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工程造價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2014-05-30 10:40陳岸偉
中華民居·學術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

陳岸偉

摘 要:加強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的復雜工作。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關部門全力配合,摒棄部門利益,共同組織。逐步建立工程造價的監督檢查制度,規范定價行為,解決當前工程建設中隨意壓價,高估冒算及投資失控等問題,節約國家建設資金,維護咨詢和預算造價市場正常秩序,確保工程質量和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

1 工程造價管理的含義

工程造價管理的兩種含義建設工程投資費用管理定義建設工程投資費用管理的含義是,為了實現投資的預期目標,在擬定的規劃、設計方案的條件下,預測、計算、確定和監控工程造價及其變動的系統活動。

特別注意這一含義既涵蓋了微觀的項目投資費用的管理,也涵蓋了宏觀層次的投資費用的管理。

工程價格管理定義工程造價第二種含義的管理,即工程價格管理,屬于價格管理范疇。

特別注意價格管理分兩個層次:

(1)在微觀層次上,是生產企業在掌握市場價格信息的基礎上,為實現管理目標而進行的成本控制、計價、訂價和競價的系統活動。

(2)在宏觀層次上,是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對價格進行管理和調控,以及通過市場管理規范市場主體價格行為的系統活動。

2 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現存的問題

2.1 工程造價政府管理不完善

工程造價政府管理的不完善性主要體現在:工程造價管理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協調配合乏力以及管理主體不明確等。

從基本建設程序和我國的管理體制講,建設項目全過程分為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建設項目發包階段和建設實施階段。建設工程造價需分階段分別進行計價,要分別編制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和竣工決(結)算等,其主管部門分別為計委、規委、建委等,政府各相關部門各自為政,各立章法,客觀上存在相互間必要的聯系和有效的協調配合不夠,常出現文件規定不一致,前后脫節,甚至相互矛盾,間接導致工程造價“三超”(結算超預算、預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資估算)嚴重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體制不順暢、不協調、改革不同步、不配套,傳統觀念和因循守舊思想的束縛,沒有形成對工程造價的統一協調管理。另外,就管理主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國家(或各級政府部門)在管理整個工程造價活動中身份不明確,一方面是宏觀政策的制定者,作為市場管理主體的角色出現;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資項目(公共工程)中是具體的投資者,作為建設市場的一方直接參與具體建設項目的管理。這種雙重角色無疑導致了各級政府或主管部門在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中職責含混不清或重復交叉。

2.2 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落后

隨著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工程造價機制正逐步完善,工程造價管理也朝著適應市場需要的方向發展。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建立,以計算工程造價為核心的工程造價系列軟件日趨完善,為工程造價管理及相關活動提供信息和服務的網站不斷增多。因此,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2.1 工程造價信息資源管理缺乏系統性

目前對工程造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傳播缺乏統一規則,統一編碼和系統分類,信息系統開發與資源擁有之間處于相互封閉,各自為戰狀態。其結果是無法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優勢。更多的管理者滿足于目前的紙上信息,忽略信息深加工。

2.2.2 信息網建設有待完善

現有工程造價網多為定額站或咨詢公司所建,網站內容主要為定額發布,幾個信息,相關文件轉發,招投標信息發布,企業或公司介紹等;網站只是將已有的造價信息在網站上顯示出來,缺乏對這些信息的整理與分析。

2.2.3 工程造價信息采集處理方法落后

采集技術落后,信息分類標準不統一,數據格式和存取方式不一致,使得對信息資源的遠程傳遞加工處理變得非常困難,信息資源的內在質量很難提高,信息維護更新速度慢,不能滿足信息市場的需要,落后于信息化社會的要求。

2.3 工程建設項目造價全過程綜合管理意識薄弱

我國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大多是階段性的管理模式,業內人士普遍缺乏建設項目造價全過程綜合管理的意識,特別是項目前期造價管理薄弱。造價業內人士歷來把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重點放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階段,注重承包造價、建設實施過程中的造價變更和結算,往往忽視了立項階段和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工作。再者,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缺乏統一的造價管理目標和相互溝通,建設單位在立項階段,往往從主觀意愿出發,對工程立項缺乏科學的論證,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設計單位在設計階段雖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細化到預算,但由于缺少對設計方案造價指標的控制約束,導致設計保守、投資偏高。監理單位受項目業主的委托對項目實施監督與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階段的質量與進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資決策分析,監理人員只是偏重于對施工過程質量、進度負責,對造價方面考慮得很少,尤其在涉及到項目變更、現場簽證時,不能將質量、進度、經濟三方面有效地統籌起來考慮。從而直接導致長期以來我國建筑工程項目“三超”現象的普遍存在,嚴重困擾著建筑工程項目投資效益管理。

3 加強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途徑

(1)建立市場價格管理體系。我國現行的工程造價管理中實行的定額定價制度,即“量價合一”的計價方法,標底按定額編制,投標價高于或低于一定程度即為廢標,其實是變相地管制了工程價格。以市場為取向的工程造價管理改革并不是反對定額中消耗標準部分,相反地,這部分是寶貴的成本資料,是政府、業主控制投資、承包商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據。工程造價的確定與管理的改革目標,是建立市場經濟的計價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制訂全國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給出統一項目劃分下的各項目的消耗標準,在招標時,由招標方提供工程量清單,各承包商根據自己的實力,按照競爭策略的要求自主報價,業主擇優定標,以工程合同使報價合法化,施工中出現與招標文件或合同規定不符合的情況或工作量,據實索賠,調整支付,對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的全過程實行有效控制、動態管理。

(2)建立科學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國際上許多國家工程造價管理經驗表明,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實行科學管理是工程造價管理的成功所在,因此在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改革中,應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學管理體系。建立科學管理體系應包括如下方面:建立工程造價信息庫并建立多渠道的信息發布體系;大力發展工程造價管理咨詢服務業;建立和完善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3)引進新理念,促進觀念更新。在我國的工程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業主和承包商之間作為完全對立的利益主體,在有關經濟活動中矛盾突出,雖然有各種相關的計價規定、定額和管理辦法等,但對文件的解釋和理解難達成共識,合作關系緊張,給工程結算管理帶來了許多困難。

4 結束語

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人們從單純的合約關系,發展為對雙贏理念的認同。所謂雙贏,即合作的雙方(或多方)通過共同合作實現各自的目標,在某種意義上講都是贏家。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引入雙贏理念,即投資者達到預期收益,承包商獲得合理的期望利潤。達到雙贏,對投資者和承包商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實現雙贏,投資者與承包人不單純是買方和賣方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具有了共同獲利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楊茂英,楊映芬.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強工程造價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價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工程造價之旅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對工程造價進行審計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