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整宮縮下膝胸臥位在持續性枕橫、枕后位中的應用

2014-05-30 13:11張粉葉侯曉輝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年6期
關鍵詞:剖宮產率

張粉葉 侯曉輝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膝胸臥位糾正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患者臨床效果。方法 對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分娩的160例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根據患者檢查時間(單日、雙日)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分娩,實驗組采用膝胸臥位糾正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比較兩組患者的成功率等指標。結果 本次實驗中,80例產婦經過傳統方法分娩,45例產婦經陰道自然分娩,15例產婦借助胎吸助產,20例產婦行剖宮產。臨床陰道分娩成功率達到56.25%。實驗組80例產婦經調整宮縮下膝胸臥位后有65例產婦自然分娩,10例產婦助產分娩,5例產婦剖宮產,成功率為81.25%。明顯優于對照組產婦。結論 臨床上,采用膝胸臥位糾正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患者臨床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縮短產婦產程,減少產婦痛苦,降低剖宮產率,值得我們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宮縮下膝胸臥位;持續性枕橫和枕后位;剖宮產率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43-02

目前,我國臨床剖宮產率在不斷上升(46.2%),尤其是那些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等高發性難產時,醫護人員要及時、正確診斷和處理持橫位和枕后位,降低手術產率。為了探討采用膝胸臥位糾正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患者臨床效果。對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療的160例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的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現在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我院接受分娩的160例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的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她們的年齡在19-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4歲。這些產婦均為足月妊娠。本次實驗中,初產婦枕橫位者89例,枕后位者20例;經產婦枕橫位者40例,枕后位者11例?;颊叩哪挲g、病情等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治療方法 產婦入院后,當產婦出現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時醫護人員要耐心與產婦進行溝通,樹立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在治療過程中最大可能獲得她們的配合,同時使用縮宮素2.5單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滴速為8滴/min),待幾分鐘后確定患者沒有過敏后,接著在5%葡萄糖液再次加入2.5U縮宮素,使縮宮素濃度增加,并快速加大滴速至40-50滴/min,宮縮短時間加強,宮縮間隔1-2分鐘,持續40-60秒。使壓力大于100mmHg,然后酌情調整,同時幫助產婦膝胸臥位,讓孕婦兩腿稍打開,雙手向頭頂或兩側分開,若調整效果不好,可重復膝胸臥位調整(30min一次)。在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胎兒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則及時進行剖宮產。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還應該注意事項:①必須排除頭盆不稱;②巨大胎兒進行膝胸臥位要謹慎,不能勉強;③無胎兒窘迫;④膝胸臥位時耗費體力,應鼓勵患者堅持,不能急于求成。

1.3 統計學處理方法 實驗中,醫護人員對患者檢查過程中搜集和記錄的數據利用SPSS13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再對這些數據采用t方法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中,實驗組產婦經過調整宮縮下膝胸臥位30分鐘后,65例患者經陰道自然分娩,10例產婦借助胎吸助產,5例失敗后行剖宮產(其中巨大兒4例),臨床成功率達到81.25%;對照組產婦中有45例患者經陰道自然分娩,15例產婦借助胎吸助產,20例失敗后行剖宮產,成功率為56.25%,見表1。

新生兒經過陰道分娩后醫護人員對新生兒進行Apgar評分:102例新生兒評分為8-10分,58例患者4-7分。在分娩的新生兒中,47例新生兒體重為2500-2999g,56例新生兒體重為3000-3499g,42例新生兒體重為3500-4000g,15例新生兒體重≥4000g。

3 討 論

臨床上,當產婦出現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后醫護人員要對產婦進行充分評估,對于宮縮差的產婦,醫護人員可以使用較大劑量縮宮素來調整宮縮(靜滴方式給藥)。實驗中,實驗組產婦經過調整宮縮下膝胸臥位30分鐘后,65例患者經陰道自然分娩,10例產婦借助胎吸助產,5例失敗后行剖宮產,臨床成功率達到81.25%;對照組產婦中有45例患者經陰道自然分娩,15例產婦借助胎吸助產,20例失敗后行剖宮產,成功率為56.25%。

針對膝胸臥位的最佳時間,我院研究發現,于宮口擴張5-6厘米為最佳。倘若該方法產婦無明顯變化,如果一次不成功,則進行多次重復。也可適當增加膝胸臥位時間(以產婦能耐受為宜)。進行膝胸臥位時,需仔細觀察胎心率的變化,倘若出現胎兒窘迫時,則用剖宮產實施分娩。此外,持續性枕橫位和枕后位極易造成繼發性宮縮乏力,胎兒分娩后需預防產婦產后出血。

綜上所述,臨床上,對于持續性枕橫位、枕后位產婦醫護人員通過調整宮縮下膝胸臥位30分鐘臨床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縮短產婦產程,減少產婦痛苦,降低剖宮產率,值得我們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殿紅.709例頭位難產病例的診斷及處理[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6):2534-2538.

[2] 胡玉芹,童春麗.徒手轉胎位處理頭位難產11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8):38-39.

[3] 劉蘭萍,張曉霏.持續性枕橫位持續性枕后位處理流程和復位手法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77-78.

猜你喜歡
剖宮產率
硬膜外鎮痛分娩150例臨床觀察
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在初產婦護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全程優質護理模式在初產婦護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導樂分娩中應用分娩球160例的臨床觀察
縮宮素引產與欣普貝生引產的剖宮產率與產后出血率探析
我院近5年剖宮產率及指征的變化分析
孕期健康教育對瘢痕子宮分娩方式影響的研究
我院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近5年的變化分析
影響剖宮產率的有關因素分析
社會因素在五年間剖宮產指征中的變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