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ZPD、 i+1及IRT理論對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啟示

2014-05-25 00:28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者理論

陳 麗

(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43)

解析ZPD、 i+1及IRT理論對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啟示

陳 麗

(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43)

本文以英語閱讀作為切入點,探討了ZDP、i+1及IRT理論對于提高英語閱讀學習系統自適應性的啟示。希望以此探索出一種新的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方式,使英語閱讀訓練能夠更加高速并富有成效。

ZPD; i+1;IRT;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網絡英語學習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然而,這些學習平臺紛繁多樣的學習材料卻常常令學習者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以閱讀學習為例,現有的英語學習平臺基本仍簡單遵循著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理論,采用“大量的閱讀材料呈現一學生練習一測試反饋”的傳統方式[1]。這種做法,不但忽略了因材施教及外語學習的客觀規律,同時也反映出系統中學習授導機制不夠科學、細致、嚴謹的弊端。

為此,探討ZPD、 i+1及IRT理論對網絡英語閱讀學習系統構建的啟示,使我國網絡英語閱讀學習系統能夠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以滿足學習者個性化英語閱讀學習的需求,并快速提高其閱讀成效便成為當務之急。

二、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意義

1.自適應學習系統。自適應學習系統是指針對個體學習過程中的差異而提供適合個體特征的學習支持的學習系統[2]。它能夠根據個體的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提供一個適應其個性特征的學習視圖,這種個性化的學習視圖不僅包括個性化的學習資源,還包括個性化的學習進程和策略,以便對其學習過程進行必要的干預和指導。在該系統的支持之下,學習者能夠以一種更快的速度,更加有效的進行學習[3]。

2.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必要性。英語閱讀,在掌握國際最新科技動向、獲取先進技術、經驗,以及推動國際間交流合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具有較強英語閱讀能力,能夠掌握科技發展第一手資料的應用型人才,無疑是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英語教育培養人才的初衷。

然而,近年來,英語教學質量卻飽受詬病。在因材施教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卻仍然因為班級人數眾多、上課學時有限而難以發生實質性改變。于是,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英語閱讀個性化自主學習便成為彌補課堂教學不足的理想途徑。而個性化自主學習則要求網絡平臺能夠與學生互動、交流,具備高度的自適應水平。因此,構建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使其具備智能化的高度自適應性,便成為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

三、ZPD、 i+1及IRT理論 & 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

1.概念解析

(1)ZPD理論。ZPD是最近發展區理論(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的簡稱,是由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Vygotsky)于20 世紀30 年代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4]。根據ZPD,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教育干預,使其通過超越最近發展區而實現英語學習的進步,最終獲得英語成績的不斷提高。

(2)i+1理論。i+1理論是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的精髓。他試圖用這一假說解釋學習者怎樣習得語言,尤其是外語。具體來說, 如果學習者現有的水平為i,則輸入的內容應有一個小超越,即i+1,其中“+1”部分就是當前語言知識狀態與下一語言狀態的間隔距離,即超越的部分[5]??死曛赋觯褐挥性趯W習者接觸的大部分學習內容可以理解,同時稍稍超越于i,達到i+1 水平的情況下,學習者才可能逐漸提高使用目的語的技能。

(3)IRT理論。IRT是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的簡稱,是心理與教育測試理論的重要概念,能夠以受試者回答測試問題的情況,推測出受試者的能力[6]。IRT重點討論被試的能力水平與測驗項目之間的實質性關系,能夠精確估計受試者的能力值。對于原始得分相同的受試者,IRT也往往能夠根據其不同的表現給出不同的能力值。

2.ZPD、 i+1及IRT理論對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啟示

實現英語閱讀學習系統的高度自適應性,就是要為不同學生提供最適合其自身特征的學習內容和策略指導,并采用一定的手段使這種目標在系統中得以現實。因此,ZPD、 i+1及IRT對于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指導價值。

首先, ZPD為英語閱讀自適應系統奠定了構建的理論基礎。它闡明了教師的干預指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揭示了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必要性。不僅如此,ZDP理論也表明學習進步的過程具有極強的可復制性。這種學習過程動態變化、不斷提升的本質要求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具備與之匹配的相關功能,以滿足學習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發展需求。

在ZPD指明系統構建總體方向的同時,i+1則為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提供了具體的操作依據。i+1中的1明確指出了施教內容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關系。這種內容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只能是略高于現有水平的+1,即因材施教。而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首先了解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i。因此,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準確評估便十分必要。換句話說,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必須具備閱讀測試評估題庫,以確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i。在此基礎上,系統才可能向學生提供i+1的學習材料,滿足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至于IRT,則為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實現更加精細化的學習導航提供了可能。在原始得分相同的情況下,IRT能夠通過受試者不同的反應形態,給與他們不同的能力估計值,從而使對癥下藥式的強化干預訓練成為現實。如此一來,便可使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在題目與學生的學習能力間自由轉換,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評估(題目轉換為學習能力),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個性化學習導航(學習能力轉換為題目)。這一過程周而復始也就實現了自適應學習系統評估和干預指導的動態呈現。當然,作為實現精細化學習導航的前提條件,系統則必須對閱讀文章中所測知識點應進行細致的屬性分類、定義,并確定其與不同閱讀能力的對應關系,以確保IRT對學生能力評估的準確性。至于IRT對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最直接影響,則要屬強化干預試題庫的顛覆性改變。在IRT的幫助下,英語閱讀練習不再以整篇文章,而是以測試點的屬性分類作為組題的最小單位,以便針對閱讀測試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進行對癥下藥式的強化訓練。而這種針對性極強的訓練方法也恰好與斯金納強化理論(Skinner,1956)提出的“刺激——反應——強化”的學習模式不謀而合[7],因此,訓練的成效自然無需多言。而對于系統來說,提供量身定制式的強化干預訓練則意味著這樣的英語閱讀學習系統必須具備一個不僅能夠將學習材料按難度分級呈現,同時還必須能夠將它們按屬性分類呈現的強化訓練試題庫。如此,才能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準確評估并實施相應的干預指導。而這,則正是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與眾不同之處,同時也是其自適應程度得以提高的關鍵所在。

圖一: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模型

四、結語

理論來源于實踐,但又超越實踐。源于實踐的理論,并不僅僅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對實踐活動進行規范性矯正和理想性引導[8]。換句話說,理論對實踐的超越,關鍵在于它能夠把握實踐的“規律”,從而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縮短”并且“減輕”實踐過程中的“陣痛”。顯然,在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構建的過程中,理論幫我們找到了系統構建的最佳模式,并因此滿足了系統高度自適應性的要求。

如今,英語自適應學習系統的實證研究在我國剛剛起步。如何構建學習系統以使其具備滿足個性化英語學習的高度自適應性,則是系統研發者必須思考的一個關鍵問題。而在回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二語習得及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則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如今,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新方向[9]。認真研讀這些理論,構建符合語言學習客觀規律的英語自適應學習系統則顯得尤為必要。顯然,只有在英語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構建符合語言學習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系統的自適應性才能得到彰顯,學生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才能最終得以實現。而這也正是筆者研究ZPD、 i+1及IRT理論對構建英語閱讀自適應學習系統啟示的初衷。

[1]董敏.基于項目反應理論的計算機自適應題庫系統IRT-CABS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4,8.

[2]徐鵬,王以寧.國內自適應學習系統的研究現狀與反思[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1 年第 1 期,總第 133 期.

[3]劉鍇.基于web的自適應學習系統的設計與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6月,第21卷 第3期.

[4]曾衍文.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培養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1月 第31 卷 第1 期.

[5]馬江濤.“輸入假說”與“最近發展區”的共性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03).

[6]景志勇.基于IRT的自適應試題推送系統設計[J].技術與市場,2011(09).

[7]Skinner B.F.:The behavior of organism[M].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Crofts, 1938.

[8]伽達默.贊美理論[M].上海三聯書店,1988:46.

[9]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On the inspiration given by theories IRT, ZPD, and i+1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reading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Chen Li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710043, China)

This paper takes English read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searches the inspiration given by theories IRT,ZPD, and i+1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reading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and aims to find a new way to endow the system with excellent adaptability and help learners read English more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ZPD、 i+1、IRT、English reading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G791

A

1000-9795(2014)05-0260-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0

陳 麗(1971-),女,陜西西安人,講師,從事教學法、英語教育技術方向的研究。

本文系2013西安交通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科研項目“基于IRT的英語閱讀自適應在線學習干預模式構建及題庫開發”(SK20130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個性化學習者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