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臨儲收購政策調整后農發行如何做好信貸監管工作

2014-06-26 18:40闞燚煒梁志紅
經濟研究導刊 2014年14期
關鍵詞:農發行

闞燚煒 梁志紅

摘 要:2013年,國家對臨儲收購政策做出了較大的調整,臨儲收購貸款主體從中央儲備糧企業一家承貸變為多家承貸,這給農發行貸款的監管工作帶來重大影響。針對這種變化,作為對信貸資金監管的機構,農發行需要認真研究國家政策變動給農發行帶來的影響,牢牢抓住工作主線,依靠地方黨政,把握貸款主體,搞好信貸服務,加強資金監管,用積極的行動應對國家政策變動。

關鍵詞:臨儲政策調整;農發行;信貸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212-03

2013年11月15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以及農發行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2013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發改電〔2013〕229號),標志著國家2013年臨儲政策的正式出臺。隨后,在11月22日,國糧局等四部委下發了《國家臨時存儲玉米和大豆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糧調〔2013〕265號);11月25日,國糧局、農發行、中儲糧總公司聯合下發了《關于調整國家臨時存儲玉米和大豆貸款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農發銀發〔2013〕225號)。至此,國家層面的政策已經全部出臺。從收儲政策上看,與往年相比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

一、臨儲收購政策變化與調整的原因及背景

(一)內部因素

1.中儲糧系統內部案件頻發。國家堅持惠農政策,連續多年啟動政策性收購,高額的補貼、委托以及租倉收購對部分企業帶來的巨大吸引力,導致中儲糧系統基層腐敗問題嚴重。特別是河南窩案以及林甸大火后,社會輿論一致指向中儲糧。

2.中儲糧系統管理能力有限。中儲糧系統承擔著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和管理任務,國家多年來連續啟動政策性收購,導致中儲糧系統業務量大、管理責任重,人員不足,對國家政策性糧食實行全程、全環節的監管顯得力不從心。

(二)外部因素

1.中儲糧管理問題引起國家關注。國家派出的第一巡視組就是巡視中儲糧系統,基本在巡視組的排名上也可看出國家對其的重視程度。前一階段,國家領導人也指派監察部組織相關部門研究中儲糧的管理問題,這也證明了國家對中儲糧系統存在問題的重視。

2.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制約乏力。中儲糧系統一家包攬政策性收購,地方企業仰中儲糧企業鼻息,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喪失了對有關企業的吸引力以及調控力,在客觀上影響主管部門的權威性。因此,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意見與矛盾,認為中儲糧系統在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3.國家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糧食價格調控體系。將會逐步取消臨儲以及最低收購價政策,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補貼”和“目標價格保險”制度。政府一般不再直接入市收購,只有在市場價格過度下跌、普遍出現賣難時,政府才按照市場價格進行“托底收儲”。臨儲作為短期的政策,對中儲糧的吸引力變得不十分強烈。

二、臨儲收購政策的主要變化

與往年相比,2013年臨儲收購政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體現為“三多一減”,即收購主體、承貸主體以及管理責任主體的多元性和收購方式的縮減。

(一)收購主體的多元性

從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單獨承擔臨儲收購任務,變為多家主體承擔。今年首次提出了非中儲糧直屬企業作為收儲庫點的概念,擴大作為臨儲收購的主體范圍。在由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為執行主體的前提下,中央直屬糧食企業、省直屬糧食企業、地方國有糧食企業以及具備資格的民營企業均可獨立參與臨儲的收購。

(二)貸款主體的多元性

農發行政策性收購資金由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單獨承貸,變為由具備貸款資質的企業承貸,凡是可以獨立參與臨儲收購的企業,均可作為農發行臨儲貸款對象,農發行國家政策性貸款對象趨于分散。

(三)管理責任主體的多元性

管理責任由中央儲備糧系統管理,變為中儲糧、地方糧食主管部門以及農發行3家共同負責。雖然在225號文件又將各自責任進行了區分,但從目前看,3家對臨儲糧收購、質量、庫存管理以及出庫共同負責的政策已經確定。

(四)收購方式的縮減

原有的收購方式基本上是中儲糧直屬企業委托國有糧食企業進行收購,對庫點倉容不足或布局不能滿足收購需要的,中儲糧直屬企業租賃社會倉容進行收購。今年在臨儲收購工作中,委托收購的概念在各類文件中均沒有表述。農發銀發〔2013〕225號文件提及“對不具有貸款資格的企業,可納入符合條件的收儲企業租倉儲糧范圍,解決收購空白點問題”。從國家層面的文件看,今年僅剩余直接貸款與租賃收購。

三、臨儲政策變動給農發行帶來的不利影響

(一)管理難度增大

主要體現在今年的收購方式交織、企業新老庫存交織,貸款主體增加、收購網點增加,而農發行的信貸人員有限、監管能力不足,在市場性與政策性收購價格存在較大空間的情況下,就地劃轉、移庫收購、以陳代新等違規問題發生的可能性較高,進一步加大了基層的管理難度,如在管理中出現漏洞,則可能出現農發行執行政策的風險。

(二)貸款風險提高

主要體現在分貸企業上,貸款風險由中儲糧系統單獨承擔變為分貸庫點承擔。對農發行來說,由原有的幾乎沒有風險變為存在一定的信貸風險,特別是今年黑龍江省糧食質量差,分貸企業收購不達標糧食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如果貸款收購的糧食不能作為政策性糧食,有關補貼自收購之日起計算停止撥付,在不能完全落實風險彌補來源的情況下,損失轉嫁給農發行的幾率較高。

(三)管理責任加重

臨儲的管理由中儲糧一家負責變為三部門共同負責,包括庫存數量、質量的管理,出庫的管理以及損失的追償。農發行在及時足額提供信貸資金的基礎上,又承擔了相應的管理責任。

四、農發行應該如何面對政策變動endprint

(一)抓住工作主線

從農發行的角度看,一定要以有效解決農民賣糧難,防止出現給賣糧農民“打白條”問題為工作出發點與落腳點,在此基礎上防控信貸風險,這是農發行糧油信貸工作的最重要的主線,也是農發行的生命線。無論怎樣,絕不能出現因農發行原因導致的農民賣糧難問題和“打白條”問題,要緊緊圍繞這一基本思路開展工作。

(二)依靠地方黨政

依靠地方黨政,主要是為了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

1.承擔責任。按照國家糧改要求以及國家有關部門文件,糧食收購實行地方行政首行負責制,解決當地農民賣糧問題是當地政府的責任。農發行要明確自身的定位,收購的問題不是農發行一家的問題,是在政府領導與協調下的有關部門的共同責任。積極向當地政府宣傳講解今年國家收購政策的調整與變化,對收購主體的調整、責任的承擔、貸款的條件等要求向當地政府進行說明,取得政府的理解與支持,引起政府的重視,承擔相應的責任。

2.控制輿情。今年秋糧收購形勢復雜,多重矛盾交織,極易發生輿情問題,需要農發行提前會同各相關部門與當地宣傳部門進行匯報溝通,由宣傳部門主導當地的輿論導向,共同努力,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輿論環境,確保各部門將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秋糧收購之中。

3.協調工作。領導、組織和協調各部門解決本地農民賣糧問題是當地政府分內的職責。按照各部門的職能和分工,由政府部門進行協調與統一,相互配合做好當地的秋糧收購工作,一定要分清責任,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積極向政府部門提出切實解決本地農民賣糧問題的合理化建議。

(三)把握貸款主體

就今年的政策看,國家僅是開放了政策性貸款分貸的范圍,但收購執行主體依然是中儲糧系統,其他的收購企業僅是起到補充的作用,這是國家非常明確的政策。因此,無論是從國家政策規定角度還是從農發行貸款安全角度,必須由中儲糧系統承擔絕對的主體作用。

(四)搞好信貸服務

1.及時向貸款企業發出貸款通知,并取得企業回執,明確銀企之間是不給貸款還是不需要貸款,要用客觀的證據來區分責任。

2.做好資金請調及撥付工作。統籌做好資金計劃的安排,對政策性收購資金,必須要做到及時足額供應。加強資金計劃的測算工作,防止出現資金大量閑置的問題。確保資金請調及撥付工作及時,決不能出現因工作不到位導致收購資金供應斷檔問題。

3.規范企業賬戶設置,企業收購資金必須在收購資金存款專戶進行結算。對中儲糧直屬企業跨縣(區)租庫收購的,有關直屬企業要在被租賃庫點所在地農發行開立臨時存款賬戶,用于糧款結算。要本著“操作合規、利于監管”的原則,相應開立有關賬戶。一定要以合規為前提,保證做到“誰是收購主體、由誰開立賬戶、由誰辦理結算”基本要求,不得出現租賃有關企業賬戶的問題。

4.做好貸款資金的結算服務工作。在確認收購進度的前提下,對各個承貸收儲庫點的收購資金,要保證及時結算。采取多種服務手段,鼓勵使用非現金結算,同時要充分尊重收儲企業意愿,做到要轉賬有轉賬,要現金給現金,以企業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保證收購工作的順利進行。

5.做好與人民銀行的溝通與協調。各行要提前與人民銀行發行庫做好溝通,按照與收購企業協商好的現金需求量做好準備,防止出現企業用款困難的問題。

(五)加強操作管理

1.嚴格分貸準入。要嚴格把握承貸收儲庫點的條件,按照國家規定,今年按照國家規定臨儲玉米和大豆的委托收儲庫點由中儲糧分公司、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農發行省級分行3家共同確定。對確定落實不了分貸條件的,經有省關部門批準,可以分別納入中儲糧及分貸庫點租庫范圍。

2.嚴格落實條件。臨儲貸款實行分貸后,為確保農發行政策性貸款資金安全,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了相應的規定。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要求落實好相應條件的情況下,農發行發放政策性貸款。對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國家臨儲政策啟動后,即可在第一時間發放貸款。對非中儲糧直屬企業,要落實相應的承諾措施,同時還要按規定與中儲糧直屬企業以及糧食主管部門(央企與省企由其總公司)簽署好《委托收購合同》。對中央直屬糧食企業,需要由其總公司(省級分公司以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上級企業)出具有關承諾,落實貸款風險彌補來源;對省直屬有關糧食企業,要求其主管部門(糧食局、發改委、國資委)出具相應的承諾。

3.簡化貸款流程。對已經納入分貸收儲庫點名單的企業按照中央政策指令性貸款業務辦理,簡化辦貸程序,對可能影響貸款發放的各個環節要提前做好應對工作。有關企業評級授信工作要以不影響政策性收購資金的審批與發放為底線標準,合規操作,保證政策性貸款如期發放。新客戶按照一類客戶進行評級,貸款審批按照一次審批、分次發放的原則,貸款審批額度要按照企業預計收購量,結合規定價格(含收購費用)以及預計搭建露天倉儲設施量確定,由二級分行一次完成審批。

4.及時發放鋪底資金。對臨儲玉米和大豆的收購資金,要按照有關要求及標準進行辦理,各行要按照各庫點3—5天、最多不超過企業7天收購量發放鋪底資金,同時結合企業資金需求,掌握鋪底資金發放額度。

5.做好跨市(縣)資金的監管工作。如無特殊情況,均嚴格按照轄區管理的原則,在本轄區內開展。對直屬企業在轄區內跨縣或經批準可以開展異地收購的央企,必須做好銜接,防止出現監管的漏洞。原則上,貸款的監管由被租賃庫點所在地農發行進行監管,貸款行要及時會同相關企業與監管行進行聯系,及時簽訂3方監管協議,明確權利義務。

6.準確掌握企業庫存。鑒于今年臨儲收購方式的變化,不同貸款企業的糧食存儲于同一企業,同一企業存儲不同性質和品種的糧食等問題將會較為突出,這對農發行在企業的庫存管理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糧食權屬以及糧食性質的不同步,容易發生企業串換糧食性質,從中謀取不當利益的問題。因此,在貸款發放前,必須要將有關非中儲糧直屬企業的庫存進行全面的核實鎖定,對貸款前存儲于企業的原有庫存,要分清權屬、性質、品種、數量、貨位,嚴格實行標倉管理,在企業原有庫存動用(調整)之前,必須報經當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中儲糧直屬庫以及農發行3家共同確認,有關部門聯合確認后,方可對前期庫存進行處置。endprint

7.嚴格按進度匹配后續資金。鋪底資金發放后,駐庫信貸人員要及時審核企業填報的統一的國家臨儲糧食收購結算憑證,并以此作為發放后續貸款和支取資金的依據。信貸人員要結合駐庫企業收購工作情況,對有關票據進行嚴格審核,審核的內容要包括收購日期、品種、數量(包括凈重扣量后的純重)、應付款項以及應扣款項等內容。審查企業是否在政策性啟動前提前收購了糧食,貸款支付是否符合國家質價政策,農發行發放鋪底資金是否可以支付企業當天的收購量對應價款、是否存在對售糧人不能及時結付的問題。要跟蹤監督企業收購資金結付的對象,看是否與登記的賣糧人相符。在確認企業收購進度合規后,及時做好后續資金的跟進。

8.共同做好臨儲糧的驗收工作。按照今年的臨時收儲政策,臨時存儲糧食的驗收由糧食部門、中儲糧公司和農發行三家共同負責。要督促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儲糧公司及時開展糧食驗收工作,原則上要滿一倉驗一倉,不能等收購結束后集中突擊驗收。要結合企業收購進度,及時督促有關部門委托質檢機構開展驗收工作,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問題,防止問題的積累。

9.做好庫存監管工作。對驗收合格的庫存,駐庫信貸人員要及時做好分庫、分倉的統計工作,要逐形態建立輔助臺賬,詳細統計庫存的性質、品種、數量、年限、等級、貨位以及對應價款,做到對企業各類庫存心中有數。駐庫信貸人員要堅持旺季7天、淡季10天的查庫的頻率,認真填寫查庫記錄,及時登記CM2006系統庫存臺賬和貸后檢查記錄,按照貸款封閉管理要求落實庫存監管各項措施。除客戶經理按規定時間進行定期查庫外,縣級支行行長(副行長)至少每月檢查一次轄內企業庫存,縣級支行至少每季度組織一次糧食庫存交叉核查,二級分行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糧食庫存核查,確保政策性貸款庫存真實完整。

10.做好庫存的銷售及收貸收息工作。一是做好收貸工作。開戶行要堅持糧食出庫報告制度,要求貸款企業在糧食銷售出庫前必須報告開戶行,同時向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儲糧公司報告。如果糧食沒有實現順價銷售,回籠貨款不足以收回貸款,開戶行可先從企業費用賬戶上扣回貸款本金,由貸款企業通過糧食行政管理部統一與中央財政清算。二是做好利息的收回工作。按規定,貸款利息自糧食入庫當月起算,中儲糧直屬企業收到國家撥付的國家臨儲貸款利息補貼后,及時撥付給分貸庫點,一般情況下,中儲糧補貼按季度進行撥付,要做好利息的清收工作。

[責任編輯 王 佳]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發行
農發行琿春市支行開展學習“最美農發行人”活動
農發行遼寧省分行發放首筆光伏扶貧貸款
靖宇縣農發行積極開展健身活動
農發行撫松縣支行5億元貸款支持棚改
農發行債券的“晴雨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 祝樹民
農發行吉林市分行積極支持中長期貸款項目
農發行1304億元支持糧油收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