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練好九字經 搞好大培訓

2014-05-22 04:56
農民科技培訓 2014年5期
關鍵詞:宜都宜都市農廣校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中游南岸,隸屬宜昌“半小時經濟圈”。全市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127個村、8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9萬人。宜都市農廣校作為專業的農民培訓機構,聚焦宜都農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民“招得來,學得懂,用得上”,練好九字經 ,解答“誰來種地”、“地如何種”的問題!

一、變“要農民學”為“農民要學”,要把農民“招得來”

(一)加大投入,健全培訓體系,讓農民能來

多年來困擾農廣校的是招生難,解決招生難,首先就是要強自身??h級農廣校普遍存在經費不到位、場地沒保障、管理欠規范等問題。有的縣級校是一人一校。2013年7月,農業部出臺《關于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意見》,宜都市農廣校牢牢把握這個尚方寶劍,加強農廣校體系建設。

宜都農廣校是A級校,也是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單位,2004年開始辦脫產中專班,獨立的辦學場所、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齊全,有柑橘示范園、土老憨生態農業等培訓基地,按照體系建設文件要求,宜都市農廣校依托村組建設“田間學?!?,形成“村組有田間學校、鄉鎮有實踐基地”,讓農廣校走近農民、貼近農民、服務農民,讓農民能來。

(二)爭取政策,讓農民愿意來

當前,農村新生勞動力離農意愿強烈。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人走村空”、農業后繼乏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是一項簡單的教育培訓任務,需要從政策層面引導和扶持。目前,宜都市農廣校正在研究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向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提出具體政策建議。充分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積極性,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就得穩定、完善。

二、變“配角”為“主角”,要讓農民“學得懂”

培訓以農民為中心,讓農民當主角、教師做配角,讓農民“學得懂”。

(一)就地就近辦班,要方便農民

圍繞農民生活和生產需要,農民需要在哪辦班,就在哪辦;農民喜歡在哪學,班就辦到哪;主導產業在哪,課堂就在哪。近幾年,宜都市農廣校本著農民需求,開設柑橘班、茶葉班和園藝班,吸引了一大批農村能人、專業大戶加入。

結合農民特點,農學結合,讓農民學習、生產兩不誤。農廣校在農活關鍵環節分階段,結合農時組織培訓,理論與實踐交叉進行,組織學員走進示范園,到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體驗先進生產經營理念。

(二)精心設計培訓,實惠農民

因地制宜,圍繞農民需求開班。每個班挑選50個學習積極性高、年齡低、文化基礎好的學員,9人1組;配備素質良好的班主任和輔導員;實行雙班主任制度,由農廣校教師任主班主任、村書記或主任為副班主任,配備5~6名教師為輔導員,1個小組1名輔導員,輔導員與農民建立互動式師徒關系,引導和指導農民的學習和生產經營。

班主任和輔導員精心編寫輔導計劃和培訓內容,讓學員學有所成。江蘇句容農職院校培訓的學員學習半年或一年,學成后就是非常熟練的技術人才。宜都市農廣校以江蘇句容農職院校為榜樣,辦的第一期“手把手”培訓班,由8名技術專家帶領55名學員經過1年的系統學習,個個都是技術骨干,成為了宜都技術推廣的二傳手。

(三)多種方式教學,智慧農民

田間就是課堂:在辦“手把手”培訓班時,宜都市農廣校實行“學員點菜”,“教師現炒”。如春季柑橘修剪課,課堂就在橘園,柑橘樹就是教材,教師拿著枝條為學員授課,為什么剪,怎樣剪,手把手地教,學員們一聽就懂,懂了就動手實踐;柑橘大實蠅防治技術課,不在教室看圖譜講病理,到田間看實物現場防治,學員學得“津津有味”。

參與激發興趣:宜都柑橘精品果園在當地頂呱呱,班里有19名學員自愿參與精品果園建設。宜都市農廣校安排兩名柑橘專家帶學員,一個月后,大枝修剪、控濕增糖,病蟲綜防、生態微灌等柑橘技術個個精通,學員在參與中越學興趣越濃。

樣板輻射周邊:宜都市農廣校要求每個培訓班的學員都來講一課,個個回家辦樣板。先在田間課堂講,然后回家辦樣板。彌水橋村的學員黃葵葵,邊學邊在自家和明泉精制茶場各辦了5畝樣板田,運用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教茶農采茶制茶,目睹省力又掙錢的新技術,村民們紛紛效仿?,F在,明泉精制茶場加工量突破50萬斤,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

多種方式教學:充分運用講座、觀摩、示范、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經驗分享和多媒體等方式,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智慧農民。

三、變“單純培訓”為“需求調研+培訓”,要確保農民“用得上”

硬性要求農民參加培訓效果不理想。農民需要什么,農廣校就培訓什么,變“傳統培訓”為“需求調研+培訓”。培訓前做好需求調研,先了解和記錄農民的知識需要,然后進行數據收集的過程,再對整理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找出農民真正需要的培訓課程。

圍繞農民需求的培訓,農民才愿意學,學會了才受益匪淺。王畈鄉小河村易禮平是茶葉班學員,運用所學技能使自家茶園單產達到85公斤,比入學前產量增長15.3%;桃樹班學員曾勇回鄉后育桃苗、栽桃樹,指導鄉親們開山種桃,讓架鍋山成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他的事跡還上了電視《宜都人家》欄目;柑橘班的曾凡貴,參加完培訓班后成立“今果果”椪柑專業合作社,開展柑橘修剪、測土配肥和銷售,每年為會員銷售椪柑100萬斤?,F在,全市柑橘總面積達到了23萬畝;茶園總面積已達到67979畝。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有力促進了宜都新農村建設。

湖北省宜都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楊培明 王血紅endprint

猜你喜歡
宜都宜都市農廣校
科技示范推廣?助力鄉村振興
MIKE FLOOD軟件的建模要點討論——以宜都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為例
響水洞村的夢——湖北宜都“路民捆綁”織密交通致富幸福網
農民培訓在縣級農廣校的組織工作
宜都市2015年度柑橘銷售走勢及特點
宜都市2015年部分橘農柑橘減產不減收帶來的啟示
《條例》頒布一周年 宜都行資模式邁進2.0
宜都資產處置羊年首拍
把握特點增興趣 創新形式提效果——宜都市開展青年干部理論宣教的做法
新型工業化下宜都化工產業的轉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