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位產鉗助產術的臨床分析

2014-05-30 12:38章春華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產鉗剖宮產術難產

章春華

【摘要】 目的 探討低位產鉗助產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施行的52例低位產鉗助產術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新生兒窒息、面部損傷、血腫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母體并發癥10例,發生率19.2%,其中陰道壁裂傷6例,宮頸裂傷3例,會陰111度裂傷1例。對照組發生母體并發癥17例,發生率32.7%,其中陰道壁裂傷8例,宮頸裂傷4例,會陰111度裂傷3例,尿儲留1例,產后出血1例。觀察組的母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P<0.05)。結論 正確應用低位產鉗助產術對母嬰創傷小,可降低剖宮產率。

【關鍵詞】 產鉗;助產學;剖宮產術;難產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40-02

近年來,剖宮產率不斷上升,剖宮產引起的并發癥和對嬰兒的影響也越來越多,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2]。采用正確的產鉗助產輔助陰道分娩是頭位難產時降低剖宮產率,減少并發癥產生的重要手段。產鉗術是應用產鉗牽拉胎頭娩出胎兒的手術,在產科臨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緊急情況下,應用產鉗助產能迅速地娩出胎兒,亦可避免剖宮產手術時因胎頭過低取頭困難造成的子宮切口延裂出血及輸尿管損傷。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40例實施低位產鉗助產術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佐證低位產鉗助產術的安全性,為降低剖宮產率提供臨床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陰道分娩1250例其中行低位產鉗術52例(觀察組),產鉗助產率4.2%。產婦年齡最小22歲,最大38歲,平均30.5歲。初產婦50例,經產婦2例“孕周在37-42周,新生兒體重在250到4000克低位產鉗術指征:胎兒宮內窘迫20例,宮縮乏力10例,持續性枕橫位10例,枕后位l例,第二產程延長10例,妊娠高血壓病1例。同期選擇胎頭吸引器助產52例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情況對比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以胎頭雙頂徑與中骨盆平面坐骨棘的關系作為產鉗術的臨床分類,均為低位產鉗,即胎兒顱骨達盆底,顱骨前緣達S+2或以下,且均以胎兒頭顱骨的最低點為定位標準,不以產瘤為定位標準。產鉗助產具體手術步驟:產婦取膀胱結石位,常規會陰消毒、鋪巾、導尿、石蠟油涂抹產鉗。雙側陰部神經阻滯麻醉,進行陰道檢查,進一步明確宮口已開全、胎膜已破、胎頭已銜接、產道無明顯異常、骨盆無明顯狹窄,準確判定先露高低及胎方位,準確判斷是否具備產鉗助產條件,密切胎心監護。會陰切開,放置產鉗,右手掌面朝前,沿胎頭與陰道后壁之間進入,若為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可握住胎頭于宮縮間隙期上推胎頭,內旋轉至枕前位(或枕后位),保持內診手握住胎頭,待宮縮期指導產婦用腹壓使胎頭下降固定。左手握左鉗柄,鉗葉垂直,凹面朝前,鉗葉沿右手掌面伸入手掌與胎頭之間,然后緩慢向深部滑行,鉗葉向左向前移行,鉗柄向后并微逆時針方向旋轉,最后左鉗葉達胎頭左側頂顳部,鉗葉與鉗柄在同一水平位,鉗柄內面正向產婦左側,助手握住鉗柄并保持鉗柄位置,防止胎頭復原及產鉗偏斜,同法放置產鉗右葉,扣合鉗柄。檢查鉗葉位置,伸手入陰道內檢查胎頭與鉗葉之間有無產道組織及臍帶夾入,胎頭矢狀縫應于兩鉗葉的中間或近中間,矢狀縫應二等分柄平面。牽引過程中若發生胎兒窘迫緊急情況時,合攏鉗柄立即牽引;情況不過于緊急時于宮縮期牽引,這樣可使用較小牽引力。術畢視產程長短及產婦全身狀況考慮是否留置導尿。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低位產鉗助產組的產后出血、產道損傷率低于剖宮產組,并且更能縮短胎兒娩出時間;新生兒面部擦傷產鉗組高于剖宮產組,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頭皮血腫發生率兩組無明顯差異。

3 討 論

近年隨著剖宮產率的上升,手術遠期并發癥突顯,如再次妊娠問題、子宮瘢痕部位妊娠,兇險型前置胎盤等。文獻顯示,剖宮產率控制在20%-25%,新生兒死亡率、高危圍生兒病死率可被降低到相對最低水平,如剖宮產率再升高,新生兒窒息率和高危兒病死率無明顯下降,反而增加了產婦手術近遠期風險[3]。降低剖宮產率成為產科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產鉗的安全性、可靠性本組資料顯示,嚴格掌握產鉗術的基本要領,排除頭盆不稱,產鉗術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尤其在緊急情況下可爭取時間,搶救產婦胎兒生命,并對降低剖宮產率起到積極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提高產鉗助產術質量產鉗如不恰當使用會造成母嬰較嚴重的并發癥,因此要掌握產鉗助產的適應證及必備條件,熟練掌握正確操作規程,術前充分評估產鉗難易和對母兒可能造成的損傷,避免盲目操作。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正確評估相對頭盆不稱,對骨盆徑線正常者要正確評估胎兒體重;②胎頭由于受產道擠壓形成水腫,當產瘤較大時,應以胎頭骨質部分到達位置為最低點;③置鉗后檢查有無夾持宮頸組織,避免宮頸裂傷;④當產鉗放置困難或放置后鉗柄不能扣合時,應再次復核胎方位;⑤牽引產鉗方向要與骨盆軸一致;⑥術時常規行會陰側切,以免造成嚴重的陰道壁損傷及外陰損傷;⑦術后仔細檢查軟產道,重視陰道前后穹窿的檢查,嚴密縫合,縫合時間短能減少產后出血量。嚴格掌握產鉗助產的基本要領,提高手術成功率。

總之,低位產鉗助產是安全、方便、可行的,能在搶救母嬰生命,并對降低剖宮產率起到積極的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佳蓮.低位產鉗助產術40例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2):2156-2157.

[2] 劉瀟.低位產鉗助產52例臨床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1(21):12-13.

[3] 王劭敏.低位產鉗助產術58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21):51-52.

[4] 王雪菲,董書珍.低位產鉗助產術147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2508-2509.

猜你喜歡
產鉗剖宮產術難產
低位產鉗術在陰道分娩中的臨床應用
先娩后肩法在肩難產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治療性早產267例臨床分析
炔雌醇環丙孕酮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臨床分析
奶牛難產的診斷與應對措施
母豬難產的成因、判定及處理
宮腔水囊壓迫止血治療產后大出血的臨床效果評價
剖宮產術中使用產鉗臨床探討
產鉗助產和自然分娩經康復治療后盆底肌恢復的效果觀察
“土管修法”難產的背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