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合縱連橫”

2014-07-25 06:32文/楊曉蓉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教學

文/楊曉蓉

摘 要:通過較為詳細對我國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狀況做出分析、研究,著重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升音樂教師專業化水準,探索新型音樂人才培養辦法,創新高中音樂教學等進行闡述。把“橫”向的音樂教育教學與“縱”向的音樂發展多元素整合,從而建立起新型、高效的立體化高中音樂教育教學體系,逐步推進我國高中音樂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合縱連橫

我國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對于音樂的教育教學工作總是漠不關心,因此導致音樂課程嚴重不足,甚至取消該門課程。此外,音樂教師的師資配備和教學環境也比較陳舊、傳統。在管理方面,未形成規范化的學科考評制度,重要比賽項目及高考時常處于低效狀態。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經常將課堂當做是音樂鑒賞,最終成為特長生的專業課程。有時音樂教師還會毫無根據把教學內容進行篡改,嚴重偏離了音樂課應有的教學要求,上述原因都導致音樂教育長期處于低水平的狀態。

一、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合縱連橫”的背景

在課程改革的新背景下,出于提升高中音樂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考慮,很多學校逐漸梳理了音樂教學的有關內容,進行對教學元素的集中整合,重視育人與成才協調發展,逐步凸顯出音樂興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注重國內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以及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學方法的融合,從而真正發揮出高中音樂課程應有的作用。

音樂教育的“合縱連橫”概念是充分根據我國具體國情、校情以及師生關系情況提出來的,把“橫”向的音樂教育教學與“縱”向的音樂發展實現多元素整合。所謂的“橫”就是指音樂課程每一層的管理、教學實踐、效果與評價以及相關元素協調發展,“縱”則是指高中音樂的發展層次、學生培養以及相關元素的發展。經過科學、深入地整合,促進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整體結構與內容步步深入、層層遞進,保證了正常音樂教學的效率。

二、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合縱連橫”的實踐過程

1.加強高中生的音樂教育工作

(1)強化高中音樂的功能性

音樂教師通過分析音樂教育的功能以及目標,形成自己的課堂導入模塊。例如,將課堂導入模塊設成“音樂鑒賞的時機”“音樂究竟給了我們什么”等,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開展之前就對課堂內容有了一定認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2)積極打造音樂校園

通過對校園學習生活的充分調查,分析出音樂播放的布置,應從上下課的鈴聲、間操時間、活動課、考試前后以及就寢之前等方面入手,這些時間學生多處于身心放松的狀態,即使有少數緊張的學生的存在,也會因為聽到音樂逐漸放松下來,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也可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3)成立具有“療傷”作用的音樂場所

我們可以根據音樂具有的不同特性,研究出學生的身心狀況,并可聯合心理咨詢人員成立具有“療傷”作用的音樂場所。例如,學生在心情比較壓抑的時候,可進入這一音樂場所進行大聲嘶吼,宣泄情緒;在學習中遇到障礙缺乏信心時,可到此聽上一曲具有激勵作用的音樂作品,從而再次燃起自身學習的動力。

(4)適當地設立一些“表演”日

我國高中階段學生嚴重缺少個性突出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振奮人心的傳統曲目以及當代流行歌曲不常在校園場合出現。因此,可以每周進行一次升旗、唱國歌儀式,也可以定期進行全班式或全校式的“表演”日,通過這些音樂手段,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及音樂能力,同時也使集體意識得到強化。

2.高中生的基本音樂教育

(1)提高高中音樂課堂“親和力”

根據我國當前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長久以來的課堂狀況,教師應積極構建較為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音樂教師應學會“放下身段”,建立平等、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打造出相對寬松且具有“親和力”的高中音樂課堂。

(2)提高高中生音樂課堂的“參與度”

根據新課改要求,音樂教師應在課堂中設計出活潑、多變的課堂活動,打破傳統音樂課堂單純唱歌、欣賞音樂的局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3)加強音樂課學科內的知識整合以及課外知識的延伸

對學科內的整合是新課改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因此教師要予以重視。例如,可將唱歌與音樂鑒賞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此外,適當地進行與學科外知識的聯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音樂課堂中多鼓勵學生創作一些優美的歌詞,這樣將有助于提高語文寫作的水平。

(4)加強對學生音樂評價的“多元度”

新時代的音樂課堂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學理念,因此要充分考慮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并加以結合地對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實行多元化評價。多關注學生的情感以及心態變化,使教師、家長、學生參與到多元化的評價中,實現自評、互評。

3.高中音樂課的實際教學

(1)音樂鑒賞部分的教學。①鑒賞音樂要素,首先是對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其次是對人聲、樂器聲的感受及鑒賞。再次是對音樂中和聲、旋律、節奏、音色、速度、力度的感受和賞析。最后是對音樂結構的感知,有益于學生獲取音樂體驗的完整性。②音樂情緒、情感,首先在教學中應把握好情感這條主線,不斷豐富學生情感,提升情感強度,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③音樂風格及流派,音樂是一種民族文化,會因地區的不同而變得不同。對于音樂風格及流派的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對多元化音樂的接納及包容,同時開拓他們的音樂視野。只有通過不斷的比較,才能真正地感悟、鑒別音樂風格、流派。

(2)音樂表現部分的教學。①音樂的演唱,其中主要包含歌唱表情、演唱技巧、演唱評價、嗓音保護等。對于每一首歌曲,音樂教師都應積極引導學生去學會表現。②音樂演奏,主要是指課堂樂器的教學。例如,電子琴、打擊樂器、口琴等。對于那些需要較多時間練習的樂器,則可以多在課余時間去教授。③綜合藝術表演,主要指音樂劇、舞蹈、音樂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主旨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

綜上所述,傳統的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環境,唯有突破陳舊、低效的音樂課堂,才能形成新型高效的立體式教學理念。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推動高中音樂教育教學不斷邁向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朱艷.音樂創新教學中的感思與實踐[J].音樂天地,2010(4).

[2]向迎春.論課改下音樂教學容易走入的四大誤區[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1(5).

[3]黎志剛.論多元智能理論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啟示.職業技術,2012(12).

編輯 郭曉云

猜你喜歡
高中音樂教育教學
基于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效果研究
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