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

2014-04-17 07:05李曉麗
教育與職業 2014年26期
關鍵詞:信息溝通高校學生危機

李曉麗

學校的安全大事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會的穩定,做好安全事故工作人人有責。高校學生危機事件是以高校學生為主體,一般具有突然性、難控制性、易發性和易擴散性等特點,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做出反應。提升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意識對于教師、學校、家長等都非常重要,這不僅僅是當前高校的一份重要責任,也是未來高校發展的重要責任。目前高校的學生危機事件每年都有發生,這給高校的招生、管理等帶來了重重壓力。為避免學生危機事件的發生,各高校應該結合實際做好學生危機事件管理工作。本文探討了有效管理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程序與策略,以促進高校提升學生危機事件管理能力,盡可能地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為學生營造安全穩定、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環境。

一、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前管理

(一)組建危機事件管理小組

組建危機事件管理小組是有效開展危機管理工作的組織保障,可有效改變我國高校慣有的待危機事件發生時才成立臨時工作組的不良做法,有利于提升危機事件管理的效果。具體而言,一個健全的、專業的危機事件管理小組應至少包括以下3個職能小組:

一是信息處理小組,可由宣傳部、檔案室、學工處等部門的成員組成,并發動學生會積極參與,主要承擔以下職責:全面收集、歸納、整理危機事件的相關信息,以捕捉危機征兆,并作為危機處理的重要依據;做好宣傳工作,以滿足師生、公眾的知情權,并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建立應急預案,內容包括各種類型危機的識別、預防、預警、應急、救援處理、善后恢復等各個階段的應急方案和措施,以避免師生在危機突發時陷入驚慌失措、混亂無序的境地。

二是后勤保障組,可由校醫室、保衛處、后勤管理處、心理咨詢中心等部門成員組成,以負責對學生的醫療救助、校園治安、心理干預等。

三是綜合協調組,可抽調各院系或職能部門的成員兼任,主要負責各院系、教職工、學生、各職能部門間的聯絡與協調工作,以建立系統聯運機制,提高危機管理效率與效果。

(二)加強對學生的危機教育

在復雜的社會環境與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危機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防不勝防,若學生缺乏危機意識與危機處理能力,很容易在遇到危機時產生恐慌、困惑等心理,并極可能誘發新的危機事件或擴大危機事件的影響。因此,高校管理者應加強對學生的危機教育,以提高廣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提高其應對危機的心理能力與操作能力,將危機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具體而言,危機教育應包括如下內容:

一是危機理論教育。通過對危機事件的含義、類型、危害、原因、應對方法等基本危機理論的教育,讓學生掌握防范、識別、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以期讓學生能夠在危機發生時做出理性思考,以提高高校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和紀律意識,增強整個校園對危機的防御意識和能力。

二是危機實踐教育。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切身體驗危機情境,才能真正引起學生對危機事件的重視,并有效提高學生對危機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應急能力。具體而言,危機實踐教育可將身邊發生的實際危機事件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感同身受,并通過討論掌握遇到此類危機時的處理方法,還可采用生存體驗、危機事件模擬演習、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讓學生深切體會和感受危機事件的防范知識和處理技巧。此外,信息處理小組所建立的應急預案也可通過學生的模擬演習進行不斷修正,以確保其可行性與有效性,并得以不斷提高危機事件管理小組的應急反應能力。

二、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中管理

(一)建立高效的應急決策機制

由于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中管理階段正處于危機事件由隱性轉為顯性并迅速擴散的時期,所以危機事件的處理貴在速度與效果。為了及時控制事態,阻止危機事件進一步惡化,必須建立高效的應急決策機制,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抽調高校各部門的管理成員迅速成立臨時應急決策中心,下設危機事件管理小組,以從整體上把握學校面臨的各種可能發生的危機;讓信息處理小組成員迅速到達危機現場,以掌握危機發生的原因、范圍、發展情況,力圖對危機事件做到深刻理解與把握;根據掌握的信息對危機事件做出初步判斷,并啟動相應的預先建立的應急預案,按照預案有針對性地指揮危機事件管理小組,以有效控制并盡快解決危機事件。

(二)保持暢通的信息溝通機制

面對高校學生危機事件,有些高校管理者持有“家丑不可外揚”的錯誤觀點,害怕信息披露會影響學校聲譽,從而不能客觀、準確、及時地進行信息溝通。而信息時代下的信息傳播渠道多、擴散范圍廣、社會影響大,若采取隱瞞、虛報的信息溝通方式,反而易讓信息誤傳,尤其是學生罷課罷餐、集體游行、自殺自殘等危機事件,若缺乏有效溝通,引起誤解后就會讓矛盾升級,釀成更嚴重的群體性事件、暴力事件等。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須保持暢通的校內外信息溝通機制,尤其應做好與學生及新聞媒體的信息溝通,做到公開、透明。

一是學生的信息溝通。學生是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主體,加強與校內學生的溝通,讓其了解當前危機的發展狀況,讓廣大學生意識到危機的可控性,將有效消除學生的恐慌情緒,有利于危機事件的快速平息。具體而言,校內溝通的渠道應是靈活多樣的,如教師與學生干部交流,學生干部與同學交流,還可設置心理咨詢電子信箱、校長院長信箱、輔導員信箱等,讓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溝通。這樣一方面可讓學校及時掌握和處理學生的動向,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的情緒能夠得到及時抒發,從而有效遏制危機情況的進一步惡化。

二是新聞媒體的信息溝通。常言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鄙鐣姸紝ξC事件懷有極強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網絡環境下,微博更是成為傳播的最佳平臺,具有傳播快、輻射廣的特點,若缺乏與新聞媒體的信息溝通,很容易以訛傳訛,干擾危機管理的效率。因此,高校管理者應保持與新聞媒體的信息溝通,并在溝通時堅持英國危機公關專家杰斯特所提出的“3T”原則,即主動溝通(Tell your own tale)、全部溝通(Tell it all)、盡快溝通(Tell it fast),以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社會力量,引導社會輿論的良性發展,弱化公眾及媒體對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錯誤印象,從而排除外界的干擾,集中精力處理危機事件。

三、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后管理

經過有效的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中處理,危機就會進入緩解消失期,而學校也將開始恢復常態。但是,若缺乏對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后管理,就會延長危機事件的恢復期,從而加重危機事件對學生的心理傷害,并易導致危機再次發生。因此,高校管理者應注重對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后管理,盡量在最短時間內緩解甚至消除危機給學校帶來的不利影響,盡快恢復學校正常的秩序,并將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推向新的高度與水準。

(一)規模性的學生心理恢復

在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前管理中加強對學生的危機教育,在事中管理中加強與學生的信息溝通,這些都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在應對危機時的心理壓力。但是,當危機事件真正發生后,高校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往往都會將心理干預的重點轉向直接受害的學生或群體,卻忽略了其他學生的心理沖擊,而這些潛伏的心理問題若缺乏疏導,就會影響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在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后管理中,應重視對全體學生的規模性心理恢復??梢匝埿睦碜稍兘處熼_設公共的大型心理講座,向學生傳達心理關懷,讓大規模的學生得以舒緩危機事件帶來的心理壓力;可以由學生會組織合適的同學多注意、關心有心理陰影的學生,采用陪伴、聊天等方式緩解心理重壓;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對一的互相關心、互幫互助的心理關愛活動,減輕學生的心理震蕩;可以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共同參與心理恢復工作,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校關懷、友情關心、親情關愛下盡快擺脫心理陰影,恢復心理健康。

(二)評估危機管理的全過程

評估是危機善后工作的重點,是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管理工作得以良性循環的重要保證。通過對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管理全過程進行評估,可客觀反映危機事件的成因、危機管理的問題與成功經驗,無疑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高校預防危機、處理危機和恢復危機的能力,為更科學、更有效地開展危機管理工作創造條件。具體而言,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一是對危機事件管理小組進行評估,如職能設置是否合理、成員數量是否足夠、成員素質是否達標;二是對決策機制的評估,如決策者的判斷力、決策力是否正確;三是對溝通機制進行評估,如校內外溝通渠道是否暢通、及時、失真等;四是對現場危機處理的評估,如危機教育是否發揮效用、應急預案是否有效等。在完成評估后,高校管理者應充分應用評估結果,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整改,以化危機為機遇,不斷提高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水平。

高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置身于多元的社會中,面對開放的信息傳播環境,面對活躍的、思想獨立的大學生群體,隨時都可能發生學生危機事件,并嚴重威脅著學校的安全穩定與師生的人身安全。因此,關注高校學生危機事件,提升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水平,是高校管理者的工作重點。本文通過對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的管理細節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期將高校學生危機事件的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從而能夠有效預防危機、處理危機,切實加強并提高高校的危機干預能力和應急管理能力,為創建和諧校園、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大學生身心成長創造積極的條件。

猜你喜歡
信息溝通高校學生危機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高等教育的學習危機
淺談特高壓輸電工程鐵塔物資供應管理新模式
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謠言的現狀及問題反思
企業管理協同變革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危機”中的自信
空中管制中信息溝通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方法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