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需要怎樣的英語學習

2014-07-25 19:36文/張惠連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樂趣英語

文/張惠連

摘 要:怎么才能學好英語?英語課堂還要做哪些方面的改革呢?結合從教經歷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樂趣;英語;輕語言;重文化

“瘋狂”的英語。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英語培訓領域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年增長率達到12%。據調查,全國居民的儲蓄中,有10%用于少兒的教育支出。許多家長一致表示:學好英語對學生拓展全球視野大有裨益?,F在的學生競爭壓力太大,大多數班級80%的學生都參加了培訓班,大多數家長期望通過英語培訓從小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尷尬”的課堂。2011年6月,在“武漢地區基礎英語素質教育實驗基地交流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霍慶文教授“炮轟”傳統英語教學模式:違背語言學習規律是造成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事半功倍”的主要原因。從小各種書籍、復讀機、學習機一樣沒少買,培訓班沒少參加,苦心學習十多年,依然難說幾句通順成型的話,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壓力山大”的英語教師。筆者所從教的學校,是收費偏高的小班教學的民辦學校。英語教材有兩套,一套是深圳教育局規定的,一套是香港朗文英語。部分英語教師每天疲于應付批改練習冊、抄寫本、聽寫本、檢查背誦等,走的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學好英語的最根本一條是:要喜歡英語。多年之前,我的一位學姐曾經講過自己對英語的熱愛。她說,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戴上耳機,收聽英語節目,無論音樂還是新聞,傾聽那遙遠的人,感知那遙遠的事,簡直是一種享受。即使像托??荚囘@樣純考試類的英語,只要你用心去感知,它也充滿著生活的樂趣,而不僅僅是痛苦和枯燥。

一、要喜歡英語就要去發現英語的樂趣

英語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學會英語背后的“文化”,英語是皮兒,“文化”才是英語的魂兒。首先要對英語承載的“文化”有興趣。如果說學英語有秘密,那么,學文化,也許就是讓學英語變得鮮活,變得具體。

長久以來,我們過于把英語當做數理化一樣的一門學科來學習,生詞、語法、考試,局限于課文,局限于書本,而很少去涉獵那些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語言離開了它的文化根基,就如皮之不存,毛將附焉。比如講二年級上學期的牛津版英語的“Chinese New Year”時,我們就可以把有關春節民俗的單詞讓學生提前在網上查找,上課時再分組討論;在教室的周圍掛上彩燈、氣球等,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比如,朗文3A UNIT8節日這課的學習。主要是學習幾個中外聞名的節日名稱,時間和一些風俗習慣,以及圍繞著一話題發生的一個小故事。在學本課之前正好趕上11月1日的西方萬圣節。因為要學好英語更重要的是學習背景,以及對西方文化的一些了解,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于是我先讓學生回家上網查詢一些西方傳統節日的資料和圖片。針對實際情況我還帶領學生在學校的英語日上有聲有色地開展了一次慶祝萬圣節的活動。學生戴上自制的面具,興高采烈地唱著跳Trick or Treat,在這種歡快的氛圍里,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加深了學科興趣。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我們都是圍繞節日展開討論。在故事短文的教學前,我先播放幾段之前從網上下載的關于節日的視頻讓學生邊看邊才邊談論。然后帶著問題聽錄音,訓練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接下來模仿原音朗讀到能脫離書本看圖復述。最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試著講故事表演出來。在最后的幾分鐘,小組長以抽簽的方式,選擇一些節日的話題和道具進行課文的延伸,將原文作一個改編,然后用自己的真實姓名將它表演出來。

二、在方式上,教師要多做導師,少做“講”師

現在,針對中小學生英語培訓的同質化還是很嚴重的。一樣的模式,一樣的教材,像學其他科目一樣的方式肯定學不好語言。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被動學的模式一定要改變,英語靠聽講、記筆記、做作業是學不會的,學生一定要成為學習的主角。要多讀、多想、多討論、多表演,要把英語變成最有意思、學生最喜歡的學科,而不是變成最難的學科。教師要多做導師,而不是“講”師,多做組織者,而不是教導者。學生永遠是“主演”,教師則或導演,或“配戲”。記得有一次去別的學校聽公開課,是一堂關于職業的探討課。當時課堂的開場相當活躍,學生從猜圖片上人物職業一下子就激起了他們對這堂新課要學習的幾種職業介紹的興趣??墒窃降胶竺娓杏X越沉悶,原因是上課教師備這節課時沒考慮到備學生,也就是說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否承受這堂課的難度。所以到后來讓學生自己上臺來介紹所給圖片人物職業特點時,竟出現了冷場的局面。我們很多教師還不能夠完全從傳統的教學思想中解放出來,平時對學生包辦太多,沒有完全把教室變為學堂,也就是真正讓學生有一個學和練的過程。這樣的英語課堂當然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三、在教材上,要輕語言,重文化

前面說過了,學英語學的是文化。語法是輔助,內容是關鍵,學英語是在學說話,但更是在學習“會說話,能說話”。我看了很多成功者的經驗或體會,沒聽說哪個人學了某某教材就把英語學會了,反倒聽很多人都說,讀小說,有電影會大大提高英語水平。小說也好,電影也好,其他類的文學作品也好,它們有語境,更有文化。其實,任何一門課程都是,只研究課本肯定學不會。課本實際上就是一個例子,這就是為什么國外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教師都會給學生列出長長的參考書目的原因。我學校里的一個同事,她所帶的班,學生的口語說得特別地道,跟老外交談起來滔滔不絕。后來得知,她在班上一直鼓勵學生課外讀一些簡版的小說。比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書蟲系列《牛津英漢漢語讀物》就是一套很好的讀物,基本覆蓋了我們應知應會的很多經典小說,價錢也不貴。

比如,有一篇最簡單的課文The Red Squirrel就是例子。

The red squirrel has a soft fur. It is light brown, almost red. The squirrels tail is as long as its body. The squirrels home is called a drey. It makes it near the top of a tall tree. It is made of twigs, moss and leaves.

The baby squirrels are born in spring. In autumn,the squirrel gathers nuts and hides them in many places. Sometimes it forgets where it hides the nuts.The squirrel holds an acorn in its front paws and eats it with sharp teeth.

這篇介紹松鼠的課文很簡單,有很多生活中常用的詞匯,學生可能學了很多年英語也沒碰到過,像軟毛皮(Soft Fur)、松鼠的巢(Drey)、松鼠崽(Baby squirrel)、軟樹枝(Twig)、苔蘚(Moss)、橡樹果(Acorn)、前爪(Front Paw)等等。所以,學生學英語一定要以寫作和口語能力為主,而不是以語法為主來選擇教材。

編輯 劉青梅

猜你喜歡
樂趣英語
親歷探究過程 體驗化學樂趣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樂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