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

2014-04-29 15:31李玉龍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14年23期
關鍵詞:學風院校高職

[摘要]高職院校的學風具有同化育人功能,把握學風的客觀性、差異性與包容性、發展性與局限性等特性,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邏輯起點。緣于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等一些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學風建設任重道遠。加強學風建設,高職院校要在鞏固學生專業思想、提高規章制度的執行力、深入開展牽手教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等方面創新工作機制。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風建設

[作者簡介]李玉龍(1968- ),男,吉林梅河口人,朝陽師范高等??茖W??蒲刑幪庨L,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遼寧 朝陽 ?122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遼寧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專項課題“大學牽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ZS2013014,課題主持人:李玉龍)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5-0054-02

學風,主要指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精神風貌,它是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科學精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學風既是大學精神和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衡量和評價一所大學的辦學品位、育人環境和社會聲譽的重要標志。①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要體現高職辦學特色,集中反映高職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特定辦學目標。

一、學風的功能與特性

良好的學風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行為規范和目標追求。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加強學風建設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要內容。認識學風的同化育人功能,把握學風的特性,是學風建設的邏輯起點。

1.學風的同化育人功能。良好的學風具有同化育人功能,即學風對群體成員的學習觀念、學習行為及意志品質等具有同化作用。發揮學風的同化育人功能,是高職院校彰顯辦學特色,推進綠色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

良好的學風的同化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規范作用。良好的學風具有規范學生尤其是新生思想行為和觀念的作用,能夠強化學生過去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中與當下環境、學習、生活氛圍相一致或趨同的因素,弱化或放棄那些異質的因素,使個體或小團體最終融入高職院校的主體文化當中。二是評價作用。良好的學風通過自身所占居的主體文化的特殊地位,在規范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同時,還勢必借助輿論和道德手段,形成特殊的導向性評價機制,對個體或群體的同化結果予以認同和激勵,以此保持良好學風的發展方向并助推其發展進程。

2.學風的主要特性。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學風的同化育人功能,就要深刻理解學風的客觀性、差異性與包容性、發展性與局限性等特性,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切實提升學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一,學風的客觀性。學風的優劣、表現的強弱都是客觀的,其內容與存在方式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學風的表征必然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科建設相關聯,也就是說,它雖然以一種群體認同的觀念方式存在,但終究要通過專業學習活動和日常生活行為等渠道展示出來。因而,學風建設要以專業建設、學生專業思想的培養與鞏固為基礎。

第二,學風的差異性與包容性。學風內容和形式是有所差別的,高職院校與一般大學相比,師資、培養目標、辦學條件、學校地域以及學生的構成及其文化底蘊和思想道德覺悟等差異導致各自的學風不同;高職院校之間,不同辦學理念、辦學方向的差異導致各自的學風內容與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即使在同一所學校,不同專業的學風內容也各具特色,有時同質內容的學風,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高職院校中文史類專業的“好學”表現為多閱讀,技術類專業表現為多動手,表演類、體育類專業表現為“動”,美術類、程序設計等專業表現為“靜”??梢?,學風的差異性與包容性是共生共存的,它允許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間的多元交叉存在和發展。

第三,學風的發展性與局限性。學風作為一種文化積淀,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通過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獲得身心發展,具有繼承和發展雙重屬性。當然,不應過高地估計學風的發展性功能,它只是學生身心發展的環境和誘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發揮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只有當學風建設與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目標取向、制度建設的內容、方向相吻合,輔之以規章制度與管理工作的強大執行力等因素,才可能將這一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外因,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進而形成與專業特點相適宜的學習方法體系,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二、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難點分析

要加強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就必須直面這些問題:

1.一些高職院校缺乏文化積淀,短期內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部分高職院校發展歷史短暫,或脫胎于中職、中師,或由師專轉化而來,不僅缺乏大學精神的熏陶和積淀,甚至有的院校對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把握不夠準確,辦學定位、發展方向等教育理念不很明晰,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校園主流文化尚待進一步形成與發展,此類院校學風建設任重道遠。

2.一些高職院校辦學規模小、設置專業雜,影響學風建設。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前幾年,部分省份對于高職院校設置缺乏統一規劃和整體布局,相繼上馬了一些規模過小的院校,師資力量薄弱、專業設置低層次重復。為生計,這些院校學科類別過多、專業設置數量繁雜,難以形成拳頭專業,國家級、省級重點(示范)專業建設更是無從談起。過多過雜的專業設置擁擠在狹窄的校園空間里,不僅不能突出微弱的辦學優勢和專業特色,甚至部分專業之間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上互相摩擦、出現內耗,使師生感到迷茫,難以把握和體現學風建設的豐富內涵。

3.一些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和學生日常管理制度執行力的欠缺,是影響學風建設的重大問題。這些院校有的由于經濟原因,怕影響學費收入,一味遷就,不肯開除品行不良、成績極差的學生;有的由于現行教育法律配套法規不夠健全,對于該嚴管、該處罰的學生不敢處理,怕觸動法律盲區,惹火燒身;有的為了提高就業率,對企業提前用工要求過分遷就,允許企業提前到高職院校招聘廉價勞動力;②有的對個別教師在學生面前存在思想、行為不良現象置若罔聞。凡此種種,均為學風建設的極大障礙。

4.社會對高職教育的理解和認可程度不高,增大了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難度。學生及家長對高職教育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目標接受度有限,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存在厭學情緒,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烈、專業思想不鞏固,甚至出現其他心理、認知障礙等。由厭學情緒所誘發的外在行為,集中反映在師生關系上,高職院校師生沖突事件屢見報端。

5.學生來源、成分繁雜,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難的客觀現實。高職院校學生有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個別院校還設置五年制高職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個別院校在教育、管理制度的執行上,缺乏靈活性和針對性,不能分類別、分層次予以相應的專業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這不僅加大了學風建設的難度,也進一步突出了這部分院校學風建設的緊迫性。

6.部分高職專業畢業生就業難,使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工作雪上加霜。一些過熱的專業、偏文史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通,就業創業指導工作難開展,畢業生“專升本”機制體制有待進一步改善等,一系列問題導致高職畢業生出口過于狹窄,加之社會上“拼爹”等現象的負面影響,動搖了學生的專業思想,個別學生甚至認為“學好學壞一個樣、學與不學一個樣”,抱著“60分萬歲”的心態混日子,這種消極情緒難免要彌散到其他同學和其他專業里去。

三、高職院校加強學風建設的根本措施

高職院校加強學風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引導學生形成與專業特點相適宜的學習方法體系。切實把專業思想教育與專業學法指導統一起來,進一步加大規章制度與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堅持學習過程管理與成績考核驗收工作相統一,輔之以牽手教育活動、豐富多彩的學生課外校外文化活動等,推進學風建設。

1.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理想。職業理想的確立與專業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創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以加強專業思想教育為起點,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的,養成以勤學苦練為樂趣的良好學習習慣。專業思想是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學科的認知和態度,是專業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高職學生一般缺乏清晰的專業意識和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熱情不高。為此,高職院校更要大力開展專業思想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就業觀和成才觀。

確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系到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等各個方面。高職院校的首要工作是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所學的專業,積極強化專業學習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提升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有把專業思想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機整合起來,貫穿于高職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才能促使學生確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才可能形成學風建設的良性循環機制,即以專業思想教育催生學生的職業理想,以職業理想教育進一步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以正確的專業學習目的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學習動機驅動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以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促進良好的學習品質的養成,以個人良好的學習品質助推小組、班級、院系的學風建設。

2.堅持從嚴管理,向嚴格考核要質量。管理工作講求“嚴而有格”,“格”的落腳點要放在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內部教育教學和學生日常生活管理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上面。從嚴管理是推進管理民主化、培育大學精神的基本措施?!澳鐞鄢鰯∽印?,一味遷就培養不出合格人才。將高職院校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底、到位,以嚴格管理為基礎,以就業創業為目標驅動力,才能切實加強學風建設。

從嚴管理的核心是深化改革高職院校成績考核體制機制,堅持向嚴格考核要質量。首先,高職院校要樹立“以考促學”的管理理念,即依靠嚴肅考試風氣帶動學習風氣??紙黾o律嚴肅、命題信度效度科學合理、考務環節嚴謹、成績管理嚴格,才能發揮成績驗收對學習過程的促進作用。經驗證明,高職院校把好考核關,學生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其他方面諸如生活、紀律、衛生等環節的工作,也就一順百順了??荚嚟h節把關不嚴,學生如果僅憑考前突擊或是借助作弊、送禮等不良手段就能輕松蒙混過關,必然導致學校教育的權威與效果大打折扣,學風建設工作也就無從談起。

其次,高職院校要主動適應高職教育規律,創新成績合成體系。根據學科、專業特點確定平時表現、理論考試、技能考核在各門課程總成績合成中的權重,才能處理好基礎理論知識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之間的關系,深刻理解“理論知識夠用為度”的豐富內涵?;A理論知識教育是高職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必須設有底線,不能因為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而降低考核要求。職業技能是學生順利完成未來職業、崗位所必須具備、影響工作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是高職院校課業考核工作的基本構件。職業技能培養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要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積極加強對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管理和掌控,避免實踐教學和職業技能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3.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積極開展牽手教育活動。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教師團隊在學風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要以良好的教學風氣、嚴謹的治學風氣影響、催化學習風氣。在牽手教育背景下,教師兼具互動性重要他人與偶像性重要他人的雙重角色,對學風建設的影響作用難以替代。依據牽手雙方的特點,高職院校的牽手教育不同于中小學,它因師生平等而主體多元、形式靈活,牽手雙方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性,更多地體現于思想引領、情感交融、品行互進等一些抽象層面。牽手的最終結果是放手,即促成學生能夠不再依賴教師和同學,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判斷、自主選擇、零距離就業。高職院校牽手教育的運行模式可以概括為,牽手主客體間的互相了解,是牽手教育的邏輯起點;牽手主客體間的平等互助,是牽手教育的外顯表征;牽手主客體間的責任意識,是牽手教育的情感基礎,是由顯性牽手過渡到隱性牽手的關鍵環節;牽手主客體間的共同發展,是牽手教育的最終目標。③

師生教學(學習)牽手,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高職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端正教學態度,大膽嘗試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以無私的敬業精神去感染學生;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注重教學環節管理,在課堂秩序、課外作業、實踐教學、成績考核等方面嚴格把關;加強專業學習方法指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自己觀察、設問、思考、分析、論證的習慣,學會學習,培養學習樂趣。④

此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外文化活動,培育大學精神,也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措施。課外校外文化活動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平臺,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占較大比重,高職院校要合理地開展具有高職特點的校內外文化活動,積極營造大學文化氛圍。要高度重視、積極創新學生課外校外文化活動環境與載體建設,建立健全學校網絡安全管理長效工作機制,積極引導、大力支持和促進學生社團活動的健康發展,獨立自主地開展文化娛樂、理論學習、職業技能競賽、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體育競技等活動,通過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校風學風建設。⑤

[注釋]

①董奇.一流大學須有一流學風[N].光明日報,2014-01-01.

②顧艷霞,蔣麗芬,王林.當前形勢下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的難點及對策[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1.

③李玉龍.大學牽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初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72.

④顧駿.端正大學學風不妨“關口前移”[N].中國教育報,2014-01-08.

⑤吳薇,侯慧賢.“5433”校園文化活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為例[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36.

猜你喜歡
學風院校高職
輔導員視角下的“抓學風”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陳嘉庚精神與“誠毅”學風的形成
關于改進高校學風的思考
大學學風建設探究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