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克列門斯·庫恩的《音樂分析法》解讀

2014-03-11 19:59文/劉
音樂生活 2014年6期
關鍵詞:莫特著作音樂

文/劉 奇

對克列門斯·庫恩的《音樂分析法》解讀

文/劉 奇

近20年來,音樂分析漸漸成為音樂理論研究重要的課題之一。有關這方面的論著如雨后春筍,令人目不暇接。這些書籍大都告知你分析結果,卻沒有教會你分析方法??肆虚T斯·庫恩的《音樂分析法》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它并未展示結果,卻給你指路,培養學習者對音樂的敏感和分析的能力,并附上大量的作業指導學習者用自己的思路和視角做出種種分析判斷。本文嘗試對這部著作進行關鍵詞解讀及述評。

聽覺分析 分析的十二項基本條件 提問

《音樂分析法》系旅德作曲家、作曲理論博士錢泥女士根據德國著名的音樂出版社熊騎士(B·renreiter)1992年出版的原著的第三次修訂版本翻譯而成,2009年10月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原版引進并出版。以一個音樂分析這門學科的學習者及教學者的眼光來看,僅從著作中所涉作品自中世紀至21世紀跨越近千年的漫長音樂發展歷史這一方面來看,其數量、音樂體裁種類之繁多,解讀之詳實,至今仍可成為音樂作品研究的獨特視角加以承襲的典范之作及音樂作品分析方法學習的不二選擇。

該書的作者克列門斯·庫恩(Clemens Kühn)1945年生于漢堡,主修音樂、日耳曼文學、音樂理論及作曲,并在柏林師從卡爾·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①卡爾·達爾豪斯(Carl Dahlhaus 1928-1989)出生于德國漢諾威,達姆斯塔特新音樂節(Darmstadt new music festival)創始人,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學家之一。他一生共完成25部著作,400余篇論文,以及各類課題150多個。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音樂史,尤其是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此外,他還涉及音樂理論、音樂美學等學科?;谒麑ν苿右魳穼W學科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曾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藍色大十字星勛章”,并進入德國科學院。1987年,他被授予“法蘭克福音樂家”稱號。)攻讀音樂學,1977年獲得博士學位。自1977年至今任德累斯頓韋伯音樂學院音樂理論系教授。曾出版《樂理》《曲式學》以及B·renreiter 音樂學習系列叢書中的《從歷史角度評論音樂作品》等諸多專業音樂理論著作?!兑魳贩治龇ā愤@部著作寫作的初衷則是獻給他的老師迪特·德·拉·莫特(Diether de la Motte)②迪特·德·拉·莫特(Diether de la Motte 1928-2010)德國著名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62年,莫特任教于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教授作曲與音樂理論;1982年,莫特任教于漢諾威大學;1988年至1996年任教于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2006年莫特定居于柏林。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陳鴻鐸教授曾跟隨莫特教授學習音樂分析。,向其師的《音樂分析》著作(1968,該書被視為奠定音樂分析在音樂理論中重要地位,且對當時出版的音樂分析類著作發出挑戰的獨出機杼的音樂分析法讀物)所開辟的自成一家的分析法致敬,是其師的獨特學術視角的堅定捅躉者。此書約20萬字,作者以別出心裁的方式緊密圍繞音樂作品各組成部分提出不同解析的種種可能性,沒有展示分析后的結果,而更像是在時時指路,培養讀者對作品考察的敏感和感悟力,進而給讀者提供從不同角度出發分析作品豐富多樣的可能性,并通過大量的課后作業鼓勵讀者用自己的思路和分析視角做出分析判斷。而著述中出現的一些分析觀點也并不是最終分析的結論或規則,它們只是作為輔助讀者進行分析的一種參考。由此可見,這種著書立說的方法實為逐新求異——視分析的過程為第一要務,而非分析結果,這與浩如煙海的一般性音樂分析類著作告知答案,卻沒有教會方法不同,乃是特立獨行的先行者。

1.聽覺分析

著作的開篇“聽覺分析與讀譜分析”敘事策略會大大激發讀者強烈的求知欲。作者以這樣一個我們在分析過程中不曾會考慮的問題加以著書立說似乎很出人意料,因為分析一向強調對讀譜的深究細研,同時施以理論分析更彰顯理解作品之深意。而反觀聽覺則是轉瞬即逝,更存于個體的聽覺差異,由此聽覺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顯然被讀譜分析的“光芒”徹底掩蓋掉了。作者以他的一次親身經歷——第一次聆聽《莫扎特A大調鋼琴協奏曲》(KV.488)慢樂章聽覺分析喚起的他對作品“探險”的欲望講起,娓娓道來,一個被瞬間感官把握住的和聲進行的緊張度在讀譜分析中輕易地被忽略了,看似洞察細節的讀譜分析卻不能在分析中做到“無所不能,包羅萬象”。作者提出,欲對一首作品進行分析,最好的方法是先聽,不看樂譜,進行默讀,把那些內心想象無法達到的段落細心記下,之后對讀后的結果加以“糾正”,應把看后、聽后、理論分析后加以區別對待,這才是音樂分析的立意之本。

2.分析過程的12項基本條件

著作的第二章開宗明義,把分析的達成簡明地歸納為12項基本條件,并一一加以舉例,具體討論。這十二項基本條件是:(1)起點;(2)列舉音樂現象與解析;(3)系統分析;(4)音樂;(5)無需面面俱到;(6)關鍵問題;(7)驚訝;(8)互相關聯;(9)范疇;(10)線條對位和音對位;(11)曲目;(12)抄寫樂譜。當學習者拿到一部陌生的作品時,作者給出了達成分析的十二個步驟?!捌瘘c”從總體分析入手,即從曲式、調性對其進行分析方向的初步辨認,在組成段落的比較中引發有關作品結構方面的思考。通過聆聽、觀察建立分析的“任務”,采取“盤點”貨物法,一一解析某種作曲技法。作者以舒曼的《割草歌兒》(Op.68 No.18)為例,擬設計出解析這首作品時會產生的三種闡述思路?!跋到y分析”則細化了著重解析某種作曲技法之前值得分析的細節“目錄”,使之成為闡述得當、有理有據的鋪路石。第四項至第七項、第九項、第十一項基本條件是作者給分析者提出的一些建議,如作品如何建立“關鍵性的根本問題”,如何領悟分析的要點、懂得取舍,如何找到令人震撼人心的音樂瞬間等等。建立如“時空重組、歷史穿越般”的音樂分析,找到不同時代、不同作曲家、甚至同一作曲家不同時期的作品的某些技法的關聯性,揭示其具有的深層意義則使分析的意義深刻而具有歷史感?!熬€條對位”是作者著重提出應與和聲分析享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待遇,甚至更為重要,對于分析18世紀以后以和聲為手段的共性寫作時期的作品來說,線條對位的分析則能挖掘出線性旋律運動的獨特之美。作者在最后給出了令讀者意想不到的完成分析的方法——抄寫樂譜。像巴赫抄寫維瓦爾第的作品那樣,通過抄寫樂譜能夠獲取在分析過程中沒能注意到的驚人發現。十二項基本條件看似復雜、抽象而概念化,但在實際分析作品的過程中,它們是相互作用,自成一個“體系”。掌握了這十二條箴言,相信,達成分析的“愿望”是能夠實現的。

3.提問

“提問”——是該部著作著述篇幅最長的章節,也是其最為精粹的部分。作者原創性地提出“提問”是作品分析中的一項重要的手段。為教會讀者怎樣提問,作者從15個方面對“提問”的指向、如何訓練、不同分析立場、推論、逆向思考方式等等做了詳細的闡述,通過近百首作品的示例分析示范性提問,閱讀者似乎在這種模仿中漸入佳境,提問變得輕快而順暢,分析瞬間被激活,提出的問題成為其微觀實證的充分佐證。常言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粒一宇宙、一塵一天地。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針對每部作品的風格特征快速提煉并加以提問,且沿著這些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思考,這的確是一個難題。想必閱讀者在通過這個章節之后會很快掌握提問的要領,分析變得深刻起來。

4.一本實用的音樂分析“工作手冊”

這部著作共有10個章節內容。其中恣意縱橫地論及了傳統、現代的作曲技法種種,廣及外國作曲家數十人的近百部作品,共400多個不同風格或類型的作品范例和分析圖表,所列舉的作品自中世紀至21世紀跨越近千年的漫長音樂發展歷史,無論從作品的數量、種類,還是闡述語言之深入淺出都令讀者望塵莫及,為之驚嘆。教師們可將這些作品范例的分析便捷地運用到教學中去,而學習者在每個章節編配的習題的內藏“玄機”中培養自己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因此,這部著作可視為一本非常實用的“工作手冊”——學術理念、教學立意、行文模仿、習題編配林林總總集于一部手冊之中,著作體系獨特、上下通達、教學兩益,自然成為專業師生和自學者最理想的教材。

結語

本文系為“導讀”,這意味著著作中字里行間的立意的智慧還有待讀者在一遍遍通讀后得到挖掘。之所以說這部著作是一本實用的音樂分析“工作手冊”并不為過,因為著作從開篇“分析的先決條件”伊始,到闡述某一作曲技術的語言把握,再到如何在分析的過程中學會“提問”的方法,最后到如何從歷史的維度來分析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方法論的指導意義。當偶爾在分析過程中遇到困難,這部著作提供的分析思路會立刻拓寬分析者思維的多角度,使讀者不拘泥于陳規,求得一種獨立思考問題的方式最終找到分析的立意所在。

劉 奇(1981-),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師,音樂分析方向博士。

猜你喜歡
莫特著作音樂
柴文華著作系列
趙軼峰著作系列
楊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斑馬去哪兒
福莫特羅與沙丁胺醇治療兒童性哮喘的臨床效果比較
外用咪喹莫特聯合Nd:YAG激光治療表淺基底細胞癌的療效觀察
音樂
咪喹莫特在扁平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