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劑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與評價

2014-03-21 11:48張志勇盧楚霞李小燕張貴鋒
衛生職業教育 2014年16期
關鍵詞:藥劑學考核成績制劑

張志勇,陳 華,盧楚霞,李小燕,張貴鋒

(1.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廣東 新興 527400;2.新興縣人民醫院,廣東 新興 527400)

藥劑學是中職教育藥劑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一門以技能操作為主的、專業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既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又需要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傳統的藥劑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存在一些問題[1],傳統課堂“分體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不能適應以技能為主的課程教學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著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校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對該課程進行了項目化教學改革。經過3年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觀察實施改革后的實際教學效果,發現經過項目化課程改革后,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1 藥劑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

1.1 總體目標

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參照,依據中職藥劑學學生的智力類型特點和認知規律,改革現行藥劑學專業藥劑學課程“分體式”教學模式,按照知識點的層次關系,將藥典知識、固體制劑、液體藥劑、注射劑、制劑新技術和新劑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開發成適合技能教學的學習項目,各項目之間相互滲透、有機銜接,構建并實施將技能教學貫穿于全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人才。

1.2 基本思路

以各知識模塊間的縱向聯系為線索、以技能提升為依據,按照設計—執行—評價—矯正—考核的順序,層層推進。

1.2.1 技能教學與理論教學一體化 即理論教學與實訓同步進行,實驗室即教室,教室即生產車間。教學與生產相對接,所練即所學、所學即所用。

1.2.2 技能教學內容分階段完成 技能教學內容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步驟到整體、由基本到綜合的原則設計,各項專業技能訓練從課程開始直至結束,與生產見習、畢業實習有機銜接,使學生在該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結合不同階段課程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專業技能訓練內容。

1.2.3 不同階段、不同項目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如在藥典與處方知識的簡易藥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啟發式教學、設計開放式小課題等方式,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滿足其自尊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自身的藥劑學教學水平[2]。在學習制劑新技術和新劑型,如緩釋制劑、控釋制劑的制備方法時,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可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視頻教學引入實驗教學中[3],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針對常見常用的劑型,如片劑和顆粒劑,建立模擬生產車間,采用情景教學、項目任務教學、案例教學[4]、標準化模擬生產等方法,力求教學內容聯系實踐,達到仿真、貼近生產實際的效果。

1.2.4 通過增加開放實訓室的時間、構建新型藥劑實訓中心等措施,突破教學時數的限制 課余時間鼓勵學生自愿參觀、學習,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練習,將課堂教學與課外練習相結合,促進技能的提升。

1.2.5 建立全程評價矯正體系 以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實行診斷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每個項目教學中形成小循環,同時在項目間的延續和交叉中又構成若干大循環,及時并全程跟蹤、修正、調節教學活動。

1.3 實施方案

1.3.1 組織藥劑專業教師編寫《藥劑學基礎》校本教材 教學內容包括實訓大綱、實訓指導及技能考核評價標準。明確最終教學目標及各階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要求、質量評價標準等。改變傳統教材先講完藥劑學理論知識內容后再進行實驗操作的編排體系,將全書分為藥典知識與處方知識、藥劑基本操作與常用制劑技術、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3個模塊。藥典知識與處方知識模塊主要講《中國藥典》的使用方法、技巧與處方調劑知識。藥劑基本操作與常用制劑技術模塊主要講藥物稱量、粉碎、過篩、混合等基本操作;固體制劑的散劑、膠囊劑、顆粒劑、片劑與中藥丸劑制劑技術;液體制劑的溶劑型液體制劑、高分子型液體制劑、混懸劑、乳劑和注射劑、注射粉針劑的制劑方法。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模塊主要講緩釋制劑、控釋制劑的制備方法與制劑新技術的進展。將3個模塊有機結合在一起,每個模塊再開發成一個個適合技能教學的學習項目,每個項目又按照知識點的結構開發成一個個的任務,著力體現“以項目為主線、以技能為核心”的課程特點。

1.3.2 根據教材的總體要求分5 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藥典知識與處方知識模塊的教學。以《中國藥典》中涉及藥劑學的每一個名詞術語、每一種劑型、每一種檢驗項目與方法作為一個學習任務,提前介紹《中國藥典》的基本結構、使用方法、快速檢索技巧,以生產或檢驗某種藥物制劑作為一個項目,進行基本操作訓練,驗證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準確查找定位的綜合技能。

第二階段:藥劑基本操作與常用制劑技術模塊的教學。抓好藥物稱量、粉碎、過篩、混合等基本操作的教學與規范訓練,以常用制劑的每一種制劑方法作為一個項目,以每一種制劑的處方分析、工藝步驟、操作要領、制劑作用、注意事項為一個學習任務。

第三階段:制劑新技術與新劑型模塊的教學。以每一種新劑型作為一個項目,每一種新技術、新材料為一個學習任務,了解制劑新技術的進展,這也是對前面學習的制劑技術方法的綜合復習與運用。

第四階段:參觀見習與模擬生產教學實訓,即教學見習期。進入藥品生產企業參觀,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時間一般為一周。從模擬場景進入真實場景,對上述各階段的制劑訓練項目進行綜合訓練。

第五階段:畢業實習前強化訓練。在課程學習及教學實訓結束后,利用開放實訓室、教師輔導等方式,根據專業技能考核內容及要求,進行畢業實習前的強化綜合訓練并考核,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生產實習。

2 藥劑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效果

2.1 教學改革效果評價方法

以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藥劑專業2011級01班54名學生為觀察組,采取項目化課程教學法;以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藥劑專業2011級02班56名學生為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法。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學生的中考分數、對藥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年齡、性別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試卷考核與問卷調查、談話相結合的方法評價教學效果。

試卷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情況,采用國家衛生部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藥士初級專業技術職稱考試模擬題在期中、期末、畢業實習前分別對學生進行一次標準考試;問卷調查主要分析實施項目化課程教學改革后的課堂教學效果、能力培養等情況;訪談主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認知體會和意見反饋。在SPSS17.0統計學軟件上采用χ2檢驗、u檢驗和秩和檢驗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效果。

2.2 評價結果

2.2.1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理論考核成績比較,期中考試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的期末理論考試和實習前理論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期中、期末、實習前技能考核成績都比對照組高(P<0.05)。隨著課程學習的不斷推進,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均逐步提高,但觀察組技能考核成績提高更加明顯。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比較(±s,分)

期末考試實習前考試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人數54 56期中考試理論成績 技能成績78.32±8.23 77.84±7.65理論成績 技能成績 理論成績 技能成績80.27±9.30 75.34±8.11 86.34±7.60 81.56±8.24 88.45±6.10 80.19±9.72 87.13±6.18 82.44±7.16 91.25±7.30 82.61±8.95

2.2.2 兩組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認知和反饋比較[5]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認知和反饋涉及7個方面的評價內容。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的學習效率、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動操作意愿、團結協作能力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且觀察組認為這幾個方面有提高的人數比例高于對照組。但是兩組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認知和反饋比較(%)

2.2.3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比較 訪談和問卷調查顯示,觀察組學生絕大多數對實施項目化教學法的藥劑學課程教學效果比較滿意,其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常規教學法的對照組(P<0.01)。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比較(%)

3 藥劑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討

3.1 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成效與經驗

藥劑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突破了傳統的課程編排體系和授課形式,克服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學組織方式的不足,改變了以接受書本知識為唯一學習方式的觀念,建立了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項目課程,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讓學生在工作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通過邊學邊做和小組協作來解決問題。項目教學法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績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讓學生獲得了立足工作崗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既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渠道,又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藥劑學項目化課程內容的編排和組織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參照,依據中等職業學校藥劑專業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開發適合中職學校教學的學習項目。教師根據項目教學任務,在一體化實訓室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在完成項目規定的工作任務中,逐步培養了綜合職業能力。通過開放式實訓室、藥品生產見習實踐、實習前強化訓練等形式,讓學生“滾動式”地不斷訓練各個項目任務,達到了“熟能生巧”的效果,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藥物制劑生產技能。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均逐步提高,且觀察組技能考核成績提高更加明顯,這表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說明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藥劑學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后,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動操作意愿、團結協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對實訓教學的興趣,這與項目化教學的原理是一致的,也說明對一些技能操作要求較高的課程進行科學改革,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表明推進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是當今中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因此,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的工作過程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形成行之有效的實施辦法是當今中等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7]。

3.2 項目化課程改革實施中存在的不足與努力方向

從藥劑學項目化課程的實施過程及結果看,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學校的設備設施、師資配備、評價制度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項目化課程的實施還存在許多不足:一是尚無法實現與生產實踐的真正對接,雖然有模擬生產車間并開展了生產見習,但是所參觀見習的制劑、劑型、設備有限,還不能真正模擬生產第一線的真實場景,學生認為只是在做實驗,未能形成生產質量至上的觀念和氣氛。二是職業技能證書考試制度制約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職業技能證書考核內容、手段很難與生產實際的要求同步。三是難以確定代表性項目和工作任務,開發項目化課程需要較強的實踐經驗,所以不是所有課程內容都能用項目來體現。四是目前的師資隊伍還不能完全適應項目化課程的全面開發與推廣,“雙師型”教師培養以及專業教師參加生產和臨床實踐還未落到實處。五是項目化教學法的實施受到了教師教學水平以及場地不足、制劑設備陳舊等因素的制約。

[1]郭允,白楊,張曉紅.藥劑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9):121-122.

[2]馬家驊,鐘宣艷,譚承佳.基于學生心理的藥劑學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藥房,2013(24):2302-2304.

[3]戚建平,盧懿,汪亞勤,等.視頻教學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性[J].安徽醫藥,2013(5):895-896.

[4]徐靜.案例教學法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7):61-63.

[5]賈賢杰,付連國,吳學森,等.基于TCE 教學模式的衛生統計學實驗課教學效果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10):1122-1124.

[6]吳美媛,余甜女.項目教學法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麗水學院學報,2013(2):68-71.

[7]趙學躍.項目化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究[J].考試周刊,2009(1):42-43.■

猜你喜歡
藥劑學考核成績制劑
骨科臨床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聯合情景體驗對教學質量、考核成績、教學滿意度的影響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教學模式在內分泌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對綜合考核成績的價值
中草藥制劑育肥豬
基于OSCE的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踐技能結業考核成績分析
協作式見習帶教模式在護理本科生中的應用效果
新形勢下藥劑學在臨床中的應用
淺談基因藥學實驗技術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
元胡止痛系列制劑4種工藝比較
以器官系統為基礎的藥劑學理論教學改革的思考
固體制劑常用設備清潔驗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