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農村雷電災害情況探討

2014-05-30 21:18鄧戰滿王智剛楊建友劉新輝曾震趙景昭湯宇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雷電災害探討農村

鄧戰滿 王智剛 楊建友 劉新輝 曾震 趙景昭 湯宇

摘 要:農村是雷電防御的薄弱區,也是雷電災害的多發區。通過調查統計看,反映出湖南省農村雷災情況,通過分析農村雷擊嚴重的原因,提出農村防雷的建議,以為農村防雷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雷電災害;探討

引 言

雷電災害是重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是指遭受直擊雷、雷電感應和雷電波侵入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我省地處丘陵山區地帶,冷暖空氣交匯頻繁,加上特殊的地形地貌,使我省成為全國多雷暴的省份之一,雷電災害事故列全國第八位。近年來,我省城市雷電安全防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但農村雷電災害頻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90%以上的雷擊死亡事件都發生在農村[2]。雷擊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要高度重視和關注農村防雷,減少人員傷亡。本文通過多年數據收集,通過理論分析湖南省雷電災害現實情況。

1 湖南省農村雷災特點及現狀

湖南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雷暴,但主要以4至9月份居多,全省各地全年雷暴日一般在50d至70d,雷電災害遍布全省各市(州)縣。具體而言,鄉村和野外仍然是人員雷擊傷亡事故的主要發生地,由于農村的防雷工作非常薄弱,是雷擊事件的頻發區,使農民成為最易受雷電傷害的高危群體[3]。

從歷年來我省市(州)、縣各級防雷中心了解的農村雷電災害損失情況分析,我省農村發生雷災事故的面廣、點多,損失涉及人、畜、農作物、建筑物、電子電器設備等。

(1)農村雷災導致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僅2007年-2013年全省農村就發生雷電災害384起,傷亡158人,造成經濟損失達4700萬元(見表1)。

從分析收集到的雷災事故資料[4],我省農村出現雷電災害最多的是岳陽(55起),其次是邵陽(51起)、益陽(50起)、常德(38起)和懷化(35起),而湘潭(3起)及永州(7起)的農村雷電災害起數相對較少。雷災分布情況與閃電分布略有區別,主要原因是:①目前的雷災調查并不完全,部分雷災發生后并未上報;②我省湘東北為洞庭湖區,地勢較為開闊,人員較為密集,雷災發生后易于發現,而湘南及湘東南多山區,居住人員相對分散,事故發生后,較難及時發現。

(2)農村自然環境條件復雜,防災抗災能力弱。農村選址多有以下幾個特點:或地理位置較高,或突出周圍地貌,或空曠開闊,或鄰近潮濕和水體環境,這些都是有利于雷電生成的自然條件,導致雷電災害頻發。近年來,湖南省農村經濟迅猛發展,具有村鎮商業化、工業化、聚集程度較高的特性。例如,存在一些位于空曠地帶的農業基地及農業示范園;存在一些高山處的農家樂和休閑觀光園;民房因考慮美觀效果在屋頂增設不接地的金屬裝飾物、涼亭等;鄉鎮企業多且大部分企業廠房緊鄰農田、水域,而防雷設施幾乎是空白;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線路、網絡等架空線路亂拉亂掛現象嚴重,布線混亂;生產和生活中使用的電子、電氣設備越來越多等。然而農村防雷設施很薄弱,而且廣大農民缺乏防雷避雷的基本知識和意識,農村的防雷減災體系經不起雷擊災害的沖擊,做好農村的防雷減災工作是新農村建設不可忽視的問題。

2 農村民居與雷災的關聯

(1)湖南農村民居選址和布局特點與農村地區的雷災關系密切關聯。在湖南農村民居村落建筑的選址和布局上,湖南民居較為注重與自然的結合,和諧共處,以依山畔水或者背山面水的居住環境來決定農村民居的取舍和設計。這種典型的依山畔水或者背山面水的居住環境,其實埋下了深深的對雷擊安全的隱患。在山水相伴的自然環境里,使得大氣中水汽較周邊環境更為充足,在局部的大氣環流中水汽補充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周遭環境中得到補充,氣候、氣溫、氣壓又隨著山勢變化顯著,加大了局部大氣對流的強度,在很大的一定程度上對雷雨云的形成造就了相當的足夠多的條件,再加上水面的寬闊、平坦,以及作為電的良導體,都對周圍的農村民居建筑在雷雨時的雷擊安全中,起到了傷害加深的作用,從而加劇了農村民居的雷擊發生概率;而山地所帶來的,獨有的立體氣候特征,則加強了局部空氣的對流,特別是山區的抬升作用,很容易就導致了局部對流云系的發展,在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雷擊發生的概率;而湖南農村民居的選址特點上則結合了兩者,處于兩者影響的交匯結合,這樣就為湖南農村地區雷擊多發種下了萌發的種子。

(2)湖南農村民居的建筑結構特點與農村地區的雷災關系密切關聯[3]。首先,農村民居建筑型制獨立、結構完整,造成農村地區民居既是以村落為單位,相對集中聚居,又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相對獨立成戶的分散散居,這增加了雷擊的概率,而且成為農村地區雷災以戶為單位的獨立事件。其次,農村民居內部結構多寬敞,且門窗周正通風,增加了與外界氣團的對流活動,對雷雨云中,特別是球形雷入室造成雷擊帶來一定先決條件。再次,農村民居多為大型木質結構的建筑,且屋脊部位高聳突出,加深了雷災的破壞程度。木質結構建筑在雷雨季節極易導電,但往往農村建筑結構的這種木質結構,所做的基礎不深,只是考慮堅固牢靠,所以雷雨時能引雷但不能及時泄雷,而且屋脊高聳突出,往往成為雷擊的首選位置,成為房屋雷擊受損的易損部位,在農村雷災中較為普遍呈現,這些因素都加深了農村民居雷災的受損程度,為農村地區的農村民居帶來了極大的雷災風險。

3 農村居住區的防雷現狀

(1)農村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未進行氣象災害評估。目前,農村建房既未納入審批,也未納入監管,處于隨意自我發展的狀態,布局缺乏規劃,建房也無限制,建設地點的區域氣候狀況也未進行調查和評估,為農村經常遭受氣象災害的侵襲埋下了隱患。而且農村建筑大多孤立,或散居曠野,或分布河岸、樹林、水網、山坡、山區等地域,建筑區域的地理環境就極易遭受雷擊。這些都是農村防雷減災工作面臨的客觀困難和挑戰。

(2)農村建筑95%以上沒有安裝防雷設施或防雷設施不合格。農村的建筑主要有磚瓦結構和混凝土框架結構兩種形式,這些建筑物基本上沒有安裝防雷設施(即沒有安裝簡單的避雷網(帶)、針、避雷引下線等);即使框架結構的農村建筑立柱內鋼筋基本沒有直通屋頂和地下,而且豎直的主筋都是捆扎形式,電氣連接很不好,無法利用為自然防雷引下線,地下面沒有安裝接地網或簡單接地散流體。農村經濟落后,制約了防雷設施的投入。為了節省投入,農民小規模建房沒有經過正規的設計,亦不按規范施工,不設防雷裝置。農民建房時只請建房土專家因地而建,但土專家沒有防雷基本技術。農村的公共場所、老房子、個體小企業和學校幾乎都沒有防雷裝置。

(3)防雷設施薄弱,工作機制不健全,防雷減災工作落實難。目前,農村防雷的責任機制尚未建立,防雷安全檢查體系還不完善,農村建房缺少政府相關部的監督、審核,加之村莊分散,防雷裝置的建設和改造成本比城市高,導致農民新建房屋絕大多數沒有設計安裝防雷裝置,鄉村學校、農村公共場所、農村個體企業、鄉鎮企業幾乎都沒有安裝防雷裝置。許多農民甚至在自家的屋頂上安裝未進行接地處理的金屬水箱、太陽能熱水器,或裝飾性小鐵塔,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引雷裝置”。而且農村電源線、電視信號線、電話線及廣播線等布線極不規范,亂搭、亂拉、亂掛現象嚴重??v橫交織,強電、弱電線路相互纏繞,一路架空未作任何防護處理就直接接入室內。這些都使農村雷擊隱患層出不窮,并且不能被即時發現和消除,農村防雷減災工作任重而道遠。

(4)移動基站和高壓輸電線路增大其附近一定范圍內的建筑物的遭受雷電災害的概率[5]。高大的移動基站和高壓輸電線路,一般高約四、五十米不等,它們的存在對其周圍雷電產生、泄流環境改變極大。其強大的引雷作用,使其附近一定范圍內的電線和通信線路感應雷電的概率大大增加

(5)農村居民對雷電缺乏科學認識,防雷意識淡薄,農村科普工作存在很大不足。目前,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重點仍停留在城市,科普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開展得有聲有色,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好的防災減災效果。然而在農村,大多數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地廣人稀,成本投入大以及照搬適用城市的科普工作經驗,使科普活動開展少,科普宣傳不到位,科普效果不明顯,廣大農村居民仍缺乏必要的雷電知識,不懂自我保護。雷雨天氣中,農村居民或盲目戶外勞作,或荷鋤、撐傘在水田間、空曠地帶疾走,或躲在大樹下和簡陋涼亭等易遭雷擊場所避雷雨等。在建房時對安裝防雷裝置的重要性也缺乏認識,對于利用房屋框架內鋼筋外加接閃器就可達到避雷的效果,建房戶極不理解,也不樂意投人,自覺裝設防雷裝置的主動性不高。農村雷擊人身傷亡事故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農村居民現代科學防雷意識和避雷常識的缺乏,成為整個社會防雷安全工作的一大軟肋。

(6)農村防雷減災的管理工作還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財力有限,建設主管部門和防雷主管部門還未深入到農村的防雷管理,規范的防雷技術還未延伸到農村。

4 小 結

農村雷電防御工作既是重點,又是難點[6]。由于農村地域廣闊、經濟基礎薄弱,環境復雜多樣,要想實現全面、系統、完善的防雷措施,不僅資金需求大,而且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只有掌握了農村雷電存在的主要隱患、發生的主要規律、入侵的主要途徑等,抓住重要問題的主要方面,盡可能做到投入少、作用大,遵循簡單、實用、高效的原則,才能使防雷安全工作在農村得到普及、發展,并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343-2004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楊東亮,高建文,李全景,等.農村防雷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0(8):400.

[3]徐桂玉,楊修群等.我國南方雷暴的氣候特征研究[J].氣象科學,2001(03).

[4]向永,劉揚.農村防雷現狀分析[A].第六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

[5]馬宏達.山區電網防雷的新概念——區域性防雷[J].電網技術;1995(07).

[6]黃小紅.農村防雷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

猜你喜歡
雷電災害探討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金礦防雷設計研究
加油站防雷設計研究
雷電災害防護工作之現狀及應對措施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稅收籌劃的效應問題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