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2014-03-29 12:38劉國軍
當代經濟 2014年20期
關鍵詞:甘肅融合旅游

○劉國軍 劉 萍

(1、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2、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甘肅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劉國軍1劉 萍2

(1、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2、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30)

文化資源只有轉化為旅游產業,才能創造經濟效益。甘肅文化資源豐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目前,甘肅文化資源向文化旅游產業轉化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甘肅文化資源開發的現狀與不足,從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發展格局、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實現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等方面探討了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文化資源 文化旅游產業 融合發展 甘肅

文化資源是指區域內獨特的或具有比較優勢的、能夠為人類利用和開發并可以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文化因素。而文化旅游產業是以文化為內容,以旅游為依托的綜合產業。文化旅游產業是文化資源高度利用的結果,是對文化資源市場化運作的產物。甘肅省擁有豐富的文化的資源,被國家批準為“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如何使甘肅文化資源的開發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讓文化資源服務于經濟社會將成為重大的研究課題。

一、促進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甘肅具有良好的資源基礎

甘肅地處西北內陸,是農牧文明和工業文明交雜的地區;從文化積淀的角度來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及多民族的聚集區域。這樣的區域性質,使得甘肅文化旅游資源種類繁多,特色鮮明。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是華夏文明與各種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通道,歷史悠久,文化類型多樣,資源底蘊深厚,民俗特色濃郁。因此,促進甘肅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具有良好的資源基礎。

1、文化資源類型多樣,個性特征鮮明

據統計,目前甘肅有野外文物點1.33萬處,石窟群23處之多,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5處;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4座、歷史文化名鎮7座;全省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64項。古文化遺址、石窟寺、長城及古城遺址星羅棋布,古文化遺址7000多處,古文化類型近10個,其中大地灣各期文化,馬家窯文化、半山、齊家、辛店等彩陶文化和青銅文化聞名中外。全省現存各類石窟寺337座,被譽為“石窟藝術之鄉”。敦煌是世界文化寶藏,敦煌學是甘肅文化輝煌和世界文明交流的標志,絲綢之路旅游線被國家確定為向全球推介的十二條中國旅游精品線路之首?,F存明代長城里程居全國之首。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嘉峪關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花兒”被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物遺產代表作之一。

2、標志性事件和文物眾多,歷史文化和民俗民族文化厚重

(1)歷史文化資源。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華夏始祖伏羲氏在這里推八卦、授漁獵,馬可·波羅東游中國時也曾在此停留,周先祖在慶陽開創了中國農耕文化的先河。作為中國東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漢唐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有堪稱世界石窟壁畫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以泥塑著稱于世的天水麥積山石窟,還有秦安大地灣文化、先秦與伏羲文化,陽關古道等。古絲綢之路上歷經千年而不毀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絲綢之路歷史的見證。還有安西縣的榆林窟、玉門的昌馬石窟、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馬蹄寺石窟、永靖縣的炳靈寺石窟、武山縣的水簾洞石窟、涇川縣的王母宮石窟等,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石窟文化。

(2)民間民俗文化資源。甘肅的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多樣,如蘭州的太平鼓、慶陽的小香包、武威的攻鼓子、平涼的紙織畫;臨夏的磚雕、永登的高蹺、青城的小調、河州的花兒……。香包、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并稱為慶陽五絕,其中尤以香包底蘊最為渾厚。曾一度失傳平涼的紙織畫上世紀80年代后期再現于世。通渭的書畫作品交易輻射到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大漠風雨雕已成為嘉峪關民間民俗文化產業的代名詞。

(3)民族文化資源。由于甘肅民族地區地域遼闊,少數民族分布廣泛,形成了少數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質。甘肅民族文化與享譽世界的敦煌文化、絲路文化,并稱為甘肅省的三大文化體系。甘南藏族自治州歷史上素有安多地區藏族文化中心之說,有著不同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藏族的文化表現形式;寧夏回族自治州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伊斯蘭河州文化。特別是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三個獨有民族,文化獨特,特色鮮明。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飾、風情和裝飾圖案絢麗多彩,建筑風格別具一格,雕刻彩繪精巧多姿。

3、紅色文化富集,現代文化發展勢頭強勁

全省共有重大革命文物遺址300多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3個。甘肅不僅是紅軍長征落腳點的戰略決策地和結束長征、實現革命力量大團結的會師地,也是紅軍西路軍悲壯歷史的見證地。還留下了“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以及具有甘肅特色的“南梁精神”“會師精神”“紅西路軍革命精神”“舟曲救災精神”等一大批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優良的革命傳統。同時甘肅還有較多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讀者》雜志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發行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督z路花雨》、《大夢敦煌》享譽全球,成為中華民族舞劇的里程碑之一。

二、甘肅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討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甘肅歷史文化厚重、發展潛力巨大,但體制機制不活、開放程度較低”。目前,甘肅在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文化資源開發仍處于起步階段,從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角度來要求,還存在著文化資源缺乏系統開發和深度開發,對外開放力度不夠;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意識不強,缺乏創新等許多問題。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同意支持甘肅省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為甘肅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政策優勢。如何又好又快地推進甘肅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研究的新內容。

1、以文化與旅游融合為助力,形成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統一的發展機制

“十二五”期間,是甘肅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有效的市場調節機制;進一步加大政府引導力度,加快旅游行政管理改革步伐,建立調控有力的服務型行政管理體系;完善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相關的政策;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協調機制,打破行業壁壘,掃清資源整合中的障礙。

2、整合優勢旅游資源,確立以特色文化資源為依托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整合優勢旅游資源,以特色文化資源為依托,構建具有獨特性的、潛在市場優勢的以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為重點,以蘭州為中心,河東和河西為副中心,六大板塊聯動的文化旅游產業格局。

一是隴東高原文化產業區:以慶陽、平涼為代表,主要圍繞先周文化、農耕文化、崆峒文化、紅色文化來進行文化旅游產業開發;二是隴中丘陵文化產業區:以天水為代表,主要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麥積石窟文化、休閑文化為中心進行文化產業旅游開發;三是隴南山地文化產業區:以隴南為代表,主要圍繞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生態文化為主進行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四是蘭州河谷文化產業區:以蘭州為中心,輻射白銀、定西、臨夏,主要圍繞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現代文化來進行文化旅游產業開發;五是甘南草原文化產業區:以甘南為代表,主要以草原生態文化、藏傳佛教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為主進行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六是河西走廊文化產業區:以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五市為代表,主要圍繞敦煌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五涼文化、民族文化等進行文化旅游產業開發。

3、以景區整合為抓手,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在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對甘肅現有景區、景點進行整合,形成規模大、系列全、品質高、配套完善的景區,在凸顯黃河特色、民族風情、紅色軍旅、絲綢之路、神秘敦煌、遠古文化、生態文明上做出品牌、做出效應。一要以知名景區為龍頭,對周邊中、小景區進行整合。二要以歷史文化為主線,對相同文化類型的景區景點進行整合。三要以地文景觀為核心,對景觀區域內的景區進行整合,使自然景觀注入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形成對游客有強大吸引力的產品。通過文化與旅游的全面融合,實現“景區建設—景區服務—旅游服務—旅游產業—文化旅游大產業—區域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層次遞進,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4、依托文化開發旅游項目,提升精品旅游線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首先,提升優化絲綢之路旅游線路,打造絲路文化旅游品牌。以石窟文化、隴西李氏文化為依托,重點開發天水麥積山、甘谷大像山、隴西李氏堂等高品質資源,構建絲綢之路甘肅東部旅游環線。以敦煌文化、長城文化等為依托,構建絲綢之路河西環線。

其次,拓展延伸大香格里拉旅游線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以古動物化石遺存和少數民族文化為依托,開發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夏河拉卜楞寺、碌曲郎木寺等旅游景區,著力提升民族風情、草原風光、生態休閑組合產品內涵。

再次,開發建設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路,打造多元文化旅游品牌。以黃河文化、周先祖農耕文化、道家文化為依托,重點建設蘭州黃河風情線、景泰黃河石林、壽鹿山、平涼崆峒山、慶城周祖陵、慶陽公劉廟、農耕文化產業園等旅游景區,打造“道家養生”、“崆峒武術”、“慶陽民俗”等品牌旅游產品,形成集多元文化特色為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

最后,積極培育兩條成長型文化旅游路,一是以紅色文化為依托,培育紅色主題旅游品牌。重點建設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等7個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二期項目,完善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等8個紅色經典景區旅游要素配置,提升景區服務水平。二是以先秦文化和三國文化為依托,開發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品牌。重點建設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公園、祁山堡、街亭古戰場、甘谷姜維墓等旅游景區,初步構建天水—隴南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線路。

5、整合不同層次的文化資源,進行優勢再造,實現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

從文化創意的角度,整合不同層次的文化資源,對各類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再包裝,形成深度廣度鏈接,對各種傳統文化資源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大膽創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積極開發衍生產品,不斷擴大規模,延伸產業鏈條,形成新的生命力。以目前發展良好的旅游品牌和高品位的旅游資源為依托,通過構建旅游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景區、景點的通達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走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道路,重點打造和完善蘭州黃河風情旅游產業集群、環祁連山生態旅游產業集群、泛酒泉—嘉峪關絲路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天水伏曦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泛平涼—慶陽道教與民俗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泛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數民族風情旅游產業集群等六大文化旅游產業集群。

[1]姜長寶:從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經濟優勢轉化的路徑選擇[J].社會科學戰線,2010(9).

[2]賈寧、金玲:基于生態足跡模型的甘肅省旅游環境承載力研究[J].干旱區地理,2009(1).

[3]馬鵬飛:甘肅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的路徑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3(19).

[4]彭嵐嘉:整合文化資源 六大板塊聯動[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0(4).

[5]李峰:甘肅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探析[N].甘肅日報,2012-08-21.

[6]郭曉東、周江、周恬羽:甘肅省旅游產業集群的構建與發展[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GS(2013)GHBZ081。)

猜你喜歡
甘肅融合旅游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行走甘肅
甘肅卷
大美甘肅,我們來了
甘肅卷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