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三:如何看待大學教育?

2014-07-24 21:02
西部大開發 2014年5期
關鍵詞:大學教育學生

主持人:

有一名老師,問學生:我們今天讀書是為了什么?學生們說來說去都是圍繞著金錢和權力打轉。老師很無奈,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出了問題?我們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這樣的疑問,也是我們需要多問和思考的。面對“種田不如老子,養豬不如嫂子”的種種言論,又該如何看待大學教育?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虞立紅

北京師范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首先,培養目的不同。高中是基礎教育,更多的是為學生接受高一層次的教育奠定基礎。大學則是面向社會的專業性教育,不僅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以期培養能夠獨立,為社會、科技進步作出貢獻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高中往往以課程成績論英雄,大學則以綜合評價能力論水平。

其次,培養理念不同。高中圍繞基本知識轉,努力使學生“學會”。大學培養“學”生,強調學生不僅要“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會學”。

最后,教育形式不同。中學是封閉式教育,大學是開放式教育。中學的教育內容是封閉的,所有學校都按照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來組織教學。而大學階段是開放式的教育,除了教師傳授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主動地、自主選擇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在大學,更多地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要思考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有助于自我成長,怎樣去學習、去提升能力?這更像是“自助餐”,甚至還是那種只提供“初加工食材”的“自助餐”,學生須了解自我需求并選擇配餐,才能做出營養餐。如果學生不去思索,不去爭取利用高校教育資源,這些資源是不會自動配給的,那么,再高質量的大學、再優質的教育資源,對他來講,都沒有任何意義。

張永軍

《西部大開發》雜志西部大講堂欄目主持人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個體進行完整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生長。

教育應該貫穿并且合理引導個體從簡單的自我中心意識到復雜的個體社會角色意識的發展認識。我們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我,理解自我,發展和挑戰自我的過程。比如發現自己的愛好、取向、興趣、特長、心性、身體機能情況等;明確自己的定位,形成并理解自己的夢想和愿景,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等等。而個體的自生又是建立在完整的自我認知之上的一種個人選擇。

事實上,人接受教育的本質是個人基于對自我的理解進行選擇和自我吸收再生的過程。其實教育無需強求,無需特別規劃,無需指手畫腳,這完全是一個一邊認識選擇,一邊積累前進的自然過程。合理的結果必由合理的原因導致。

教育應致力于讓人產生并深刻明確對自己的責任感和契約精神(對自我的契約),這其實是自我生長的另一個前提條件。簡而言之,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自己的靈魂誠實。

教育應該培養人獨立自主的精神(包括獨立的思考)。

而我們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總是說“老師說”,“領導說”,“書上說”……不禁讓人感到悲哀。作為人,難道我們不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嗎?我們不是活在同學、朋友、父母、老師、班級、學校、黨、組織、或者“他們”的世界,而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并且是為自己而活著。沒人有權為你做任何決定,只有你才有權執行你的人生。

當我們的思維受到這個社會、周圍人群價值觀的深刻影響時,我們就不可避免的變得有些失去自我。我們會非常關注別人怎么樣,別人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別人眼中的我是怎么樣的,別人認為我該怎么樣。反過來,我們也會常常用某種既定的價值觀念或思維方式去判斷或干涉他人。當我們越在乎外界對我們的評價,我們就有可能越無法專注于自身的發展,更加無聊的是,我們還不自覺地向外界輸出很多不太站得住腳的評價。

教育應該使人變得勇敢和堅強,而不是變得保守和怯懦。教育應該使人直面自己的內心,直面自己的是非判斷,愛恨好惡,選擇和放棄。教育應該使人樂于競爭,而不是懼怕競爭。

確切來說,競爭情況,本來就不應該成為你我是否要做某事的重要出發點,不能因為別人很強大,你就不要活了。不能因為你寫的文章不如韓寒的力透紙背、尖銳深刻、一呼百應,你就不寫文章了。教育應該使人有這種心態,別人強大與我無關,我在按照我自己的步伐和節奏漸漸變得強大!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別人的生活。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自己有什么,沒有什么,喜歡什么,想做什么,經歷了什么過程,有些什么收獲和進步。

教育應該讓人關注內修,教育大忌各種形式的個人崇拜。個人崇拜的結果就是群體的奴性的深化。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個人崇拜——對官吏、對名流、對富豪。假如我們能夠用理性的態度看待權貴,少一點瞎折騰、瞎嚷嚷,專心做好自己的內修之事,可以減少多少沒有必要的能耗浪費,而最終對我們自己的人生的改變將是顯著的。

教育應該使人形成批判精神,養成質疑的習慣。確切來說就是破除迷信、質疑權威,用理性的態度去甄別是非。

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鉆研態度,而不是浮躁和投機取巧。性解放、消費主義、迅速成功學是現代社會的三大毒瘤。而“速成學”的觸角也伸到了教育領域——“教育”淪為了“培訓”。這種教育的結果就是教育越來越浮躁,學生越來越不扎實,假如投機成功還可以湊合著過活兩下,取巧不成時后患就無窮了,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告訴他們要走捷徑——走不了捷徑,他們也沉不住氣去鉆研,總之難成大器。

教育應該使人的路越走越寬,而不是越走越窄,應該致力于培養一個全面的人。教育應該讓人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而這個生命的內涵又是廣義的。它包括世間萬物,草木生靈,也包括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人的選擇、人格尊嚴等等的理解和尊重。這其實是一種包容心態。教育培養大氣的公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學生寫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