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引進蘇聯“勞衛制”歷史考察

2014-04-17 04:47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蘇聯體育運動體育鍛煉

李 鵬

(華南師范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新中國引進蘇聯“勞衛制”歷史考察

李 鵬

(華南師范大學 政治與行政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勞衛制”是蘇聯20世紀30年代首創的一項重要體育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體育事業,學習借鑒蘇聯的體育制度,積極推動雙方的體育交流,于20世紀5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勞衛制”并在全國逐步試行和推廣,后來又經多次修訂發展演變為目前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皠谛l制”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重在預防”等思想、理念,對于新時期我國體育等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蘇聯;“勞衛制”;新中國;體育事業;體育鍛煉標準

“勞衛制”全稱是“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從蘇聯引進的一種體育鍛煉標準?!皠谛l制”根據體能、技術及當時我國的體育發展情況,共分為三級,即“勞衛制”預備級、“勞衛制”一級和“勞衛制”二級?!皠谛l制”的項目分必測和選測兩種,形式多樣,包括體操、游泳、田徑、球類、舉重、擲手榴彈,等?!皠谛l制”按照性別、年齡在每一級中進行分組,制定各種項目達標的標準,各地在實行“勞衛制”時可以結合實際靈活設置項目,通過規定項目的體育鍛煉和等級測試,向通過“勞衛制”測驗的人員授予“勞衛制”獎章和證書?!惫膭钊嗣袢罕娞貏e是青少年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以提高身體的體力、耐力、速度和靈敏等素質,更好地保衛祖國和開展社會主義建設。[1]“因此,“勞衛制”是一項蘊含著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重在預防”理念的重要體育制度?!皠谛l制”在新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2008年,我國在籌備奧運會時,中央高度肯定了當年實行“勞衛制”的功績。[2]如果沒有建國初期的“勞衛制”,就沒有當代中國體育發展的輝煌成就?,F階段,很多人對新中國引進蘇聯“勞衛制”歷史并不了解,研究成果較少。本文在搜集相關史料基礎上,努力嘗試深化相關研究。

一、蘇聯“勞衛制”歷史沿革

“勞衛制”起源于蘇聯?!笆赂锩焙?,蘇聯共產黨、蘇維埃政府非常重視發展體育運動。1930年,蘇聯共青團首次提出“勞衛制”概念,這年春天,蘇聯《共青團真理報》以“準備勞動與衛國”為大標題發表了一篇文章號召全國青年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強身健體,投入到勞動生產、保衛祖國的行動中去。1931年,蘇聯頒布試行第一個“勞衛制”項目標準和實施辦法,該辦法規定“勞衛制”一級標準,并指出推行“勞衛制”的目的是鼓勵人們經常從事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蘇聯“勞衛制”一級標準包括田徑、體操、游泳、射擊等16個項目。經過兩年的試行,蘇聯“勞衛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少人通過了“勞衛制”測驗。1933年,蘇聯又頒布“勞衛制”二級標準,其對象是已達到“勞衛制”一級標準的青壯年,二級標準也有16個項目,但相應提高了要求。此外,蘇聯“勞衛制”還規定必須掌握一定的醫務常識,能夠熟練地從事某項體育運動等要求。1934年,蘇聯又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少年勞衛制”。[3]

蘇聯把“勞衛制”規定為一項重要的體育制度,“勞衛制”項目分為必修和選修兩種,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生理特點發展身體素質的原則制定不同的標準,向通過“勞衛制”測驗的人員頒發“勞衛制”證章,并逐步在學校、部隊中把“勞衛制”作為體育課、軍訓課的主要內容。[4]由于實施辦法簡便易行,“勞衛制”受到了蘇聯廣大人民的普遍歡迎,蘇聯部長會議于1939年正式批準“勞衛制”項目標準及實施辦法,并在全蘇聯廣泛推行。20世紀50年代,蘇聯中小學體育課程教材按照“勞衛制”必修項目標準編制,把“勞衛制”選修項目作為學校課外運動的中心科目。

蘇聯“勞衛制”將公民分為若干個年齡段,對各年齡的項目標準作出明確規定,并根據需要多次修訂。以1972年的“勞衛制”標準為例,19至28歲男子組別,獲得100米跑的金質獎章標準是13秒,1000米跑的金質獎章標準是3分10秒,跳高的金質獎章標準是1米45。中老年人的標準相應調低,40至49歲男子組別,60米跑達標成績為12秒。50至60歲男子組別,則不設短跑測試,只保存400米跑,達標成績為2分50秒。[5]1979年,蘇聯新增7-9歲組別的“兒童體育鍛煉標準”,此外,蘇聯“勞衛制”還有五大組別,即第一組,稱為“大膽和靈巧”,對象為0-13歲學齡兒童;第二組,稱為“體育接班人”,對象為14-15歲學生;第三組,稱為“力量和勇敢”,對象是16-18歲學生;第四組,稱為“全面發展”,對象為19-39歲男子和19-34歲女子。第五組,稱為“強壯和康健”,對象為40-60歲男子和35-55歲女子。[4]蘇聯“勞衛制”于1991年廢止。

一個國家的國民身體素質和競技體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俄羅斯代表團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成績滑坡后,就計劃恢復“勞衛制”。2013年,普京曾對外宣布,俄羅斯將恢復蘇聯時期的“勞衛制”。2014年3月24日,普京簽署總統令恢復“勞衛制”。普京表示,蘇聯“勞衛制”培養了一代代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健兒,為了發展群眾體育,讓各年齡段的人們得到更好的鍛煉,吸引大多數民眾定期參與體育運動,他決定恢復這一體育制度。[5]

二、新中國引進蘇聯“勞衛制”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黨和政府基于歷史、現實等多方面考慮,確立了“向蘇聯全面學習”的方針,學習借鑒蘇聯的體育經驗,為引進蘇聯“勞衛制”創造了條件。

(一)黨和政府非常重視人民群眾的體育事業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更加重視發展體育事業,增強國民體質。1950年6月19日,毛澤東同志給當時的教育部長馬敘倫寫信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盵6]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同志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边@充分體現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方向、根本任務和基本要求,為新中國的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同志向全國青年發出“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號召。鼓勵廣大青年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加強身體鍛煉。1949年10月,朱德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備會議的講話中正式提出,“要學習蘇聯體育方面的好的經驗”。建國伊始,周恩來總理全面主持新中國的各項事業,日理萬機、嘔心瀝血,對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傾注了大量心血。1952年11月,為了加強對體育工作的領導,周總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上,主持通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中央體委”),并任命賀龍為主任,為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7]中央體委非常重視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首先抓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準備在學生中推行“勞衛制”。

(二)新中國確立“向蘇聯全面學習”的方針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提倡向蘇聯學習,積極發展新中國各項事業。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蘇聯創造的新文化,應當成為我們建設新文化的范例?!?949年,他又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強調蘇聯共產黨“已經建設起來了一個偉大的光輝燦爛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共產黨就是我們最好的先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盵8]

新中國成立后,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勢力的包圍和封鎖,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為盡快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新中國積極爭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援助,迅速確立了“向蘇聯全面學習”的方針,在發展體育方面,尚需建立一套嶄新的社會主義體育制度。當時的蘇聯,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社會主義體育制度,其中“勞衛制”成效顯著,有力地促進了蘇聯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體育教育。對于新中國而言,學習借鑒蘇聯現行的體育制度和經驗,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捷徑。因此,學習借鑒蘇聯的體育經驗迅速成為新中國體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1950年2月,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我國從蘇聯獲得了大量援助,中蘇傳統友誼得到了加強,中國政府“向蘇聯全面學習”的方針也進一步鞏固。

(三)新中國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

解放前,中國的體育發展緩慢,廣大人民群眾體質弱,被誣蔑為“東亞病夫”。同時,學校體育課對學生的身體訓練和品德培養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開展,而當時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不能適應生產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并實施一種行之有效的體育制度,成立統一的體育領導組織,激發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潛力,盡快把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提升起來,同時也要洗刷“東亞病夫”的恥辱。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勢力對新中國進行封鎖和孤立,采取各種手段進行戰爭挑釁,干擾破壞新中國的建設,中國人民需要加強國防力量。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時隔不久,抗美援朝運動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熱情高漲,都希望通過一些實際行動投入到保家衛國的工作中。人民群眾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就不能適應國防建設的需要。具有鮮明的目標性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勞衛制”正好滿足了中國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保家衛國的迫切需求。

三、新中國引進蘇聯“勞衛制”始末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把體育列為學校教育的三大任務之一。在“向蘇聯全面學習”的方針指導下,新中國學習借鑒蘇聯的體育制度,積極推動蘇聯體育專家與中國體育工作者交流。1950年7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簡稱“中華體總籌委會”)在北京清華園舉辦全國體育工作者暑期學習會,一批大中學校體育教師參加了暑期學習會。中華體總籌委會邀請了蘇聯體育專家在學習會上作關于蘇聯體育運動性質、目的、組織形式的主題演講,對蘇聯的“勞衛制”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使參加學習會的體育工作者對蘇聯“勞衛制”形成了初步認識。

195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應蘇聯部長會議的邀請,中國體育訪問團赴蘇,全面考察和學習蘇聯的體育經驗,深入了解蘇聯“勞衛制”。[9]中國訪問團一行共12人,中華體總籌委會副主任徐英超為團長,成員包括解放軍和東北區、中南區、華東區、西南區等各大行政區的代表,[10]這一年《新體育》第3期發表的題為《送赴蘇聯體育訪問團》的評論指出,“這是代表新中國第一次赴蘇的體育訪問團。意味著中蘇兩國人民以及體育工作者的友誼進一步增長,是學習蘇聯先進的體育的重要開端?!蓖瑫r強調,“向蘇聯學習,首先要學習蘇聯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貫徹到我們的體育中去?!薄皩W習蘇聯的體育對于我們開展新民主主義的國民體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全國體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國體育訪問團此次赴蘇考察的重要使命。[11]

考察期間,中國體育訪問團成員受到蘇聯各界的熱烈歡迎,學習的興致一直很高,“對蘇聯體育運動的組織領導、干部訓練和學校體育等作了較為系統的考察與學習,還參觀了全蘇田徑運動大會、莫斯科斯大林體育大學、中央體育研究院以及公共的體育宮等?!盵9]親身感受到蘇聯實行“勞衛制”的巨大成就,深刻認識到蘇聯實行“勞衛制”是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基礎,是使體育運動為勞動生產和國防建設服務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體育訪問團成員回國時帶了一些關于蘇聯“勞衛制”的資料,并在《新體育》上作了詳細介紹。徐英超團長在《新體育》上發表文章,闡述了蘇聯體育的制度沿革、組織領導、發展概況,介紹了蘇聯普及與提高體育運動的“勞衛制”,他指出,“‘勞衛制’各級標準項目的規定是有根據的”?!扒嗄陚內绻_到‘勞衛制’二級標準,就在體格上具備了保衛祖國的優秀戰士的條件?!痹谖恼伦詈?,他還建議“積極研究中國的實際情況,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使中國的體育事業廣泛迅速地發展起來?!盵12]

此后不久,北京市體育分會利用寒假領導全市中等學校體育工作者學習蘇聯‘勞衛制’,根據北京市具體情況,選擇北京四中等學校重點試行,取得經驗后再逐步推廣。北京四中試行“體育鍛煉標準”的效果相當不錯,經過鍛煉,廣大學生不僅明確了鍛煉身體的目的,而且在個人體能和運動技術方面都有很大提高。1951年初,北京市體育分會和團市委參照蘇聯“勞衛制”基本精神和本市學校實際情況,借鑒北京四中等個別學校試行“體育鍛煉標準”的經驗,先后研究制定了“暑期體育鍛煉標準”和“冬季體育鍛煉標準”,并在全市部分中學迅速推行。前一鍛煉標準的項目包括“游泳、跳高、一百米跑和投擲手榴彈四項?!盵13]后一鍛煉標準的項目包括長跑、滑冰、跳繩、體操、單雙杠、墊上運動七項。經過幾個月的試行,全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的運動成績得到了提高,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1951年12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請北京體育分會在全國足球比賽大會上在向各地區參觀團介紹了推行“體育鍛煉標準”的情況。[14]同年冬季,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籌委會的大力推動下,天津、上海、廣州、濟南、重慶等大城市的一些中等以上學校先后試行體育鍛煉標準。一些地區還在初步總結推行經驗的基礎上,對原來的“體育鍛煉標準”作了進一步修改。

從1950年下半年到1954年初,北京、天津、廣州等城市試行了三年多的“體育鍛煉標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家體委在廣泛參考各省、市制訂的條例和項目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勞衛制”暫行條例,并于1954年5月4日發出《關于公布“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暫行條例、暫行項目標準、預備級暫行條例的通告》和《關于頒發“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第一級獎章、證書的通告》,要求“在全國中等以上學校中有準備、有計劃地推行‘勞衛制’暫行條例,并將其規定為實行“勞衛制”的一個預備階段,促使廣大青少年逐步由參加“體育鍛煉標準”過渡到“勞衛制”。[14]《“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暫行條例》的正式頒布,標志著新中國“勞衛制”初步確立。后來,我國又數次修訂“勞衛制”條例。1958年,國家體委正式頒布“勞衛制”條例,全國各地開始廣泛推行“勞衛制”,迅速掀起體育鍛煉熱潮。周總理曾指出,我國實行的“勞衛制”提法是從蘇聯直譯過來的,不符合中國的習慣。1964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體育大會根據周總理的指示,決定廢止“勞衛制”名稱,改為“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主要內容保持不變),1975年又改為“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以后又經過幾次修改。目前我國實行的2013年版“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就是根據實際需要按當年的“勞衛制”不斷修訂完善而來的。

四、結語

在現階段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滑的背景下,2013年新版“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項目標準總體上比過去有一定程度的下調,學校體育課仍然是“過于溫柔”,學生體育鍛煉普遍不足,廣大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和未來發展令人擔憂。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的素質將直接影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俄羅斯恢復“勞衛制”應該對我國有所觸動。雖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和方式也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勞衛制”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重在預防”等思想,并沒有過時,對于新時期我國體育等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現實意義。

[1]國家體委政策研究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文件匯編:第1輯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55.

[2]霞飛,高占樹.賀龍與新中國人民體育事業 [J].黨史博采,2008(9).

[3]方瑸.蘇聯“勞衛制”的由來和變革 [J].蘇聯問題參考資料,1982(1).

[4]方瑸.蘇聯現行的“勞衛制”[J].體育科研,1987(3).

[5]俄羅斯恢復蘇聯時期“勞衛制”[EB/OL].(2014-03-25)http://sports.people.com.cn/BIG5/n/2014/0325/c22176-24727872.html

[6]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書信選集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7]伍紹祖.熱情的關懷親切的教誨──為周恩來總理誕辰100周年而作 [J].體育文史,1998(1).

[8]毛澤東選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國赴蘇體育訪問團回國抵京 [J].新體育,1950(6).

[10]赴蘇體育訪問團啟程 [J].新體育,1950(3).

[11]送赴蘇體育訪問團 [J].新體育,1950(3).

[12]蘇聯體育的幾點介紹 [J].新體育,1950(7).

[13]李晉裕.學校體育史 [M].??冢汉D铣霭嫔?,2000.

[14]曹敘棠.體育史料 [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4.

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302011(2014)01-0043-05

2014-03-26

文章來源:本文系作者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廣東省實行“勞衛制”的歷史考察》之部分內容

李 鵬(1981—),男,湖北隨州人,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

猜你喜歡
蘇聯體育運動體育鍛煉
怎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體育運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蘇聯出版節的由來及其變遷
蘇聯克格勃第五局
揮之不去蘇聯人心態
關于蘇聯解體: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錯的
體育鍛煉不能放寒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