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無疑處生疑,于無向處指向

2014-05-30 10:48程紅兵
神州·校長 2014年5期
關鍵詞:再別康橋詩作新詩

程紅兵

上課要怎么上,評課要怎么評,都值得我們反思。上的是一篇課文,但我們不能局限在一篇課文上來思考;評的是一堂課,但也不能局限在一篇課文的教學來評價。我們必須要有宏觀意識、全局意識,也就是要有語文課程目標意識。

通過課堂教學,我們的目標無非是讓學生由不知什么到知什么,即知識的變化;由不會什么到會什么,即能力的變化;由不愛什么到愛什么,即情感態度的變化。這些就是課堂教學的效用所在,而這一切需要通過學生在課堂上思考來達到。而讓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考,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先要進行有價值的思考,于是在課堂上我們設置什么讓學生思考就成了關鍵所在。

高中語文教材只有這一個單元是新詩單元,也就是說,高中生的新詩基本素養就在這幾篇課文的教學中要得以落實。

最讓我失望的是D老師的課。他一開始非常大氣,第一個問題就是:同學們,你們在這一單元中不喜歡哪篇課文?學生都說不太喜歡《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第二個問題:你們課外讀新詩嗎?學生回答基本上不讀。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潛臺詞很清楚,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要讓你們由不喜歡這篇課文到喜歡這篇課文,由不喜歡課外閱讀新詩到喜歡閱讀新詩。這一下子把我的胃口調高了。

應該說,這樣的開頭也把自己這堂課置于非常不易的地步。如果成功,這樣的開頭就非常大氣。緊接著,D老師呈現PPT:“1937年中國發生了什么事情:1937.7.7北平陷落,7.30天津陷落,8.13上海陷落,12.1南京陷落?!痹谝魳返陌樽嗦曋?,教師朗讀課文,很快就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氣氛渲染得非常成功。緊接著教師開始毫無情感地分析,瑣碎地提問回答,學生情緒又完全落下來。

配樂PPT“1937年中國發生了什么事情”展示之后,如果老師這樣說:在這樣的時刻作為一個詩人,一個有著高尚情感的公共知識分子,應該做什么?答案當然是當時的國人最需要什么,詩人就應該給讀者什么,這就凸現了詩的價值、詩人的意義。詩歌有私人化寫作,也有公共寫作,艾青的詩無疑是后者。讀者讀了這首詩會有什么感受,情感會產生什么變化,會起什么樣的情感波瀾,最后探究詩人是如何表達的?這堂課應該要有幾個宏觀的問題把一首詩歌的閱讀提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

T老師上的是《雙桅船》。學生預習非常充分,但整堂課幾乎沒有生成什么有價值的內容,思維的含量也不高,在淺表層次上交流,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意義不大。

對于這堂課,我的觀點是,當學生在淺層次思維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一步思考,提升思維的層次,比如將《雙桅船》與《再別康橋》作一些比較,這也是一種課程的單元意識?!峨p桅船》是女性作者的詩作,但卻有著男性的剛性;《再別康橋》是男性作者的詩作,卻有女性的柔美。什么原因?這其實和時代有關系?!峨p桅船》的第二段語言、意象幾乎都帶上那個時代明顯的烙印,“風暴”、“燈”、“不怕天涯海角”、“航程”等等明顯就是文革語言的語素,當然和詩人的個性氣質也有關系。

在淺表層次上交流這種現象我稱之為無障礙閱讀,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比較常見。我曾聽過一位初二教師上的說明文,任務是讓學生學會把握說明對象及其特征,開始解釋幾個生字、詞,然后進入課文找說明對象,說出對象特征,最后概括閱讀方法(標題法、中心句),整堂課學生沒有任何障礙,非常輕松地完成任務,完全是無障礙學習。無障礙學習是效率低下的學習,這篇文章就這樣輕輕滑過。閱讀文章一般是經過認字、識詞、明句、知段、讀懂文意、把握對象的過程,結果這位教師是從認字直接跳到把握對象,學生閱讀文章時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都被教師簡單跳過。

學校是為學生服務的,學校的價值在教師,起作用的,創造價值的主要不是學生而是教師;課堂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的價值在教師,起作用的、創造價值的主要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學校的意義就沒有了,教師的意義就沒有了,課堂的意義就沒有了。

我反對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提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就沒有課堂了。課堂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教師與學生當下即時性的互動交流。教師在課堂的作用就在于:于無向處指向,學生沒有方向的時候教師要指明方向;于無路處指路,學生無路可走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指路;于無疑處生疑,學生覺得沒有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更深的問題;于無助處支助,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于無光處點燈,學生在黑暗中摸索,教師一定要給他們光明;于止步處鞭策,在學生停滯不前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強有力的鞭策推動。

T老師的課就應該在學生無疑之時教師及時生疑,引導學生進入更深的思考。D老師的課應該在學生無方向時要適時指明方向,及時給予幫助。

Y老師上的《再別康橋》煞費苦心,由“別”而“康橋”而“再”,最后論及詩人徐志摩,邏輯線條非常清晰。但是就“康橋”與“劍橋”討論就毫無價值。這是一個地名,詩人采用什么叫法在詩作中并沒有什么意義,這完全是一個偽問題。也許教學參考書上有這個說法,但教學參考書常常有許多無用問題,我們不能不加分辨地加以采用。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站在學生角度想想:一首詩學完了,學生知道什么了,學會什么了。我認為最基本的一點,學生應該知道這首詩到底好在哪里。但從Y老師的課上我們不知道,這堂課有大量局部的細節分析,卻沒有整體的宏觀把握,見葉不見樹?!对賱e康橋》原本是一個并沒有多少愁苦生活體驗的青年在談論別情離緒,詩作或許有那么一點青年人特有的矯情,但詩作一旦出來,它就活了,就有生命了?!对賱e康橋》為何能打動如此多的讀者?認真讀讀原詩就可以明白,詩作的開頭和結尾就是讓人難以忘懷的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薄扒那牡奈易吡?,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边@些都是最經典的詩句,因為它說中了許多人內心深處那個柔軟的東西,那個不愿意被打擾,不愿意碰觸的圣潔之物。所謂經典作品就是有無限的張力,這個“康橋”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特定的含義,這就是經典的價值之所在。

猜你喜歡
再別康橋詩作新詩
梁潮詩作《水里邊》·源清書法
淺談中國歌劇選段《一首桃花》的演唱與表現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 ????? ??(詩作)?? ??
基于UMU平臺的語文互動教學探究——以《再別康橋》一課教學為例
新詩之頁
新詩之頁
新詩之頁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新詩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