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例談

2014-03-12 15:49吳貴璽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11期

吳貴璽

語文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例談

吳貴璽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全國各地的名校提供了許多成功的范例。根據我校新課堂改革方案,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我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構建了“五環節”語文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自主預習、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反饋檢測、總結評價。下面以《使至塞上》教學為例作一介紹。

一、自主預習,整合問題。在課前一周,由備課組成員集體研究,確定課文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和教學流程;然后由教師個人根據文本、學情設計個性化導學案;課前2-3天將學案發給學生自主預習,由組長組織檢查?!妒怪寥稀奉A習的內容包括文體、作者、背景、重點字詞、詩歌節奏、詩歌朗讀、整體感知、補充資料、疑難征集幾個方面。上課伊始,各小組長匯報本組預習情況,師生點評,并將各組梳理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師生整合后成為合作交流環節的主要討論問題。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本課整合的問題是:

1、詩歌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選取了哪些景物(或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僅僅表現的是作者悲涼的情感嗎?

二、合作交流,逐層探究。根據自主檢測的情況和師生梳理整合的問題,先是組內討論,合作交流;再是教師分配任務,學生根據任務有針對性的討論交流,以期對問題有深刻的理解;最后學生選擇恰當的展示形式,向全班匯報合作成果。

1、朗讀詩歌,讀出感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尤其如此;只有朗讀,才能理解文意;只有朗讀,體會情感。首先組內討論,自主朗讀,讀準節奏,讀出感情;再是推薦代表,全班賽讀;并適時評價,及時鼓勵。

2、理解句子,疏通文意。學生根據注釋、查字典自主閱讀詩歌;教師按組分配任務,小組合作,重點研讀;組員上臺講解,學生質疑,共同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結構,理清行文思路(解決問題1):作者離京城,出漢塞,到沙漠,至邊關。王維奉使出塞,千里奔波,慰問邊疆將士。

3、合作探究,把握意象。教師根據學生自主預習梳理的問題和課堂生成情況,篩選、重組學生理解詩歌遇到的重點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本課教學環節流暢,沒有生成性問題,仍然以問題2為探究的問題:本詩選擇了那些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學生回答的主要有單車、征蓬、歸雁、大漠、長河等。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這一名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大漠”“長河”的意象先擱置一邊,等下一個環節解決。問題細化是導學案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可以教師細化,也可以組長細化。本節課筆者將問題2細化為:蓬草在古詩中有何寓意?作者聽到雁聲、看到歸雁有何感想?詩中的“征蓬”“歸雁”各比喻什么?通過穿插背景介紹,讓學生深刻品味意象的內涵,感受王維被排擠出京的孤單、寂寞、憤激、郁悶的心情,把握意象選擇和比喻的精妙之處,突破教學重點。

4、品味語言,體會意境。教學難點可以預設,也可以生成。本課的教學難點預設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名句的鑒賞。此句是本詩的精魂,內涵豐富,意蘊深刻。對于它的鑒賞,有利于學生對詩歌內涵的深層理解。本環節圍繞問題3展開。教師要聯系唐軍大敗吐番的寫作背景,抓住“大”“孤”“長”“圓”四個關鍵詞,品味詩歌意境,展開師生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塞外奇麗壯觀的風光,探究作者在孤寂中的溫情,體會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作特色。

三、拓展延伸,擴大容量。拓展延伸是文本內容的延展,應緊扣文本設計,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課堂上的拓展點應該是與課堂文本的融合點、交叉點、相似點、相異點。如同類閱讀,異類閱讀;續寫,仿寫等。本課設計的比較閱讀是王之渙的《涼州詞》。根據兩首詩的特點,主要設計體裁(律詩與絕句)、寫作的角度(到塞外與在塞外)、意象、情感、名句、寫作手法等方面的比較。采用學習的方式是學生自主學習,朗讀理解;教師分配任務,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四、檢測效果,及時反饋。反饋檢測每節課都有,由教師或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設計問題,檢測學習成果,反饋教學效果。本課設計的檢測問題是:

1、根據詩歌內容寫一篇短文,題目是《王維出塞》。

2、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再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

五、歸納總結,自我評價。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總結歸納本堂所學的知識,獲得的能力;根據《小組評價細則》自評、互評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推選評出優秀組員、優秀組長和優秀小組。

本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3】GHB0998

吳貴璽,教師,現居甘肅白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