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選擇和應用

2014-07-25 06:19文/刁意文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歷史圖片歷史教學教學活動

文/刁意文

摘 要:教學多媒體的使用使很多歷史老師能夠把大量直觀的歷史圖片素材引進歷史教學中,利用歷史圖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但是,在歷史教學中如何來選擇、運用歷史圖片成為很多歷史老師面臨的問題,對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選擇、應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歷史圖片;教學活動

在一次課堂教學觀摩中,一位教師在講授《甲午中日戰爭》這一節歷史,在講到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原因時,這位教師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平臺的優勢,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圖片,在這些圖片中其中有很多北洋艦隊的船只的照片,隨后,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講授北洋艦隊建立的歷史。

這次教學觀摩,要求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打分,結果這位教師得到了較低的分數,評委們一致認為他在演示圖片時的分析不妥當,在評論這堂課時有位評委說到:能夠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演示圖片不是不可以,但把學生引導到關注北洋艦隊建立的歷史,脫離了教學的主旨。而且在向學生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圖片信息量過大,整節課下來好像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圖片展覽一樣。

以上這個教學實例,涉及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傳遞教學信息,觀察分析歷史問題的同時要學會如何選用圖片?如何演示圖片?如何運用圖片來引導學生學習?

在歷史教學中經常會使用歷史圖片,歷史圖片的種類很多,如,歷史照片、歷史地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等,它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有利于創設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使學生在感覺上對歷史產生親近感、真實感,從而形成歷史表象,通過歷史圖片可以在課堂再現歷史場景,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說一個歷史教師的語言描述能力再強,總是難以使原本單調的歷史事實變得生動有趣,如能夠讓歷史再現,仿佛其感性認識,使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課堂上演示歷史圖片,不是因為圖片美觀好看,而是因為圖片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有重要的作用?;谶@樣的認識在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運用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師備課時,要結合教學目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對可用的歷史圖片進行精心的篩選。例如,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學生的地域空間概念差,我們就可以多選擇歷史地圖冊中的圖片。我在講紅軍長征的內容時,為了加強學生的地域空間概念,理解為什么說紅軍長征完成了從南方到北方的戰略大轉移。特地選擇了必修一地圖冊《紅軍長征示意圖》(人教版)。還有在涉及歷史人物圖片選擇時也要考慮到歷史人物在不同時期的特點,例如,我在選擇李鴻章這個歷史人物時就考慮到在洋務運動時的李鴻章和在簽署《辛丑條約》時的李鴻章是不同的,因為在洋務運動的時候,李鴻章才50多歲,剛成為封疆大吏,所以洋務運動時的李鴻章是“年輕”的李鴻章,充滿干勁的李鴻章。但在簽署《辛丑條約》時的李鴻章卻是花白的胡子的一個老人,當這張圖片展現在眼前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這樣的一個老人還在為垂死的清王朝做最后的掙扎。通過不同的圖片既能夠使學生理解到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也能夠對李鴻章有個全新的認識。我們在備課時要做到所選的每一幅圖片在一節課的教學中起到功效,使之成為一節課教案和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歷史圖片,要同教學內容的實施和學生的認知活動的開展結合在一起。比較常用的是我們用圖片來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但很多老師在選擇這種方式導入新課的時候用得太泛濫了,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我個人認為在使用圖片導入時最好是學生比較陌生的知識效果更好,因為圖片是直觀的感受,學生太熟悉的內容引不起學生的直觀刺激,從而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學生比較陌生的西方歷史的教學中比較常用圖片導入法,例如,在學習《“海上馬車夫”——荷蘭》這一節內容開始時,我先通過演示兩張很簡單的圖片,如下圖:

中國古代的商船 17世紀荷蘭的商船

這兩張圖片看似簡單,但我利用學生熟悉的中國商船和陌生的荷蘭商船加以對比,引出荷蘭商船的特殊功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我介紹完荷蘭的商船的特殊功能后都不約而同地驚嘆荷蘭商人的精明,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荷蘭為什么會在17世紀稱為“海上馬車夫”。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引用圖片來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歷史圖片來還原以前的實際狀況,例如,在講述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時,利用火燒圓明園前的歷史圖片和火燒圓明園后的歷史圖片相對比,我們對雨果稱為“世界奇跡”的圓明園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對英法這兩個自詡為文明國家的“野蠻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用圖片引出討論的議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圖片時,通過將圖片作為學習與探究的材料,引導學生尋找并概括圖片信息所反映的內容,這就是將圖片作為進入教學內容的途徑,用來展開對歷史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歷史圖片的應用還要避免進入下面兩個誤區,在運用歷史圖片教學時,教師的解說不能夠像前面所舉例子說的教師一樣,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這樣會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脫節,導致圖片的運用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反而會分散主題,誤導學生的歷史學習。還有教師的解說要引導學生參與,沒有學生的議相配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難被調動,就不會使學生在心理認識上產生共鳴和呼應,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圖片的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就是不在其多,而在其精。有的教師在圖片的選取時舍不得割愛,我們可以想象,每一課教學內容我們可以用的歷史圖片太多了,假如你不懂得取舍,想把所搜集到的歷史圖片統統用上,那歷史課堂教學就會成為歷史圖片展覽課,這對教學是非常不利的,我見過很多教師在做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大量運用圖片,頻頻演示,頗有眼花繚亂之感。其實,在歷史教學中一個事件、一個人物,用幾幅有代表性的歷史圖片足矣。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中圖片的應用,可以說是我們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時的點睛之筆。假如我們能夠適當地使用歷史圖片,輔之于歷史課堂教學,我們一定能夠實現課堂教學之最優化。

編輯 謝尾合

摘 要:教學多媒體的使用使很多歷史老師能夠把大量直觀的歷史圖片素材引進歷史教學中,利用歷史圖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但是,在歷史教學中如何來選擇、運用歷史圖片成為很多歷史老師面臨的問題,對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選擇、應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歷史圖片;教學活動

在一次課堂教學觀摩中,一位教師在講授《甲午中日戰爭》這一節歷史,在講到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原因時,這位教師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平臺的優勢,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圖片,在這些圖片中其中有很多北洋艦隊的船只的照片,隨后,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講授北洋艦隊建立的歷史。

這次教學觀摩,要求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打分,結果這位教師得到了較低的分數,評委們一致認為他在演示圖片時的分析不妥當,在評論這堂課時有位評委說到:能夠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演示圖片不是不可以,但把學生引導到關注北洋艦隊建立的歷史,脫離了教學的主旨。而且在向學生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圖片信息量過大,整節課下來好像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圖片展覽一樣。

以上這個教學實例,涉及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傳遞教學信息,觀察分析歷史問題的同時要學會如何選用圖片?如何演示圖片?如何運用圖片來引導學生學習?

在歷史教學中經常會使用歷史圖片,歷史圖片的種類很多,如,歷史照片、歷史地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等,它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有利于創設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使學生在感覺上對歷史產生親近感、真實感,從而形成歷史表象,通過歷史圖片可以在課堂再現歷史場景,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說一個歷史教師的語言描述能力再強,總是難以使原本單調的歷史事實變得生動有趣,如能夠讓歷史再現,仿佛其感性認識,使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課堂上演示歷史圖片,不是因為圖片美觀好看,而是因為圖片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有重要的作用?;谶@樣的認識在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運用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師備課時,要結合教學目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對可用的歷史圖片進行精心的篩選。例如,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學生的地域空間概念差,我們就可以多選擇歷史地圖冊中的圖片。我在講紅軍長征的內容時,為了加強學生的地域空間概念,理解為什么說紅軍長征完成了從南方到北方的戰略大轉移。特地選擇了必修一地圖冊《紅軍長征示意圖》(人教版)。還有在涉及歷史人物圖片選擇時也要考慮到歷史人物在不同時期的特點,例如,我在選擇李鴻章這個歷史人物時就考慮到在洋務運動時的李鴻章和在簽署《辛丑條約》時的李鴻章是不同的,因為在洋務運動的時候,李鴻章才50多歲,剛成為封疆大吏,所以洋務運動時的李鴻章是“年輕”的李鴻章,充滿干勁的李鴻章。但在簽署《辛丑條約》時的李鴻章卻是花白的胡子的一個老人,當這張圖片展現在眼前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這樣的一個老人還在為垂死的清王朝做最后的掙扎。通過不同的圖片既能夠使學生理解到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也能夠對李鴻章有個全新的認識。我們在備課時要做到所選的每一幅圖片在一節課的教學中起到功效,使之成為一節課教案和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歷史圖片,要同教學內容的實施和學生的認知活動的開展結合在一起。比較常用的是我們用圖片來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但很多老師在選擇這種方式導入新課的時候用得太泛濫了,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我個人認為在使用圖片導入時最好是學生比較陌生的知識效果更好,因為圖片是直觀的感受,學生太熟悉的內容引不起學生的直觀刺激,從而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學生比較陌生的西方歷史的教學中比較常用圖片導入法,例如,在學習《“海上馬車夫”——荷蘭》這一節內容開始時,我先通過演示兩張很簡單的圖片,如下圖:

中國古代的商船 17世紀荷蘭的商船

這兩張圖片看似簡單,但我利用學生熟悉的中國商船和陌生的荷蘭商船加以對比,引出荷蘭商船的特殊功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我介紹完荷蘭的商船的特殊功能后都不約而同地驚嘆荷蘭商人的精明,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荷蘭為什么會在17世紀稱為“海上馬車夫”。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引用圖片來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歷史圖片來還原以前的實際狀況,例如,在講述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時,利用火燒圓明園前的歷史圖片和火燒圓明園后的歷史圖片相對比,我們對雨果稱為“世界奇跡”的圓明園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對英法這兩個自詡為文明國家的“野蠻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用圖片引出討論的議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圖片時,通過將圖片作為學習與探究的材料,引導學生尋找并概括圖片信息所反映的內容,這就是將圖片作為進入教學內容的途徑,用來展開對歷史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歷史圖片的應用還要避免進入下面兩個誤區,在運用歷史圖片教學時,教師的解說不能夠像前面所舉例子說的教師一樣,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這樣會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脫節,導致圖片的運用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反而會分散主題,誤導學生的歷史學習。還有教師的解說要引導學生參與,沒有學生的議相配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難被調動,就不會使學生在心理認識上產生共鳴和呼應,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圖片的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就是不在其多,而在其精。有的教師在圖片的選取時舍不得割愛,我們可以想象,每一課教學內容我們可以用的歷史圖片太多了,假如你不懂得取舍,想把所搜集到的歷史圖片統統用上,那歷史課堂教學就會成為歷史圖片展覽課,這對教學是非常不利的,我見過很多教師在做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大量運用圖片,頻頻演示,頗有眼花繚亂之感。其實,在歷史教學中一個事件、一個人物,用幾幅有代表性的歷史圖片足矣。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中圖片的應用,可以說是我們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時的點睛之筆。假如我們能夠適當地使用歷史圖片,輔之于歷史課堂教學,我們一定能夠實現課堂教學之最優化。

編輯 謝尾合

摘 要:教學多媒體的使用使很多歷史老師能夠把大量直觀的歷史圖片素材引進歷史教學中,利用歷史圖片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課堂效率。但是,在歷史教學中如何來選擇、運用歷史圖片成為很多歷史老師面臨的問題,對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選擇、應用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歷史圖片;教學活動

在一次課堂教學觀摩中,一位教師在講授《甲午中日戰爭》這一節歷史,在講到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原因時,這位教師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平臺的優勢,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圖片,在這些圖片中其中有很多北洋艦隊的船只的照片,隨后,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講授北洋艦隊建立的歷史。

這次教學觀摩,要求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打分,結果這位教師得到了較低的分數,評委們一致認為他在演示圖片時的分析不妥當,在評論這堂課時有位評委說到:能夠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演示圖片不是不可以,但把學生引導到關注北洋艦隊建立的歷史,脫離了教學的主旨。而且在向學生展示圖片的過程中,圖片信息量過大,整節課下來好像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圖片展覽一樣。

以上這個教學實例,涉及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傳遞教學信息,觀察分析歷史問題的同時要學會如何選用圖片?如何演示圖片?如何運用圖片來引導學生學習?

在歷史教學中經常會使用歷史圖片,歷史圖片的種類很多,如,歷史照片、歷史地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等,它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有利于創設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使學生在感覺上對歷史產生親近感、真實感,從而形成歷史表象,通過歷史圖片可以在課堂再現歷史場景,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再說一個歷史教師的語言描述能力再強,總是難以使原本單調的歷史事實變得生動有趣,如能夠讓歷史再現,仿佛其感性認識,使理解更深刻。所以,在課堂上演示歷史圖片,不是因為圖片美觀好看,而是因為圖片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有重要的作用?;谶@樣的認識在教學中歷史圖片的運用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師備課時,要結合教學目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對可用的歷史圖片進行精心的篩選。例如,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學生的地域空間概念差,我們就可以多選擇歷史地圖冊中的圖片。我在講紅軍長征的內容時,為了加強學生的地域空間概念,理解為什么說紅軍長征完成了從南方到北方的戰略大轉移。特地選擇了必修一地圖冊《紅軍長征示意圖》(人教版)。還有在涉及歷史人物圖片選擇時也要考慮到歷史人物在不同時期的特點,例如,我在選擇李鴻章這個歷史人物時就考慮到在洋務運動時的李鴻章和在簽署《辛丑條約》時的李鴻章是不同的,因為在洋務運動的時候,李鴻章才50多歲,剛成為封疆大吏,所以洋務運動時的李鴻章是“年輕”的李鴻章,充滿干勁的李鴻章。但在簽署《辛丑條約》時的李鴻章卻是花白的胡子的一個老人,當這張圖片展現在眼前的時候我們就會想到這樣的一個老人還在為垂死的清王朝做最后的掙扎。通過不同的圖片既能夠使學生理解到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也能夠對李鴻章有個全新的認識。我們在備課時要做到所選的每一幅圖片在一節課的教學中起到功效,使之成為一節課教案和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歷史圖片,要同教學內容的實施和學生的認知活動的開展結合在一起。比較常用的是我們用圖片來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但很多老師在選擇這種方式導入新課的時候用得太泛濫了,不管什么教學內容都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我個人認為在使用圖片導入時最好是學生比較陌生的知識效果更好,因為圖片是直觀的感受,學生太熟悉的內容引不起學生的直觀刺激,從而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學生比較陌生的西方歷史的教學中比較常用圖片導入法,例如,在學習《“海上馬車夫”——荷蘭》這一節內容開始時,我先通過演示兩張很簡單的圖片,如下圖:

中國古代的商船 17世紀荷蘭的商船

這兩張圖片看似簡單,但我利用學生熟悉的中國商船和陌生的荷蘭商船加以對比,引出荷蘭商船的特殊功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我介紹完荷蘭的商船的特殊功能后都不約而同地驚嘆荷蘭商人的精明,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荷蘭為什么會在17世紀稱為“海上馬車夫”。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經常引用圖片來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歷史圖片來還原以前的實際狀況,例如,在講述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時,利用火燒圓明園前的歷史圖片和火燒圓明園后的歷史圖片相對比,我們對雨果稱為“世界奇跡”的圓明園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對英法這兩個自詡為文明國家的“野蠻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有時在教學過程中用圖片引出討論的議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圖片時,通過將圖片作為學習與探究的材料,引導學生尋找并概括圖片信息所反映的內容,這就是將圖片作為進入教學內容的途徑,用來展開對歷史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歷史圖片的應用還要避免進入下面兩個誤區,在運用歷史圖片教學時,教師的解說不能夠像前面所舉例子說的教師一樣,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這樣會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脫節,導致圖片的運用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反而會分散主題,誤導學生的歷史學習。還有教師的解說要引導學生參與,沒有學生的議相配合,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難被調動,就不會使學生在心理認識上產生共鳴和呼應,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圖片的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就是不在其多,而在其精。有的教師在圖片的選取時舍不得割愛,我們可以想象,每一課教學內容我們可以用的歷史圖片太多了,假如你不懂得取舍,想把所搜集到的歷史圖片統統用上,那歷史課堂教學就會成為歷史圖片展覽課,這對教學是非常不利的,我見過很多教師在做多媒體課件的時候大量運用圖片,頻頻演示,頗有眼花繚亂之感。其實,在歷史教學中一個事件、一個人物,用幾幅有代表性的歷史圖片足矣。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中圖片的應用,可以說是我們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時的點睛之筆。假如我們能夠適當地使用歷史圖片,輔之于歷史課堂教學,我們一定能夠實現課堂教學之最優化。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歷史圖片歷史教學教學活動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
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