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顱患者并發輸液性靜脈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2014-03-26 15:57周小麗成燕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靜脈炎開顱輸液

周小麗,成燕

(公安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 公安434300)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見的重要治療方法,由于開顱患者病情危重,輸液量大,且多次輸入高滲透性脫水劑。在輸液的過程中,開顱患者往往處于昏迷或是煩躁不安的狀態,因不合作、病程長、靜脈條件不好、機體消耗大、預后不佳、機體抵抗力下降等諸多原因,導致在輸液的過程中發生不同程度的靜脈炎。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48例開顱患者在輸液過程中發生不同程度的靜脈炎,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齡25~65歲。一般輸液為21~48d,最長的為72d。

1.2 并發癥

靜脈炎是輸液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根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規定指標,對48例患者進行跟蹤觀察。

1.3 結果

48例開顱患者中出現Ⅰ度靜脈炎38例,比率最高為79.17%;Ⅱ度靜脈炎為8例,比率為16.67%;Ⅲ度靜脈炎2例,比率為4.17%。經護理后患者癥狀消失,無局部皮膚潰爛及局部組織壞死。

2 討論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視了靜脈輸液操作,卻疏忽了輸液性靜脈炎的防治,操作欠規范導致靜脈炎的發生率較高。輸液滲漏一般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嚴重的常為局部燒灼痛或刺痛,皮膚暗紫、變硬,更嚴重者導致潰瘍的產生。因此,護士在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查找引起靜脈炎的原因并加以預防和護理。

2.1 原因分析

2.1.1 藥物因素 ①開顱術后的患者術后1~2周內常規每日Q4h或是Q6h、Q8h靜注20%甘露醇脫水,以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藥液短時間內大量快速進入血管內,或用藥間隔時間不足,致使局部血管內藥濃度高,超過了其緩沖應激的能力,均可使內膜受刺激,從而導致靜脈炎的發生。②在康復的過程中,為了增強患者的抵抗力,靜脈內輸入氨基酸、脂肪乳等營養藥。藥物的濃度越高,其刺激性就越大,高濃度的藥物短時間內大量快速進入血管內,也是誘發靜脈炎發作的主要原因。③另外,開顱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輸入多種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及非生理性的PH液體,如反復使用淺表性靜脈,容易造成靜脈壁受損,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增加藥物滲漏的機會,導致產生靜脈炎。

2.1.2 機械、感染原因 ①反復多次穿刺同一血管,導致血管內纖維組織增生。②穿刺部位的不合理導致針管的打折、滑動,增加針管與血管之間的摩擦。③輸液速度過快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的側壓力,特別是在下肢靜脈內輸液時,下肢靜脈瓣多,回流緩慢,導致血瘀滯阻。④針管在血管內留置時間過長導致血管內膜的損傷。⑤有可能性污染環節如針頭污染、針管污染、配藥時間過長、輸液器污染、未及時更換敷貼等因素導致污染微粒進入血管,阻塞血管,引起供血不足,局部缺血壞死。

2.1.3 護理技術因素 ①護士沒有操作經驗,針頭穿刺過深,針頭的斜面穿破對側的血管壁,造成藥液的滲漏。②沒有定時巡視病房、及時查看靜脈輸液的部位是否滲漏。③使用普通的一次性穿刺針滲漏現象是留置針的2倍。④針柄固定不到位,導致針頭左右搖擺以致滲漏。⑤護士靜脈推注藥物時用力過猛。⑥輸液速度過快、時間過長。

2.2 護理方法

2.2.1 嚴格掌握無菌技術 穿刺血管前用消毒劑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膚直徑在5c m以上,穿刺成功后粘貼膠布時和拔針時注意無菌操作。

2.2.2 提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護士在穿刺前選擇合適的靜脈是穿刺成功的關鍵,穿刺時一般從遠端開始,穿刺前采取活動或按摩穿刺側肢體,拍擊、熱敷穿刺處等方法,使血管充分暴露充盈后再行穿刺,穿刺時避開關節,針柄交叉固定妥善,煩躁或是不合作患者使用約束帶,同一條靜脈避免多次反復穿刺。穿刺時宜選取粗直、彈性好、易于固定的靜脈,同時應注意避開關節和靜脈瓣。

2.2.3 選擇彈性好、回血暢、較粗的血管利于穿刺 有計劃地選擇靜脈,避開受傷、感染、硬化的血管。輸注高滲透性脫水劑和高分子的營養藥時采取熱敷肢體,下肢靜脈放置的留置針持續大劑量輸液時抬高下肢20~30度并熱敷,加快血液的回流,縮短藥物和液體在下肢停留的時間,減輕對下肢靜脈的刺激。盡量縮短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保留時間一般為3~4d。

2.2.4 預防污染和微?;烊?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規范洗手,消毒液涂擦皮膚的面積應超過敷料的覆蓋面,由于消毒液與皮膚上的細菌發生作用需2 min的過程,故嚴格按照碘伏對皮膚的消毒指標進行消毒。取藥前后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抽藥時一人一針一管,配藥針頭適宜,不宜過粗,減少橡膠顆粒進入液體內,藥物完全溶解后輸注。

2.2.5 將甘露醇加溫至恒溫后輸入 血管受熱后可使血管內管腔增大,隨溫度升高液體的粘度隨之下降,加快液體的滴速[1]。

2.2.6 合理安排輸液的順序 根據藥物的濃度及注意事項,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聯合用藥不能增強療效時應單獨用藥,以減輕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輸注高濃度的大分子的液體時,應減慢滴速,并與小分子的液體混合輸注,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應減慢滴速,在快速輸注脫水劑后應靜注20~30 ml的生理鹽水,再行封管,減少局部血栓的形成。

2.2.7 主動巡視病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培養護士的慎獨修養,特別留意危重、昏迷、躁動、不合作患者,巡視檢查穿刺的部位,發現滲漏立即更換注射部位,有問題及時處理。①外滲的藥液對組織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滲出早期局部首選用50%的硫酸鎂冰敷[2],促進局部血管的收縮,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和吸收,同時冰敷還可使神經末梢及細胞的敏感性降低,減輕疼痛及組織細胞的損害。②藥液外滲者早期以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酚妥拉明加生理鹽水做局部環狀封閉。注射后可減輕藥物對局部血管神經的不良刺激,緩解血管痙攣,減輕和阻止液體和藥物的滲漏及疼痛反應,有利于滲出物的吸收,減輕局部損傷。③局部肢體腫脹者在藥物外滲的48h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壓,促進血液回流,以促進外滲藥物的吸收,減少局部組織腫脹。④對紅、腫、硬癥狀較輕的患者可用喜遼妥局部涂擦。⑤用馬鈴薯切片或搗爛貼敷于患處,馬鈴薯片含大量淀粉、茄定、茄堿、龍葵素等,淀粉可加快藥液吸收,茄堿、龍葵素有緩解疼痛、減少滲出作用[3]。

2.2.8 正確拔針 輸液完畢,迅速拔針,將手指腹順著靜脈的走向覆蓋穿刺部位的敷貼上,按壓穿刺點的稍上方,壓迫時間一般為5~10 min,以適中力度按壓。

2.2.9 合理的飲食與健康教育 開顱患者術后3d給予鼻飼或是輔助進食。合理補充營養豐富的食物增強患者的抵抗力,保持皮膚的清潔,減少感染的機會,向家屬進行相關知識介紹,以取得配合;加強留置針和輸液期間的健康教育,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潔干燥。

3 小結

影響開顱患者靜脈輸液質量的因素較多,作為護士應掌握正確的輸液技巧和用藥的知識,以高度的責任感正確規范操作,重視并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高質量的護理。分析滲漏的原因,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

[1]何春渝,周海英 .前導后沖法靜脈滴注加溫后20%甘露醇注射液預防靜脈炎的臨床觀察 [J].中國藥房 ,2012,23(28):2656-2658.

[2]高梅鈴 .硫酸鎂局部濕敷治療表淺靜脈炎的觀察與護理 [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4):122-123.

[3]吳月萍,陸星塵,刑麗娟 .馬鈴薯片貼敷治療胺碘酮藥物所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 [J].天津護理雜志,2006,2(1):33.

猜你喜歡
靜脈炎開顱輸液
自灸也能預防輸液發熱反應
高滲性藥物導致靜脈炎的研究現狀
六合丹防治輸液性靜脈炎的Meta分析
在為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時應用留置針改良固定法進行輸液的效果
高血壓腦出血應用小骨窗開顱術與骨瓣開顱術治療的效果對照分析
大骨瓣開顱減壓術在對沖性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觀察
快速開顱技術在外傷性顱內血腫合并腦疝搶救治療中的效果
開顱手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和治療方法
頸枕輸液袋
聚維酮碘治療藥物性靜脈炎1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