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網絡對大學生網絡行為影響的研究分析
——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

2014-05-25 00:28邱鐵輝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社交政治思想

邱鐵輝

(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

社交網絡對大學生網絡行為影響的研究分析
——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

邱鐵輝

(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社交網絡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日益引人注目,對大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主要采取調查問卷法和隨機訪談法,以福建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情況分析為例,分析了社交網絡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在針對大學生社交網絡使用需求的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利用社交網絡,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舉措。

社交網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問題及背景

社交網絡即社交網絡服務,源自英文S N S(即SocialNetworkService或SocialNet-workingSoftware),主要是基于公共的網絡平臺,幫助人們建立、反映、以及維系社會人際關系的社會性服務網絡或社會化服務網絡。根據2013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較2012年底增加2656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4.1%,較2012年底提升了2.0個百分點。學生群體構成了中國網絡用戶的重要群體,占到了26.8%,其中大學生占到七成左右。而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微博網民規模為3.31億,較2012年底增長了2216萬,增長7.2%。網民中微博使用率達到了56.0%,較上年底增加了1.3個百分點。

在信息和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第二空間,社交網絡以它獨特的吸引力,改變了大學生的傳統生活習慣和社交方式,同時一些不良的網絡言論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此,如何在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充分利用社交網絡這一載體深化研究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顯得格外重要。

本文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調查訪談法等方法,以福建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使用行為為例,在分析數據和隨機訪談的基礎上,多維度解析了社交網絡對當代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影響,探討了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的幾點對策。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基礎和理論框架

此次課題研究以福建工程學院在校大學生的社交網絡使用情況和社交網絡行為分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以當代大學生普遍使用的人人網、微博、開心網、QQ空間等為代表的社會網絡為切入點進行實證研究,分別從社交網絡使用的自我控制能力、對社交網絡認知、社交網絡安全素養和社交網絡的道德涵養等四個大的方面進行調查了解,針對社交網絡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幾項可行性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方法。本次課題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與隨機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問卷和訪談內容進行定量分析,向福建工程學院所在的大學城校區、鱔溪校區和浦東校區在校大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面向大一到大四的學生發放了10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00份,回收率為100%。根據研究需要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課題組將問卷分為社交網絡使用的自我控制能力、對社交網絡認知、社交網絡安全素養和社交網絡的道德涵養等四個大方面,共20題。

2.定量資料分析方法。(1)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對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方式和時間頻率進行簡要的分析。(2)趨勢分析法,主要是對學生使用相關社交網絡的功能和影響進行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可以了解到社交網絡在滿足大學生某些特定的需求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3)比較研究法,注重年級、專業、上網時間等要求對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絡的情況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1.樣本基本信息。此次隨機調查了解1000名在校大學生比較具有代表性,其中男生700人,女生300人,涉及了四個年級(表1)和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三種不同類型專業的學生(表2)。表1:所調查的年級分布情況

表2:所調查的專業分布情況

2.調查對象的內部差異。從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高低年級學習分布時間和專業設置的不同,年級和專業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

表3:學生每天上網長度與年級、專業類別的關系

3.使用社交網絡功能、目的和影響分析。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大學生在社交網絡中的好友大多數是現實生活的好友或者同學,作為與好友交流聯系的一種有效方式,他們通過在社交網絡上發布信息、發表心情等各方面的內容在虛擬的社交網絡中與好友進行交流互動。在調查中,有87.1%的大學生會去瀏覽好友的動態信息,73.4%的大學生選擇了分享心情信息,畢業班的同學會用關注學校和學院發布的相關就業信息。

四、社交網絡環境對當今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影響

從表4我們可以看出,在信息和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已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第二空間,社交網絡以它獨特的吸引力,改變了大學生的傳統生活習慣和社交方式,同時一些不良的網絡言論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1.社交網絡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積極影響

(1)社交網絡方便了人際溝通與聯系,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需求。社會交往是大學生的基本需求之一,社交網絡為“90后”大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交際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社交網絡表述正當合理的學習生活需求,而且還能讓學生排除空間限制,更好的結交良友,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提供了一種現實可能。

(2)社交網絡為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完善大學生獨立人格提供了必要的擴展空間?!?0后”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思維擴散力強卻疏于自律、追求個性卻沒有明確的價值評判標準等時代特征,他們在生活態度與個人追求上呈現出明顯的去中心化、多元化的特點。他們有著強烈的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期望和訴求。社交網絡與其多獨特的特點為大學生在社交網絡這一廣闊的空間中充分表達自我訴求提供了一個恰當的場所,能夠很好的滿足當代大學生展示自我合理表述自我情感等不同的心理需求。

(3)社交網絡以其獨特的便捷性,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個性化服務,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獨立思維和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據一份調查顯示,“博客、個人空間、社交網站中的個人主頁等網絡應用,更是為網民提供了很好的自我認知平臺,使用博客和個人空間越多的網民,越能夠獲得較高水平的自我認知;使用社交網站越多的網民,自我認知的程度也越高。

2.社交網絡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負面影響

部分自控力不足的大學生由于過于依賴于虛擬空間的交流,封閉自我,很容易產生沉迷網絡的現象,從而導致出現學業困難、信任危機、情感危機、性格扭曲及感情淡化等心理問題,如何更好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已成為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2)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社交網絡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信息混雜,外加上網絡缺乏相應的法規管理,容易導致一些負面的網絡信息危及和影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這些都在不同程度對大學生三觀教育的行程帶來不良影響。

五、社交網絡視閾下的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

社交網絡作為新媒體時代應運而生的重要載體,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最大限度地運用社交網絡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社交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1.主動融入社交網絡,成為大學生社交網絡的參與者。通過社交網絡這個互動平臺,可以密切關注學生在社交網絡上的動態,增進線下互動,實時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聆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訴求,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開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新陣地,掌握網絡輿論導向,科學客觀地對網絡輿情進行分析研究,把有可能得問題化解于萌芽狀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同時也為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決策提供超前的信息服務。

2.通過社交網絡,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打造一流的社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工作隊伍,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社交網絡已成為當今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高校也應根據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具備社交網絡素養的學生工作隊伍,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讓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同時,靈活的運用網絡語言與學生開展網上交流互動,密切關注學生動態,即時發布有效信息,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效解決社交網絡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3.利用社交網絡,制規定章,積極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強化大學生的社交網絡文明教育。由于網絡的虛擬性,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不良的網絡言行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新形勢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社交網絡營造積極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氛圍,并協助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合理的運動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社交網絡的管理,讓社交網絡成為既能滿足大學生生活需求,又能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和網絡言語涵養,切實提高大學生對社交網絡媒介的認知能力。

[1]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13:2,28.

[2]王燕芳,等.“90后”大學生“微博熱”背后的心理需求探析[J].2013(5):85-87.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on the network behavi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Tak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Qiu Tie-hu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350108, 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network in the group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creasingly attract the attention, an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daily study life.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questionnaires and random interviews, take social networks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udents situation analysi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condition,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network service on demand, put forwar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social networks in the new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new 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network;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0

A

1000-9795(2014)05-0162-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8

邱鐵輝(1977-),男,福建莆田人,思政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本文為2013年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B類研究項目、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專業委員會資助項目“社交網絡視域下高校大學生關系網絡行為研究”(項目編號:JB13799s)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社交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聰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思想與“劍”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社交距離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