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換式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2014-04-17 07:38王萍
教育與職業 2014年24期
關鍵詞:體育運動教學方式理念

王萍

隨著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意識的興起,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不但要轉換理念,更新教學方式,還要積極促進教師、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角色轉化,充分應用轉換式理念進行體育教學,改善傳統體育的呆板、枯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使每個大學生都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所獲益,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一、高校體育教學理念的轉換

高校體育教學理念的轉換,是根據素質教育的新要求而進行的體育教學思想改革。只有改變大學生在傳統教學中的被動、壓抑狀態,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首先應改變傳統的教學價值觀,淡化體育教學的生物改造目的、運動技能傳授目的、體育能力培養目的等,建立起“健康第一、發展為主”的高校體育教學新理念,促進大學生個體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第一,改變高校教師“全權負責”的教學模式,增強大學生的參與意識,積極發揮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第二,完善教學模式,多方面、多層次激發大學生的參與興趣,以興趣引導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提高大學生的運動能力,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第三,豐富教學內容,挖掘大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探索精神,讓大學生在探索中增強體育運動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最后,尊重體育教學中大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體質較差、運動能力較弱的大學生要區別對待,確保每個大學生都能在體育教學中有所收獲。此外,應針對大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科學、合理化的分析,結合分層教學模式,為每個大學生制訂最適合的體育運動計劃。例如,部分大學生缺乏運動激情,將所有精力都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體育參與積極性非常低。然而,這部分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強,善于思考、鉆研是他們的優勢,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可結合這部分大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趣味性的體育教學。這樣一來,一方面增強了體育教學的活潑性、生動性,提高了大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促進其運動積極性、運動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體育教學方式的轉換

教學理念為教學方式的實施提供了思想指引,教學方式是教學理念的體現和支持。因此,轉化式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離不開教學方式的轉換,否則教學理念的轉換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在高校體育教學方式轉換上,首先,糾正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強制性、壓抑性,將大學生從被動的、服從的體育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

其次,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過度強調體育教學的生物改變功能及競技特點,卻忽略了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導致傳統體育教學枯燥、乏味,難以體現體育運動的活力。例如,提高運動能力就是跑多少圈、做多少俯臥撐等,很少顧及大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甚至有時還出現了不合理的體育運動強度,導致部分大學生運動受傷等。顯然,這種教學方式已不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應積極加以完善。第一,堅持民主、自由的教學理念,尊重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施全面、合理的體育教學設計,給大學生一些自由選擇的機會,增強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第二,重視大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運動體驗,激發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探索精神,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靈活性。同時,尊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他們結合自身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使每個大學生都成為運動的受益者,增強其自身的身心健康、社會適應性等,提高其持續發展能力。

最后,注重創新,不斷調整高校體育教學方式,保持體育運動的新鮮感。一方面,體育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健身運動總會激發不同人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調整教學方式將體育課堂設計得豐富多彩,這也是高校體育教學新理念的要求。另外,體育教學設計應結合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設計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項目,促使大學生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三、教師角色的轉換

傳統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地位十分重要,幾乎是整個體育教學的指導者、規劃者、實施者,擔當著講解、示范、參與等所有重責。正是教師這種大包大攬的做法,致使大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難以發揮。高校體育教師必須主動轉換角色,多處在大學生的位置上換位思考,多聽取大學生的意見,才能改變大學生被動接受體育教育的現狀。

首先,弱化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換“教導”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強調以引導、指導的方式進行體育技能的傳授,耐心地啟發、鼓勵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能力,增強綜合素質,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其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發揮創新引導作用,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創新思考,培養大學生的信心、勇氣、恒心和毅力,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安排跳馬運動,一方面考驗了大學生的勇氣,提升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通過這一運動的實踐和成功,可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四、大學生角色的轉換

高校教育階段,正是培養大學生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階段,也是提升其人生價值觀、道德修養的關鍵階段?!按髮W生是教學的主體”,這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通過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為大學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動力。轉換式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從根本上解放大學生,進行自主、自由、民主的教育。

首先,轉換大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在發揮學生積極性、參與性的過程中,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個性和特色。重視大學生個體的培養和發展,使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創造機會和主觀能動性,不斷開拓大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發揮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健康、娛樂、民主等精神,實現大學生和教師的和諧互動,在發揚高校體育教學新理念的同時,不斷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其次,將文化素質教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大學生開始接受體育教育、服從運動安排,主動關注體育活動和探索健康奧秘,更一步地發揚體育運動精神,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健康、健身、健美、娛樂等作用。

猜你喜歡
體育運動教學方式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體育運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呆呆和朵朵(13)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