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設計及反思

2014-07-25 13:27文/黃運雄
新課程·上旬 2014年5期
關鍵詞:項目教學職業生涯規劃中職

文/黃運雄

摘 要:教師嘗試將項目教學法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在闡述項目教學法的含義及特點的基礎上,探討《職業生涯規劃》“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及其效果,同時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中職;職業生涯規劃;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有:實踐性——項目的主題與真實世界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自主性——項目的內容和展示形式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綜合性——項目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具有學科交叉性和運用能力綜合性;開放性——學生圍繞主題開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過程性——評價注重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力的發展,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以及作業質量。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設計

1.任務設計

筆者把《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內容整合成一個大項目,即每位學生以“我的未來我做主”為主題為自己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是課程的總任務。并明確指出,此任務是學業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完成得好,作品還可以參加市、省、部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把總任務分解成六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若干任務,布置給學生,給出要求后,由學生去完成,具體如下表:

2.展示分享

職業生涯項目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學生通過個人努力和小組合作,順利地完成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因此,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環節——“成果”展示分享:讓學生在課堂上介紹“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偉抱負,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讓學生在肯定中獲得鼓勵,在建議中獲得改進。筆者非常重視這一環節,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把自己的規劃作品制作成PPT,圖文并茂、簡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學介紹,并參照廣州市技能競賽的要求制定了評價標準,具體如下表:

3.考核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考核與評價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功能,評價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因此,不能沿用傳統的紙筆測試后給出一個簡單的分數,應從傳統的卷面測試向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轉變,通過對項目過程跟蹤,考核評價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素質形成情況。評價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的態度、各部分以及整體的產出質量、調查報告、總結等。評價做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作品展示時,要求學生不僅要介紹項目實施情況,也要交流收獲、困惑及自評;學生互評不僅只打分,同時要說明打分的理由;教師的集中點評,既要指出各作品的優缺點,也要提出改進建議,讓評價過程成為學生進一步提升的過程。根據總項目的要求,筆者設計了一份“項目考核評分表”,具體如下表:

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1.開展“項目化”教學取得的成效

(1)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明顯提高。筆者發現,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學生普遍感覺寫一份一兩千字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件很困難的事,規劃積極性不高,動手規劃能力不強。采用“項目化”教學,讓規劃“化整為零”,學生的畏難情緒少了,學以致用感受強了。教學中,學生能圍繞一個具體目標,基于幾項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一個個“任務”完成后,學生獲得了成就感,進而激發新的求知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后“化零為整”,小任務合成整體規劃,學生在日常的小任務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

(2)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明顯提高。項目教學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為線索,把學習目標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完成項目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形成。這與傳統教學僅熱衷于傳授現成的知識有很大的不同,學生不僅獲得知識,還取得經驗,有利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筆者發現,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學生從網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欠缺,相互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比較差,實施“項目化”教學后,學生分析職業崗位要求、職業的就業狀況和就業前景等都需要上網查資料,需要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需要小組合作分析就業形勢等,從而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2.開展“項目化”教學時應注意的事項

(1)注意學習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單一的總結性評價,即通過紙筆考試來衡量學生學業成績的優劣,顯然具有片面性,“應試”痕跡明顯。實施“項目化”教學后,整個規劃過程由學生、學習小組及教師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階段也有任務標準,因此,要堅持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要堅持過程評價、階段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更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學業情況。

(2)注意個人探索與小組合作的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有些任務適合由學生獨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條件分析等,而對于知識面廣、難度較大、具有共性的任務,如,職業認知、就業形勢分析、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等,適合小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個人探索與小組合作的有機結合。

(3)注意實施過程做與講的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項目的完成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結果,主要的任務交由學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師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適當的講解和評價是必須的,如,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對優秀規劃案例的分析、對學生作品優缺點的剖析等,這有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項目,提高項目開展的質量。

實踐證明,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開展“項目化”教學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項目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教學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欣,吳文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2(07):64.

編輯 張珍珍

摘 要:教師嘗試將項目教學法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在闡述項目教學法的含義及特點的基礎上,探討《職業生涯規劃》“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及其效果,同時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中職;職業生涯規劃;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有:實踐性——項目的主題與真實世界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自主性——項目的內容和展示形式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綜合性——項目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具有學科交叉性和運用能力綜合性;開放性——學生圍繞主題開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過程性——評價注重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力的發展,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以及作業質量。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設計

1.任務設計

筆者把《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內容整合成一個大項目,即每位學生以“我的未來我做主”為主題為自己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是課程的總任務。并明確指出,此任務是學業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完成得好,作品還可以參加市、省、部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把總任務分解成六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若干任務,布置給學生,給出要求后,由學生去完成,具體如下表:

2.展示分享

職業生涯項目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學生通過個人努力和小組合作,順利地完成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因此,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環節——“成果”展示分享:讓學生在課堂上介紹“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偉抱負,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讓學生在肯定中獲得鼓勵,在建議中獲得改進。筆者非常重視這一環節,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把自己的規劃作品制作成PPT,圖文并茂、簡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學介紹,并參照廣州市技能競賽的要求制定了評價標準,具體如下表:

3.考核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考核與評價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功能,評價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因此,不能沿用傳統的紙筆測試后給出一個簡單的分數,應從傳統的卷面測試向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轉變,通過對項目過程跟蹤,考核評價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素質形成情況。評價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的態度、各部分以及整體的產出質量、調查報告、總結等。評價做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作品展示時,要求學生不僅要介紹項目實施情況,也要交流收獲、困惑及自評;學生互評不僅只打分,同時要說明打分的理由;教師的集中點評,既要指出各作品的優缺點,也要提出改進建議,讓評價過程成為學生進一步提升的過程。根據總項目的要求,筆者設計了一份“項目考核評分表”,具體如下表:

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1.開展“項目化”教學取得的成效

(1)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明顯提高。筆者發現,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學生普遍感覺寫一份一兩千字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件很困難的事,規劃積極性不高,動手規劃能力不強。采用“項目化”教學,讓規劃“化整為零”,學生的畏難情緒少了,學以致用感受強了。教學中,學生能圍繞一個具體目標,基于幾項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一個個“任務”完成后,學生獲得了成就感,進而激發新的求知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后“化零為整”,小任務合成整體規劃,學生在日常的小任務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

(2)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明顯提高。項目教學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為線索,把學習目標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完成項目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形成。這與傳統教學僅熱衷于傳授現成的知識有很大的不同,學生不僅獲得知識,還取得經驗,有利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筆者發現,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學生從網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欠缺,相互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比較差,實施“項目化”教學后,學生分析職業崗位要求、職業的就業狀況和就業前景等都需要上網查資料,需要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需要小組合作分析就業形勢等,從而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2.開展“項目化”教學時應注意的事項

(1)注意學習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單一的總結性評價,即通過紙筆考試來衡量學生學業成績的優劣,顯然具有片面性,“應試”痕跡明顯。實施“項目化”教學后,整個規劃過程由學生、學習小組及教師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階段也有任務標準,因此,要堅持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要堅持過程評價、階段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更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學業情況。

(2)注意個人探索與小組合作的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有些任務適合由學生獨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條件分析等,而對于知識面廣、難度較大、具有共性的任務,如,職業認知、就業形勢分析、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等,適合小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個人探索與小組合作的有機結合。

(3)注意實施過程做與講的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項目的完成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結果,主要的任務交由學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師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適當的講解和評價是必須的,如,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對優秀規劃案例的分析、對學生作品優缺點的剖析等,這有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項目,提高項目開展的質量。

實踐證明,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開展“項目化”教學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項目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教學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欣,吳文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2(07):64.

編輯 張珍珍

摘 要:教師嘗試將項目教學法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在闡述項目教學法的含義及特點的基礎上,探討《職業生涯規劃》“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及其效果,同時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中職;職業生涯規劃;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有:實踐性——項目的主題與真實世界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自主性——項目的內容和展示形式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綜合性——項目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具有學科交叉性和運用能力綜合性;開放性——學生圍繞主題開展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過程性——評價注重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力的發展,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以及作業質量。

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設計

1.任務設計

筆者把《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內容整合成一個大項目,即每位學生以“我的未來我做主”為主題為自己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是課程的總任務。并明確指出,此任務是學業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完成得好,作品還可以參加市、省、部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把總任務分解成六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若干任務,布置給學生,給出要求后,由學生去完成,具體如下表:

2.展示分享

職業生涯項目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成果是學生通過個人努力和小組合作,順利地完成職業生涯的初步規劃。因此,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環節——“成果”展示分享:讓學生在課堂上介紹“成果”,展示自己的理想信念,展示自己的宏偉抱負,展示自己的精彩人生,讓學生在肯定中獲得鼓勵,在建議中獲得改進。筆者非常重視這一環節,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把自己的規劃作品制作成PPT,圖文并茂、簡明扼要地向全班同學介紹,并參照廣州市技能競賽的要求制定了評價標準,具體如下表:

3.考核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考核與評價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激勵功能,評價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因此,不能沿用傳統的紙筆測試后給出一個簡單的分數,應從傳統的卷面測試向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轉變,通過對項目過程跟蹤,考核評價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素質形成情況。評價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的態度、各部分以及整體的產出質量、調查報告、總結等。評價做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作品展示時,要求學生不僅要介紹項目實施情況,也要交流收獲、困惑及自評;學生互評不僅只打分,同時要說明打分的理由;教師的集中點評,既要指出各作品的優缺點,也要提出改進建議,讓評價過程成為學生進一步提升的過程。根據總項目的要求,筆者設計了一份“項目考核評分表”,具體如下表:

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1.開展“項目化”教學取得的成效

(1)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明顯提高。筆者發現,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學生普遍感覺寫一份一兩千字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件很困難的事,規劃積極性不高,動手規劃能力不強。采用“項目化”教學,讓規劃“化整為零”,學生的畏難情緒少了,學以致用感受強了。教學中,學生能圍繞一個具體目標,基于幾項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助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一個個“任務”完成后,學生獲得了成就感,進而激發新的求知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后“化零為整”,小任務合成整體規劃,學生在日常的小任務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

(2)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明顯提高。項目教學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為線索,把學習目標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完成項目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形成。這與傳統教學僅熱衷于傳授現成的知識有很大的不同,學生不僅獲得知識,還取得經驗,有利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筆者發現,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學生從網上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欠缺,相互間的溝通交流能力也比較差,實施“項目化”教學后,學生分析職業崗位要求、職業的就業狀況和就業前景等都需要上網查資料,需要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需要小組合作分析就業形勢等,從而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2.開展“項目化”教學時應注意的事項

(1)注意學習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單一的總結性評價,即通過紙筆考試來衡量學生學業成績的優劣,顯然具有片面性,“應試”痕跡明顯。實施“項目化”教學后,整個規劃過程由學生、學習小組及教師共同完成,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一階段也有任務標準,因此,要堅持學生自評、組內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要堅持過程評價、階段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更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學業情況。

(2)注意個人探索與小組合作的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有些任務適合由學生獨立完成,如,自我分析、家庭條件分析等,而對于知識面廣、難度較大、具有共性的任務,如,職業認知、就業形勢分析、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等,適合小組合作完成,因此,要注意個人探索與小組合作的有機結合。

(3)注意實施過程做與講的結合。實施“項目化”教學,項目的完成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結果,主要的任務交由學生去探索完成,但教師也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適當的講解和評價是必須的,如,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對優秀規劃案例的分析、對學生作品優缺點的剖析等,這有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項目,提高項目開展的質量。

實踐證明,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開展“項目化”教學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項目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教學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益嘗試。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欣,吳文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2(07):64.

編輯 張珍珍

猜你喜歡
項目教學職業生涯規劃中職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探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