內有組織細胞、混合性炎性細胞及上皮樣細胞等組成廣泛的肉芽腫性浸潤 (見圖2)、小膿瘍。皮損活檢組織真菌培養:沙堡弱培養基、30℃培養,黑色絲狀菌落生長,圓形,中央有乳頭狀凸起向周圍擴散,有溝紋。鏡下觀:分隔細直菌絲、菌絲兩側見分生孢子成串呈樹枝型或花瓶形,鑒定為裴氏著色真菌生長。

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右足皮膚著色芽生菌病。

圖1 右足皮損、右小腿橡皮樣腫

圖2 真皮內肉芽腫性浸潤 (HE,×10)

治療:口服伊曲康唑膠囊200mg/d,特比奈芬乳膏加二甲基亞砜封包,3次/d,熱療 (50℃,電熱靴)30min/次,2次/d,療程1個月,肥厚皮損變薄,未發現不良反應,仍在治療隨訪中。

2 討論

皮膚著色芽生菌病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皮膚病,好發于農民、園藝工人等常接觸腐植的樹木、泥土之人群,發病與外傷有關,真菌孢子由傷口進入受損的皮膚或粘膜而感染,潛伏期較長,病程呈慢性經過,皮損以乳頭瘤狀贅生物損害為主,可破潰結痂,愈后留有瘢痕[1]。皮損表面針頭或更大的黑點為該病的特征,黑點形成是真皮中被破壞的結締組織、異物和病原菌被排出到表皮,該現象被稱為 “通過表皮排出現象”,此處查菌易陽性[2]。暗色真菌對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較高,藥敏結果與臨床療效的一致性較好[3]。因裴氏著色芽生菌適宜生長溫度為30~37℃,至40℃即停止生長,故熱療(47℃以上)能抑制真菌生長,可激活機體免疫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藥物滲透[4]。臨床上通過詳細病史、血液檢查、組織病理及真菌培養可與疣狀皮膚結核、梅毒及芽生菌病相鑒別。

[1]趙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1-583.

[2]夏清,孫曾拯,張惠芳,等 .裴氏著色真菌病經表皮排出現象的實驗室觀察 [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6,29(5):362-363.

[3]孫志堅,李若瑜,萬喆,等 .產孢絲狀真菌藥敏試驗檢測暗色真菌對九種藥物的敏感性 [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4):197-199.

[4]冉玉平,王曉霞,代亞林,等 .四川首例裴氏著色真菌病 [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33(2):132.

猜你喜歡
右小腿右足皮膚科
甘鳳池古傳少林拳
達摩派洪拳入門
追風逐日
兒童巨趾癥1例報道及文獻回顧
皮膚科醫生6招教你抗“冬癢”
青年學生常速行走下足底壓力分析
邢臺市中醫院皮膚科
皮膚科原料藥等供應消息
當歸拈痛湯在皮膚科中的運用
跋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